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0-11-25 11:16:08

Ⅰ 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现状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是我们面临的新形势,也是研究和部署未来地质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33.54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依靠自己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7175元,实际增长50倍;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5153元,实际增长38.5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3597万人,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变。

我国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总规模、大中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详见图13。

图13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数量的变化情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城市化的起步和健康发展时期。到1957年末,中国城市增加到176个,城市化水平上升到15.4%。

第二阶段(1958~1978年):城市化不稳定发展时期。在这13年间,城市只增加25个,城市化水平在17.3%上下徘徊。

第三阶段(1979~1999年):城市化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个数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1999年的666个,新增城市473个。1979年城市化率是18.96%,1999年为34.78%,提高了15.8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9个百分点。

第四阶段(2000~2009年):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全国城市数量稳定在655个左右,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城市化速度从36.2%提高到45.7%,年均提高1.28个百分点。

二、我国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前景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也是预测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预测我国中长期发展趋势,国内外不少研究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大多数的预测采取情景分析方法,也就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得出相应的预测结果。严格地说,准确预测,特别是短期预测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预测成功的案例迄今为止并不多。本项研究我们并不进行专门预测,因为缺乏数据基础和必要的预测模型,仅引用国内的一些预测成果,并进行必要的分析。

我国未来的人口。关于我国人口的峰值及其出现时间,国内外预测很多,不少预测认为我国的人口峰值为15亿,也有认为会达到15亿以上;人口峰值出现在2030年,也有认为在2030年以后。由于机械增长,到2050年中国人口才会稳定并逐步下降。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成果,2010年我国人口为13.6亿,2020年为14.7人。根据联合国经济及社会事务部人口司预测,中国人口峰值出现在2033年,届时的人口数量约为14.6亿。也就是说,那时中国人口不会超过15亿。这一结果与我国不少预测的结果相近。还有预测认为,我国人口在2050年后才开始下降。

关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按2004年不变价格计,2010年GDP将超过2.6万亿美元,人均1900美元左右(2000年价);2020年将超过5万亿美元,人均3500美元左右。未来15年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重化工业仍占主导地位;2010年和2020年三次产业的比例分别为14:54:32和12:48:40。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化进程处于中期阶段的特征可持续到2020年。

关于城镇化水平。衡量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显著提高城镇化水平。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达到30%后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达到60%后进入平缓发展阶段。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率每年以1.43~1.44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是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5.7倍,2008年达到45.7%(表3)。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的前期,在2020年前都将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10年和2020年,城市化水平分别为46%和55%;也有认为2010年将达到49%左右,到2020年城镇人口的比例达到60%。

表3 2010年和2020年城镇化水平预测

2008年3月25日,麦肯锡公司发布《迎接中国10亿城市大军》报告。该报告称,按现有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城市人口将于2025年达到9.26亿,66%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将突破10亿。中国城市在未来经济中将占据更加主导的地位。该报告称,中国城市化规模和步伐有望继续保持前所未有的速度。到2025年,中国将出现221个100万人口的大城市,23个5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重庆和成都8个城市,将成为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移民将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动力,在2005年至2025年70%的城市人口增长将由流动人口构成。到2025年,在中国新增3.5亿以上城市人口中,流动人口将超过2.4亿。

三、我国区域发展特征与演变趋势

(一)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1.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但经济活动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没有改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呈现逐年加快的态势。自1999年以来,西部地区GDP增长率连续7年逐年加快,从7.3%提高到2006年的13.2%;同期,中部地区由7.9%提高到13.1%,东北地区则由7.9%提高到13.5%。从横向比较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要低于东部地区,继续呈现东部地区高速增长,而其他地区增长相对较慢的不平衡格局,但增速差距缩小。1980~1990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中西部地区为8.8%,东北地区为8.1%。1991年后,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加快,东部与其他地区增长率的差距开始加剧扩大。1991~1998年,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长14.7%,中部地区为12.0%,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只有10.4%和9.5%。1999年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东部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增速差距缩小。1999~2006年,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12.2%,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保持在10.5%~10.7%,三个地区的增长速度十分接近。

