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兴和昌平哪个经济更发达一点
昌平相对来说是发展的早点 所以相对的来说现在比大兴要好
但是随着亦庄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今年北京市政府又对南城开发的大胆实施
不远的将来 大兴是亮点
B. 昌发展所在的昌平区发展前景怎么样
昌平区,享有三城一区政策优势,而且将来北京市的产业发展主要的人才都将集中在包含昌平区在内的一千平方公里。
C. 北京昌平区市区发展的怎么样了,繁华吗
2000年以后 昌平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但是现在又在告诉发展,目前不好说繁华,因为还没有完全建设完,等建设好之后相信仍然是远郊区县的繁华之首,毕竟包含了太多东西。过去的皇上都选择了昌平,当然是宝地啊
D.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艰巨性与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剧变力、震荡力广度交融。
E. 北京昌平区有多少个乡镇
15个乡镇;
昌平概况: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是首都专的属中郊区,最南端距市中心10公里,在历史上素有"京师之枕"的美誉。区域面积1343.5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北企公司,常住人口82.9万。1999年,昌平撤县设区,区政府驻地设在城北街道办事处(距市中心34公里)。在北京市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划分中,昌平属于城市发展新区。根据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昌平新城被确定为首都规划建设的11个新城之一,功能定位是"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基地,引导发展高新技术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同时,昌平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公路自行车赛事的举办地和旅游服务区。未来一个时期,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三个首选之区"(投资创业首选之区、旅游休闲首选之区、生活居住首选之区)建设,努力构建一流的首都城市发展新区。
F. 现在北京昌平区发展的怎么样了
如果跟城里比 差太多 昌平镇就好像是现在国内一些发展很好的镇是一样的。最大体会是不用问路,因为我问了无数回,无数人告诉我:你叫个三轮,就能到。
G. 昌平区的经济
2013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500元和16750元,增长8.5%和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系统制定实施了清洁空气、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等一系列行动计划。以PM2.5治理为重点,健全空气重污染应急体系,53处非正规煤炭储运场所全部清退,农村地区减煤换煤11.8万吨,退出污染企业20家,淘汰老旧机动车、燃煤锅炉改造、供热计量改造等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坚决治理污水直排,未来科技城、马池口再生水厂投入试运行,沙河再生水厂二期启动建设,引入社会资金“打捆”运作了“6+4”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项目。59处积水点改造、东沙河北沙河清淤等工程按期完成,东小口沟等河道治理扎实推进,全区实现安全度汛。高标准完成4.9万亩年度平原造林任务,京津风沙源治理、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景观提升等项目有序实施,收缴建设代征绿地124万平方米,林木绿化率提高到65.9%。深入开展“拆违打非”专项行动,全面整治违法“大棚房”项目,率先启动小产权房拆除工作,全年拆除违法建设680处、106.5万平方米,市级挂账项目销账率达到82.1%。利用国家土地例行督察、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成果,研究制定了土地和城乡规划管理共同责任机制“1+7”文件。建立环境秩序“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强化联合执法,挂账整治突出环境问题5621件。组建了区环卫中心,理顺了区镇村三级环卫管理体系。19项环境建设提升重点项目全面完工。
全年累计安排4.4亿元资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预计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6:42:56.4,高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4%和25%,三产完成增加值、投资额、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总量的56%、89%和63%。科技商务产业聚集态势初显,驻昌金融投资类企业累计达到1037家。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乐多港假日广场开工建设,金隅万科广场、泰华龙旗广场、华联回龙观2号店开业运营。30个年度重大工业项目按期推进,科兴生物新疫苗产业基地、神雾热能节能减排产业化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成功举办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都市型现代农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增注册资金增长3.5倍,18个央企项目成功落户,三一集团总部搬迁进展顺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中关村昌平园企业总数突破2100家,产业总收入增长23%,企业利润总额将近翻一番,入园亿元级企业达到142家,累计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初步建立了未来科技城成果转化跟踪服务体系,央地双方已共同筛选出47个重点科技项目。成功召开了第二次科技创新大会,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复审验收,专利授权量增长32.2%。 2009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530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实现农业产值58647万元,同比增长7.5%;实现林业产值15113万元,同比增长3.8%;实现牧业产值70708万元,同比增长1.4%;实现渔业产值3489万元,同比增长23.9%。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4627亩,同比减少10805亩,下降8.0%;总产量为33516吨,同比减少9925吨,下降22.8%。
