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地震对经济的影响

地震对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25 11:12:51

1. 地震对中国经济有什麽负面影响

对整个经济大盘影响不大.因为汶川大地震和其它受灾地区只占我国经济的2%点多.但会对食品.交通运输.等方面造成影响.使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更加难以抑制

2. 地震后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发生在我国四川的汶川“5·12”特大地震灾难对灾区人民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生命损失,对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场可怕的梦魇,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人道灾难。所以说,“5·12”特大地震灾难造成的后果主要是人道灾难。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对灾难事件的及时响应,并举全国之力最大程度地挽救受灾群众的生命,充分彰显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更加团结的中国人民共同抗击地震灾害,受灾地区以及整个国家社会秩序安定。作为最为重要的一面,社会稳定是灾后重建、取得经济发展的坚实保障。另外,中国政府在整个救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闻开放程度,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因此,中国政府在灾后重建方面与国际社会合作将会非常顺利。

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具体数据目前正在评估中。受灾地区主要是四川省绵阳地区。风险评估公司AIRWorldwide表示,中国四川省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400亿元左右,将其作为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参考数据。通常,自然灾害的直接损失都是由政府财政全部负担,2007年我国全年财政收入高达5.13万亿元,其中四川省财政收入为1384.7亿元。同时,2007年我国财政超收收入为7239亿元。所以,中国政府有雄厚财政收入的基础,作为不到整个财政收入3%的灾害直接损失并不会撼动中国经济。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并不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绵阳作为受灾严重地区的最大工业城市,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99户,2007年共完成工业产值537.5亿元。所以,地震灾害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虽然四川天然气的储量占到全国的40%,产量占到22%,但是,地震并没有对天然气产地四川东部造成大的影响。

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主要是有色金属行业。锌矿、铅矿和铝矿及其冶炼厂受到了直接影响。2007年,四川省铅精矿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0.01%;锌精矿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至10%。电解铝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9%。短期内会影响到全国的金属材料价格,但是,地震本质上本没有造成自然资源的损失,只是对企业厂房、电力及交通基础设施破坏。

地震灾害对第三产业的冲击不可忽视。2007年四川的GDP为10505亿元,占全国GDP的4.2%。其中,旅游总收入为1217.3亿元,约占比重为11.6%。地震灾害对四川第三产业支柱旅游业的冲击是最大的,地震灾区几乎覆盖了四川绝大部分旅游资源,因此将使全国GDP减少约0.48个百分点。

虽然自然灾害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而言往往都是局部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显著影响绝大多数是短期表现,但是有些短期内的影响会导致产生长期性影响。对于整个国家和地区来说,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政府往往要提前做财政预算,遇到大灾难的时候还要追加预算,遇到毁灭性灾难的时候,还会有国际借贷,这会对整个政府的支付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意味着会有更多政府公债即将发行。正如人们所预期的,2008年5月16日,财政部发行2008年第七期记账式国债271.5亿元。为满足灾区重建资金需求,2008年5月15日,人民银行决定,对受灾严重的成都、绵阳等6市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5月20日暂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追加救灾支农再贷款限额15亿元和再贴现限额10亿元。货币政策结构调整也是2008年以来的最大特点。

次生经济影响主要表现是因灾害产生的通货膨胀。一般来讲,在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可能有两种渠道引发通货膨胀。第一,由于灾后恢复建设的债务负担累积,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灾后重建是向社会施加的一种成本,政府必须对此进行巨额的财政支出。因为灾难的深度影响,政府可能负担不起额外的债务累积。政府可能通过中央银行发行更多货币来缓解财政危机,印制过多货币的结果就是加大通胀压力。所以,在应对灾后重建的债务处理问题上,中央银行要保持政策的独立性。第二,受灾地区经济基础遭受损害,因市场紊乱造成通货膨胀,食品、建筑材料、能源价格高企。严重灾害可能会造成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担忧,尤其是对基础消费品和粮食价格。政府在短期内要在受灾地区进行适当价格控制。

总的来讲,2008年以来的两次巨大自然灾害的叠加,客观上促使投资需求的增加,通胀压力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目前最急迫的是增加供给。因为自然灾害会使经历灾难的人们心理上产生影响,从而降低他们的生产能力;自然灾害必定减少GDP存量;自然灾害必定减少存货。因此,要适当限制能源、粮食、钢材、建筑材料等经济基础性重要产品的出口,积极开拓进口渠道。鉴于目前我国复杂的经济形势,如何驾驭增加有效供给能力是对全社会的考验。在大灾面前,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市场价格,否则,企业提高生产力冲动受到制约,供给增加将不得实现。企业也要讲政治,降低利润追求,通过增加产量和销售规模吸收相应要素成本。同时,积极推进投融资市场建设,尤其是股票市场的稳定。

