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宁夏的经济发展前景

宁夏的经济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1-01-03 02:09:11

A. 宁夏经济如何走出困境──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发展

一、基本面:数据频现积极信号

外部需求疲软、人口红利减少、落后产能淘汰……这些无一不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来源。但是,如果仅仅以此来定义中国经济,则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透露,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贸易顺差保持较大规模。具体看,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与一季度基本持平;货物贸易顺差达13319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倍。

在主要指标呈现回暖迹象的同时,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成为亮点。数据显示,1—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3%,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下降,而服务业投资占比继续提升。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增长、PMI连续4个月小幅扩张、部分传统行业盈利出现回升等也都是不容忽视的积极信号。

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实际的表现其实要好于年初各界的预期。“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自身所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政府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及稳增长政策。”

二、政策面:求新谋变屡出实招

韧性不小,潜力巨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在这些略显严肃的政策公文中,不难找出“众创”、“大数据”、“跨境电商”等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关键词”。这正是6月中旬以来国务院各项求新谋变行动的缩影。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在评价国务院推动“互联网+”的新政时认为,11个具体计划行动中涉及诸如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实际上是把“互联网+”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了一起,这就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些着眼于新经济的政策,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缓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刺激经济增长,同时也基于对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方向的把握做出了长期规划,从而为我们挖掘经济潜力、释放深层活力奠定了基础。”

B. 宁夏的经济发展会有前途吗

学个 手艺啊 你去哪 都有前途 比如 学个 餐饮啊

C. 宁夏经济如何`/

宁夏五大支柱产业:冶金、医药、机电、建材和煤炭产业 宁夏冶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一,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增长,高载能产品增势强劲。作为宁夏“十五”期间产值超百亿的战略主导产业之一的冶金工业,今年1--10月,冶金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2亿元,同比增长27.7%。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0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增加值21.6亿元,增长32.5%;实现利润2亿元。第二,盈利企业增多,中小冶金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1--10月,60户规模以上冶金企业中,39户盈利,21户亏损,亏损面为35%,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低5个百分点。第三,对外贸易成效显著,冶金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1--10月,冶金产品完成出口1.86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值的47.3%,比上年同期增长57.6%,比全区出口增幅高4.2个百分点。第四,投资力度加大,技术改造步伐加快。今年以来,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的强力拉动下,大部分冶金产品的市场继续趋好。随着青铜峡铝业环保节能降耗、恒力集团冶轧系统改造等投资总额均超过4亿元的重大技改项目的开工建设,冶金行业投资大幅度增加。1--10月,冶金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倍。 宁夏建材行业抓住市场需求旺盛的良好机遇,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生产快速增长。受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1-10月份,宁夏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完成总产值(不变价)7.33亿元,增加值3.21亿元,分别增长26.69%和25.84%。预计今年全区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销售产值和增加值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2%以上;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主要产品水泥产量为46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20%以上。二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10月份,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9477.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21%。三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继赛马、宏威、赢海新型干法生产线今年全部建成发挥效益后,青铜峡水泥集团日产2000吨和宏威、盐池萌生、固原六盘山日产1000吨等新型干法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下半年可建成投产,将使宁夏新型干法水泥比例由目前30%提高到4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宁夏医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一是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截至11月底,宁夏医药工业 完成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工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15.7%;完成出口交货值1.64亿元,增长32.1%;实现利润6310万元,增长41.26%。预计全年可完成产值6.6亿元,增加值2.2亿元,销售收入4.5亿元,实现利润6500万元。其次,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今年宁夏医药行业共有9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额达10.4亿元。其中,宁夏启元药业公司投资5.6亿元实施的年产2000吨红霉素和4000吨四环素扩产项目、宁夏多维药业公司投资2.8亿元实施的盐霉素及VB12等6个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和新建项目。这些项目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年产值18亿元,利润3.5亿元。第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近年来,宁夏医药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出口产品为龙头,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相结合,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抗生素原料药在行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在70%以上。 宁夏经贸委主任解孟林说,除了以上三个行业发展态势不错之外,今年以来,宁夏煤炭工业产销两旺,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11月份,全自治区原煤产量1925.8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21%。预计全年自治区煤炭产量为2100万吨左右,其中宁煤集团1810万吨、市县煤矿150万吨、乡镇及其它煤矿140万吨。与此同时,宁夏机电工业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趋好的带动下,主要产品市场需求增加,企业产能充分发挥,全行业保持了多年来少有的发展势头,生产增幅较大,企业亏损额下降幅度也较大,预计全年亏损额将下降到2000万元以内,减亏76%。 主导产业——宁夏马铃薯产业 马铃薯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种植区域优势和分工逐步显现,产业优势和链条业已形成,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主要种植加工和菜用型晚熟品种,灌区(主要是平罗)主要种植菜用型早熟品种。今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增长123%,其中固原市210.5万亩,中部干旱带80.5万亩,平罗县9万亩。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3138家,马铃薯加工率达到40%。2005年,马铃薯产业总产值约9.7亿元,真正成为掘土生金的区域主导产业

