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黄石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黄石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1-01-04 18:32:10

㈠ 黄石是如何摆正小发展和大保护的关系的

2017年底,环保部宣布,长抄江经济带地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圆满收官,沿江11省市126个地级市319个饮用水水源地排查出的490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清理整治。

黄石市,因黄石港而得名,因汉冶萍公司而设市,市内工矿众多,码头发达。因此,这座城市的水源地,从一开始规划,就逃不脱与码头、工厂为伍的境遇——水源地保护区内,有18家码头泊位、3家驾校、2处厂房、1家工业企业,水源地环境隐患突出。

在水源地保护行动中,黄石市按照“边拆边治”的原则,对水源保护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清理岸线垃圾、沿江漂浮物,铲除滩涂地种植的零散菜地,种植水源涵养林,建设隔离防护及标识工程。同时还建立了水质月监测报告制度,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并定期对水源地保护区开展巡查,以提高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置能力。

希望所有的地区都可以实现绿色发展!

㈡ 长江经济带中9省2市到底包含了哪些城市,请给个准确答案及出处

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贵州省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
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

沿线主要城市
上海市:上海市(1个)
江苏省:江苏长江经济带包括南京市、扬州市、镇江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 泰州市(8个)

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宁波市、绍兴市、舟山市(6个)
安徽省:合肥市、马鞍山市、安庆市、铜陵市、池州市、芜湖市(7个)
江西省:九江市、南昌市(2个)
湖北省:黄石市、鄂州市、武汉市、荆州市、宜昌市、黄冈市、咸宁市、恩施市(8个)
湖南省:岳阳市(1个)
重庆市:重庆(1个)含涪陵区、万州区等
四川省:泸州市、攀枝花市、成都市、宜宾市(4个)
云南省:水富县 (1个)

㈢ 湖北黄石在十年后的发展会是怎样的

被合并

㈣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范围包括哪些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1)长江经济带
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
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二是做大上海、重庆、湖北武汉三大航运中心;
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
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长江经济带中上海为龙头,武汉为龙腰,重庆为龙尾,这三大城市也分别是上海协调会(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武汉协调会(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协调会(重庆市.四川省)的中心城市。
(2)城市分布
上海:(1个)
江苏: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8个)
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6个)
安徽:合肥、芜湖、铜陵、安庆、池州、马鞍山(7个)
江西:九江(1个)
湖北:黄石、鄂州、武汉、荆州、宜昌、黄冈、咸宁、恩施(8个)
湖南:岳阳(1个)
重庆:重庆、万州、涪陵(3个)
四川:泸州、攀枝花、成都、宜宾(4个)
云南:水富
其中,一级中心城市 上海
二级中心城市 南京 、武汉、重庆、苏州、杭州 、 南昌、成都、无锡 、宁波 、长沙、合肥
地区中心城市九江 、岳阳 、黄石、常州、 舟山、 南通 、芜湖、 宜昌、 扬州 、池州、 镇江、 安庆、 铜陵
一般城市 万州 、涪陵 、荆州、攀枝花 、嘉兴 、黄冈、 巢湖、 湖州 、马鞍山 、宜宾 、泸州、 绍兴、 鄂州、 咸宁、水富

㈤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包括哪些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以武汉城市圈、环洞庭湖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中三角”包括湖北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襄荆荆宜城市带(宜昌、襄阳、荆州、荆门);[4] 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株洲、湘潭、衡阳、娄底)和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抚州、宜春、吉安)。

㈥ 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分布

上海:上海(1个)
江苏: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8个)
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6个)
安徽:合肥、马鞍山、安庆、铜陵、池州、芜湖(7个)
江西:九江(1个)
湖北:黄石、鄂州、武汉、荆州、宜昌、黄冈、咸宁、恩施(8个)
湖南:岳阳(1个)
重庆:重庆(1个)含涪陵、万州等
四川:泸州、攀枝花、成都、宜宾(4个)
云南:水富县 (1个) 按照综合竞争力的综合得分高低及集散程度,将41个城市划分为长江经济带的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四个层次,一级中心城市对长江经济带具有巨大影响带动力,在全国空间发展战略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二级中心城市是长江经济具有显著带动力的战略增长极,地区中心城市一般在省级行政单元内部区域空间具有辐射影响力。
长江经济带的一级中心城市只有上海1个,二级中心城市有9个,区域性中心城市15个,一般城市14个,城市体系呈比较明显的金字塔型分布,结构比较合理。一级中心城市、二级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的下游沿海地区,这一区域的城市空间扩张和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中游和上游有2个二级中心城市,但大部分为一般性城市。
一级中心城市 1个:上海
二级中心城市 11个:重庆、南京、武汉、苏州、杭州、南昌、成都、无锡、宁波、长沙、合肥
地区中心城市15个:南通、扬州、常州、镇江、舟山、芜湖、安庆、铜陵、池州、九江 、岳阳 、黄石、宜昌、泸州、宜宾
一般城市14个: 万州 、涪陵 、江津、荆州、攀枝花 、嘉兴 、黄冈、 巢湖、 湖州 、马鞍山 、绍兴、 鄂州、 咸宁、水富
长江经济带中,长三角城市群为龙头,长江中游城市群为龙腰,成渝城市群为龙尾。

曾经的长江五虎成员:(按上游至下游顺序)
重庆、武汉、安庆、南京、上海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国长江流域的城市中,重庆、武汉、安庆、南京、上海五座城市发展最好,其城市的经济非常之繁荣,亦并称为长江五虎。在当时是中国城市经济的领头羊,今天依然是长江巨龙的主心骨,具有一定的历史时代意义和影响力。