3. 地震对经济有影响吗

有阿!经济损失很惨重阿!不仅停滞不发展还摧毁了房屋、道路以及公共设施等,这些都是地震给经济带来的损失

4. 这次地震对中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汶川地震对中国今年的经济不会有太大影响。今年的地震虽然给四川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但同时也将拉动国内固定投资1.几个百分点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不大。

5. 地震对四川经济有什么影响

中新社成都七月一日电 (霍潺)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今天在此间与来访的美国代表团座谈时说,截至六月二十八日,“五一二”汶川大地震致四川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 黄小祥说,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截至九月二十五日,四川省遇难人数达到六万九千二百二十七人,失踪一万七千九百二十三人,受伤三十七万四千六百四十三人;倒塌房屋、严重损毁不能再居住和损毁房屋涉及近四百五十万户,一千余万人无家可归;重灾区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 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这起历史罕见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举国震惊,举世关注。灾情主要包含以下五方面: 一是人员伤亡惨重。截至6月23日,已确认因灾遇难69181人、受伤374171人、失踪18498人,其中四川省遇难68669人、受伤360352人、失踪18498人。失踪人员中相当数量可能已经遇难,估计这次遇难总人数将超过8万人。 二是房屋大面积倒塌。倒塌房屋778.91万间,损坏房屋2459万间。北川县城、汶川映秀等一些城镇几乎夷为平地。 三是基础设施严重损毁。震中地区周围的16条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和宝成线等6条铁路受损中断,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大面积瘫痪。 四是次生灾害多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频发,阻塞江河形成较大堰塞胡35处,2473座水库一度出现不同程度险情。 五是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644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度停产,其中四川5610个。机关、学校、医院等严重受损。部分农田和农业设施被毁,因灾损失畜禽达4462万头(只)。

