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影响三新经济

影响三新经济

发布时间:2020-11-25 10:43:39

⑴ 什么是新经济环境,或者说是新经济环境的特征是什么

2008年。全国实现就业人员774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上升0.2百分点。从供给来看,2009年我国城镇劳动力供给人数达2400万人。其中。有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有800万为下岗失业人员,这两大群体构成了2009年就业工作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人员300多万人需要等待就业安置。从需求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按这个数字估算2009年我国城镇劳动力供过于求,缺口在1500万人。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转变使得国内就业面临新的经济环境。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短期内国内就业形势很难得到根本扭转。

一、国际环境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出现恶化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自2008年9月份正式爆发以来,导致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新兴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下滑。根据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从2008年的2.5%降至1.0%,其中发达国家将出现0.5%的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预计将降至4.6%。经济增长的衰退,使得国际贸易出现萎缩,2007年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为5.5%,2008年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下降为4%,在步入2009年的一季度后危机并未有减退之意,金融危机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即实体经济恶化与信用紧缩加深的恶性循环阶段。进入2月份以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已愈加严峻,层出不穷的利空经济数据表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没有止步迹象。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已经明显从投资银行危及商业银行,经济衰退也已经明显从发达经济体蔓延至发展中经济体,而各发达经济体更是出现陷入深度衰退的迹象。各大机构、组织和央行等继续下调未来经济预期,全球经济的复苏时间可能会变得更为漫长。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许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我国人民币对美元却持续升值,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了6.9%。而且仍存在长期升值预期。

二、国内环境

中国本轮经济周期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最长的扩张期纪录,1999年我国GDP增长7.6%,达到上轮周期的谷底,从2000-2007年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2007年是本轮经济周期的峰年,从2007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出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2008年下半年后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拳,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这说明未来主导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将是经济周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可能减缓经济下行的程度,而不可能根本扭转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

三、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一)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我国就业

首先,在我国本轮经济扩张和就业增长中,外向型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的重灾区美国、欧盟。恰恰是我国外贸最大的出口国家,因此,受冲击最大的也必然是外向型经济。随着危机的深化,这些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收人水平下降、失业人口增多的情况,进口需求随之减少,虽然一些生活必需品的进口需求对收入的弹性较小,那些与进口国产品价差较大的产品甚至可能存在负弹性,但对我国产品的总需求已经由持续高增长转为低增长。而外向型经济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下降对就业的影响很大。

其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跨国企业或投资者由于受到资本市场筹资和融资的约束,无法筹措资金对新兴市场进行投资。而且,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和利润率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也减少了对投资盈利预期,从而减弱对中国的投资意愿。在外部订单减少和人民币升值效应影响下,不少出口导向的外商企业或国内企业面临着亏损和倒闭的威胁,在资金链条出现断裂的情况下,不得不削减生产或关门倒闭,从而加剧了国内就业形势。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14家,同比下降27.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外商投资拉动就业的效应明显减弱。

最后,海外回流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形势的普遍恶化,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的萎缩,一些已经失业和面临失业的海外劳动力转而回国寻找就业岗位:一些国际劳务承包工程也受到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力就业机会而限制国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都导致海外就业的劳动力回流不断增加,加重我国国内的就业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加剧了就业形势

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各新兴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人民币相对其它货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而且仍存在长期升值预期,这使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失去价格优势。这一因素将从两个方面影响我国就业,一是其他国家企业争抢我国市场份额,减少我国出口总额,使我们失去相应的就业:二是降低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甚至吸引已落户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出去,原有企业工人面临失业。

(三)国内经济的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形势

首先,经济周期性调整的趋势无法改变。2009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政府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一般为5年左右,因而今后2—3年内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

其次,国内经济形势恶化使得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居民都缩紧当前的消费支出,增加储蓄。同时,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股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股市调整的财富“负效应”得到前所未有的显现,国内中产阶级在股市上都损失惨重,以中产阶级为消费主体的消费热点都出现降温。

最后,在国内需求不足的影响下,国内许多厂商出现产品积压的现象,厂商面临利润下降和停产的风险。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开始大量裁减人员,使得国内就业形势进一步加剧。

⑵ 四新经济包括什么

四新经济
四新经济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什么是四新经济
四新经济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1]

四新经济的内涵
四新经济具有不同的内涵侧重点。

新技术,主要指可实际推广、替代传统应用和形成市场力量的新技术,而不是简单的产品技术或实验室技术。

新产业,主要指以新科学发现为基础,以新市场需求为依托,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产业。