2009年,农业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设施占地面积9313亩,同比增长17%;设施收入达17936.6万元,同比增长19.1%。全区观光园个数发展到207个,同比增长3%,带动观光园内生产高峰期从业人员同比增长38.2%,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9.8%。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465户,增长14.3%,带动期末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3%,接待人次增长31.7%。观光休闲和民俗旅游总收入为23052.9万元,同比增长23.6%;其中观光园收入18291.8万元,同比增长22.8%;民俗旅游收入4761.1万元,同比增长27%。 2009年,全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7.5亿元,同比增长8.8%。年内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52.4亿元,同比增长6.5%,产品销售率达98%。
从全年各月生产运行走势看,1月工业产值增速以冰点以下-26.9%开局,之后降幅逐渐收窄,到一季度累计降幅收窄到-5.8%,到三季度末累计降幅收窄到-0.4%接近冰点,从10月开始正式解冻出现正增长1.5个百分点,之后几个月连续正增长,到年底增速达到了8.8%。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1.7亿元,同比增长5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1.5%;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0.2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0.9%;小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5.6亿元,同比下降8.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7.6%。
从经济类型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完成工业产值309.4亿元,同比下降8.7%,占全区工业总量的40.3%。增长最快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业产值263.8亿元,同比增长50.4%。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64.6亿元,同比增长4.2%,低于工业总产值增速4.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4.8亿元,同比增长6.5%。
全区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呈现较大增加,如汽车生产48.6万辆,比上年增加18.6万辆;水泥生产208.0万吨,比上年增加28.4万吨;耐火材料制品生产16.5万吨,比上年增加1.2万吨;鲜、冷藏肉生产13.0万吨,比上年增加3.6万吨;玻璃保温容器生产7258万个,比上年增加498万个。
2009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31.6亿元,同比下降4.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6.2%,所占比重比同期减少8.3个百分点;完成销售产值427.7亿元,同比下降5.1%,产品销售率为99.1%。 200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73.2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162.1亿元,增长8.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76.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5076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50.2:48.3变化为1.5:50.9:47.6。
全区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1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地税税收(费)收入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31.6亿元,同比增长25.3%,增幅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增值税3.5亿元,增长14.4%;实现营业税11.9亿元,增长31.5%;实现企业所得税4.7亿元,增长27.5%。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67.2亿元,同比增长45.8%,增幅比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其中,用于城乡社区事务、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教育方面的支出分别增长2.5倍、1.2倍、29.9%和10.1%。 2009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5亿元,同比增长31.1%。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完成254.6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2.7亿元,同比增长25.6%。农村投资完成35.9亿元,同比增长86.3%。
分主体看,国有投资完成93.1亿元,同比增长45.9%;民间投资完成185.7亿元,同比增长28.6%;外商投资完成11.7亿元,同比下降12.1%。
分产业看,用于第一产业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1.9倍;用于第二产业投资34.8亿元,同比增长33.3%;用于第三产业投资250.2亿元,同比增长29.3%。 2009年,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房屋施工面积79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房屋竣工面积26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倍;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