6. 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的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海啸、火灾、核泄露、环境污染等复合灾害的并发,对于日本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各个层面均造成极大的冲击。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此次东部大地震已造成近3万人的伤亡和无法比拟的巨额财产损失,而且受其影响,日本仍处于高强度余震的危险频发期,部分地区的生产及生活秩序短期内仍无法转入正常轨道。
视线聚焦于日本经济。通过各类的调查和统计数据显示,3·11东日本大地震是继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经济所遭受的“二次危机”,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泥沼的日本,又在大地震等复合灾害的直击下,暴露出其经济缓慢复苏的脆弱性。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体和重要推动者,震后日本经济的走向、灾后重建的具体经济政策等显然已跃升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金砖国家(BRICS)峰会、G7和G20财长峰会、IMF等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机构及组织等,都纷纷以震后日本经济为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凸显日本经济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全局重要性以及国际社会对其所共有的关注与担忧。
1、复合灾害造成日本经济多重受损,复苏步伐减缓或成阶段性趋势
3·11东日本大地震属于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并引发了海啸、火灾、核泄漏、食品污染等复合灾害。而且,在大地震所在地的日本东北地区,由于其产业结构和地理布局的特征与此次灾害的多元复合性相结合,加速了震后衍生灾害效应的扩散及蔓延,最终转化为对日本经济及全球经济的负面冲击。总体来看,此次大地震所引发的复合灾害具有“突发性”、“复合性”、“严重性”、“扩散性”和“持续性”的5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不同的层面。
(1)宏观经济遭遇重创,复苏势头有所减缓,恢复信心成为当务之急。此次地震、海啸、核污染等复合灾害的来袭,对日本整体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直接经济损失。在日本的东部地区,尤其是宫城、福岛、岩手3县的大部分沿海地区,大量房屋及建筑物的倒塌、损毁,大面积生产性农田的被淹,致使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大幅缩水,并潜藏相关民生问题的阴霾。更为严重的是,复合灾害不仅对宏观经济整体带来系统性的破坏,更对参与经济体活动的民众及企业给予沉重的心理打击,促使其在经历了自上世纪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连续两个“失去的十年”,再一次陷入悲观的经济预期中。2011年4月13日,日本内阁府公布4月的《月例经济报告》中就出口、企业收益、企业经营状况、个人消费及物价动向等多方面做综合评估,指出虽然总体的经济复苏正在持续,但由于受到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复苏的趋势逐步减弱,高失业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不仅如此,复合灾害的负面效应仍在逐步扩大、深层延伸,并呈现出“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典型特征,甚至危及到日本经济复苏的总体环境以及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据日本央行4月公布的《全国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所有产业对于自身的未来发展存在明显的信心下滑,除大企业2011年3月的信心指数维持在5这一正值上,中、小型企业的同类指数各跌至负值5和负值15,同时对于2011年6月的预期更下跌至负值11和负值23,说明大地震等复合灾害的恶性冲击对于本身就并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更是雪上加霜。此外,内阁府公布的2011年3月“消费动向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两人以上的家庭,季节调整值)为38.3,同比下跌了2.6,降幅创下自2007年4月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新历史记录,再次反映出日本国民对未来经济的忧虑情绪有所上升的不争事实。
此外,福岛核电站的各机组接连发生爆炸及核泄漏,造成海水、土壤、大气等大范围的核污染扩散,进一步提升了日本及周边国家国民的“核恐慌”心理,由此也制约了经济自然人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未来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未来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特征也愈加突出。
(2)基础设施遭严重破坏,引发电力供应不足、物流运输停滞等一系列经济问题。由于福岛核电站等重要的电力能源供应设施遭受复合灾害的严重破坏,导致日本关东及大部分地区出现较大规模的电力供应缺口。由此,计划性停电、限电等应急措施的实施,扰乱了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正常经济秩序,致使日本国内的各家企业及跨国公司等主要经济参与体,或不同程度地陷入阶段性的停产困境,或应对性地削减原定的生产计划。就当下日本主要企业的应对策略而言,“丰田”、“本田”等著名的汽车生产商已相应地做出了部分停产或减产的艰难决定,而且其在海外的多家工厂也同样面临停产关门的潜在风险。除“丰田”、“本田”等知名汽车生产商宣布了短期的停产消息之外,其他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如美国的通用公司等也受到牵连,不得不做出减产或停产的相关决定。此外,以索尼公司为代表的日本乃至全球电子行业的领头羊,也纷纷遭受产业链断裂的重大打击,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停滞致使全球电子行业内发生震灾后续效应的局部性扩散。
除电力供应出现缺口之外,日本东北地区的高速公路、一般道路及主要的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也因地震、海啸等遭受严重破坏,致使道路通行、港口运输等无法正常运转,物流行业整体陷入混乱,个别区域的物流系统“瘫痪”,甚至出现了救援物资无法及时送达灾区的严重后果。更具破坏性的是,流通环节负面效应的大规模扩散,已成为抑制商品进出口、限制生产空间的“致命伤”,港口、机场等重要物流设施的暂时性关闭制约了日本对外经济的交流以及未来经济复苏的时间与空间。
(3)核污染危机的不断升级,成为威胁未来经济复苏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导致的核泄露危机,引发海水、土壤、大气、食品等均产生核污染的事实,致使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的经济活动、日常生活等多方面都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同时,核污染更危及到农作物、食品、消费品等日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及出口规模。据此前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查,受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影响,至少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限制进口日本的农产品和加工食品。[7]而且,伴随着福岛核电站核污染现象的不断扩散及恶化,将进一步加剧日本产品出口的困难度。而且,由于日本的经济结构属于出口导向型驱动的增长模式,进出口贸易就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增长、盘活内外经济的阀门,因此产品出口若发生停滞或出现大幅下滑,则经济复苏将被迫趋缓,国内产业的发展及技术升级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经济战略必需调整,多层次对外依存关系将愈加突出
上述的内容阐述了大地震等多重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直观地来看,此次灾害的影响对日本未来的经济走势、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活动的调整等,都将持续一段时间。尤其是对执政经验尚浅的民主党政府而言,应对此次复合灾害的经济危机管理,既是对灾后经济资源的再统筹、再调配,也是对其主张的经济政策的实践与调整。
(1)经济发展战略有待修改,核工业在经济复苏计划中的初始定位或将被重新审视