新业态,主要指伴随信息技术升级应用等,从现有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

新模式,主要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打破原先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及价值链,实现传统产业要素重新高效组合。

[编辑]

四新经济的本质
四新经济的本质是自主创新,关键是转变思想观念。

四新经济本质是自主创新,四新经济具有渗透性、融合性、轻资产、高成长、动态变化、基础环境依赖等特性,更加注重无形资产、核心团队、智慧发展和核心竞争力。

四新经济是政府经济工作思路和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转方式、调结构及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抓手。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四新”经济要求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消除传统条块式管理与其发展存在的冲突。

另一方面,“四新”经济隐含着生态文明和包容性发展,推进中不做顶层规划,不分传统和现代,不规定统计口径,不锁定范围和发展内容,不固定推进模式和方法。“四新”要去产业定位论,只提出发展方向,不确定具体产业内涵,留下未来发展空间。

[编辑]

四新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别
四新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相互融合促进,四新经济比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更大,但不是替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运用“四新”经济的理念和信息化手段发展、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培育出顶级的四新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带有政府主导意志,宜用“加法”;“四新”体现市场需求和草根经济,宜用“减法”,营造宽容失败的发展环境。

推进“四新”经济发展,限制越少越好,流动性越强越好,创新活力越足越好,产学研用结合越紧密越好。要从习惯于抓大企业、大项目转向更加重视扶持小微、草根企业;从过分强调有形资产投资转向更加注重研发、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投入;从政府给予优惠政策转向营造发展环境;从简单机械依赖产业政策转向主动顺应“四新”特点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和服务氛围。以前注重企业产值、规模和历史,现在要注重团队、注重技术、注重商业模式。要从单纯的引进企业转变为按照产业链、价值链和市场发展需求,开展专业招商、代理招商、市场化招商、中介招商、服务招商。从拼政策、拼资源、拼成本、拼价格,到拼服务、拼氛围、拼营商环境,把优惠政策转为服务功能,推动“四新”经济集聚。

⑶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

(1)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2)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同时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现实意义: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危机逐步消失,生产恢复稳定。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因此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2)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3)影响三新经济扩展阅读: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2)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3)流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⑷ 新经济增加值占比再创新高,那“三新”对金融科技有什么好处

核算,2019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

⑸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1)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版支配。(2)由权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3)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商品买卖。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国民经济的恢复取得了显著成绩。1925年,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87%,工业总产量相当于战前的75%。

⑹ 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第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第二,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第三,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⑺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经济有关系吗

有。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新经济指新的经济形态。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形态的不同,决定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经济有不同的内涵。当前新经济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智慧经济形态。

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⑻ 新经济因素包括哪些``

其实,你已经误认为“新经济”是“新产业”的经济了,其实不是,无论IT,还是E-commerce,生物科技,虽然相对传统行业来讲的确是刚刚崛起的新行业,但是他们不是带动“新经济”的根本力量。
我认为,“新经济”是指“新的经济模式”,你纵观中国最新崛起的企业,发现很多都是传统行业,甚至是夕阳行业,为什么,因为他们采用了新的经济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比如马云的B2B。现在,时代在变,连dell的经典直销模式也受到挑战,所以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新的经济模式会带来的新经济。

其实要想真正理解那些,是要一定的商业知识功底的。我建议你看几本书:
1,《世界是平的》;2,《基业长青》;3,《追求卓越》

以下是一些资料,可能对您有帮助!

新经济的内涵与实质

关于新经济内涵与实质的探讨,目前是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早宣传“新经济”思想的美国《商业周刊》,在界定这个名词时说:“‘新经济’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已经死亡了,也不意味着我们将不会有另一次衰退,或经济周期业已消灭;更不意味着股票市场必将摆脱自我调整而永远上升,就像(神话中所说的)豆梗将直上云天。自然,它也不意味着亚洲金融风波不会影响美国”,
“谈‘新经济’时我们的意思是指这几年已经出现的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第二种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

关于“新经济”的涵义,目前有很多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科学地诠释“新经济”关键在于要抓住美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向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转变之中。因为,当前经济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和转型。因而与传统经济相联系的经济现象、经济特征、经济概念和经济理论必然发生变化。美国的“新经济”已经开始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和发展上的可持续性。

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新经济”,实质上就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