全年共销售商品房16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5%;其中销售住宅14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60亿元,同比增长60.1%;其中住宅销售额138.3亿元,同比增长63.1%。年末全区商品房空置面积5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3%;其中住宅空置面积2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8%。 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亿元,月均实现零售额12.1亿元,与上年同期的9.6亿元相比增加2.5亿元,累计增加30.2亿元,同比增长26.3%,增速超过全市10.6个百分点,在全市18个区县中位居第一,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9.8亿元,增长36.3%,占全区零售总额的75.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2亿元,增长0.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6亿元,增长0.2%;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实现零售额19.2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区零售总额的13.2%。
全年累计利用外资8800.8万美元,同比增长8.2%;其中独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4417.6万美元,同比增长1.4倍。 2009年全区共有39所高等学校,其中研究生新生6103人,在校生15244人,毕业生4480人;全年共有本专科新生24606人,在校生72535人,毕业生23587人。
全区共有普通中学47所,其中高中招生2578人,在校生7710人,毕业生1765人;初中招生4709人,在校生14090人,毕业生4478人。普通小学85所,招生5416人,在校生33658人,毕业生5602人。幼儿园98所,入园幼儿5606人,在园幼儿15929人,离园幼儿3945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招生5677人,在校生17161人,毕(结)业生4933人(不含各类短期培训)。特殊教育学校3所,招生45人,在校生451人,毕业生76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97个,注册学生64922人,结业学生70205人。
2009年全区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2222件和875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335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9亿元,增长12.6%,位居全市前列。中国石化科技研究中心、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瑞士先正达生物技术北京研究中心、美国健赞医药北京研发及实验室生产基地等27个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年内成功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出台“1+5”文件,初步建立了发展实验室经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配套政策体系。 2009年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分馆17个),总藏量54万册。全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全区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该年利用档案27180人次,接待参观档案展览15000人次。
2009年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馆899个,共获得市级比赛奖牌60枚,其中金牌20枚,银牌15枚,铜牌25枚。年内各单项体协组织活动20余项次,各群众组织及基层体协举办各类活动520余项次,全区直接参与活动总人数达到了20余万人次;组织4000余人次参加了7项市级群体赛事和表演活动;取得龙舟赛第一、腰鼓赛第一和多项优秀组织奖;对117套全民健身工程器材进行了更新;组织国民体质测试1万余人次;独立完成了“2009北京昌平户外耐力跑挑战赛”、“2009红牛北京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暨全国冠军杯系列赛”两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承办任务。
2009年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891个,床位7147张。每千人口(常住人口)拥有医院床位7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966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27人,注册护士2861人。每千人口(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9人,注册护士2.8人。全年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406.5/10万,死亡率1.6/10万。 道路建设:2009年年末全区公路里程188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5.5公里。截至2008年底,城市道路里程218公里。
公用事业:2009年全年集中供水总量3952.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1%。全区303个行政村安全饮水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了100%。
全年昌平地区用电总量达到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9.4亿千瓦时,增长10.8%;农业用电1.5亿千瓦时,增长22.9%;工业用电12.4亿千瓦时,增长1.8%;商业用电4.5亿千瓦时,增长25.8%。
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1.6万吨,比上年增长9%;天然气供应总量3000万立方米,增长17%。年末共有液化石油气家庭用户7万户,比上年下降15%;天然气家庭用户7万户,增长15%。全区燃气管线达到285公里。
全区集中供暖面积314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
基础设施:新城控规和镇域规划全覆盖工作扎实开展,村庄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全部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城重点地区建设全面提速。轨道交通昌平线一期完成拆迁任务并启动建设;昌崔路、百沙路、昌平新城再生水厂、满井变电站等项目如期竣工;沙河、百善再生水厂和桃下路、水南路西延等33条道路全面开工;京包高速路六环至德胜口段通车运行;沙河巩华城征地拆迁工作有序开展;高教园区中财新校区率先入驻开学;新城东区土地一级开发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拆迁面积180万平方米,新建回(搬)迁楼95万平方米,开工保障性住房125万平方米。城镇危房解危改造加快推进,翻建维修了300户农村特困和优抚家庭住房。
新农村建设
