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简述化学在国民经济发展

简述化学在国民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02 12:35:33

Ⅰ 以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为例说明化学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逐步从废墟上复苏,发展迅猛。然而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染也日益严重。
由于一家名叫“奇索”的化学工厂不断向海里排放含有大量水银毒素的污水,以致当地渔村许多人得了一种怪病:四肢萎缩,全身痉挛,导致死亡。
美国记者史密斯得知这一情况,决定用照片揭露这种污染环境的罪恶,为受害的人们讨回公道。1971年在日本女友的帮助下,他开始到水俣村采访。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和渔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拍摄了许多真实的镜头。厂方为了阻止他采访,雇用了打手多次袭击他,以致被打伤住进了医院。但他“九死不悔,永不妥协”,终于拍摄到了上千幅照片,完成了采访。他选出175幅出版了一本名叫《水俣》的画册,发行量达到三万册。这个专题不仅轰动了日本,也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他的这些作品,有如唤起人们共同起来保护环境的警钟。
50年代初,在日本九州岛南部熊本县的一个叫水俣镇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患口齿不清、面部发呆、手脚发抖、神经失常的病人,这些病人经久治不愈,就会全身弯曲,悲惨死去。这个镇有4万居民,几年中先后有1万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此种病状,其后附近其他地方也发现此类症状。经数年调查研究,于1956年8月由日本熊本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报告证实,这是由于居民长期食用了八代海水俣湾中含有汞的海产品所致。
汞进入海洋的主要途径是工业废水、含汞农药的流失以及含汞废气的沉降。此外,含汞的矿渣和矿浆也是其来源之一。水俣湾为什么会有含汞的海产品呢?这还要从水俣镇的一家工厂谈起。水俣镇有一个合成醋酸工厂,在生产中采用氯化汞和硫酸汞两种化学物质作催化剂。催化剂在生产过程中仅仅起促进化学反应的作用,最后全部随废水排入临近的水俣湾内,并且大部分沉淀在湾底的泥里。工厂所选的催化剂氯化汞和硫酸汞本身虽然也有毒,但毒性不很强。然而它们在海底泥里能够通过一种叫甲基钴氨素的细菌作用变成毒性十分强烈的甲基汞。甲基汞每年能以1%速率释放出来,对上层海水形成二次污染,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鱼虾贝类最易被甲基汞所污染,据测定水俣湾里的海产品含有汞的量已超过可食用量的50倍,居民长期食用此种含汞的海产品,自然就成为甲基汞的受害者。一旦甲基汞进入人体就会迅速溶解在人的脂肪里,并且大部分聚集在人的脑部,粘着在神经细胞上,使细胞中的核糖酸减少,引起细胞分裂死亡。
水俣病是直接由汞对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公害,迄今已在很多地方发现类似的污染中毒事件,同时还发现其他一些重金属如镉、钴、铜、锌、铬等,以及非金属砷,它们的许多化学性质都与汞相近,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而另一种“骨痛病”的发生,经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最终确认这是一种重金属镉污染所致。
水俣病的遗传性也很强,孕妇吃了被甲基汞污染的海产品后,可能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就连一些健康者(可能是受害轻微,无明显病症)的后代也难逃恶运。许多先天性水俣病患儿,都存在运动和语言方面的障碍,其病状酷似小儿麻痹症,这说明要消除水俣病的影响绝非易事。由此,环境科学家认为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是环境中的一颗“定时炸弹”,当外界条件适应时,就可能导致过早爆炸。例如在缺氧的条件下,一些厌氧生物可以把无机金属甲基化。尤其近20年来大量污染物无节制的排放,已使一些港湾和近岸沉积物的吸附容量趋于饱和,随时可能引爆这颗化学污染“定时炸弹”。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瞒珊、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

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00H)、硫酸(H2SO4)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日本的氮产业始创于1906年,其后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而使化肥制造业飞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氮的历史就是日本化学工业的历史”,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在以氮为首的化学工业的支撑下完成的”。然而,这个“先驱产业”肆意的发展,却给当地居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CH3HgCl)。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的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于死命,而当时由于氮的持续生产已使水俣湾的甲基汞含量达到了足以毒死回本全国人口2次都有余的程度。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据统计,有数十万人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

