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什么,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1)自然环境恶劣。在我国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大多十分恶劣,都存在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如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西北地区干旱缺水,西南地区大面积岩溶地区土质恶劣等等。这些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天因素。
(2)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落后。据估算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公路里程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82个百分点。但目前西部地区交通设施存在“两低、两差、两不足”的突出问题。“两低”:一是路网密度低,二是通达水平低;“两差”:一是道路等级、质量差,二是出海条件差;“两不足”:一是建设资金不足,二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科技文化水平较低,西部民族地区技术进步对经济进步的影响所占比重较低。由于文化教育落后,造成了劳动者素质相对低下,阻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入,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在低水平、低效益上循环。
(4)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难度大。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边远地区,社会发育程度相对滞后,地方经济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工业以初加工为主,第三产业有所发展。而这种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现状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也导致了吸引外部资金的动力不足。因此,正在陷入“积累资金不足、技术进步缓慢、劳动生产率低下、居民收入水平低下、资金供给能力不足”的不良循环之中。
(5)经济活动中短期行为严重。“资源换增长”的模式依然存在。很多地方衡量业绩的惟一标准,就是以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为指标,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优先选择做那些比较能够“急功近利”的事情。
B. 从教育方面论述经济增长的事实
综观20世纪人类经济发展历程。尤其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轨迹,许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证明,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是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素。把教育处于优先发展是支撑20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
一、教育与人类自身的发展
人口问题,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人口数量的膨胀,人口素质的低下,人口结构的不合理等等,已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提高人口的质量就是需要发展教育,通过教育的发展,开发沉睡的人力资源是21世纪重要的经济观。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发展21世纪经济的重要战略,是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和本质要求。解决人口增长、贫穷、环境恶化三大人类面临的难题,由这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向良性转化,根本上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能改变人们对生活内容的深层次的认识。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可见教育的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及人口素质提高的关键。
教育不仅能唤醒人们沉睡的需求意识,同时,能提高人们对生活差距问题上的敏感程度以及增强改变现状的决心,从而内在地产生一种新的进取精神。通过教育的优先发展致力于进取精神的培育,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
二 、教育与摆脱贫困
贫困问题是人类在20世纪面临的困境之一。教育与脱贫、教育与发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走教育脱贫之路,是21世纪经济发展新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特征。
教育脱贫:就是集中相应的有限资金,优先发展教育。使教育不受贫困的束缚,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而获得发展,然后再依靠教育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三 、教育与环境优化
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0世纪的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对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所共同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与环境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教育的普及程度、发展水平、质量状况等教育表现较好,环境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相对说来也较为优化,治理的条件也较为有利,效果也较为明显。这充分显示了教育在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育与经济发展
当代发展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应仅仅把人口问题看作是一种负担,而应把人口总是看作是一种可供开发的经济资源。如何高质量地、有效地开发这种资源,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必须首先予以考虑的问题。即把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本质内涵,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
现代经济发展观十分重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依靠教育的发展,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找到内在的动力,这是教育支撑经济的发展,要发展经济必须先发展教育等一系列新经济观、教育观的最基本的涵义之一。通过教育的优先发展致力于进取精神的培育,由此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基础文化落后的现状,是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
回眸20世纪,人类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授。从甲骨文到现在汉字直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我国的“四大发明”到原子能的利用,都于“知识”有关,而知识又源于教育的发展。可见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呈正比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教育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起来越密切护订份秆莓飞逢时抚江,物质资料的生产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脑力劳动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学校教育搞不好,关系重大。”1985年他深刻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中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我党为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作出了许多重大决策。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大政策、措施。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的能力,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即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C. 高等教育为什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对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收入排名来看,最富裕的国家卢森堡年人均GDP为104511.9美元,而最穷的国家布隆迪年人均GDP仅为162.9美元,一天的收入不到1美元,比联合国2009年规定的1.25美元/天的极端贫困线还低。182个国家的收入如此悬殊,这是为什么呢?