2009年8月末,日本民主党以压倒性的多数优势,在众议院的选举中赢得胜利,并一举将当时的党代表鸠山由纪夫推上了首相的宝座。作为鸠山内阁上任后具体的经济发展战略,2009年12月30日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新成长战略(基本方针)”,其中将实施“以绿色创新为驱动的环境、能源大国战略”置于发展经济的首要位置。
但由于日美两国在美军普天间基地的搬迁问题上存有巨大分歧,而且鸠山本人又因违法收受政治献金,以其为核心的政权在刚起步仅8个多月就不幸夭折了。继鸠山由纪夫之后,民主党副代表菅直人继任首相之位,尽管在阁僚的人事安排及具体事务的处理方式上相对于鸠山政权时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但菅直人内阁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基本延续了鸠山时代所确定的“绿色经济”基本方针。
2010年6月18日,菅直人内阁首次对外公布了“强经济、强财政、强社会保障”的“三强”经济发展战略,并具体提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7大领域及相关的基本方针、目标和预期成果。[9]在菅直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延续了鸠山政府所倡导的“以绿色创新为驱动的环境、能源大国战略”。纵观鸠山版及菅直人版的两份经济发展战略,尽管未曾具体提及核能的开发及利用,但发展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构建低碳社会等内容表述中隐含着核技术及核能的开发及利用。而且,根据日本政府发展对外经济的既有战略来分析,不间断地向其他国家,尤其是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推销低碳、高效的日本技术、日本产品已成为主流趋势,而且其中主要就包括了核电站、新干线等技术含量较高、竞争优势明显的公共设施工程。但事与愿违,此次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事故爆发,严重戳伤了日本作为“核安全神话国家”的形象,也从根本上扰乱了核技术应用及推广在日本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布局。更为严重的是,东京等日本国内的重要政治敏感区已相继爆发了多次“抗议建造核电站、发展核技术”的群众游行活动,逼迫日本政界及民主党政府深陷核问题上的尴尬境地。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日本国民在核问题上本身就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核电站的建造及应用上始终掺杂了反对的声音。此次福岛核电站所引发的核危机,提升了日本民众对核事故及涉“核”问题的担忧度,而且其忧虑情绪与此次核事故处理的后续结果息息相关,短期内日本国内或许将暂缓涉“核”敏感话题的相关事务,待“核问题”的敏感性和担忧度有所趋缓之后,再推行一系列与核相关的具体操作。
此外,民主党政府所强调的“旅游立国”等经济振兴政策也将在此次复合灾害的冲击下,成为亟待审视的经济振兴战略之一。据日本观光厅的最新统计,2011年3月访日的外国人游客仅为352,800人,同比减少50.3%,离日的国民数为1,282,000人,同比减少18%。[11]人员流动活跃性的大幅度下滑,对旅游产业的规模扩张造成极大威胁,同时殃及与旅游业相关的酒店、餐饮、交通运输、旅游产品等各个终端行业。
综上所述,随着复合灾害危机的延续以及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日本实际的经济重建政策以及长期的振兴战略势必会发生改变,而且,能否有效抑制灾害效应的扩散将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2)短期内农业问题成为经济外向化的包袱,但对外经贸合作是解决中长期战略发展的必备良方
由于日本长期对于本国农业实行高额的补贴和强效的政策保护,致使日本的农业、尤其是粮食作物为主的基础农业的竞争力几乎丧失殆尽,农业领域的自由开放问题成为日本对外经贸合作谈判中的主要软肋。而且,因为日本特殊的政治体制结构,庞大数量的选票和政治献金来源于与农业相关的各领域及产业内,所以农业利益集团就成为阻碍日本对外经贸合作的最大阻力。
此次的多重灾害重创了日本东北部的农业生产基地,核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短期内还无法完全显现。因此,在原本就基础不牢、开放意愿不大的农业板块,短期内对外经贸合作的步伐势必会有所放缓,下一步更多农业救助政策的实施,反而会孳生农业对于政策保护的依赖度。而且,由于日本国内整体仍处于灾后重建的艰难过渡期,条件上不具备谈合作的基础和时机,所以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进程将被暂时搁置或延缓。但就中长期的发展战略来判断,扩大并丰富对外经济合作的形式与内容,尤其是TPP(泛太平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FTA(自由贸易协定)等为核心内容的对外经贸合作方式,将衍生为中长期势在必行的战略问题。换言之,日本加强对外合作、促进内部经济的对外开放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从某种程度来看,地震等多重灾害的发生反而会加速日本参与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进程,通过营造“拯救日本、拯救日本经济”的整体背景及氛围,扫除原先束缚日本参与TPP、FTA等经贸合作谈判的障碍或瓶颈。届时,始终受到保护的日本农业团体等也只能在强大的舆论攻势下让出道,并在日本全面的经济开放背景下出让部分利益。因此,一旦时机成熟,日本国内的商界精英、官僚阶级和政治家团体势必会加大此方面的工作力度,推动日本经济的外向化与合作化。
此外,从政治层面来看,此次大地震的袭来,使民主党“喜”获政治机遇期,菅首相及其领导的政府内阁避免了“破产危机”,执政经验的欠缺被暂时“淡写”。具体而言,菅直人政府原定于2011年6月就是否加入TPP一事作出决定,但对于此决定的做出,菅政府缺乏一定的调研和准备,日本国内反对意见的高涨致使此决定从一开始公布就饱受争议。但因为地震的后续负面效应不断延伸以及受损情况仍不可预估,菅直人政府就借机宣布放弃原先6月的决定计划。此外,菅政府也暂缓了与澳大利亚等国正在商谈中的EPA(经济伙伴协定)。总之,一切对外经济合作协定的商讨及签署,必须等到地震、海啸及核污染等多重灾难的危害结果逐步明朗,且国内政治环境也已脱离地震后非稳定状态。菅直人政府的此种表现无非是两手准备,即“争取时间,内部梳理”,即一是要理清从民主党鸠山政权上台以来,民主党对外政策上的脉络与得失,究竟“何可溜、何应去”需要一定的缓冲期来考证,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后地震时代的日本对外政策的总体方针及具体实施政策;二就是为“体察民意、赢取民心”争取时间,毕竟老百姓握有决定菅直人政府和民主党的最终投票权,所以菅政府和民主党的未来政策将尽可能的考虑日本老百姓的所急与所需,争取实现“对口配菜”。
(3)东北地区失业人口骤增,未来劳动力问题恐成主要矛盾之一
据日本著名的研究机构野村综合研究所的分析,由于此次灾害发生地的劳动力人口集中于农业、林业、水产业等第一产业,而且这些地区的农田、森林及沿海地区等都受此次复合灾害的破坏程度较为严重,上述产业内将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此外,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也同样面临劳动力剩余的重大课题,劳动力转业成为势在必行的解决途径。总体来看,灾后重建展开6年后的2017年,在东日本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岩手、宫城和福岛3县的沿海地区将会有8万多的工作岗位自然流失,估算对象涵盖3县的38个市区町村。
进一步分析,此次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地就业情况呈现以下主要特征:(1)除林业、渔业、采矿业、水电煤及热能供应等行业之外,其他行业的就业分布与日本全国总体的就业布局基本一致,就业人群主要集中于批发及零售、制造、建筑、服务等传统行业;(2)相对于日本全国而言,此地区的农林水产行业的就业人口比例较高,凸显其作为重要的粮食、海产品等生活食品生产基地的重要地位,同时也隐含了受此次复合灾害的影响,日本未来出现生活必需品自给供应不足的隐患;(3)此次灾害涉及行业面广,覆盖人数较多,总体近80万的就业人口已经或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对就业市场的重新布局形成一定压力,随着灾害清理及“家园重建”政策的展开,就业人口的调配与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长期来看,随着大量劳动力的流失,以及人口少子高龄化趋势的多重作用,此地区内的有效劳动力,尤其是某一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的专业劳动力的缺失问题将成为核心矛盾之一。换言之,日本将继续从周边国家补充大量劳动力,以填补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供应缺口。由此,日本政府有必要放弃以往在外国人就业、移民等相关政策上较为保守的态度及做法,适度地放开对外国高技术人群及有效劳动力的签证和入籍政策。
(4)粮食供应的安全保障将得到地位提升