早在多年前,就屡屡有过关于“不知火海”的鱼、乌、猫等生物异变的报道,有的地方甚至连猫都绝迹了。“水俣病”危害了当地人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使很多人身心受到摧残,经济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家破人亡。更可悲的是,由于甲基汞污染,水俣湾的鱼虾不能再捕捞食用,当地渔民的生活失去了依赖,很多家庭陷于贫困之中。“不知火海”失去了生命力,伴随它的是无期的萧索。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工业飞速发展,但由于当时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和公害治理措施,致使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随之泛滥成灾。除了“水俣病”外,四日市哮喘病、富山“痛痛病”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日本的工业发展虽然使经济获利不菲,但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日后为此付出了极其昂贵的治理、治疗和赔偿的代价。至今为止,因水俣病而提起的旷日持久的法庭诉讼仍然没有完结。

Ⅱ 分析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工业方面:化妆品、药品的研发及质量监测。
农业方面:pH计检测土壤的酸碱性,原回子吸收检测分光光答度计检测土壤中各种金属如铜铁锌钾的含量,重铬酸钾法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等。此外,还可以检测农药残留等。
环境方面:比如监测河水中排放的某有毒物质超标等。
食品方面:火腿肠中“瘦肉精”、牛奶中“三聚氰胺”、台湾“塑化剂”,这些都是用分析化学手段检测

Ⅲ 分析化学在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中起着哪些重要作用

分析来化学是化学学科自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这些组分在物质中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各个组分的含量是多少,是人们认识物质、了解自然不可缺少的一种科学技术。
不仅在化学学科领域的发展上,分析化学起着重大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的发现,原子论、分子论的创立,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元素周期律的建立,以及确立近代化学学科体系等等方面,都与分析化学的卓越贡献分不开。
分析化学在和化学有关的各类科学领域如矿物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医药学、环境科学、天文学、考古学及农业科学等等的发展,无不与分析化学紧密相关。几乎任何科学研究,只要涉及化学现象,都需要分析化学提供各种信息,以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反过来,各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给分析化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Ⅳ 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哪些地位和作用

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发展化学工业,对于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如以化学工艺代替繁重的机械工艺),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工业原料,巩固国防,发展尖端科学技术,改善人民生活以及开展综合利用都有很大作用,它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化学工业的历史和现状 1949年以前,中国的化学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只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有少量的化工厂和一些手工作坊。只能生产为数不多的硫酸、纯碱、化肥、橡胶制品和医药制剂,基本没有有机化学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化学工业发展很快,已逐步形成化学矿、化学肥料、酸、碱、无机盐、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和塑料、有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感光材料、橡胶制品、溶剂、助剂和化学试剂、催化剂等门类比较齐全的行业。

当前,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各门学科正在酝酿着新的技术突破,化学工业也将随着催化、分子设计、激光和化学仿生学等重大技术突破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生产和人们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专用化学品既是化工产品,又是化工产品中新兴发展的高科技产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专用化学品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2008年1-11月,中国专用化学品工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709,369,38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81%;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76,740,33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90%;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0,968,87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51%。

2009年1-11月我国专用化学产品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964,10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16%;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2,558,688,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04%。

现阶段中国专用化学品工业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实现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

(4)简述化学在国民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化学工业的特点:

化学工业是属于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由最初只生产纯碱、硫酸等少数几种无机产品和主要从植物中提取茜素制成染料的有机产品,逐步发展为一个多行业、多品种的生产部门,出现了一大批综合利用资源和规模大型化的化工企业。

这些企业就其生产过程来说,同其他工业企业有许多共性,但就生产工艺技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产过程的严格比例性、连续性等方面来看,又有它自己的特点:

1、生产技术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化工产品品种繁多,每一种产品的生产不仅需要一种至几种特定的技术,而且原料来源多种多样,工艺流程也各不相同;

就是生产同一种化工产品,也有多种原料来源和多种工艺流程。由于化工生产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任何一个大型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要能正常进行,就需要有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

2、具有综合利用原料的特性。化学工业的生产是化学反应,在大量生产一种产品的同时,往往会生产出许多联产品和副产品,而这些联产品和副产品大部分又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可以再加工和深加工。因此,化工部门是最能开辟原料来料、综合利用物质资源的一个部门。

