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晋商信用对企业的启示有哪些
晋商信用对企业的启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科学的经营手段与竞争方式,但制度形成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我们不能对其照搬照抄。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商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明清时期的晋商便是历史上成功商人的典范。在缺少明确的经济运行规则的背景下,晋商的成功并不在于简单的成本质量的竞争,而在于建立了一套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伦理道德准则。如今,中国许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视了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结果造成了目前“重经济,轻伦理”的状况,与晋商时代的“经济伦理并行”的准则发生了严重的背离。我们经济上前进了,但企业伦理上倒退了,这对于实现企业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如果我国的企业不能继承历史上晋商的优良伦理道德准则,便无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晋商成功的经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对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注重诚信的经营伦理观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要素是诚信文化,诚信既是一个企业与经营者的经济生命,也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同时又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
从企业生存之道来看,诚信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文化因素。中国历史上,凡是成功的商业经营者都是以诚信为先,靠诚信打造百年商誉。诚以待人、珍视商誉是晋商经商成功的秘诀。他们以诚信为经营处事的准则,以做“善贾”、“良贾”为荣,并以严守信誉作为商业道德,代代相传。有的父祖辈经商遇险破产,若干年后子孙从商发迹,对本来无须承担的陈债仍主动代先人偿还。诸如此类之事,屡见不鲜,在国内外传为美谈。外国人曾评论说:“这种品德在世界其他地域从未见闻。”梁启超也评论道:“晋商笃守信用。”信誉高自会招徕主顾。山西祁县乔氏在包头开设的复盛公商号,做生意以诚信为本,不图非分利润,在客户中威信很高,人们都愿意购买复盛公的商品。曾有一次,复盛油坊经手职员为图厚利,在油中掺假,掌柜发现后,立即另行换装,以维护商号信誉。太谷广生远药店,制作名贵中成药定坤丹,参非“高丽”不选,茸非“黄毛”不用,信誉著于市场,买主对“广生远”三字深信不疑。
历史上,晋商诚信立业,诚信兴业,堪称典范。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体制转轨等种种复杂原因,我国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造假贩假、欺诈经营、赖账逃债等现象愈演愈烈,以致信用缺失,危害严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诚信与商誉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弘扬诚信精神,以晋商精神为借鉴,提升企业信用含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十分注重以诚信为中心的企业信誉建设,要把积累企业信誉、提升企业信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这种信誉建设不是抽象的说教和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在企业全体成员中逐步形成一种信誉的预期约束,如在生产中精益求精,为顾客生产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在与客户交易中信守契约,等等。只有形成普遍的全员化的信誉约束,使人人有一种视信誉为生命的意识,才会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自觉维护企业信誉的伦理氛围。
|博锐|32
顾客至上的经营伦理观
顾客至上,满意为先,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法宝。顾客与企业的关系好比是水与舟的关系。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多么壮大,技术多么先进,如果不能适应顾客消费心理,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为顾客提供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那么它终将被顾客抛弃。没有了顾客的支持,企业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生存的基础。