把这些国家分成三类:人均收入1-50名的国家为第一类,平均人均GDP高达33749.2美元,51-100名的国家为第二类,平均人均GDP为6339.6美元,101-182名的国家为第三类,平均人均GDP为1314美元。中国2009年人均GDP为3677.9美元,名列第100位。第一类国家排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后,平均国土面积为18.5万平方公里,而且大部分国家自然资源非常贫乏;第二类国家排除巴西、俄罗斯、中国后的平均国土面积为52.7万平方公里,其中有接近50%的国家国土面积不足10万平方公里,而且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第三类国家平均国土面积为59.1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大都很丰富。
当我们考察这些国家高等教育、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得到如下启示:很少有国家是因为资源贫乏、地理环境恶劣而贫穷。名列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最后一名的非洲国家布隆迪的确自然环境仅适合种咖啡、茶叶、棉花,资源贫乏,又为内陆封锁型地理状况,经济非常落后,但该国贫穷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严重缺失的教育体系。不难发现,所有贫穷的国家都没有处理好自然资源、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哪个国家不处理好这一重要关系,经济发展迟早要受到严重制约。
这三者之间最基本的逻辑是:国家生产函数可以简约为经济总供给是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函数。国家的自然资源状况,比如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含量是国家生产函数中物质资本来源之一;而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只有自然资源而没有高等教育提供的高级人力资本,经济总供给就只能通过卖资源来提高,而资源有限并且不可再生,最终经济发展会受到制约;当然,也有可能这样的国家可以通过高等教育进口来解决人力资本的供给问题。比如,2009年人均GDP排名世界第一的卢森堡,国内只有两所综合性大学,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靠邻国德国、法国、比利时提供;只有高等教育提供的高级人力资本而没有自然资源,那就需要进口自然资源,或者通过高级人力资本分享世界自然资源的租金;再就是,高等教育的规模要与经济总供给的规模相协调,防止教育不足以及过度教育。
D. 为什么说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就会对性的政治经济起阻碍作用
政治经济要发展,需要人才啊,需要人更新观念啊
所以教育必须跟上
E. 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为什么教育却远远落后于同是经济水平相当的江浙地区
这也是当前经济发达地区的通病,长期的物质刺激使得大部分人对物质和文化的衡量产生了倾斜,让一些人认为有了钱还要什么文化,然而相反,一些贫穷地区的人却把念好了书当成了唯一的希望之路,所以就拼命的学习
F. 过度重视教育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还是错
这是正确的说法,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教育的发展要版和社会生权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既不能轻视教育,也不能过度发展教育,有一个例子,具体的国家我给忘了,反正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贫穷的现状,将教育的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前面,结果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过剩,且因为该国经济落后,无法提供匹配的职业,所以大批高级人才流失到美国,对他们本国发展弊大于利。
G.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好了才能发展教育)这句话是错还是对,为什么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好了才能发展教育【错】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从解放初期就开始了,学费全免。那个时候国家开始非常落后的,但是,教育是不错的。
H. 辩论贫困地区应先发展经济还是教育
1、请问对方辩友,来支持贫困地自区的发展,捐钱捐物的作用是什么?
2、请对方辩友有书和没有书,有好老师和没有好老师教育效果是一样的吗?
3、请问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教育水平要比经济落后的地方教育水平好,为什么?
4、请问你觉得教育需要成本吗?没有成本的教育怎么开展?
5、总体来说经济发达地区师资比经济落后地区好,你觉得对嘛
如果对方说不对,你就说:对方辩友连这样摆在面前的事实都要否认,你的话不可信
其他的你根据现场 在追问,问题要简短,不要问太长的问题
I. 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因为经济条来件贫穷落自后地区的人本身受到文化教育的程度就低,文化程度低思想和教育素质就相对落后,在很多经济条件特别贫困地区的大多数人文化教育思想落后 ,而在他们中间有很大的一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要先解决家庭温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