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南省韶山市、桃源县、南县、冷水江市、嘉禾县这几个地区的经济怎么样哪个发展得比较好谢谢!
韶山主要发展旅游业,应该暂时是好点
㈡ 我想知道兴业县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有人说是1997或1996……我觉得是早就有了……求解,大神……
1997年4月才成立的,以前是石南镇,96年的时候还有去过城隍的那个龙泉洞还是什么洞的,到今有10多年没从那边经过那里了。其实,你直接网络就会有结果出来的了,不需要来网络知道提问的。
㈢ 洞庭湖简介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但它还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1.878万平方公里)。两者合计,仍有3879.2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803.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湖南省北部。以洞庭湖为核心,向东、南、西三周过渡为河湖冲积平原、环湖丘陵岗地、低山,为一碟形盆地。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岳阳、华容、湘阴、南县、安乡、汉寿、澧县、临澧、桃源、望城10县,临湘、沅江、汨罗、津市4县级市。
以及岳阳市的岳阳楼区、君山区、云溪区,益阳市的资阳区、赫山区,常德市的武陵区、鼎城区7区,共计21个县市区,此外还涉及湖北省的松滋、公安、石首等县市。其中湖南部分土地面积3.1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5%。
洞庭湖区是湖南乃至全国的“鱼米之乡”,周围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农业生产基础雄厚,劳动力众多。建立洞庭湖环湖经济圈对于加速洞庭湖区以至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强调经济效益并坚持环境效益的前提下,可建立全国特大型商品粮基地、商品生猪基地、商品水产基地、高水平创汇农业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建立高层次、高水平的旅游基地、科技文教基地以及商贸基地,实现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先秦两汉时期,洞庭湖又称“九江”,它汇合了湘、资、沅、澧四水及荆江的分洪水流,向北流入长江。当时江水能到达澧水下游并过九江,即分流通过洞庭湖,而荆江南岸至澧水下游的地势为北高南低(这与现在的情形正好相反)。
由于荆江上游的长江流域及四水流域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原始森林保存尚较完好,水土流失情况极为轻微,因此,洞庭湖虽然接纳四水与荆江分流洪水,但入湖泥沙很少,水流清澈。
㈣ 湖南益阳的大通湖区和安化县哪个经济发达点城市建设先进一点
应该是安化县要发达一些,城南区那边现在尤其发展不错。大通湖是农垦改制区,基础比较薄弱。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比较多。
㈤ 关于湖南常德市的历史!!!
古代
常德历史悠久,公元前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迄今2200多年历史。史称武陵、朗州、鼎城,曾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辖区远及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桂东北地区,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
公元前30万年,常德地区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游一带以及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40多处,经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原始人利用这些简陋的原始工具采集果实,猎取野兽。
澧县彭头山遗址的发掘证明,距今9000年前,常德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这时期的原始人已掌握了石器磨制和陶器制作技术。距今7000多年的石门皂市下层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之一。这时期生产工具已有河卵石加工磨制的斧、凿等砍伐用具和鱼网坠,并已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生产简单的饮食器皿。
距今6500多年的安乡汤家岗遗址,反映了常德当时以母性为主导地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生活。距今5000多年的安乡划城岗遗址,是常德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有力证明。这时期生产工具大为改进,石器钻孔、切割和抛光技术比较成熟,陶器普遍采用慢轮修整。
商周时期,常德境内人丁兴旺,经济繁荣。全市共有商周时期遗址550多处,出土物有镞、簪、鱼钩、熔铜炉等。春秋战国是历史上社会变革时期,常德境内有上千战国墓,有澧县鸡叫城、桃源菜菱城、临澧宋玉城等战国时期的城址。
楚顷襄王22年(公元前277年),秦蜀郡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常德有城,自此开始。秦代,常德属黔中郡,郡衙设临沅县。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东汉光武帝恢复武陵郡,建武26年(公元50年)郡治从义陵(今淑浦县)又迁往临沅县。顺帝阳嘉3年(公元134年),荆州刺史部移治于索县(现鼎城区断港头城址村)。三国时,常德市归吴国管辖,仍名武陵郡,隶属荆州。西晋,常德市分属武陵、天门、南平三郡。唐代,武陵、澧州隶属江南西道。北宋,改朗州为鼎州,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均隶属荆湖北路。宋徽宗政和7年(公元1117年),升鼎州团练为常德军节度使。"常德"取孔颖达《诗经·大雅·常武疏》:"言命谴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有常德也","常德"之名始于此。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鼎州升为常德府。元代,常德府、澧阳军州分别改为常德路、澧阳路,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道。明朝初期,恢复常德府,澧阳路改为澧阳府,皆隶属湖广布政司分守上荆南道。洪武9年(公元1376年),将澧阳府降为澧州。清代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清代,常德府、直隶澧州同隶属于岳常澧道。至清末,常德府辖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四县;直隶澧州辖石门、慈利、安乡、安福、永定五县。
近代