由于基础型农业在大地震及核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致使食物供应链的下流出现较大缺口,此问题的严重化趋势恐将引发终端食物供应的不足与危机,并将对日本的粮食外交政策产生深远影响。具体而言,由于此次地震、海啸的冲击,同时再加上福岛核电站所引发的一连串核泄漏事故,致使福岛及周边的大范围地区,其土壤、水质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引发农产品、海产品等基本食物受核污染的恐慌。受其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日本国内产的粮食及蔬菜的需求会有所下降,部分固有需求会转为对外来进口食品的依赖,由此日本势必会加大对中国、越南、泰国等国家的基本食品进口,以弥补因国内需求偏好而引发的供需缺口。而且,日本东北部地区素有日本的“粮仓”之称,受此次多重危机的打击,东北部地区的常态供给将出现空白,甚至存在农产品供应“结构重组”的可能性。此外,由于长期以来日本的粮食自给率本身就较低,很多农产品不得不依赖中国、澳大利亚、美国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因此随着日本国内食品自给率的进一步下跌,其对周边国家食品进口依赖度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由此,日本政府势必会加强在此方面的外交努力,保证国内的粮食安全以及供应秩序的稳定,此举也将为中日两国在农产片进出口、食品安全等方面上的新合作奠定稳固的基础。
(5)债务比例屡破新高,通货膨胀危机酝酿
为了筹措债后重建的大量资金,日本政府必须通过发行大规模的国债,以填补财政资金上的不足。但因政府长时期的赤字运营,再加上民主党上台执政后实施了大规模的补贴性财政政策,造成原本就濒临债务危机边缘的日本政府,举债的实际空间被进一步压缩。[13]而且,由于日本债务比例的屡创新高,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正逐步酝酿,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传导至国际信用市场。2011年1月,国际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P)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3·11地震后仅一个多月,同机构又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的前景从“稳定”下调为“负面”。此外,另一家国际主要信用评级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也完成了相同的市场操作。由此可以判断,大地震的突袭加速了日本财政危机的发展,势必威胁到日本的主权信用,并削弱未来外资流向日本的意愿和信心,也对即将展开灾后重建的日本经济,在资金供应层面上造成外来支撑的部分流失。
此外,财政问题的政治斗争上,执政党的民主党与以自民党为首的在野党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政治斗争极易成为阻碍财政正常运行的绊脚石,并进一步致使灾后重建资金的筹措规模受限于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妥协程度。
同时,为了抑制大地震后金融恐慌情绪的高涨与蔓延,日本央行实际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大规模的流动性,以活跃日本国内的货币流通及金融市场。尽管此举作为暂时性的应对措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恐慌、激活消费、促进对内投资的目的,但也残留了流动性过剩,未来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的风险。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尚处于复苏阶段,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未来不确定性的特点,美国的失业率依旧处于8%以上的高位,美联储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致使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普遍性扩散,将石油、天然气、黄金、白银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一举推高。这样一来,日本进行灾后重建所必需的能源及原材料的进口成本将被迫上升,加之国内债务呈现规模性增长,就造成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急剧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愈发明显。
3、震后日本经济复兴的展望及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1)短中长三期表现不一,对外合作奠定发展基础
由于受到此次大地震的严重冲击,日本东北部的大部分制造业工厂陷入停产、减产的无奈困境,一些基础零部件及核心零部件的供应不足,甚至引发了全球性的产业链断层现象的发生。受其影响,短期内日本经济严重受挫,复苏势头减缓已成不争的事实。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日本国内的消费者以及投资者心理深受此次复合灾害的严重影响,短期内将减缓或削减部分的消费及投资活动,致使经济增长缺乏有效的支撑动力。而且,日本的各产业界也会做出富有针对性的不同策略,毫无疑问,部分制造业产业向外转移的步伐将提速,而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将成为其主要的目的地。
中长期来看,由于人口出生率低、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以及制造产业“空心化”等各方面问题的叠加,日本经济内生性增长不足的弱点将愈发凸显,因此亟待构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增加对外经济的开放度及交流规模将成为未来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而且其主要的突破口就在于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出口,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出口等。此外,日本政府所展开的一系列经济外交实践会更多倾向于TPP、EPA、FTA等经济合作协定或框架的达成,为日本的对外经贸合作寻求现实且可行的路径。由此,双边及地区经济合作化、一体化的进程将开始新一轮的发展,合作的内容及方式也将更为丰富、饱满。更为重要的是,此类合作的目的不仅仅停留于经济发展、利益互惠的基础上,还将覆盖经济发展的安全性、保障性的考虑。
此外,此次大地震的发生地在日本,但经过全球产业链的传导机制,致使局部性矛盾迅速转化为全球性的系统性风险,复合灾害的破坏效应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基于此次产业链断层的深刻教训,各主要国家会加大对特定产业的基础零部件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力度,力求避免因过分依赖外部进口而造成自身产业链断层的不利局面。由此,日本在汽车业、钢铁业、电子业等领域所握有的高新技术、专利产品等将受到一定的竞争压力,同时替代产品的大规模出现对于日本长期的总体经济发展势必带来不利的竞争风险。
(2)政经利益重新分配,地区性格局发生位移
日本经济实力的相对衰退,以及周边国家的国力上升,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由此,日本的政治影响力也会相应弱化,并造成其追求成为全球性政治大国的雄心和步伐的困难加剧。由此,日本国内已传出关于削减日本政府的官方发展援助(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的声音,客观地说明日本在对外援助政策上的收缩,但更多地也表明在政治与经济此二者矛盾中的无奈选择。[14]但是,作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要利益代言人和维护者,日本的核心地位仍不会被美国的其他盟国所取代,而且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日美间的同盟关系反而会凝聚得更为紧密。同时,为了尽早实现美国国内经济复苏以及奥巴马政府所提出的“出口倍增计划”,来源于日本、中国、欧洲等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及地区的有效需求,将扮演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此时,日美传统盟友的经济价值将在更高层次的合作中得以体现,日美经贸间的新一轮合作也将更广泛地涉及低碳环保、新能源开发及利用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瓶颈突破。总之,日美同盟关系将在普天间风波后趋于稳固,此举也为日美两国未来在各自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整、产业政策发展以及国际经济秩序的全球治理等创造更多的合作条件。
当然,在亚洲及全球的相关事务中,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相对衰弱,中国因素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扮演主角,同时新兴国家合作机制的实现与完善,将形成一支有效参与全球经济、政治治理的崭新力量。

