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31 00:27:40

❶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一)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版平、规模权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1)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扩展阅读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

(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

(4) 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摆脱现代分工为每个人赞成的片面性。

(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不仅通过培养劳动者实现科学技术的再生产,而且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成果

❷ 会计与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关系

一、会计信息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会计信息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和社会两个方面:

1、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离不开由经济信息形成的经济信息系统。并通过整、有效的企业经济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商品与资金的相互转换。

2、会计信息是企业的命脉。在会计信息的协助下,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第一时间调整企业的发展规划。会计信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企业的会计信息还能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的制定做出贡献。从社会的角度而言,会计信息能够对社会资源起到引导作用。投资者通过使用会计信息,能对企业有更为深入和准确的认识,从而对投资决策进行指导。在实际工作当中,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较广。

二、会计有助于加强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

从宏观方面来说,通过合理运用会计手段,国家能够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的全面掌握,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因此现代会计能够为国民经济的运行起到预警的作用。同时会计规范还能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

从微观方面来说,现代会计有助于企业明确产权,从而区分经济主体在各项经济活动中的关系与责任。然而在具体经济管理工作当中,现代会计的表现是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决策是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三、会计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是企业开展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结构的多元化也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对企业内部开展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四、会计对经济秩序的影响

在新时期下,会计发展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已经成为稳定经济秩序的必要保障。然而经济秩序混乱的现象无法完全规避,此时就要通过充分发挥会计职能,将市场混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2)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扩展阅读

会计基本特征

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❸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发展经济,不断增加物质财富,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发展理论,尽管具体内容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缺销是强调经济发展。离开了这一点,就不可能成为一种科学的发展理论。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决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是通过抑制经济发展来平衡别的发展。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经济发展始终是发展的中心内容,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但也必须看到,经济发展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发展还包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经济发展代替不了社会发展,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不等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水平的自然提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城乡、区域和社会群伏雀游体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一些社会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加剧、社会动荡不安。如果产生这样的结果,现代化建设就可能走入误区,而且反过来会制约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甚至毁灭经济发展的成果。
因此,在推进经济发展时,必须关注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矛盾怎样化解。要让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人们普遍分享发展的成果,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这就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切实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岁顷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提高现代文明程度。既要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又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积极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为着力点,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并进。

❹ 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关系不包括哪些

八德读音:bādé释义: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回德到宋代,有了答"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其中再次恢复了管仲提出的"四维",去掉了"仁",增加了"孝"与"悌",将家族道德置于首位。随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发展,以家庭为本位的农业经济日益稳定与发展,"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祥和与稳定等功能日益突出,"家"乃国之基。

❺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质资料之一,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经济资源, 水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是孕育万物和文明的基础,与阳光和空气一起构成了生命的三要素。同时,水对城市的发展更是息息相关,世界上几乎没有一座城市和文明的发源地不是沿河湖水域而发展起来的。

2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地球上我们使用的资源有的是可以替代的。如化工塑料产品可以替代金属产品。动力资源中也不断地出现了替代性资源,如水能资源、核能资源的发展,等等。但是水资源却具有不可替代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一种资源可以替代水便于人的饮用,可以保证生命的存在和延续。

3水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水资源作为经济资源,与粮食、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河流都被污染了,水资源也随之被破坏,水污染加重,水质型缺水范围扩大。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我国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1.5%-2.8%。北方地区由于水环境容量有限,污染所造成的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增加;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也不断出现了水质型缺水问题。可见水资源的质量好坏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效益高低。不但是水资源的质量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同时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与稀缺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水资源分布与利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北方地区水资源贫乏,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水土资源在地区上的组合不相匹配,水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不相适应,各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差异较大,有些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于人均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和必须妥善处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水资源是稀缺性战略资源。水资源之所以重要,不仅因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死攸关,还因为水资源是稀缺性战略资源。我国每年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亿元,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资源型缺水问题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水资源量占全国的4.54%,人口和GDP分别占全国的19%和24%,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超过70%,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趋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综上所述,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完善用水节水保护水的责任目标体系,并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更好的更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❻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❼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抄面来认识: (1)适袭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双沟通,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一方面向世界传播自己;对外开放使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

❽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一般所指的经济发展包含四种含义: 一.经济增长。即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产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实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财富的增殖过程。测量指标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 二.指结构变迁,即指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是广义的产业结构变化,包括分配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等,以及各个层次上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三.指福利的改善,即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使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营养、健康、公益事业等有基本的保障。 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可持续性意味着维持乃至啬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社会进步的含义、内在根据和实现途径: 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和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 含义:社会进步既包括物质文明 和进步和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和表现。 内在根据: 1、社会进步和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把人类历史以一个社会形态推进到另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 2、社会进步还在于社会发展是自我否定和不断扬弃的过程,是辨证的否定,所以后一个社会形态,在整体上高于和优于前一个社会形态,使社会发展到新的高度。 3、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4、社会进步是客观的、必然的、其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是曲折前进的。(这是社会进步的实现途径) 二、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或社会进步标准的综合性,其中包括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根本标准,还包括生产力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这是因为:
1、生产力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它具有决定性; 2、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其客观性是指每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总是一种既得力量,其科学性是因为,它本身是由物质因素所构成,它的发展程度可以用物质手段精确测定; 3、这个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三、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和生产力标准的一致性: 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客体进行选择和评价时所参照的标准。 1、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相一致,是指在阶级社会里进步阶级和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一致; 2、落后阶级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并不一致。 四、社会进步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并说明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进步是通过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具有历史必然性,是不可阻挡的,而社会进步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不可避免的要遭到旧势力和反动阶级的反抗,这是社会进步曲折性和复杂性的根本原因。 意义: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符合客观规律,对此应坚信不移; 2、社会主义建设会有曲折和反复,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3、我们要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吸取经验教训,克报困难,促进社会主义健康发展。

阅读全文

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