表4 我国各地区GDP增长率的变化

续表

近年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为鼓励沿海企业西进,200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东西互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意见》;商务部实施了“万商西进工程”,鼓励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转移,鼓励沿海企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进。二是沿海要素成本的上涨。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大规模集聚,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各种成本要素成本大幅度提升,土地和能源供应紧张,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趋于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纷纷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由此导致一些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纷纷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三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效益提高。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这些地区投资环境尤其是硬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投资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投资贡献率平均为13.7%,比东部地区高1.1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利用率平均为11.3%,远高于东部地区的6.2%。可以预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今后沿海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向这些地区推进的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并没有改变经济活动向东部沿海转移和高度集中的态势。1980~2006年,东部地区实现GDP占全国的比重由43.6%提高到55.7%,提高了12.1个百分点;而东北地区所占比重由13.7%下降到8.5%,减少了5.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所占比重由22.3%下降到18.7%,减少了3.3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中国的经济活动仍在向经济繁荣的东部地区转移和高度集中。这种集中化趋势是中国经济市场转型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和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向东部地区的集中趋势。

2.四大区域产业布局各有侧重,但呈现两大变化趋势

四大区域产业布局各有侧重。东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东部地区的销售收入占全国总销售收入的9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比重较大的则是资源加工型产业,如烟草加工、金属冶炼、炼焦业、麻纺织业、盐加工业等。此外,中部地区在运输设备制造业,西部地区在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等方面占有较大比重;东北地区主要是装备制造业优势较为明显。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产业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近年来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布局发生了较大尺度的空间转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基础原材料工业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聚。作为基础产业的钢铁、石油及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工业等对矿产资源依赖程度很高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前的40年间形成了原有的布局,其影响因素是资源产地、交通条件、水源条件等。现在影响因素已经在很大程度发生了改变。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进步,人才和管理以及反映进入国际经济循环难易程度的区位等,成为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我国许多产业的布局发生较大尺度的转移。在基础产业中,钢铁、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以及装备工业中的机械制造业(特别是电气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制造业等,由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引进外资及体制上的创新等,在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地建设了若干大中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改变原有的布局。西部发展这些产业虽具有资源的基础,但由于资源以外的因素起了更重要的作用,致使这些产业的重点向东部地区转移。

能源工业特别是电力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电力消费需求增长很快,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地区、山东半岛等主要依靠本地或附近区域建设了一批火电站,在珠江三角洲还建设了为数众多的燃油小电站。随着上述城市集聚区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改变其能源消费结构成为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能源政策。因此,国家决定大规模开发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特别是水电资源、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实现电能和天然气在全国跨大区输送。近年来,二滩水电站等已投入运行。同时加快了广西红水河流域、贵州南盘江流域、云南澜沧江流域及金沙江支流的水电开发。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其中西部地区将占到70%左右(不包括红水河和三峡)。为了扩大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资源的开发,国家加大了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塔里木、青海柴达木和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形成了一系列的能源生产地带。与此同时,贵州至广东直流输电、交流输变电等大型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建成或在建。

(二)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倾斜式赶超战略(与传统的既要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又要全面超英赶美的发展战略相对而言)指导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开始实施所谓“弓箭”形或“T”形空间布局战略,即以沿海地区和长江干流地区为重点的地区倾斜发展战略;随后发展为所谓的“丌”形空间布局战略,即在“T”形布局框架的基础上,将陇海线沿线地区作为另一条重点开发轴线,形成“丌”形空间开发结构。

根据三大地带的“梯度”开发理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要求,考虑到我国人口和城镇布局的基本特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区域经济总体布局的主干框架将朝着“一带、七轴、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演变。全国区域空间布局以国家级中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核心组织区域经济活动,以点带轴、以轴促面,形成以城镇轴带和多中心为骨架,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一带”指沿海城镇带;“七轴”指京呼包银、陇海兰新、长江沿线、沪瑞四条东西向轴带和京广(部分京九)、哈大、北部湾三条南北向轴带;“多中心”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都市连绵区和武汉、成渝、辽中、关中、山东半岛、郑州、长株潭、海峡西岸城镇群,以及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南宁等多个边境重要城市。

