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2分,必答新航路的开辟。若无新航路的开辟,上述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只可酌情给1分)
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分)
(2)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原因:①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2分)
②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答到“世界工厂”或殖民扩张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1分。)
(3)背景:①,战后美国实力膨胀和西欧地位一落千丈;②吸取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
努力: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4分)(如答到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可酌情给1分)
(4)理解: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2分)一方面,工业革命后欧洲把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扩展到了全球,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2分)但另一方面,世界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原料等,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2分) (表明态度得2分;论述得4分。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❷ 流通经济学的在国际上的发展
综上,目前国际上流通经济学的发展主要代表就是货币流通经济学理论。其“流通”(circuit)最初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由业余作家尼古拉.琼森(Nicholas Johannsen)在他的《货币的流通机制与理论》(Der Kreislauf des Geldes und Mechanismus des Sozial-Lebens ,The Circuit Theory of Money)一书中提出。然而这个概念的大发展主要是在二战以后,由意大利和法国的经济学家联手建立的:先是由奥古斯都.格切尼(Augusto Graziani)提出主要理论框架,然后由法国的经济学家博尔纳.施密特(Bernard SCHMITT 1929-) 在其1966年的货币流通经济学代表作《Monnaie, Salaires et Profits》(货币,工资和利润)中对货币的流通概念加以基本完善。到后来的Alvaro Cencini, Elie Sadigh, Jean-Luc Bailly, Sergio Rossi 等等这些法国、瑞士或者意大利流通经济学派学者,基本被认为是后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也可非正式地被称作“第戎学派”)。 而且相较主流的新古典自由主义之理论有非常大的断裂。
其基础理论延续发展了凯恩斯关于货币的某些观点。但是加入了一些创新,就是货币既具有内生的性质,也具有外生的性质。既货币量的供应不该由央行或者任何银行系统限定,而是由经济体其运行本身所决定。货币流通理论几乎包含了现代货币经济理论所能遇到的一切问题。从价值价格理论的确立到经济利润理论,从国内银行货币系统的货币发行问题到国际货币体系及超主权货币理论均有囊括。 但其理论目前仍处于遭主流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排斥并视为异端的境况。另外,这些著作引入中国仍有待时日。

❸ 国家是怎样通过居民储蓄存款来调节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
国家通过中国央行和银监会借用转移一部分居民储蓄存款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等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记得采纳啊
❹ 为什么要不断发行货币如果经济发展了,但国家银行不发行货币,会出现什么情况谢谢!
不断的发来行货币因为经济在不断自成长的,象我国GDP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如果不增发新货币的化,物价就会下跌,因为流通的商品的多了,纸钞却没有增加.发行货币可以简单的看成是为配合经济的成长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内部均衡的一个重要指标.
❺ 历史:纸币的产生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纸币的产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 纸币的含义 :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必须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造的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使用假币会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危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
纸币的出现虽然有利于商品交换,推动了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最初人们并不愿意接受纸币。因为纸币自身没有价值,所以,人们不愿意接受它。现在,人们之所以广泛使用纸币,是由于国家的强制力量。
纸币是货币符号,不是货币,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职能。纸币有使用价值,作为货币符号在商品流通中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是货币符号 ——替身的意思。(本身没有价值,忽略不计。)不是货币。
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货币流通公式
假设市场上待售商品有1000亿元,又假定每1元的货币只流通1次,那么,市场上需有1000亿元的货币。如果只有700亿元的货币,就会有3000亿元的商品卖不出去,造成产品积压,流通不畅。如果存在2000亿元的货币,那么,2元钱只能当1元钱花,就会钱不值钱,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要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在现实生活中,一张一定面值的纸币,在市场上不会只流通一次就回笼到银行,从而退出流通领域。它往往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流通多次。货币流通的次数越少,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反之,货币流通的次数越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例如,要想使1000亿元商品成交;如果1元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只流通1次,那么,对货币的需求量就是1000亿元;如果1元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流通次,那么,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则只有250亿元。
有权发行纸币的国家能够随意发行纸币吗?如果发行过多,会引发什么问题?
通过上面对决定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的三个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是人为规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国家不能随便发行纸币,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三 通货膨胀1 含义 、2 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膨胀使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同样数量的纸币在通货膨胀之前能买回一定数量的商品,在通货膨胀之后,就买不回来了。
例如:193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反动政府发动内战,军费开支大大超过了财政收入。上海所有的印钞机都用上了,白花花的银子象雪花一样飞到流通领域。
当时一百元的法币,1937年可买黄牛2头,1938年可买黄牛1头,1939年可买猪一头,1941年可买面粉1袋,1943年可买鸡1只,1945年可买鸡蛋2个,1946年可买固体肥皂1/6块,1947年可买煤球1个,1948年8月19日可买大米3粒,最后1949年8月可买大米0。00000245粒。
3 后果、可见,通货膨胀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困难,严重的还会带来社会秩序的不稳定。
4.防止的方法:
(1)减少纸币发行量,使其与流通中实际需要量尽量相符。
(2)根本的方法:发展生产,增加社会产品供应量。
四 正确对待货币
1 货币并不神秘,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任何社会,只要存在货币,货币就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功能。
2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货币作用的范围、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不同的。
3 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 ,实质上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4 正确对待货币,应该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❻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和发展的血脉。(16分)(1)
(1)人民币是我国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分),它代替版货币执行流通权手段的职能(2分),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所以人们持有人民币就能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2分) (2)国家有权发行人民币,但不能任意发行。(2分)人民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分)。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4分)。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分)所以,国家不能通过多印发人民币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❼ 经济发展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越来越多吗
经济学的课本上有以下原理 货币量=实际货物价值总量/货币流通速度(嗯...这个速度不回知道怎么答算的) 经济发展,意味着价值总量上升,同时看看商业的繁荣程度(就是货币流通速度),才能决定所需货币量~~~ 所以说,不一定越来越多~~如果说生产业增长,流通业不变,是货币增长的。
❽ 货币是如何在流通过程中促进了经济发展
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货币流通规律原理阐述社会主义自觉调节货币流通的意义。答: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是不能兑换成贵金属的纸币和各种信用货币,它们统称为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超过或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严重地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必须加以克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受货币流通规律的支配。必须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通过计划地投放和回笼货币,自觉地调节货币流通,有效抑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这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它是稳定市场物价,促进生产发展,安定人民生活,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
❾ 不知道这段话具体说了什么...撬动明间闲散的资金,促进货币流通,带动经济发展。 解决五大人群就业问
国家引进行业的目的。
与货币流通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