求采纳

D. 宁夏自治区经济状况如何

宁夏平原有赛上江南之称,经济不错

E. 宁夏的经济现在排中国第几

2010年GDP总量全国排名第29位(不含港澳台),人均GDP全国排名第17位(不含港澳台)。
具体数据:
最权威数据(已经经过国家统计局初步核实)
GDP总量排名 省份 亿元 常住人口(亿) 人均GDP(元) 美元
1 广东 45472.83 0.97 46990.63 6941.52
2 江苏 40903.34 0.79 52106.17 7697.20
3 山东 39416.20 0.95 41710.26 6161.50
4 浙江 27226.75 0.52 52058.80 7690.20
5 河南 22942.68 0.96 23898.63 3530.34
6 河北 20197.09 0.72 28247.68 4172.79
7 辽宁 18278.29 0.44 42019.06 6207.11
8 四川 16898.59 0.83 20408.93 3014.83
9 上海 16872.42 0.21 80344.86 11868.65
10 湖南 15902.12 0.69 23046.55 3404.47
11 湖北 15806.09 0.59 26609.58 3930.80
12 福建 14357.12 0.38 37981.80 5610.72
13 北京 13777.94 0.18 76544.11 11307.20
14 安徽 12263.36 0.62 19684.37 2907.80
15 内蒙 11655.00 0.24 47766.39 7056.12
16 黑龙江 10235.00 0.39 26243.59 3876.74
17 陕西 10021.53 0.39 25828.69 3815.45
18 广西 9502.39 0.52 18451.24 2725.64
19 江西 9435.01 0.44 21210.37 3133.23
20 天津 9108.83 0.13 71723.07 10595.03
21 山西 9088.06 0.36 25244.61 3729.17
22 吉林 8577.06 0.30 28590.20 4223.38
23 重庆 7894.24 0.29 27410.56 4049.13
24 云南 7220.14 0.46 15628.01 2308.59
25 新疆 5418.81 0.22 24978.38 3689.84
26 贵州 4593.97 0.39 11749.28 1735.62
27 甘肃 4119.46 0.29 14403.71 2127.74
28 海南 2052.12 0.09 23861.86 3524.91
29 宁夏 1643.41 0.06 26085.87 3853.44
30 青海 1350.43 0.06 24114.82 3562.28
31 西藏 507.46 0.03 16915.33 2498.76

F. 为什么宁夏这个地方经济发展并不发达,可以说是落后,但消费水平却那么高呢

其实银川地方经济发展并不落后。
最近银川又申请了全国最适宜居住城市。。

G. 宁夏经济发展如何

宁夏区的经济发展在全国来说是滞缓的。山区(主要指西海固)自然条件恶劣,地势崎版岖,常年干旱,没权什么工业,主要经济命脉是农业,靠天吃饭,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但民情很淳朴;川区相对好一点,土地平广,黄河流经此地,农业富裕,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资源相对丰富,工业,旅游业也相对发达一些。近年来,为促进宁夏区经济发展,山区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或移民至川区,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本人认为,宁夏的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较薄弱,但可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和农业。如:在西海固就能大量搞“农家乐”“回乡特色食品”之类的旅游项目等。