(三)区域人口分布与城镇化发展

1.人口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比重下降

2000~2005年,我国各地区人口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总体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最快。如表5,2000年东部沿海人口总量为44231万人,而到2005年已增长到46388万人,人口年均增长率达9.6‰,分别比同期的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高6.1,2.8和4.5个千分点。与此同时,5年来,各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只有东部沿海有所增加,从2000年的35.60%上升到2005年的36.15%;而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全部下降,分别下降了0.41,0.09和0.06个百分点。

表5 2000年和2005年我国四大区域人口分布比较

2.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新兴地区人口集聚和城镇化加快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西部的新兴地区城镇化和人口集聚速度在加快。随着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人口流动的目的地不再局限于东部地区,而是扩大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新兴地区。而且,东部沿海地区在经过20年的发展后,产业结构开始调整,东部沿海的企业也为了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更多的商机,有些劳动力转移逐渐转向中西部的新兴地区。如云南、新疆外来人口数都超过了100万人,基本集聚在新兴城市。除四川、贵州、重庆转移到云南的劳动力比较多外,还有来自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新疆同样有大量的劳动力输入。随着中西部经济崛起,还有加入WTO后发展边境贸易,位于边境贸易城市的流动人口也将越来越多。

3.四大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但东北地区城镇化速度相对缓慢

2000年以来,我国四大区域的城镇化均以较高的速度推进。2005年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已分别达52%和56.5%。2000~2005年,中部地区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城镇化进程推进最快的地区,东北地区相对较慢。从增长速度来看,2000~2005年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速度达1.45个百分点,分别比东、西部高0.1个、0.22个百分点,比东北地区高出0.47个百分点。但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相对较低,2005年分别为37.6%和34.9%,并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推进的空间还很大。

表6 2000年和2005年我国四大区域城镇化水平比较单位:%

Ⅱ 谈谈你对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和

中国经济已从谷底回升,前几个月经济增长率一度回落到7.4%,目前已回升到7.6%;制造业经理采购指数前几个月一度下探到49.6%,11月份已回升到50.9%。产品库存减少,大宗货物价格小幅上涨,社会用电量增加,中国经济回暖明显。

未来两三年为中国经济的恢复期,但并不会大起大落,显得将会保持平稳增长,增长率将会保持在7.5%至8.2%之间。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从2010年起的未来1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会翻一番,初步建成小康社会,而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就将会和美国平起平坐,再到2030年中国就将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美国的综合实力依然很强。

民众老百姓的占有财富、可支配收入进一步提高,中等收入的中产阶级首次占据大多数,这将会减少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之间的对立,这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追问:
哎,刚刚把卷子交了就看见你的回答,不过还是谢谢,

Ⅲ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Ⅳ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21世纪中国急需的人才

专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产业机构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未来10年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的行业和急需的人才主要有: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开发与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农业科技、环境保护技术、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工商与国际经贸、律师等方面的人才。

21世纪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根据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预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也在发生变化。某些行业社会需求加大促进了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据有关专家的预测,21世纪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主要有:

1、网络信息咨询与服务业。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网络信息服务也成为社会上的一个重要的行业。这个行业包含了网上购物、商业信息服务、广告媒体服务、技术信息咨询与服务等等。

2、房地产开发业。随着住房政策改革和住房的商品化,房地产开发业成为一个繁荣兴旺的行业,购房也成为每个家庭的一件头等大事,房地产开发业也因此面临无限的商机,并因此带动了与之相关的房地产开发、咨询、销售业务、物业管理、租借、二手房转让行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具有巨大的市场,也具有较高的利润汇报,因此,成为众多房地产投资者的青睐。

3、社会保险业。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安全防护意识也不断提高,保险意识越来越强。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都意识到了花少量投入,保证家庭财务和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保险业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4、家用汽车制造业。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家庭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个人对家用汽车的需求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上升,给家用汽车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商家也将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同时,家用汽车市场的发展还将带动汽车配件、维修以及相关的技术产品生产业等行业的发展。

5、邮政与电讯业。在当今的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人们对信息传递快接性、同步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相关通讯产品(如电话、手机、传真机)以及通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中国的电话与移动电话人均拥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通讯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这将给通讯业带来新的机遇和丰厚利润。