7. 关于日本地震对经济的影响

若我为您解决了问题,请给予满意,谢谢!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日本地震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首先,地震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地震爆发当日,亚太股市在尾盘急挫,欧洲主要股市也出现下跌。外汇市场剧烈波动,日元大跌,但随后在日元资本回流本国市场的预期下出现大涨。美元下跌,美元兑日元汇率上涨。由于避险资金大量涌入,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债券受到青睐,国际黄金价格走高。相对而言,亚太市场受影响最大,欧洲市场次之,美洲市场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目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核泄漏危机的程度。如果核电站只是轻微受损,金融市场不会受到很大冲击;如果发生类似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那样的大灾难,预计全球金融市场将陷入恐慌,并出现剧烈动荡。 其次,地震影响全球石油市场。市场预期日本需求因此放缓,国际油价、基本金属价格以及农产品价格普遍走低。预计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后,需求才会缓慢恢复。日本地震对全球石油市场将有重大影响。地震导致很多工厂停产,城市断电,石油需求被天灾暂时抑制。由于福岛核电站面临核泄漏危机,日本国内有多座核电站被紧急关闭,电力供应急剧下降,核电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由于核电在日本国内电力供应中占比很高,随着救灾和重建工作的开展,燃油发电和燃气发电将带动油气需求回升。核泄漏阴影导致世界许多国家开始排查核电站安全隐患,进而也将影响各国的核能发展计划。一些在计划中的核电项目可能因此被推迟或取消,安全级别提升或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可能增加核电项目的成本,非核能源,特别是传统的油气资源将受到更大依赖。 再次,地震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地震导致日本许多地区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城市几乎要在废墟上重建,日本一些大企业也被迫停产。预计地震将导致日本国民经济出现下滑,恶化国内债务问题,打击经济的复苏势头,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出现金融动荡或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也将因此放缓复苏步伐,中国对日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考虑到目前中东局势的发展、恶化,不排除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日本经济的恢复也需要一年。日本是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国,其出口下滑腾出的市场空间可能由德国等欧洲高端出口国来弥补,灾后重建所需的食品、建材、工程服务、劳务可能需要临近的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来提供。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充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地帮助日本抗震救灾,并为广泛地参与日本的灾后重建做好思想、物质和行动上的准备。 日本在二战后借助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期的“特需”实现了经济复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又借助中国崛起的“特需”提振经济。这一次大地震后,日本能否出现“地震景气”,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也需要那么点运气。