H. 宁夏的经济概况

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2565.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9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64.96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12亿元,增长7.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39420元,增长8.6%。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12年的8.5:49.5:42.0调整为2013年的8.7:49.3:42.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由2012年的4.5%、61.8%和33.7%转变为2013年的3.8%、66.6%和29.6%。
2014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8亿元,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1亿元,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3.2亿元,增长10.3%。城镇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3285元和841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4.0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 宁夏2013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种植业产值269.00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9.84亿元,增长0.7%;畜牧业产值120.01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13.22亿元,增长17.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93亿元,增长9.6%。
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1202.40万亩,比上年减少3.2%;粮食总产量373.40万吨,减少0.4%,实现连续十年丰收。油料播种面积125.79万亩,减少5.1%。蔬菜播种面积173.04万亩,增长3.4%。
2013年末全区育苗面积52.70万亩,比上年增长24.1%。
2013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801.98万千瓦,机耕、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38.66万亩、1068.05万亩和805.65万亩。 50年来,宁夏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石化、机械、冶金、建材、医药等为主体,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能源工业已具备一定基础。有大中型煤矿4座,年生产能力1800万吨,宁夏人均拥有煤炭产量2.6吨,居中国第3位。有大中型发电厂5座,装机容量223万千瓦,人均占有发电量居中国第2位。
电解铝、铁合金、碳素制品、碳化硅、电石、金属镁、水泥等产品的生产已初具规模。青铜峡铝厂年产电解铝10.6万吨。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生产的钽、铌、铍制品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是中国的高科技产品。
2013年宁夏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4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0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118.80亿元,增长15.2%;重工业增加值788.43亿元,增长1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0.2%,集体企业增长21.1%,股份制企业增长1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3%,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2%,私营企业增长21.6%。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14个工业部门中除烟草外,其他都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冶金工业增长51.3%,纺织工业增长24.1%,建材工业增长19.3%,医药工业增长14.5%,石油石化工业增长14.3%,五大部门工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288.5亿元。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5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在统计的147种工业产品中,有83种保持增长,占比为56.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7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9.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5%。
2013年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5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23.74万元/人,同比减少1.37万元/人。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65.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9%;房屋竣工面积1927.79万平方米,增长26.2%。 2013年宁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0.49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02亿元,增长12.0%。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521.51亿元,增长12.8%;餐饮收入额89.00亿元,增长10.2%。
宁夏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1.0%,日用品类增长9.9%,中西药品类增长31.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3.0%,金银珠宝类增长33.2%,化妆品类增长17.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4.7%,汽车类增长5.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8%。
2013年宁夏全区一般贸易出口额24.97亿美元,增长53.7%,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697万美元,下降56.9%。机电产品出口6.07亿美元,增长1.4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8亿美元,下降1.2%。羊绒衫出口增长39.4%,钽铌铍及制品出口下降9.6%,机床及铸件出口增长8.7%,羊绒纱线出口增长78.9%。