3、生产过程要求有严格的比例性和连续性。一般化工产品的生产,对各种物料都有一定的比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上下工序之间,各车间、各工段之间,往往需要有严格的比例,否则,不仅会影响产量,造成浪费,甚至可能中断生产。

化工生产主要是装置性生产,从原材料到产品加工的各环节,都是通过管道输送,采取自动控制进行调节,形成一个首尾连贯、各环节紧密衔接的生产系统。这样的生产装置,客观上要求生产长周期运转,连续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有可能使生产过程中断。

4、化工生产还具有耗能高的特性。因为,第一,煤炭、石油、天然气既是化工生产的燃料动力,又是重要的原料;第二,有些化工产品的生产,需要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进行,无论高温还是低温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化工生产这一系列特点说明,在化工企业管理中,必须重视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提高技术水平;珍惜化工资源,搞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能源;搞好生产的组织工作,保持生产的长期运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Ⅳ 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首先从我们的衣、食、住、行来看,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丰富多彩的合成纤维更是化学的一大贡献。要装满粮袋子,丰富菜篮子,关键之一是发展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调味剂和色素等等,它们大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用化学分离方法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出来的。现代建筑所用的水泥、石灰、油漆、玻璃和塑料等材料都是化工产品。用以代步的各种现代交通工具,不仅需要汽油、柴油作动力,还需要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以及机械部分的润滑剂,这些无一不是石油化工产品。此外,人们需要的药品,洗涤剂、美容品和化妆品等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也都是化学制剂。可见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化学有关,人人都需要用化学制品,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化学世界里。

再从社会发展来看,化学对于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要大幅度的增产,农、林、牧、副、渔各业要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科学的成就。化肥、农药、植物生长激素和除草剂等化学产品,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也改进了耕作方法。高效、低污染的新农药的研制,长效、复合化肥的生产,农、副业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合理贮运,也都需要应用化学知识。在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方面,急需研制各种性能迥异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炼制和综合利用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化学知识,并已形成煤化学、石油化学等专门领域。导弹的生产、人造卫星的发射,需要很多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化学产品,如高能燃料、高能电池、高敏胶片及耐高温、耐辐射的材料等。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实验手段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化学科学本身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由于化学与其他科学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也大大促进了其他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形成。目前国际上最关心的几个重大问题——环境的保护、能源的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的研制、生命过程奥秘的探索—— 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越来越多,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全球气温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是三大环境问题,正在危及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三废的治理和利用,寻找净化环境的方法和对污染情况的监测,都是现今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化学工作者为人类使用煤和石油曾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又在为开发新能源积极努力。利用太阳能和氢能源的研究工作都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材料科学是以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为基础的边缘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和开发具有电、磁、光和催化等各种性能的新材料,如高温超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和功能性高分子合成材料等。生命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当今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正在通力合作,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对生命过程做出化学的说明则是化学家的优势。

总之,化学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尖端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它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关系和地位,正如[美] PimentelG C在《化学中的机会--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的“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都有密切关系。”它不仅是化学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也是广大人民科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化学教育的普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需要。

Ⅵ 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生命科来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源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是研究自然界所有生命现象极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还涉及到农业、医学、环境科学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生命科学的发展,已向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及其他工程科学提出新的挑战,并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生命科学已经或正在应用于人类社会,并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如减少人类疾病和动植物病害、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减少环境公害、保护自然资源等等。

Ⅶ 结合以上材料,请从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绿色化工及化工未来发展

结合以上材料,请从发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奢华风级,华工未来的这个结合以上材料请重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绿色化工区化工未来所以说这个材料的这个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次宫崎化工未来的这个,又得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