1914年,湖南省政府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岳常澧道改为武陵道,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道治常德。公元1922年,湖南省撤消"道"制,仅存省与县两级,常德各县直属省管辖。公元1935年,国民政府在沅陵县设立湘西绥靖处,将19个县绥靖县划为5个行政督察区,设行政督察专员,专员兼任驻地县长。公元1936年,国民政府正式设立专员公署,石门、临澧、澧县划在第二区。公元1937年湖南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区,第二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个县,专员公署治所由慈利县迁往常德县。民国29年,湖南省调整行政区划,行政督察区第二区改为第四区。1938年11月,第四区从常德迁往澧县,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也称常澧区专员公署。
1949年7月中旬至8月初,第四行政督察区各县先后获得解放。8月4日,南下途中组建的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及全体工作人员抵达常德城。常澧专署为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澧县、临澧、慈利、桃源9县。8月中旬,各县相继成立人民政府,并分别于8月5日和8月15日建立常德市、津市市,成立人民政府。8月28日,常澧区更名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简称常德专署)"。
现代
1955年2月16日,根据省人民政府已改为省人民委员会的通知,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区专员公署改为湖南省常德专员公署。随后,各县市人民政府人民政府都改为人民委员会。
1962年12月30日,国务院424号文件批准,恢复益阳专区,益阳市及益阳、桃江、南县、沅江、华容、安化六县划归益阳专署管辖。
1966年3月,常德专区生产领导小组成立,代替常德专署行使职权。4月10日,专区生产领导小组撤消,成立常德专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1月,其名称改为常德地区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1968年2月28日,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行使原专署职权。3月至9月,各县(市)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取代人民委员会。
1979年3月24日,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消,常德地区行政公署成立。1979年11月至1980年12月,各县(市)撤消革命委员会,恢复县(市)人民政府。
1988年元月,国务院以国函[1988]18号文件批准,撤消常德地区,建立省辖常德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4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函[1988]22号文件通知,撤消常德地区和常德县,设两区,原常德市改为武陵区,原常德县改为鼎城区,两区行政区域不变,津市市为省辖县级市,省政府委托常德市代管。6月20日至24日,常德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常德市人民政府,选出正副市长。
2002年,常德市辖2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10个街道、104个镇、105个乡;434个居委会、4004个村委会。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常德市辖2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10个街道、104个镇、106个乡。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常德市辖2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10个街道、104个镇、99个乡、4个民族乡。
㈥ 湖南常德市和江苏宿迁市那个好那个经济放大
常德市和江苏宿迁市比较,还是常德市好,从他获得的城市美誉而言,在全国都排的上号。
至于经济不好比较,看你从那个角度看问题
㈦ 山东各地区按照鲁中,鲁北,鲁南,鲁西分别是哪几个城市。
鲁中主要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和滨州邹平市,鲁北主要是东营、滨州,潍坊的西北部,淄博的大部分,德州的一小部分。鲁南包括临沂市、枣庄市,鲁西指聊城。
鲁中地区是山东省中部的简称。主要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和滨州邹平市等5市(县级市),是山东政治、文化、历史中心区。
鲁北地区主要是东营、滨州,潍坊的西北部,淄博的大部分,德州的一小部分。在中国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渤海革命老区。历史名人也是众多,东营的孙武,滨州的唐赛儿,潍坊的刘墉。
鲁南地区是山东省南部地区。狭义上的鲁南包括临沂市、枣庄市,广义上包括:临沂、济宁、菏泽、枣庄、日照5个设区城市,面积5.0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近三分之一。
鲁西地区是聊城(江北水城)的又一个名字,广义上的鲁西地区包括德州、聊城、菏泽、济宁、枣庄、临沂6个市和泰安市的宁阳县、东平县,狭义上仅指聊城。
(7)南县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山东省致力打造“一群、一带、双核六区”,2020年济南青岛城区人口达500万。
一是明确城镇化布局,依托我省“两区一圈一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确定“一群、一带、双核六区”的全省城镇化总体空间格局。
“一群”为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包括13个设区城市,涵盖“蓝”、“黄”两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三个战略区域,与京津冀、辽中南共同构筑世界级环渤海城市群。
“一带”为鲁南城镇发展带,包括5个设区城市,是落实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构筑欧亚大陆桥东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出海通道。
“双核”是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六区”是济淄泰莱德聊、青潍、烟威、东滨、临日、济枣菏六个城镇密集区。
二是优化城镇体系。到2020年,济南、青岛两市城区人口达到500万左右;淄博、烟台、济宁、临沂4市达到200万以上;
枣庄、潍坊等10个设区市达到100万以上;50-100万人的中等城市15个;20-50万人的小城市50个;10-20万人的城镇35个;5-10万人的小城镇50个。