8. 一次地震会给经济带来多大的损失

雅安地震已造成经济损失19.81亿

尽管二季度经济运行面临芦山地震和禽流感两个“拦路虎”,对当前脆弱复苏的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冲击,但影响不会太大。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也让中国宏观经济大厦颤抖。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四川发生的又一次强震。
鉴于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都发生在四川,评估其对经济的影响有很强的类比性。仅从两次地震的伤亡程度对比来看(尽管芦山地震才刚刚发生,但级别远不及汶川地震),汶川地震的伤亡人数较芦山地震要多出许多。
当时汶川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是8451亿元,而当前芦山地震已造成的经济损失是19.81亿元,虽然这不会是最后评估数字,但预计芦山地震的最后经济损失会比汶川地震要少很多。
资料显示,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451亿元,中国2008年GDP约30.1万亿元,汶川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近3%。虽然目前还很难准确统计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但从已经披露的数据来看,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还未至百亿。
据安邦咨询估计,由于当地经济活动因地震失去正常秩序,按照人均损失10000元,此次地震损失面30%来评估,芦山地震造成的家庭财产损失评估为45.4亿元人民币。如果考虑整个地区所受到的影响,参照汶川地震损失的5%计算,按照比较法的原则估计,芦山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致为422.6亿。考虑到目前我国GDP总量大约为50万亿元,对GDP的影响约在0.08%。

从两次地震发生的经济背景来看,汶川地震发生在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爆发期间,当时经济较为脆弱,再加上汶川地震级别较大、伤亡较重,其对当时的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另外由于公共部门经验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政府出拳刺激经济的力度。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在国际金融海啸后的第五年,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海外经济,都已基本从危机中走出,目前正行进在复苏的轨道上。虽然从之前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出现了复苏偏弱甚至再次探底的苗头,但抗打击、抗风险能力显然要强于2008年危机时期。
综合来说,笔者认为,尽管二季度经济运行面临芦山地震和禽流感两个“拦路虎”,对当前脆弱复苏的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冲击,但影响不会太大。地震可能会导致物价上行周期提前来临,在二、三季度交替时节,物价可能会面临一定压力。不过,无论从响应速度、救灾行动还是资源动员能力来看,中国政府都汲取了汶川大地震时的很多经验与教训,考虑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已引发关于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的争论,因此可以预期,芦山地震触发重大刺激性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较低,不会对当前的宏观政策基调造成影响。