晋商根据顾客的要求,积极组织货源,严把质量关,以优质热忱的服务,满足了顾客的需求,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支持,充分体现了“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针对蒙民以肉食为主、喜用砖茶等生活习惯,晋商大盛魁商号便自设茶庄,加工“三九”茶砖;牧民喜欢用结实耐穿的斜纹布制衣,大盛魁商号便大量购进,以满足牧民需要;对于蒙民的专用物品,大盛魁则实行专门订货,决不随意采购。大盛魁商号出售的蒙靴、马毡、木桶、木碗和喝奶茶用的器皿等,都是选择技术精湛的工匠特别定制。为了多做买卖,他们还精心研究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尽力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蒙民不善算数,他们就把衣料和绸缎裁成不同尺寸的蒙古袍料,任蒙人选购,甚至每年冬至以后,用白面和羊肉加工大量饺子,经过自然冷冻,运往蒙古包销售。旅蒙晋商鉴于当地缺医少药的情况,掌柜和伙计都初懂医术,备有针灸器械,并随身携带简单通用药品,边做生意边治疗小病,颇受蒙民欢迎。他们通过义务医病,与顾客建立起充分的信任,致使有的顾客数十年不变。
晋商以其“顾客至上”的真诚服务在蒙古草原上树立起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赢得了顾客的忠诚。在今天中国已告别短缺时代,进入买方市场,入世后外资企业大量涌入争夺市场的情况下,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服务业企业来讲,“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愈显重要。谁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以不断追求顾客满意作为企业目标,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赢得顾客,并有效地拓展市场,获得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顾客是企业生存之本,财富之源,竞争之核心。只有不断追求“顾客至上”的服务目标,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凡是经久不衰的百年企业无不把“顾客至上”奉为自己的经营理念,为了顾客而持续改进和创新,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目标,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着企业的价值,始终受到顾客信赖,持续发展,屹立百年。中国的一些餐饮、娱乐、零售企业在与跨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生存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这当然也就不能获得顾客的信任和支持。“顾客至上”是一种理念,一种伦理观,只有把“顾客至上”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去,企业才能始终不渝地坚持为顾客提供满意产品和服务并获得顾客的忠诚。我们的企业要真正建立“顾客至上”的经营伦理观,就必须经常地、不断地向员工宣传灌输“顾客至上”的理念,使追求顾客满意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就必须虚心倾听顾客意见,持续改进产品服务质量和不断推动企业创新,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为顾客增加价值。以“顾客至上”为经营理念的企业收获的将是企业与顾客的双赢,并将在顾客的支持下从优秀走向卓越。
承担社会责任的经营伦理观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但同时企业的成长也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企业需要从社会中获得资源,再将其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输出给社会,没有政府、媒体、社会公众、消费者、供应商的支持,企业不可能在市场中立足,更无法实现企业战略以及长远发展。因此,企业不仅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企业应该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做一个优秀的社会公民。
晋商在经营过程中报国济民的事迹屡见不鲜。明嘉靖三十三年,山陕盐商为了反抗海盗入侵,曾挑选骁勇善战的五百名商兵协助防守扬州。隆庆元年,江苏松江倭寇进犯,山陕商人“协力御之”。清朝末年,山西商人积极参加了山西人民的争回矿权运动,特别是山西祁县富商渠本翘及各票号纷纷解囊,集资150万两白银,从英商手中赎回了山西煤矿开采权,保护了山西的煤铁矿产资源。1919年,山西掀起抵制洋货运动,山西商界先后成立了“山西商人自强会”、“太原商界抗日救国会”、“山西商界抗日救国会”,抵制日货,倡导使用国货。同治七年,山西大旱,饿殍遍地,山西祁县商人乔致庸让人在村口埋下大锅,广开粥场,赈济灾民,一时闻讯赶来的饥民竟有十万之众。商家需要活跃交易的市场,也就需要能保持市场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山西商人将基本价值取向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结合,履行了他们报国济民的社会责任。
Ⅱ 清代晋中地区经济崛起、晋中地区商人成为晋商代言人的原因是什么
在钱业方面,晋商经营放贷的票号、账局、典当号称三大支柱。账局后来发展成为票号。
1736年,晋商王庭荣出资4万两在张家口设立“祥发永”账局,并在北京设分号,是目前发现的有确凿史料可据的昀早的账局。
张家口市当时是中俄贸易的重要口岸。
1728年至1762年间,俄国国家贸易商队自开辟恰克图口岸入境,经库伦、张家口,或经归化、张家口来京贸易的商路后,张家口买卖城可以说是我国对俄贸易的集中点。
几乎全部俄国呢绒和各种绒布以及俄国出口的全部毛皮制品,都是先运张家口买卖城的货栈,然后批发给下堡,昀后再运到我国本土。这样,商品流转期大大延长,垫支资本需要更多,有求于借贷。
另一方面,山西商人从江南采购棉布、绸缎、茶叶等货物贩运至张家口,再贩运至蒙古各部落和恰克图。然后,再从恰克图和蒙古各地贩运回牲畜、皮毛等货物运至张家口再销往各地。由于商品运输路线大大延长,从而占用资本多,周转缓慢,自有资本与经营所需资本矛盾突出。
