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分别为多少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专、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属展所作的规划和安排。是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分为长期计划(十至二十年)、中期计划(一般为五年、三年)、年度计划。中国从1953年起至2017年共制订和执行了十三个五年计划。
㈡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首先由国务院组成专门斑子起草文件并反复讨论修改,提交更高一层审核,党中央原则同意,全国人代会通过。
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哪些
已没有计划之说,现在叫规划了。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现在统一叫规划。
现在国家正在起草十三五规划,总体规划下有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下面还有很多子规划,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等
㈣ 如何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议程
2010年3月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一、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二、审查和批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批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审查和批准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批准2010年中央预算
四、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
五、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 邦国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
六、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
七、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八、其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
2010年3月3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一、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列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四、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
五、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六、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七、审议通过人事事项
㈤ 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在哪一年
从1985年第七个五年规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入了社会发展内部分。
一般来容说长期叫做规划,中长期和年度叫做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规划和安排。是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分为长期计划(十至二十年)、中期计划(一般为五年)、年度计划。中国从1953年起至2017年共制订和执行了十三个五年计划。
㈥ 棚改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好不好
这种棚改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肯定好啊!
当然,这只是棚改,并不一定是你想的全拆迁啊。
有些地方需要改造。比如说老房子,没有电梯可以装电梯,解决老年人爬不了楼的困境。
棚改计划,是好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至少解决了燃眉之急。
期盼哪!
㈦ 什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这是我国发改系统的一项工作,每一年都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指标,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这些需要在每年的年初制定,这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的最主要内容。
㈧ .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在几几年
你说的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在“九五”计划前,五年计划都称作“计划”,从“十五”开始,“计划”改叫“规划”,即“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
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
选B,人大会议通过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权威度要高于政府决定,因此政府绝对不能自行调整(当然现实中这种事情是非常多见的);人大每年就在开会的那几天存在休会期间有人大常委会作为常设机构代为行使职权效力等同人大;决算、发展规划在执行过程中人大肯定休会了,所以提交人大常委会。
㈩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概述
1982年,根据国家计委规定,把国民经济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回划,答既包括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也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依据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体现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任务,在实事求是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制订的。反映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规定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效益,是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