2009年全区共投入“三农”资金25.3亿元,同比增长35.3%。完善“一花三果”等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实施了百合种球国产化、柿子脱涩加工等一批新的富民产业项目。积极筹办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东部精品草莓产业基地启动建设,“一场一园两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发展标准化果园3050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2万亩。山区农民人均劳动所得达到8212元,增长9.8%。投入6.7亿元推进110个村的“五+三”工程建设,实现农民投工投劳102万人次、增加劳务收入8099万元。大修乡村公路95公里。完成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2.5万亩。新建了一批农村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村村全覆盖。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村累计达到80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被确定为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成立了农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全年办理涉农专项贷款7729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137个村、5472户。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开通启用。组建了全市首家农产品联销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农村集体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五步法”,“148”农村民主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2009年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为79.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01天,比上年增加1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2.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城乡环境卫生实现一体化管理,环境建设和集中整治等工作深入开展,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新城滨河森林公园项目正式启动,温榆河水系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加快实施。阿苏卫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创建市级环境优美镇3个、文明生态村63个。
2009年全区水资源总量3.28亿立方米,总用水量2.0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7%。其中,生活用水11846万立方米,增长3.9%;工业用水3407.1万立方米,增长7.9%;农业用水3400.1万立方米,下降7.4%。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59立方米,完成工业节水技改措施2项。
全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70.7%。绿化造林任务顺利完成,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4.7万亩,栽植各类苗木301万株;完成水源涵养林工程0.1万亩。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20.9%,山区森林覆盖率38.8%。
H. 大兴和昌平哪个经济更好
2008年昌平地区生产总值310亿元。
2008年初步预计大兴区生产总值为214.5亿元
2007年大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为193.7亿元
1、昌平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http://rd.bjchp.gov.cn/show.asp?ID=912
2、2007年区县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表
http://www.bjchp.gov.cn/webapp/childsite/model/dept_94/context.aspx?Info_id=200807290025&Resource_Id=200801290011
3、2008年1-3季度大兴区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公告
http://www.dx.bjstats.gov.cn/fxyj/tjxx/9962.htm
4、大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
http://www.dx.bjstats.gov.cn/fxyj/tjxx/6706.htm
5、大兴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Summary.aspx?docid=1893159&leafid=3406&chnid=3650&gourl=/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
I.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阿勒泰地区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和区内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突出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保障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地区综合实力有了提高,民生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62.94亿元,扰察比上年增长12.00%(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0亿元,增长4.00%;第二产业增加值76.61亿元,增长15.70%;第三产业增加值53.83亿元,增长12.40%。一、二、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19.95∶ 47.02∶ 33.03,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2010年增加了3.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2010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表明地区工业经济、特别是矿业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提升作用在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88%。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2010年上涨5.49%,其中居民食品价格上涨12.17%,为拉动居民消誉李困费价格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62%。阿勒泰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21%,其中轻工业上涨9.59%,重工业10.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49%。