Ⅷ 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哪些地位和作用

化学工来业在各国的国民经自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许多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化学工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对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有着直接影响,世界化工产品年产值已超过15000亿美元。由于化学工业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产品多样,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高,因此,化学工业是污染大户。同时,化工产品在加工、贮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而影响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化学工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建议;如您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应答时间:2020-12-2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Ⅸ 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石油化学工业的含义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本书只列到尿素。 二、石油化工的发展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石油炼制起源于19 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 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 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原因是: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应(50 ~ 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发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发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 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 三、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8.5%,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 2. 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1.45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3.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4.各工业部门离不开石化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 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石化产品。全世界润滑油脂产量约2千万吨,我国约180万吨。建材工业是石化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关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化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石化产品的身影。当前,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石化产品, 尤其是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发展石化工业是个巨大的促进。 5.石化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 国内外的石化企业都是集中建设一批生产装置,形成大型石化工业区。在区内,炼油装置为"龙头",为石化装置提供裂解原料,如轻油、柴油,并生产石化产品;裂解装置生产乙烯、丙烯、苯、二甲苯等石化基本原料;根据需求建设以上述原料为主生产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的系列生产装置,其产品、原料有一定比例关系。如要求年产30万吨乙烯,粗略计算,约需裂解原料120万吨, 对应炼油厂加工能力约250万吨,可配套生产合成材料和基本有机原料80 ~ 90万吨。由此可见, 建设石化工业区要投入大量资金,厂区选址适当,不但要保证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而且要有充分的电力、水供应及其他配套的基础工程设施。各生产装置需要大量标准、定性的机械、设备、仪表、管道和非定型专用设备。 制造机械设备涉及材料品种多,要求各异,有些重点设备高速超过50米,单件重几百吨;有的要求耐热1000°C,有的要求耐冷 - 150°C。有些关键设备需在国际市场采购。所有这些都需要冶金、电力、机械、仪表、建筑、环保各行业支持。石化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 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的确定,关键设备的选型、选用、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求由专有或独特的技术标准所规定, 如从国外引进,要支付专利或技术诀窍使用费。因此,只有加强基础学科,尤其是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之掌握和采用先进科研成果,再配合相关的工程技术,石化工业才有可能不断发展,登上新台阶。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它为农业生产提供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品;为能源工业(电力、交通、冶金和居民生活)提供天然气、液化气等原燃料;为机械工业(航天、汽车、船舶、机械等)提供合成材料、涂料和胶粘剂等配套产品;为建筑业提供保温材料、建筑涂料、防火材料等建筑原材料;为军事工业提供军用化工产品;为人民生活提供各种相关的日用化学品。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化工产品,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工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重要特征就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在发达国家中的比重逐渐提高。因此,化学工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Ⅹ 化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重视材料化学工程,突破经济发展瓶颈

主持人:王燕宁(科技日报记者)
徐少亚(通讯员)

嘉宾:徐南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陆小华(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5月13日,我国首届全国材料化学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6位院士、多位973项目学科带头人均出席了会议。期间,我们就这门新学科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话题采访了与会专家。

化工与材料学科的交叉渗透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主持人:本次材料化学工程研讨会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汇集了6位院士和多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而且这些专家分别来自化工、化学、材料三大领域。这样的规模和规格并不多见。

徐南平:的确,本次研讨会是我国首届材料化学工程学术研讨会。材料化学工程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我们也不断地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特别是材料的微结构设计与微结构控制问题,涉及多个学科前沿领域,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更需要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举办这样一个高规格的研讨会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单从字面上理解,材料化学工程像是几个学科的交叉,学科交叉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徐南平:对,作为化学工程学科新的发展方向,材料化学工程既是化工与材料学科交叉渗透而衍生的新领域,也是化学工程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必然产物,更是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重大社会需求牵引的结果。化工与材料学科的交叉渗透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国际、国内一些高等学校已经将化工与材料学科纳入同一学院,以利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过程工业中的落后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主持人:在会上,不时听专家们提到“过程工业”,它与我们研讨会的主题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陆小华: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明白过程工业的概念。过程工业是以物质转化过程为特征的工业状态,如用煤来发电,从石油里提炼出化工产品等等。过程工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解决我国长期供给短缺问题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成为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过程工业的技术与装备十分落后,普遍存在资源浪费、能耗高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有的行业资源利用率只有10%,单位产值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空气、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三废也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排放物超过发达国家10倍,仅水泥工业中CO2的年排放就达7亿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资源加工消费大国和世界第二能源耗用大国。因此说,过程工业的落后,使得资源、能源被过度消耗,环境被污染,从而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