9. 汶川大地震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的8.0级地震震惊世界,大地震除了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外,还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地震后的直接影响:周一的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内股市于周二作出了反应。上海综指一开市时,滑了3.3%。后来有所上扬,以3560点收盘,比上一天跌了1.84%。受影响最大的是保险公司。我们知道在地震之前,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国内通货膨胀高居不下,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外汇储备损失,地震后有些人预期中国的经济会雪上加霜。事实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下一些数据。此次大地震涉及四川省18个市(州)和甘肃、陕西、重庆部分地区,受灾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2007年,属于重灾区的德阳、成都、阿坝、绵阳、广元、绵竹6市GDP总值为5100亿,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0%以上(需要注意,绵竹是隶属德阳的县级市,因最大的企业东方汽轮机厂坐落于该地,而突出其地位)。但是,从全国来看,四川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人均经济水平还排在全国31个省区的第26位;城镇化率仅为35.6%,低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四川的经济总量虽然排在全国第9位,但占全国的份额还很小。按照2008年各地统计公报数据计算,四川省GDP仅占全国各地区加总的3.84%(若按全国公布的GDP计算为4.26%,因公布的全国GDP远低于各地加总的GDP,采用此数据不科学),其中,6个重灾区的GDP不超过全国的2%(1.86%)。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钱克明所长对亚洲周刊指出,在中国十五亿亩耕地中,地震中受影响的五十万亩耕地所占比例很小,加上这些土地大多均是靠山的边际地,对全国的粮产不会有很大的影响。钱克明表示,都江堰会有些影响,但并非整体,总的生产能力没有受到根本性破坏。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透露,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农业造成严重损失。目前有五十多万亩农作物受灾;死亡畜禽一千二百五十多万头,死亡或逃逸养殖成鱼、苗种八千多吨;还导致农村劳动力和农业生产力损失严重,农业系统推广服务设施损毁严重,农民和农业系统干部职工伤亡严重,给灾区农业生产恢复带来重大影响。重灾区之一的德阳市政府公布数据,仅该市因为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可能超过二千亿元人民币总体上看,这次四川大地震对当地经济的破坏性影响是巨大的,但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较为有限,不会改变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总态势。所以我们现在不必担心地震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影响。
随着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大规模展开,投资需求扩大,在全国其他地区经济正常运转下,全国经济增速今年有可能继续保持两位数高位运行。值得注意的是,在现阶段仍然以投资需求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下,全国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应避免过度倾斜。灾后安置和重建引起的投资需求,从产业领域看,主要集中在水泥建材、钢材、机械装备、纺织、医药等传统产业,这对于正在加快推进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会产生一定的阻尼效应。由于衣物、粮食、食品、油、电、建材等等产品和原材料的需求的增加,加上捐赠和救灾的某种方案的选择,将在某种程度上推高CPI,恶化通货膨胀情况。这好比说,如果没有地震,开支为100个单位;有了灾害,开支增加到120单位以上,则当期需求被放大,CPI将上扬。 而众所周知,最近数月CPI高达8%以上,而国内CPI的警戒线为3%,故通胀比较严重。而通货膨胀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即,经济活动中,流通的货币显得过多。那么,根据四川汶川地震情况,赈灾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
我认为,在通胀严重的背景下,最好采取财政政策和捐物的方式,避免采取金融措施,包括捐款的方式。金融措施,包括捐款,都会释放出大量的货币,包括导致很多储蓄转化为流动货币,使经济运行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增加,加剧流动性过剩。这样容易造成通货膨胀。那么,央行采取的紧缩政策将在某种程度上失效。而财政手段,可采用转移支付的方式,避免增加流动性;如果再以捐物资为主,不仅避免了对宏观经济的损害,还可直接缓解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还可避免款项被腐败官员挪用等等。
四川地震虽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但是对我们目前艰难的经济形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有人说灾后的重建会有大量的资金注入说不定还会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我们宁愿不要这种拉动,毕竟我们损失的是很多的生命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也许地震对我们的影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表现出来,但是我认为中国的经济会在波动中继续增长。

10. 汶川地震对经济的影响

摩根大通、雷曼公司认为———地震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不大

证券时报记者 孙晓霞 张若斌

本报讯 “如此严重的地震无疑会引发交通、电力供应中断,进而导致工业停产。四川省是全国主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因此市场普遍担忧中国的物价会进一步上涨。然而,我们认为地震对经济的影响有限且短暂。”摩根大通昨日指出,通过过往事件可以发现,自然灾害引发的通胀与经济活动中断往往持续时间短暂且影响有限,因此整体经济增长所受的影响较小。雷曼公司经济学家孙明春也表示,地震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是短暂而有限的。

摩根大通认为,此次地震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远不及年初发生的雪灾,雪灾使中国2/3的地区受到波及。相对于华南地区夏季频发的洪灾,此次地震产生的影响也相对较小。雪灾与洪灾波及中国大部分地区,导致农业减产以及交通及电力供应中断,并最终对工业生产造成影响。

而此次震灾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区域性事件,且四川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内陆省份,并非主要的制造枢纽。再者,四川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工业生产仅各占全国的约4.2%以及2.5%,出口比重更是不足0.2%。

另一方面,该机构认为,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四川GDP的20%源自农业,远高于国内11%的平均水平,因此市场担忧地震会进一步加大中国食品价格的上涨压力。四川的农业及大米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1%及7.3%。同时,四川也是中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占全国生猪产量的11.6%。不过,位于四川省北部的灾区是相对贫困的山区,而不是重要的农业产区。作为四川省最重要的地区,省会城市成都受地震的影响相对较小。

同时,摩根大通还认为灾后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将极大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雷曼公司经济学家孙明春也对记者表示,预计这一巨大的人类悲剧对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是暂时而有限的,对于宏观经济最大的影响将是提升了近期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的上行风险。

孙明春初步判断,地震对中国2008年第二季度GDP增长影响轻微。作为地震过后的重建措施,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支出和推进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这能帮助缓解此前产能过剩所引发的问题。然而,因为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加,地震对农业生产的潜在破坏作用也在增加。地震确实增加了中国通胀前景的上行风险,特别是在食品价格通胀方面。

阅读全文

与地震对经济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