阿勒泰地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牧民标准化定居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1年底,累计实现牧民标准化定居1.224万户,定居5.3万人,分别占牧民总户数、总人口数的35%和36%。可见,牧民标准化定居工作任务仍很重。
全地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0%,完成矿业增加值52.07亿元,增长17.25%,占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90.39%。表明矿业经济在阿勒泰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中,仍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
主要矿产品及深加工产品产量,原煤10.92万吨,近6年来,首次突破10万吨,比2010年增长147.80%。铁矿石原矿量1415.06万吨,同比增长19.90%。铜精粉21.81万吨,同比增长 14.05%。高冰镍 1.14万吨,增长 55.09%。黄金 918.10千克,下降0.30%。
地区全口径财政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37.2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70亿元,增长27.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84亿元,同比增长21.64%,其中二产完成投资60.08亿元,占总投资的47.00%。说明二产投资占了总投资的比例的近一半。人均可支配收入1.41万元,比上年增长11.10%;农牧民纯收入5726元,比上年增加11.44%。
地区对外贸易在出口贸易的强力推动下呈现增长态势。全年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0%。其中:进口总额329万美元,下降44.1%;出口总额8.6亿美元,增长25.80%。
全年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近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0%,实现旅游收入29.82亿元,增长26.89%。
二、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铁路
就新疆而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重点项目,项目于2009年7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全长1776千米,同年11月4日奠基开工,预计5年后,一条新的铁路大动脉将横亘于我国西北甘肃、青海、新疆3省区。届时,它将与现有兰新铁路一道拓宽三省区资源外运通道,破解运力紧张难题,并使我国向西开放进一步提速。
2009年10月奎北铁路建成通车,福海—富蕴铁路也于2013年年底开工建设。奎北铁路建成庆念通车标志着阿勒泰地区结束了无火车的历史,福海—吉木乃铁路建设目前正在设计论证中。铁路建设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活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二)公路
地区主要道路有:干线公路17条,包括国道(216、217线)2条,省道10条、专用线5条,县道37条,乡道677条,村道283条,地方专用交通道6条,公路总里程8384千米。阿勒泰地区行署所在地阿勒泰市是国道216、217线起始点,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西线701千米,东线670千米,与乌鲁木齐市航线距离450千米。
根据新疆公路网发展规划,新疆将用15年时间建设“三横二纵二环八通道”干线公路网(简称3228工程),其中涉及到阿勒泰地区的主要有四条:北屯—福海—克拉玛依—奎屯—沙滩—阿拉尔—和田段,由国道217线部分线路和新疆沙漠公路组成;阿勒泰北屯 富蕴—大黄山—乌鲁木齐与库尔勒—若羌两段,由国道216和国道218部分线路组成;北屯—乌图布拉克—和布克赛尔—铁厂沟—托里—阿拉山口 博乐段;北屯—福海—阜康段。
阿勒泰地区规划建设道路。国道217线阿勒泰—布尔津段、哈巴河—阿黑吐别克公路、哈巴河—白哈巴公路、蒙库—富蕴县等工程全面开工。北屯—阿勒泰高速公路已列入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规划。
(三)航空
阿勒泰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型飞机,交通较为方便。阿勒泰机场扩建工程,计划延长跑道400米,新建联络道一条,总投资1亿元。建成后可确保波音737-700以上大型客机满载起降,2009年已启动方案研究。
喀纳斯支线机场建成通航。喀纳斯机场2007年开始启用,距著名旅游胜地喀纳斯风景区68千米,与乌鲁木齐空中距离482千米,是新疆继那拉提机场之后新辟的第二个旅游支线机场。2013年喀纳斯机场可实现旅客吞吐量约22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富蕴县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推动富蕴机场迁建,尽快使乌鲁木齐—富蕴县航线复航,对加快富蕴县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巩固边防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富蕴民用机场场址拟定于科普阔拉阿根场址,位于226省道与216国道岔路口西南侧约3.5千米处,距离富蕴县城中心直线距离约21千米。机场为国内民用支线机场,项目概算投资超过4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取得总参谋部意见及预可研阶段需支持性的全部文件,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规划司、投资司已完成项目的会签工作,并于2011年11月16日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查。
2011年全地区共完成货物运输量1324.99万吨,比上年增长16.27%,完成货物周转量约22.44亿吨千米,增长16.88%,运送旅客1447万人次,增长9.36%,客运周转量近11亿人千米,增长9.6%。年末地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3.2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约2.25万辆。