王庭荣开设的祥发永账局,不仅仅是张家口昀大的账局,也是我国昀老的金融企业。账局解决了外贸商人在张家口的融资困难问题。
自从王庭荣开设祥发永账局后,晋商所开账局一发而不可收。在清代档案中,户部档案有记录的52家账局中,由山西人出资开设的有34家,由山西经理经营的有49家。
这些统计数字说明,如果说山西人善于经营银钱业的话,那主要也是介休、平遥、汾阳、榆次、太谷、祁县等山西中部地区的商人。这也是清代晋中地区经济崛起、晋中地区商人成为晋商代言人的原因。
清代大学士祁隽藻上奏说:“窃闻京城内外,现有殷实山西等省民人开设铺面,名曰印局。所有大小铺户以及军民人等,俱向其借用钱文,或计日或计月清算。查京师地方,五方杂处,商贾云集,各铺户籍资余利,买卖可以流通,军民偶有匮乏,日用以资接济,是全赖印局的周转,实为不可少之事。”
文中所说的“印局”其实就是账局。在当时,账局左右着整个北京市的金融。
Ⅲ 明清时期晋商地位发生的变化,其处于不同地位的原因
利:
1、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条件,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2、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尤其是纸币的出现和金银的广泛流通为晋商兴办票号准备了前提;
3、晋商经营范围的广泛和雄厚的财力奠定了它的地位和对政府的影响;
弊:
1、民间传统的重本抑末观念的束缚和政府当局推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的打击;
2、政局的动荡和战争的破坏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3、晋商自近代后经营模式的陈旧和观念的落后;
嘿嘿,牛蛙君的忙就帮一下啦,别客气,要是不对我接着问去~~
其实我都不知道你问的是什么哦
补充解答:
晋商俗称“山西帮”。在漫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
晋商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而到清朝末年,特别是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晋商也随之衰落。总之晋商是因清兴而盛,因清亡而衰。
明清时代的晋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封建政府把他们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协饷供应的工具;二是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三是利润的封建化。”总之,明清晋商资本的运转方式,是与封建地主制经济结构完全协调的,是封建地主制经济的一个环节,是为封建地主制经济服务的。
晋商与封建政治势力有着结托关系,商业势力消长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明清时期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一统天下,封建专制主义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依附、逢迎和仰攀是晋商、徽商对封建势力所持的基本态度。而封建政治势力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晋商、徽商的利益,又未放松对晋商、徽商的敲诈勒索。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商人经济地位动摇和政治上的懦弱,因而也就避免不了与封建社会同枯共衰的命运,其衰落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Ⅳ 晋商兴衰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答案①利用临近边境的优势,晋商输边饷而获得厚利;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专的发展提供属了条件.②民风的变化是:由重农而崇商,由崇尚简朴而奢靡.③原因:晋商将资金用于置地买房影响了事业的进一步扩大;农民的贫困,购买力低,不利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则是阻碍晋商发展的根本原因.④列强利用通商口岸对我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将我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断加深.⑤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Ⅳ 晋商的兴盛和衰落对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1,要发展与改革并举,晋商的票号墨守陈规,不与现代金融体系制度联系接轨,导致票号业的没落。
2,敢于创新,探索新体制,新技术,新管理
3,紧抓人才与体制机制建设
Ⅵ 晋商、徽商以及浙商等为何都兴起在明朝,而不是经济更发达的宋朝呢
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晋商、徽商以及浙商之所以都是在明朝兴起而非是经济更发达的宋朝兴起,这就与当时商人的所处的环境以及国家内部的政策密切相关了。宋朝自立国以来,我们便是知道北方的燕云十六州一直未曾被收回过,而到了南宋时期,北方的国土更是大区域的沦陷。而昔日国土的沦陷,这就使得宋朝和周边的、尤其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国家都是有着敌对的竞争关系的。因此对于边境的贸易,宋朝更是会加以限制。一旦有违法者,便是犯了走私罪,最后会被官府依罪论罚。
而这些小作坊的东西怎么卖出去,那就要需要一个大型的并且具有担保性质的商业团体去为他们去进行贩卖了。所以总的看来,虽然宋朝在经济方面更加的强盛,但是宋朝也就只强在经济上面,毕竟因为他对于商业控制的严格的,已经遏制了人从商的想法了。
Ⅶ 中翻英:晋商精神对山西经济发展的启示——基于明清晋商经营方式的思考
……这一句???
