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经济学)什么是外部影响
外部影响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贰』 微观经济学中外部影响有哪些特征政府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应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1)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2)应该没有问特征的版概念,如何非要说权的话,那就是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微观经济学市场无效率运行的3大领域就是外部性,市场势力和信息不完全)
(3)存在负外部性是政府往往通过庇古税和污染许可证以及管制的方法来发挥作用,同时更倾向于庇古税和污染许可证制度,而存在正外部时,比如消防工具,教育等等,都具有正外部性,可以通过政府补贴或奖励的方式来使外部性内在化,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叁』 外部经济效果的含义是什么
外部经济效果的含义是什么?
济外部效果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万象更新
『肆』 对付外部积极影响的措施。(西方经济学)
1、政府给予企业补贴 2、不管是外部经济还是不经济,都要明晰产权 3、企业合并,将外部经济企业和外部不经济企业合并,使其影响内部化。
『伍』 外部经济效应如何影响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
经济的外部性属于市场失灵。它只会使资源过度集中而到最后形成资源内分配不均而产容生效率低下并且浪费的现象
它会影响市场机制对资源合理的配置,因为市场机制主要是注重的效率而不注重公平合理等,必须要靠加强调控适当引导。
『陆』 举例说明积极的和消极的外部影响。西方经济学的练习题。求解!灰常急!!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由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某种外部性是指在版两个当事人缺乏任权何相关的经济贸易的情况下,由一个当事人向另一个当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 曼昆认为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的影响。若斯的“搭便车”正外部性入手和科斯从外部侵害入手,无非也是指行为对与之交易或目的无关的其他人福利的影响。
依据作用效果进行分类,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的环境利益有溢出效应。负外部性,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的环境利益有减损的效应。
汽车废气有负外部性,因为它产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吸入的烟雾。政府努力通过规定汽车的排放废气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还对汽油征税,以减少人们开车的次数。
狂吠的狗引起负外部性,因为邻居受到噪音干扰。狗的主人并不承担噪音的全部成本,因此很少谨慎地防止自己的狗狂吠。地方政府通过规定“干扰平静“为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外部性积极影响:私人花园的美景给过路人带来美的享受,但他不必付费,这样,私人花园的主人就给过路人产生了外部经济效果了。
『柒』 外部性和外部经济效果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外部性 (externality) 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换种说法:外部性就专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属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 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
某一经济活动具有外部经济效果是指个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捌』 负的外部经济效果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
这个问题比较深奥
解释起来很复杂
『玖』 经济外部性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原理表明,不管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其结果都会导致经济活动缺乏效率或使资源配置远离最优状态,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行为主体不能将经济活动的消极或积极的后果完全内部化。因而,区域经济活动的好的结果可能被另一些并没有作出任何投入的主体分享,而一部分坏的结果却由其他主体承担。实践中,外部性往往是区际矛盾的直接原因。
中国西部地区是当今世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区域”,地位重要,区情特殊。特殊在于,西部地区既是资源富集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既是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又是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富饶与贫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在西部地区特定时空条件下, 演化成了“经济社会落后———破坏性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社会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在严峻的经济和环境形势面前,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努力,从生态环境看,局部虽有改善,但整体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环境专家认为,西部地区生态系统呈现由结构性破坏到功能性紊乱演变的发展态势,西部地区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重建的双重历史使命。
以长江上游地区林木砍伐和植树造林为例。右图图1中曲线D代表长江上游地区整个社会对林木的需求曲线,即边际社会收益曲线。MC表示长江上游砍伐的边际成本,也即林业产业供给曲线,MEC是上游砍伐林木对下游造成的危害即边际外部成本,MSC曲线是上游砍伐的边际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即边际社会成本,有MSC =MC+MEC。
无疑,上游地区根据自己的边际成本进行砍伐,即由MC与需求曲线决定的Q点;但从整个长江流域来看,有效的树木砍伐量应该是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时的树木砍伐量,即MSC曲线与需求曲线D的交点决定的有效树木砍伐量Q1。显然与林木砍伐的社会需求相比,由于区域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效应,长江上游地区林木砍伐导致的社会成本大于对自身区域产生的成本,上游地区基于地区利益考虑会砍伐林木。
长江上游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对整个社会来讲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由于区域经济活动正外部性的存在,使长江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活动动机不足。在右图的图2中,MC代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的边际成本,D是其边际收益曲线,MEB是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对下游所产生的边际外部收益。MSB曲线代表上游植树造林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收益,即MSB =D +MEB。长江上游地区将选择在其边际收益曲线D与边际成本曲线MC相交处进行Q水平的造林。但对于整个流域来讲,有效的造林水平应该是MSB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Q1。显然,与社会对林业和生态的需求相比,造林不足,即长江上游地区植树造林的正外部性导致了造林水平太低和生态供给不足。
经济活动外部性在利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追求将导致博弈各方出现利益冲突及行为不一致,诱发经济体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引发区际冲突,破坏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拾』 什么叫外部经济影响
外部影响:指一抄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