(四)电力
阿勒泰地区电网是自治区一个相对独立的电网,仅实现与全疆110千伏的弱联。2006年底,全地区总装机容量14.5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12.6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1.8万千瓦(其中北屯火电厂1.2万千瓦,吉木乃火电厂6000千瓦),火水电比例为1∶8。风电装机0.105万千瓦,最大发电量57508万千瓦时,可承受的最大负荷12万千瓦。
地区电网由四个相对独立的电网构成,分别是阿勒泰地区电力公司电网、布尔津县电力公司电网、可可托海矿区企业自备电网和兵团农十师电网。阿勒泰地区电力公司电网,可供调度的上网总装机容量为10.07万千瓦,售电量占到全地区的52.52%,可承受最大负荷8.5万千瓦,最大发电量25500万千瓦时;布尔津县电力公司电网可供调度的装机容量1.85万千瓦,可承受最大负荷1.4万千瓦,最大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可可托海矿区企业自备电网,可供调度的水电厂装机1.9万千瓦,可承受的最大负荷1.6万千瓦,最大发电量9858万千瓦时;兵团农十师电网,装机0.67万千瓦,可承受的最大负荷5000万千瓦,最大发电量3350万千瓦时。全地区实现110千伏线路联网,线路总长663千米,东至富蕴、青河县,西至吉木乃、哈巴河县,南面与塔城地区的和丰县联网。
(五)口岸建设
在阿勒泰地区,国家已批准开放4个一类口岸,即对蒙古的塔克什肯口岸(青河县)和红山嘴口岸(阿勒泰市),对哈萨克斯坦的吉木乃口岸(吉木乃县)和阿黑吐别克口岸(哈巴河县)。随着阿勒泰地区口岸建设的不断完善,将对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矿产、旅游等资源产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
1.吉木乃口岸
位于吉木乃县境内,与哈萨克斯坦国东哈州毗邻,为双边常年开放口岸。
口岸的功能定位:是国家对哈国开放的一类通关口岸,是新疆乃至中国对中亚、欧洲贸易、仓储物流、国际旅游和以进出口落地货物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型边境陆路口岸。规划到2015年,口岸年均过货量80万吨,出入境人员达50万人次,进出口贸易总额25亿美元。规划至2025年,口岸过货量150万吨,出入境人员超过100万人次。
吉木乃口岸距哈方迈哈布奇盖口岸0.5千米,距斋桑县60千米,距东哈州首府乌斯卡缅市500千米,距哈国首都阿斯塔纳1300千米。吉木乃口岸是我国距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及哈俄两国东部铁路最近的口岸,比阿拉山口口岸至哈俄两国东部铁路近约500千米,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北线的重要支点。目前,吉木乃口岸已发展成为新疆对哈萨克斯坦陆路第3大口岸。吉木乃口岸为阿勒泰地区利用哈萨克斯坦斋桑湖区油气资源提供了条件。
2.塔克什肯口岸
在青河县境内,与蒙古科布多省毗邻,为双边常年开放口岸。塔克什肯口岸距蒙方雅仁特口岸25千米,距布尔干县城45千米,距科布多省会科布多市265千米,距蒙古首都乌兰巴托1733千米。
口岸的功能定位:是国家对蒙古开放的一类口岸,是中国对蒙古及俄罗斯发展双边贸易的重要窗口,是以通关服务、边境贸易、出口加工为主导的综合型边境陆路口岸。目前,塔克什肯口岸已发展成为新疆对蒙古的第一大口岸。
塔克什肯口岸工业加工区以尽快建成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为目标,规划面积10平方千米,划分为矿产品进口加工、畜产品进口加工、农副产品进出口加工、建材出口加工、轻工产品组装等6个功能区,重点打造进口蒙古煤炭、铜等能源、矿产和畜产品资源深加工和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目前投资7000万元的凯禹通国际物流园和投资3500万元的鑫源商贸物流批发市场已完工,省道320线已完成改造升级。
3.红山嘴口岸
位于福海县境内,与蒙古巴彦乌列盖省毗邻,为双边季节性开放口岸。红山嘴口岸距蒙方大洋口岸12千米,距巴彦乌列盖省省会乌列盖市180千米。是面向第三国开放、与俄罗斯实现陆路通商和旅游的重点口岸。
口岸功能定位:是国家对蒙古开放的一类季节性双边通关口岸,是新疆乃至中国对蒙古、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开展大宗货物贸易交流、环阿尔泰山旅游业的一条重要通道。是以发展边境贸易、存储物流、国际旅游的重要综合型边境陆路口岸。
4.阿黑吐别克口岸
位于哈巴河县境内,与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毗邻。1992年阿黑吐别克口岸开放,允许中哈两国人员、交通工具和货物通行,1998年实现临时过货。
口岸功能定位: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哈萨克斯坦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
5.规划建设的喀纳斯口岸
规划选址在布尔津县境内。2009年10月,《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提出,要积极推进中俄天然气领域合作,决定东西两线天然气管道同步启动,并于2014年至2015年供气。两国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为开通对俄的喀纳斯口岸,开辟我国引进俄罗斯能源、矿产和木材等资源的北向战略通道奠定了基础。
J. 北京昌平区和顺义区比起来那个区比较富裕一点,或者是从经济状况看!
没有区别哪个区都有好处。
房山区和顺义区景点多一些,温泉多一些。
顺义内区有飞机场,对容于出差的人方便一些。
一、房山区
1.
房山区隶属于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介于北纬39°30′~39°55′,东经115°25′~116°15′,是首都的西南门户。
2.
区政府所在地良乡是《北京市总体规划》中首都十四个中心卫星城之一,距京城(六里桥)25公里,占地面积1989.5平方公里。
二、顺义区
1.
顺义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距市区30千米,北邻怀柔区、密云区,东界平谷区,南与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接壤,西南、西与昌平区、朝阳区隔温榆河为界。
2.
顺义区介于北纬40°00'—40°18',东经116°28'—116°58'之间,境域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30千米,幅员面积1021平方千米。
三、昌平区
1.
昌平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西北部,北与延庆区、怀柔区相连,东邻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
2.
昌平区介于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之间,幅员面积1352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