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的英文版哪里可以找到
找了几个,看哪个是你要的:
1)http://en.ndrc.gov.cn/hot/t20060529_71334.htm
2)The new 11th Five-Year Guidelines --这个最好,个人感觉
http://english.gov.cn/2005-11/09/content_247198.htm
更多的在这一个网页里找,很多相关的:
http://english.gov.cn/special/115y_index.htm
3)这里还有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个五年计划的英文版本:
http://www.gov.cn/english/special/115y_rs.htm
⑵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属于法律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法律的概念是
属于国家政策!
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⑶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计划制定
2000年10月,中共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十五计划”是中国新千年第一次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经济计划。
“十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⑷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
答案C
保持较来快发展速度,体自现了重视量的积累,故选②。发展是“关键”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故选③。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方法论,故①不选。材料中涉及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但不能作为内因和外因,故④不选。
⑸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有什么意义
制定“十来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自: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这次《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资源环境、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00六至二0一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对于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介绍
五年计划,来是中国国民经济自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06-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⑺ 第十个五年计划是哪年开始
第十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简称“十五”计划。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视。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第十个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简称“十五”计划。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视。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
实施背景
“十五”计划是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WTO所推行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有利于我国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全球性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逐步接轨,中国经济越来越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例如如何控制扩大开放所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对金融安全的关注,怎样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进一步转变其职能使其与世界接轨都成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在国内,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主导作用,由此而带来的公平与效率的取舍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行业间收入差距,尤其是竞争性行业与垄断性行业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等问题都成为必须应对的挑战。经济效益较低,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等问题都成为进一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阻碍。如何把握住改革开放带来的契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新挑战。[1]
计划制定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十五计划”是中国新千年第一次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经济计划。
“十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规划制定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来五中自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具有转折性意义。
“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六个必须”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法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05年,按2003年价格计算的国内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