㈦ 求:《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共分12章,分别介绍了建设武汉城市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以及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环保和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的具体思路等。

战略定位

武汉城市圈的战略定位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中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与推进器、内陆地区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中心、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城市圈形象——活力、快捷、安全、绿色

最新一稿《规划》对武汉城市圈建设总体目标作了生动的勾画,即:

——建设活力城市圈:规划期内(2006年-2020年)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2020年GDP达19746亿元,人均GDP达5.98万元,初步形成与周边城市群对接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和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形成快捷城市圈:建设以高速公路与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完善的通讯网络,形成从武汉至周边8市“一小时经济圈”和圈内各城市间的快捷交通。

——打造安全城市圈:建设完善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为圈内生产生活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构建生态城市圈:加快丘陵山地的生态建设,加强平原地区的环境治理,构建亲水型生态景观系统,建成绿色、宜居、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圈。

产业一体化布局 五种模式 联”武汉

《规划》提出,武汉市和周边8市产业将形成一体化布局。大致分为五种模式:

总部在武汉、基地在周边的“总部模式”;

研发在武汉、产业基地在周边的“孵化模式”;

营销在武汉、产品在周边的“店厂模式”;

注册在武汉、生产在周边的“分家模式”;

生产主体在武汉、辅助产品在周边的“产业链模式”。

毛汉英以“汽车产业链”为例作出了具体说明:依托销售过1000亿武汉东风汽车公司,上游延伸至冶金工业的汽车钢板轧制、铸件、锻件及有色金属等,下游延伸到汽车零部件生产和汽车总装,带动金属加工、电子、电器、仪表、橡胶轮胎、塑料、玻璃等相关产业。具体分工为: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建立与整车生产相适应的大型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点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周边8市则分别建立产品各有侧重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城乡一体 城市化水平大提升

1、33座大小城市构成大方阵

2005年,武汉城市圈人口为3086.7万,预计到2010年将达3190万,2020年达到3300万。其中,武汉市区人口将由2005年的403万增至2020年的502万,成为超大城市(人口500万以上),黄石市区(含大冶市区)人口将由2005年的98.4万增至2020年120万,成为特大城市(人口100-500万);

黄冈、孝感、鄂州、仙桃和潜江5个市区将升格为大城市(人口50-100万);

另加11个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15个小城市(人口10-20万,包括蔡甸城区和新洲城区),届时,武汉城市圈将成为由33座城市、48个重点镇(人口3-10万)组成的巨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将由2005年的45.4%增至2010年的52%,到2020年达到62%。

2、“圈”分三层,“卫星”拱“核心”

《规划》将武汉城市圈及周边腹地分为三个圈层,即距武汉中心城区80公里以内的核心圈、80—150公里的紧密圈、150—300公里的辐射圈。

区域空间结构上又为:一核—武汉主城区;一脊—由沪渝高速公路和汉丹铁路以及汉十高速公路构成的“Y”字型东西复合发展脊梁;两带—大别山至桐柏山生态带和幕阜山生态带;两轴—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复合主轴和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公路复合发展次轴;两环—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圈快速环线;四组团—黄石鄂州黄冈组团、仙桃潜江天门组团、孝感汉川应城组团和咸宁赤壁嘉鱼组团。

3、强调统筹城乡发展

《规划》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结合农业产业化推进小城镇建设等,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点。

“桥梁与钢结构”列为第十大产业链

新《规划》将圈内产业链由原来的9个改为10个,即在汽车、电子、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服装、建材建筑、食品产业链之后,又增加“桥梁与钢结构”产业链。

据毛汉英介绍,将桥梁与钢结构产业从钢铁产业链中剥离,单列为一大产业,是因为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已经成为武汉地区的强势产业,现有6家国内主力企业,发展势头较快,已在全省的经济格局中占有较大权重。“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可以钢铁冶炼为上游,发展铁路、高速公路桥用钢梁、支座、预应力构件等的生产;下游则可带动桥梁产业的科研、勘测、设计、制造、施工、维护等。

突破体制障碍 实现利益共享

为了突破在建设城市圈中遇到的地区分割和行政体制障碍,《规划》提出了一些运行机制上提出了一些措施:

1、建立跨区域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倡区内各城市政府就跨区域利益分配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具体个案可依据协议“一事一议”协商解决。

2、突破行业分割,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在物流、旅游、生态环境等领域成立区域性综合管理委员会,由政府承担协调职责。

3、对城市圈内空间实行监督型、调控型和协调型的三级管治,分别对自然资源保护、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管理。

4、积极构建城市圈统一法制平台。凡涉及城市圈发展,必须实行地方立法的项目,经圈内各市充分协商,由省人大或者省政府行使立法程序。

5、建立城市圈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决策方面,将组建武汉城市圈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定期工作会议制度。

㈧ 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发展特色是什么

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
一是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尔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将产生数千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由此可见,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本段城市分布
沿线城市上海:(1个)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7个)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6个)安徽:合肥、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马鞍山(7个)江西:九江(1个)湖北:黄石、鄂州、武汉、荆州、宜昌、黄冈、咸宁、恩施(8个)湖南:岳阳(1个)重庆:重庆、万州、涪陵(3个)四川:泸州、攀枝花、成都、宜宾(4个)

阅读全文

与黄石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