研究材料化学工程可有力解决过程工业中的瓶颈问题

主持人:能源稀缺、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这是很多国家都在研究的问题。

陆小华:对,在本世纪内多数工业中,材料化学工程扮演着战略角色,它在水资源领域,能淡化海水、净化饮用水、优化城市废水;在能源领域,它可以提高天然气、生物质、燃料电池的使用率;在生态环境领域,它作用于CO2控制、除尘、洁净燃烧;在传统工业领域,它与冶金、制药、食品、化工与石化、电子等行业生产过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

用化学工程技术对材料生产过程进行流程和生态产业链优化设计和综合研究、发展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技术,无疑是缓解我国过程工业的资源、能源、环境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我国的高分子产业和化学品的制造基本依赖石油资源,石油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由生物质大规模制备丙烯酸、对苯二甲酸、聚丙烯酸、聚乙烯等是用可再生资源替代石油资源、减少CO2排放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这种战略的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工业化应用必将依托过程工程技术,化学工程技术将成为开发石油替代资源的重要支持技术。以新材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如膜分离、吸附分离等,在分离过程中具有节约能源的特征,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分离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采用新材料提高分离与反应过程的效率是提高我国过程工业装备水平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新材料与化学工程的交叉融合是发展的趋势,也是缓解我国过程工业中的资源、能源、环境瓶颈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

我国在材料化学工程方面研究进展十分迅速

主持人:怪不得徐院士之前特别强调材料化学工程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呢,但是,普通受众对材料化学工程知之甚少,这多少与材料化学工程的地位不太相称。

徐南平:这也是许多搞材料化学工程的人经常面临的尴尬,但是,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特别是近10年来,材料化学工程已经成为化工与材料领域的亮点之一,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陆小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如清华大学化工系将传统化学工程中的流化床技术用于碳纳米管的规模生产,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南京工业大学将化工热力学理论与方法用于新材料生产过程,建立了复杂体系的模拟方法,从而为纳米级钛酸钾晶须的规模化制备奠定了理论基础等。这些研究共同的特征均是将化学工程的方法用于新材料的生产过程,重点解决其过程放大的技术问题,不仅为新材料的生产解决了关健问题,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成为我国化学工程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材料化学工程研究的主要方向与趋势

主持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新资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有取代传统产业的趋势,而材料化学工程学科所研究的主要方向与趋势是什么呢?

徐南平:材料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不但促进了材料工业的进步,也为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基础原材料生产过程进行流程和生态产业链的优化设计,以发展绿色制备技术和可再生资源路线;依托新型分离与反应材料,发展以新材料为基础的过程工程与集成技术。这些构成了材料化学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研究的目标是达到按应用过程的需要进行材料设计与过程优化的目的,其核心是建立材料结构、性能(应用)与制备(生产)之间的关系,其关键的科学问题是:材料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材料结构与制备过程的关系。

材料化学工程研究任重道远

主持人:既然材料化学工程是发展最快的新的增长点之一,各国在这方面是如何作为的?我国科研院所已经作出了哪些成就?

徐南平:美国、德国等世界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化工新材料研制开发的投入,其经费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而日本已经制定了面向新世纪优先发展新材料技术,认为新材料技术是各产业和研究开发活动的基础。发达国家很多大学的化工系已经更名为材料与化工系,其目的就是强调材料学科与化学工程学科的交叉渗透。

以新材料为基础发展化学工程的单元技术是材料化学工程领域的另一方面,我国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南京工业大学致力于发展以陶瓷膜材料为基础的化工新单元技术,不仅在我国率先形成了陶瓷膜新产业,并且以陶瓷膜为基础发展出膜催化反应制备合成气新的技术路线、纳米催化陶瓷膜集成新技术、光催化陶瓷膜反应技术等,并初步建立了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材料的设计理论,将材料与化学工程学科相互交叉,在学术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与优势;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出新型钛硅分子筛和非晶态合金催化材料,通过技术集成与流程综合,有可能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化工成套装备与技术。这些研究工作的典型特征均是以材料为基础发展化工技术,由于新材料的应用,新的单元过程、新的工艺技术不断涌现,对于扩大化学工程研究领域、提高化学工程学科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可以预见,材料化学工程将成为化学工程学科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也是能够取得突破性成果的热点研究方向。

阅读全文

与简述化学在国民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