I. 宁夏银川是个好城市吗

【市情简介】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三区两县一市,即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总面积9527.3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6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144.6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37.27万人,占26%。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3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地方财政收入29.5亿元,增长18.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分别增长13.7%和8.8%。
历史积淀丰厚。距今3万年以前这里就有远古先民活动的遗迹;2000多年前的汉成帝时期,建北典农城,揭开了银川建城史的第一页;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此建立西夏政权;此后银川一直是历史上重要的边关要塞。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遗存,现珍存有古城池、清真寺、佛塔、古长城等60多处名胜古迹。灵武恐龙化石遗址距今约1.6亿年,是该类群在北半球的首次发现;灵武水洞沟遗址,是世界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贺兰山岩画记载了远古以来人类生息繁衍的历史;神秘的西夏王陵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水洞沟藏兵洞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华夏西部影视城——镇北堡,拍摄《红高粱》等上百部影视片,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起点。
自然资源丰富。银川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三面为腾格里、毛乌素、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所环绕。域内高山、大漠、黄河、草原等多种自然景观并存,田园如织、沟渠纵横的水乡景色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北苍凉交相辉映。神奇的自然组合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独特的气候和独特的物产。银川属内陆干旱型气候,但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近万公顷,历史上曾有“七十二连湖”的盛景。银川地处纬度较高地区,但日照充足,夏热较短无酷暑、冬寒漫长无奇冷。银川平原属自流灌溉区,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区域内盛产甘草、麻黄素等名贵药材,境内有煤炭、石灰岩、白云岩等20余种矿产,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约270亿吨,水、电、煤、土地等组合优势明显,被确定为全国13个亿吨矿区之一和西电东送电源点。
文化多元鲜明。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浑的贺兰山与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锤炼成“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
区位优势明显。银川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商贸城市,位于“呼-包-银-兰-青经济带”的中心地段,也是宁蒙陕甘周边约50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人口约1000万,区位优势明显。银川交通便捷,现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4条国道、4条省道从境内穿越。银川至青岛、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在银川汇聚贯通,机场高速公路建成使用,环城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包兰铁路纵贯银川南北,成为银川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正在建设的银太铁路,将使银川与东部沿海的联系更加便捷。银川河东机场目前已开通了40多条航线,银川空港口岸也将于今年投入使用,拉近了银川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距离。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水、绿、路”为重点, 大规模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了一大批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工程,六横十六纵的城市路网已经形成,城市布局及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城市框架逐步拉开。深入开展以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节水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人居奖”为主要内容的“五创”活动,2006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了30.2%、29.4%、7.8㎡;阅海湿地公园成为我国第三个、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唐徕渠改造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312天,在西北五个首府城市排第一位;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以上;区域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均低于全国较低水平,被评为“中国十大安静城市”。
创业环境优良。我们致力于发展环境的改善,着力营造“胸有四海、信立八方、尊重规则、善待竞争”的发展氛围,倡导“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出台了优化政务环境和司法环境、发展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政府。在收费项目上,对银川市本级收取的费用大部分实行减免;在投资领域上,除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以外,所有产业和领域都向外来投资者开放。在全自治区率先开展了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强化效能监察,大力治理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等问题;创新行政审批管理体制,设立了政务大厅,规范和精简审批事项,保留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管理,使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效率提高40%。银川市已被评为中国五十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之一。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托资源和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能源化工、发酵及生物制药、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机械电器制造、新材料、羊绒等一强五优产业;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奶、瓜果等“两强多优”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围绕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打造“购物在银川”、“居住在银川”等品牌,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由传统的生活服务型向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服务型转变。我们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对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文教、卫生、科研等社会培训体系。在全国率先全部免除城市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在城市社区推行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在全国创造了“银川模式”;农村乡镇卫生院实行政府全额预算拨款和药品零利润销售。银川市还先后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1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APEC循环经济会议等重大活动,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目前,银川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被国家确定为欧亚大陆桥西陇海兰新经济重点开发城市;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把银川市的建设发展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机遇,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更为科学的规划。今后我们将深入实施兴工强市、特色建市、人才兴市、依法治市、生态优先方略,加快建设宁东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酵及生物制药基地、全国重要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机械电器制造基地、全国具有较大规模的新材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羊绒及其制品生产基地、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七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西部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进程,力争到2011把银川市基本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今后五年和一个时期主要发展指标是,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工业化水平达到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达到70%。到2015年左右,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比全国平均预期提前一个五年规划期。一个繁荣、文明、进步、开放的现代化新银川正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潮流中迅速崛起。

【历史沿革】

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距今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灵武市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银川西郊的镇北堡、贺兰县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民国时期( 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区划人口】

一、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银川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银川市 面积9579平方千米,人口133万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驻金凤区北京中路
兴庆区 面积 768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邮编750001。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东路。
金凤区 面积 290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邮编750011。区人民政府驻黄河东路。
西夏区 面积 987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编750027。区人民政府驻怀远东路。
灵武市 面积4639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邮编750400。市人民政府驻东塔镇。
永宁县 面积1295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编750100。县人民政府驻杨和街道。
贺兰县 面积1600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邮编750200。县人民政府驻习岗街道。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另: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区),不列入正式区划,其核心区分布于西夏区南部及金凤区中部。

J. 宁夏省哪个市经济最发达

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5个地级市,GDP总额已达2060亿元,银川市完成生产总值974.79亿元,增速12%。总量占全区的比重为47.3%

阅读全文

与宁夏的经济发展前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