三是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筑“三横(济青、德龙烟威、菏兖日)四纵(青烟威日、滨临、京沪、京九)”综合运输网络,构建支撑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的交通体系。
㈧ 广东省 郡南县以什么主动经济发展
接个真不知道啊
㈨ 广南县乡镇按经济排名
过南县乡镇的排名比较靠后,因为这个地方比较落后,经济落后,农民的收入也不算高。
㈩ 洞庭湖的社会经济
洞庭湖平原地区,约5万平方公里,它包括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松滋县、公安县、石首市江南部分,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岳阳县、华容县、湘阴县、临湘市、汩罗市、屈原管理区,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桃源县、澧县、安乡县、津市,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沅江市、南县、大通湖管理区,长沙市望城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长沙县和宁乡县的一部分,株洲市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洞庭湖是湖南的“母亲湖”,洞庭湖区是湖南省可持续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板块之一,是湖南水利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地,将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城市腹地经济支撑试验区和国家大江大湖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区。
洞庭湖是湖南的“母亲湖”,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发祥地。洞庭湖地区因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水、土、生物资源条件,成为中国最早的稻作农业发祥地。澧县彭头山新石器文化遗址上发现了炭化稻谷的遗址,经碳十四检测,这些稻谷遗存距今9000~8000年以前,比浙江省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还要早1000~2000年。根据孢粉分析,彭头山的水稻与现代水稻的生物学性状已十分接近,表明彭头山出土的水稻已属人工栽培水稻。1993年,在彭头山遗址不远的城头山古城墙遗址下部,又发现了一处距今约7000年,内涵极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稻作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古城墙时发现城墙的外坡下叠压着早于城墙建筑时代约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巨大濠沟。在濠沟的淤泥中,出土了稻谷、大米、豆类、蔬菜、莲荷等的籽实数十种,还有猪、牛、鹿、象、鱼和螺等动物遗骸20余种。此外还发现手工编织的竹席、芦席的残片,以及距今约6500年的水稻田。这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历史最为悠久的古稻田实体。在古稻田的表层土壤中,经过检测分析,发现其中包含有大量的稻谷和水稻植株的硅子体。在稻田周围还发现了水沟、水塘和圩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原始水利设施。以上表明,早在8000~7000年前已有先民们在洞庭湖这块沃壤上开始有固定聚落的农业定居生活,创建了以稻作农业为主体的人类早期文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而洞庭湖区又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水稻最早的发源地。
正因为洞庭湖区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这里的水土养育了历史时期中华代代儿女。除土著人口外,洞庭湖区又是历代移民的流入地。先秦时代起,巴人东迁、糜人安居,都以湖区为目的地。楚人南迁,经营湖湘,这里成为粮仓。以后历朝历代,只要北方战乱,即伴生大量流民南移。永嘉之乱后,“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湖区成为侨立州郡最多的地区之一,在洞庭湖北部、西北部专门设立南义阳郡、南河东郡,今松滋县就是侨县。新设置的州县,虽说不是侨立州县,但也与安置流民有关,如湘阴县、药山郡、药山县、重华县、玉山县、湘滨县、罗州等。安史之乱后,北方民众逃亡,流向湖南又形成高潮,“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如大诗人杜甫即在这一时期流寓到湖区,最后病死在湘江的小船上。明代重视耕垦,移民大增,但性质有些变化,以经济性移民为主,难民开始减少。时有江西填湖广一说。清代康乾时期,湖区开始大量兴筑堤垸,湖区的人口急剧增加,除一部分外省籍外,湖区移民大多以本省籍为主,为湖区土著称之为“上乡人”,即湘水资水上游地区的意思。洞庭湖能成为历史时期各个朝代移民的重要目的地,表明这一地区具有丰裕的自然条件,人口承载量大,换言之,能解决大量人口膨胀的生计问题。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司马迁、班固均用“稻饭羹鱼”、“虽无千金之家,亦无饥馑之患”来描绘其社会经济生活。在洞庭湖区,河网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生资源极为丰富,成为农业文明时期最为理想的地区之一,稻饭羹鱼也成为鱼米之乡在不同时期的代名词。洞庭湖给予人类以慷慨和丰厚的回报,除养活这一地区的民众外,明清以来,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输出地。到清乾隆年间,随着洞庭湖区围垦洲土的高潮出现,湖南省的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粮食产量逐步赶上并超过湖北省。在湖南,“止有本省之谷运出,从无别省之米运来”。新出现的民间谚语“湖南熟,天下足”传到皇帝那里,进而取代了“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省成为最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成为著名的粮仓。湖南省的这一重要战略地位,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1998年统计资料,洞庭湖区粮食总产量724.25万吨,占湖南省25.71%;棉花14.31万吨,占74.34%;水产品59.34万吨,占50.81%;苎麻3.18万吨,占79.5%;油料48.34万吨,占40.03%。
同时,芦苇遍布湖洲,面积6万公顷,90%用于造纸。洞庭湖区有通航河道147条,通航里程3276公里,常年通航河道75条,其中主要航道16条计996公里。此外,城陵矶于1980年改为外贸港,设计能力2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