Ⅷ 宋朝经济空前发达,为何晋商、徽商、浙商等却都兴起在明朝
因为宋代的外部环境所以限制了当时商人的发展,再加上那时候宋代的经济政策也不适合,而且在宋代的时候少数民族手里握的都有政权,在当时少数民族和宋朝的关系也不和谐,这也导致了当时的商人都没有发展起来。
在明代中期的时候,白银已经慢慢成为了固定的流通货币,这也在很大的层面上促进了商品的经济增长,也为了一些商家奠定了很大的经济基础,所以也越来越多的商家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也因此有名的徽商、浙商等都兴起在明代这个时候。
Ⅸ 简述太原作为晋商之都的优势
太原作为“晋商之都”,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化层面,同时应该成为一个大太原经济圈。在这种大背景下,太原—— 榆次同城化的进程应该更进一步。有些人狭隘地认为,太原市与晋中市属于同级行政城市,太原—— 榆次同城化变相地扩大了太原的行政区域。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太原—— 榆次同城化完全是两地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大太原经济圈”的核心,是合则两利的双赢方式。太原作为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如何发挥资金积聚、信息积聚、商品积聚的功能方面,需要创新改革思路,同时,太原市的城市发展规模已经严重地限制了其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头作用。太原市在政治、科技、人才、经济活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但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急需升级换代、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建筑用地紧张等方面则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从地理环境上看、太原东、北、西三面皆为山岭,只有南面可以扩展,从经济的互补性上看,太原—— 榆次的同城化可以整合两地的市场,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游人在去平遥、榆次老城旅游时,大多数人是不会在当地住宿,更多地是返回太原。从这方面讲,太原就与周边各个旅游景区形成了两地互动,促成两地经济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构建大太原经济圈的重要功能之一。
城市与城市的聚合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重要标志,而“晋商之都”完全可以承担太原与周边县市的纽带作用。构建大太原经济圈,政府首先需要解决体制上的问题,通过调整各个城市之间合作、竞争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区域特色。
太原市在经济发展中常常会出现缺少资金支持的窘迫环境,我们常常不得不花费很大代价吸引外资,殊不知,我省内部的资金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流出去。很高兴地听说,省、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决定成立晋商银行并已经进入实质阶段。
“晋商银行”与“晋商之都”
现代金融被称为整个经济的“血液库”,其对整个经济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成立“晋商银行”从实质上解决山西经济发展的资金紧张的困境。同时,山西票号业曾经极度繁荣,一度垄断了中国的金融业。有着这样的历史积淀,成立“晋商银行”也成为必然的趋势。
当然,我们成立“晋商银行”并不是为了祭奠古人,而是要积极地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从我省的情况看,随着我省经济,特别是能源工业的发展,民间资本累积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但由于之前,我省并没有很好的金融渠道,
Ⅹ 明清政府政治经济政策对晋商崛起与兴盛产生了怎样影响
产生了积极的来促进自作用。山西商人的诚信、勤俭、吃苦、眼光是晋商崛起与兴盛的内因,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则是晋商崛起与兴盛的外因,政府的经济政治政策(如明初的开中制)作为外因的一部分,对晋商的崛起与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