也有的学者认为,美国“新经济”的涵义有待深入探讨,首先,“新经济”既然是依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那么,这是现阶段美国独有的一种经济现象,还是发达国家都会逐渐形成的国际经济现象呢?其次,美国的“新经济”是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现象,还是长期稳定存在的现象?一旦发生经济增长滞缓,通货膨胀加剧或失业率大幅上升,“新经济”是否会随之消失?再次,就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开放程度来说,英国、法国都不亚于美国,为什么美国的失业率较低,而
英国、法国失业率较高呢?为什么美国形成了“新经济”,而英国、法国没有形成“新经济”呢?以上这些问题如不在理论上解释清楚,“新经济”的真正内涵还是难以揭示的。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对“新经济”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美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变化是由暂时因素促成的,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动力性的变化,经济周期仍会反复出现。

曾两次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首位走上哈佛讲坛的中国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所谓新经济,就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而把其他所谓的“传统产业”
称为“旧经济”。

综合以上各家所言,我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所谓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所产生的概念,即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状态。

新经济虽然是以美国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而引申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其赖以依存和发展的两块基石:信息领域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全球信息化以及导致各国的经济边界日益弱化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其作用及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国界,因此,新经济已并非是美国经济的专利,其深远影响及发展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和运行模式。

新经济之所以“新”,源于推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全新的革命意义。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不同,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的不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虽然其影响所及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但它是通过改变人类信息的传输、储存方式来实现的。长久以来,在低下的劳动生产力的掩饰下,信息的不充分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被忽略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次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信息瓶颈也逐渐拓展扩宽,
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以超前的眼光,最先将信息从现实世界中分离出来,作为与物质和意识并列的世界构成的第三要素,这从哲学的高度证实了,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人类信息的传输与储存方式的革命,也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组织方式提出了创新的要求,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这些信息时代的产物,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今天,信息时代刚刚来临,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的影响也才刚刚露出端倪,新经济刚刚露出曙光。一个更新、更美、更快的信息世界不久的将来必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科技型、创新型经济。

⑼ 新经济的影响

新经济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关于新经济的说法确实非常之多。在不涉及宏观经济基本面判断的情况下来讨论一下新经济,可能对澄清这个问题有益。基本面的问题可以留给诸如格林斯潘、萨墨斯或者那些热衷于IT业的社会分析家或演讲家们去讨论。 在人类从第二个千年的终点走向第三个千年的起点的时候,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新的信息技术对整个世界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首先,体现在产业形态上或“业态”上。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技术将对工业时代的组织和通信产生革命性影响。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具有生产率的世界,这个时代的生产率是工业时代潜在的人类经济生产率的10倍,甚至20倍--虽然现在仍很难度量要素生产率到底能产生多大程度的超越,但是,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趋势,一切工业时代的产业都纷纷向信息产业跃迁、纷纷“触网”的趋势。现在,我们身处的世界正因着数据处理和通信技术而越来越融为一体。信息处理使组织生产的全新方式成为可能。 第二,技术范式正在导致产业结构和产业政治管制方式的巨大变迁。大规模定制、网络外部性已经成为一种事实。原来是一个蜘蛛坐在各自的网上,现在是所有的蜘蛛坐在同一张网上。过去,我们就已经目睹过大规模经济和网络的外部性。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获取竞争和有效规模的收益。在新经济时代,我们不再相信管制框架的权威性。网络的外部性确实使得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市场份额推至100%。因此,我们可能面临的是技术进步过程当中政治经济均衡的崩溃。政府确实也不知道如何对这一演化过程作出回应。 第三,我们尚不清楚如何创造一套新的知识产权体系为即将来临的新经济服务。回想过去的两个世纪,知识产权从来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现在知识产权正迅速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资源。政治体系对此的响应似乎是加强知识产权的权利,即在“使用者”自由地付出代价的情况下,强化“所有者”的权利。其基本观念是,市场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每一件东西都存在归属。产权给予生产者的是生产的激励权,同时,给使用者的是计算他们所使用的物品的社会成本的激励权。但是,对于信息商品而言,分配信息的社会成本几乎是零。因此,关注所有者的权利而不是使用者的机会可能不会产生最快的经济增长率,或产生最大的财富。因此,政治体系为未来如何建立正确的知识产权体系是远不清楚的。 第四,较高的资产价值正在助长当今在数据处理和通信技术上的投资风潮。高昂的资产估价似乎是不稳定的。目前,“点com"的估价是假定“点com"将会从现有的已经建立的企业中获得大量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但是,相对于标准普尔的投资组合而言,假定P/E为30,已经建立起来的公司的利润将会迅速增长。实际上,这已经是神话了,因为全球的产品市场已经被整体地用于对新经济的贴现。因此,我们看到的只是,“增长”已经挤出了“价值”。

阅读全文

与影响三新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