6、老年医疗保健品业。专家预测到200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1.3亿左右,中国也随之步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带来很多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的增加。因此,从事老年人保养品、药品、生活必需品、社区服务等将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并形成一个独特的产业。

7、妇女儿童用品业。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女性朋友和儿童对服装、化妆品、洗涤用品以及她(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些用品上的投入也比较高,并带动相关的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这一行业的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8、旅游休闲及相关产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节假日数量的增多,外出旅游休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人们旅游休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代用了服务业、运动产品、体育场馆、旅行社、旅游产品等行业的繁荣发展,形成了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产业。

9、建筑与装潢业。国内城市的居民住房的商品化,带动了装修业的发展,室内装饰产品和装修工程承包业成为一个获利丰厚的行业。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当前城市居民装修住房的投入大约在2-5万元左右不等,并促进了装饰材料业的发展。

10、餐饮、娱乐与服务业。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对快餐业的需求增加。虽然国外的西式快餐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西餐式的快餐业更多地是针对儿童市场。对于中国人来说,更习惯于中国式的快餐,因此中式快餐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Ⅳ 中国未来10年经济发展趋势

未来1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质量可能会更好,将会大大的改写整个国际经济格局。今天整个世界经济形势非常像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满目疮痍,而我国所扮演的角色,恰恰是当年美国所扮演的角色,我国人民正在用人民币给世界不断的施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的加强,大有取代美元和欧元之势,很显然,美国经济非常象二战结束时的英国和法国,表面很强大,但正在走向日薄西山之路。在美国经济不断下滑,美元持续疲软的情况下,需要人民币却毫不犹豫地坚挺出来,而我国跟一系列国家签订了"国家货币互换协议",说明人民币将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本位金,这对于我国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稳定各国的贸易结算体系也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全球贸易萧条的状况下,在贸易保护主义日趋抬头的状况下,我国对于欧洲,依然派出了强大的,高规格、高标准的政府采购团,我想,这不是政治问题,当然也确实是有政治的意味包含其中:一方面在影射法国,不跟我合作,就不会受到人民币的眷顾,你的企业产品就如同垃圾差不多,因为商品在于流通,流通产生价值;另一方面告诉各国,我国很强大,不差钱,各国自有紧密的协作,加强贸易,才可以共渡难关;最重要的是我国可以乘机获得"巴黎统筹委员会"所限制的产品和技术,对于提升自我技术和产业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叫"仍一块肉,牵回一头狮子",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目标;当然,还有更好的诱饵,不就是几百亿美元的政府采购吗,我国军方的武器采购清单已问欧盟准备好了嘛?非常明确,贸易和政治的平等是建立国家不断强大的综合实力基础上的,尽管老欧洲一些人仍然偏执和偏见,但是精明的商人有谁会和人民币过不去?除非那个笨蛋萨科奇!
当前,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同样困难,在整个世界金融的大背景下,怎能会独善其身?我们所说的是,金融危机迟早要过去的,也许年底就会有转机,或者3年,但绝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所以我国绝不会坐等时机,愁城坐困,我国在着眼于未来十年,我国在为未来十年做准备,所以我国主动出击。我认为我国还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改变:
1、在整个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需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这叫"抱团取暖,同舟共济",所以今后我国更会以人为本,政策更利于普通老百姓方面的倾斜,并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的力度,这样我国政府在现阶段及未来更显贴切,更具有凝聚力!
2、我国目前不要忌讳投入,更不要害怕投入,尤其在新技术,新领域方面,加速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除了技术升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品牌,加强企业文化和销售渠道,尤其是在重点的领域里,不单是要让企业生存,还要让企业走出去,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兼并国外优秀的企业,我们也更需要在十年内,大量培养新一代的高技能产业工人!
3、如果整个世界经济在年底持续恶化下去,我国也必将采取 更激进的"A、B、C"刺激内需疗法
A、购房者和已向银行申请暂时在(3)年内,停止向银行 按揭和利息,在此期间,购房者不算违约;
B、大病医疗费用全部减半,政府、保险公司和个人共同承担;
C、失业者,尤其失业的产业工人,半年内有国家支付失业保障金,半年后,国家强行安排工作上岗;
除此之外,国家每月给每个公民发 300-1000元的 消费券,用于消费指定范围内的消费。
结论: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未来十年,我国将继续沿着他的特色之路坚毅不拔,毫不动摇的走下去,他走过了大江大河,爬过雪山,踏过草地,什么路没见过,什么凶险没遇过,如今我国走的是康庄大道,高速铁路向着未来疾驰!!!

Ⅵ 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面对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中国经济依然保持活力,因为其拥有最大的市场、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投资、外需和内需三大经济拉动因素,加上宏观调控手段日趋成熟,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奥运会(搜狐联想2008奥运、联想官网)影响的是预期,“一保一控”的目标就是要稳定通胀预期,防止出现全面通胀,同时把握好“保增长”和“控物价”之间的平衡点,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由于宏观调控,中国经济过热风险开始得到消化,经济增速开始变缓。这种“变缓”不是被动的变缓,而是宏观调控所追求的“变缓”,是年初提出的“两防”调控政策开始发挥作用的表现。
可以预见,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基本面良好;二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不减。
同时,在节能减排等产业政策引导下,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曾有经济学家担心,奥运会尽管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但由于给投资者形成了良好的预期,致使资产价格因炒作而虚高,股市和楼市在奥运会结束后会迅速调整。
“如今,市场情况已发生了变化,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已使得中国经济过热风险开始消退,经济运行逐渐回归到正常轨道上。”经济学家樊纲表示,股市、楼市的风险已在很大程度上释放,能源价格也作出调整,所以更不必过多担心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有专家作出预测,中国经济7%至8%或更高一些的增长率至少可以再维持15年至20年。中国投资将继续处于兴旺状态,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只要政策调节适当,我国经济就完全可以自如应对国内外各种情况的变化,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这些是其他承办过奥运会的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上海银监局副研究员张望博士说。可以判断,中国经济运行在既往轨迹上有着全新的动力基础,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将一如既往地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上。

Ⅶ 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受到政治周期的明显影响版,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权的依赖过大;

2、经济是投资推动型,不管以前是短缺经济时代还是过剩经济时代,投资占GDP的比重过大,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未来也看不到消费提高希望,加上近几年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

3、国有经济逐步收缩,从全面开花逐步过渡到控制关键行业、基础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国有经济以垄断型大企业为主,存在明显的利益集团特征,利益取向经常与国家和老百姓想反;

4、外资白白享用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迅速壮大,逐步控制了中国主要行业;

5、民营经济逐步活力渐显,在充分竞争市场和低准入门槛市场表现突出,但受到外资和国有经济的压制和各级政府歧视;

6、市场经济这座大厦的许多基础比较薄弱,例如所有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独立公平公正的司法、审慎严格的会计制度、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先金融监管、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等等。

Ⅷ 未来几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由于中国连续几年快速发展,资本积累也在积数增长,虽然当前宏观经济出现低迷态势,总体趋势是平稳增长发展的。行业发展前景:一 是物流业整合和快速发展;二是信息化产业;三是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的制造业;四是进出口贸易。等。

Ⅸ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也就是从外贸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外贸型经济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打击,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呈萎缩状态,并且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经济转型也会重振制造业,这对我国未来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为了消化外贸出口的萎缩,和达到我国经济长久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经济急需从外贸出口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也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
中国经济结构目前还不健全,房地产在经济中占的地位还很重,而现在住房问题又很严峻,只有尽量通过政府的调控让房价趋于稳定,另外通过一些政策房满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然后不断转变产业结构,从而实现其他行业升级,减少房地产在经济中的比重。所以国家提出改变经济结构体制也正是为了这个这个目的,最后的目的也是让社会经济适应人民大众的需要,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Ⅹ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也就是从外贸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外贸型经济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打击,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呈萎缩状态,并且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经济转型也会重振制造业,这对我国未来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为了消化外贸出口的萎缩,和达到我国经济长久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经济急需从外贸出口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也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

阅读全文

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