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甘肃省全省经济发展工作会议

甘肃省全省经济发展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0-12-30 13:49:49

『壹』 甘肃推多少条税收措施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甘肃复省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制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4月27日于兰州召开。甘肃省国家税务局副局长向宇表示,甘肃省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印发《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税收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将助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甘肃实体经济能力有重要意义。

向宇表示,甘肃各级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措施的宣传、落实、督导、考核和跟踪反馈工作,确保政策调节和引导作用的发挥,为企业发展创造更优质的发展环境,切实为企业降税减负增效,持续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来源:中国新闻网

『贰』 酒泉、张掖和甘南,谁才是推动甘肃省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呢

酒泉。该城市是中部地区通往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点。近几年,酒泉依托丝绸之路发展较快。

『叁』 除了省会是二线城市,其他都是五线城市,甘肃为何会沦落至此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优越,旅游业发展还算不错的甘肃省除了省会是二线城市其他都只能委屈五线。甘肃现在的落后归根到底还是地理位置不优越,地处这样的沙漠里面,交通再好也难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自然不被我们所了解。

地理位置不优越加上周边城市发展也不好,导致旅游文化比较好的甘肃省终究处于经济落后的情况,除了省会其他城市都委屈五线。

『肆』 甘肃省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此外,过快的人口增长和较低的人员素质,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和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导致社会消费需求量低,对社会再生产提供的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1、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努力控制快速增长的人口。 2、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增加教育与科技投入经费,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以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 4、加强生态建设,把生态可持续和改善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以退耕还林、还牧为中心,积极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治涝、治碱,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发展可持续农业,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 5、发挥各地优势,改善结构布局,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 6、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经济增长会产生长期效应。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经济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甘肃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甘肃大开发的基础,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超前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各项建设。 一是从省情出发,突出铁路建设,加快公路、民航建设,拓宽管道运输渠道,优化运输结构,协调发展铁路、公路和空运的综合运输体系,并大力提高交通运输的技术装备水平。 二是加强城市交通建设的总体规划,增大政府投入,改善城市交通设施落后的状况,提高城市交通现代化水平,逐步建成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结构合理的道路系统和比较完备的交通及现代化交通管理设备。

『伍』 民族地区财政收入的显著增长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民族地区经济加速发展势头和全省发展中的“短板”现象并存
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远超全省同期平均水平。2011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0亿元,2012年完成3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013年完成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013年甘肃民族地区GDP占全省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17%上升到2013年的6.99%;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791.5亿元,比2012年增长38.55%,远高于甘肃省全社会固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的27.11%。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29.12亿元,较2011增长53%,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是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当前甘肃民族地区刚迈进工业化初级阶段,在全省和西部地区仍处于落后位置,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存在明显差距。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小,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群众生活条件差。2013年甘肃民族地区GDP总量仅占全省的6.99%,这个比重与民族地区广阔的土地面积以及持续增多的人口很不相符。近年来,民族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与甘肃省相同,逐年上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水平与全省相比,始终有差距,2013年,甘肃民族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6%,2013民族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8%,全国平均水平的45%。民族地方财政资金严重不足,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为29.12亿元,仅相当于全省的5.44%,财政自给率仅为9.45%,是典型的补贴性、依靠性财政,自我发展经济的能力极弱。

『陆』 甘肃省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甘肃的经济结构虽然说随全国产业结构的演变适时进行了调整,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产值中的构成也渐趋向合理,顺应了从低级到高级演替的变动规律,但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生产性基本功能仍在不断强化,从而导致能源和资源消耗迅速上升,明显加剧环境污染负荷和资源的需求压力,超过了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此外,过快的人口增长和较低的人员素质,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和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导致社会消费需求量低,对社会再生产提供的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对策与建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进入二十一世纪,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稳步推进甘肃人口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努力控制快速增长的人口。
2、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增加教育与科技投入经费,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以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
4、加强生态建设,把生态可持续和改善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以退耕还林、还牧为中心,积极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治涝、治碱,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发展可持续农业,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
5、发挥各地优势,改善结构布局,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
6、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经济增长会产生长期效应。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经济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甘肃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甘肃大开发的基础,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超前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各项建设。

一是从省情出发,突出铁路建设,加快公路、民航建设,拓宽管道运输渠道,优化运输结构,协调发展铁路、公路和空运的综合运输体系,并大力提高交通运输的技术装备水平。

二是加强城市交通建设的总体规划,增大政府投入,改善城市交通设施落后的状况,提高城市交通现代化水平,逐步建成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结构合理的道路系统和比较完备的交通及现代化交通管理设备。

『柒』 甘肃省经济发展特征

省领导考虑的事与普通老百姓没半毛钱关系。

『捌』 甘肃省有什么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

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这两个石窟大气辉煌,展现出了悠久的历史气息。

『玖』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甘肃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内升”、“两容个接近”、“一个缩小”: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
——————摘自《王三运在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拾』 资源大省为什么没有变成经济大省

刘伯霞 甘肃资源富集,各种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风能、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条件相当优越,有色、石化、煤炭、旅游、新能源等产业基础雄厚,但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而且资源富饶与贫困共存,与发达省区的差距加大。笔者认为,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是交通条件差,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企业流不畅。甘肃处于环境恶劣的内陆地区,远离发达国家和地区,交通条件差,人不能便其行、货不能畅其流,也就无法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由于人流不畅,外面的人进不来,甘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转化不成较高的经济效益。里面的人出不去,致使人们眼界不开,信息不畅,思维封闭,发展理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开拓进取精神差;由于物流不畅,产品出不去,需要的资源和产品进不来,即使出去或进来,都是高成本运输,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创造不出应有的价值,使我们丰富的资源没有物尽其用;由于人流、物流、信息流不畅,生态环境恶劣,投资环境差,合作成本高,加之落后,市场经济导致的“嫌贫爱富”,致使发达国家和地区强强联合,却不愿意跟我们欠发达地区合作。资金、人才、技术、企业进不来,不能借助外力发展,只能单打独拼。同时因为落后,资金短缺,开发、利用资源的进度和程度都受到制约。 二是城市和产业没有能力“拦”下发展要素,使经济通道成为过境通道。虽然国际大通道贯穿全境,但以前没有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一方面大通道通往甘肃各个节点城市的道路和农村通向城市的道路不通畅,使发展轴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甘肃的城市和产业不发达,没有能力“拦”下发展要素,我们的通道只能为他人做嫁妆,通道经济变成“过道经济”、“过路经济”,通道只为过境运输服务,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另外,即使我们拥有丰富的资源,由于没资金或没能力开发、生产,外面的人才、资金、技术、企业又进不来或不愿来,只能通过大通道远距离高成本地运出去,廉价让给发达地区,让别人来生产、加工,回头再高价买回他们的产品,且高成本远距离地运回来。我们出卖原材料得小头,他们卖产品拿大头。加深了“甘肃输出资源、东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发达地区的廉价原材料提供者,高成本产品消费者,失去的远远大于得到的。越穷越开发,越开发越穷,如此周而复始,由于矿产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发使甘肃一些重要的资源性企业和资源型城市出现了“早衰”。 三是由于交通不畅和观念因素制约,自我封闭。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封闭而传统的经济区域,主要靠自身的资源和积累一步一步向前发展,其过程漫长、艰难;而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经济区域,主要依靠各种外部资源和力量来实现区域自身的发展,且这种发展一般是快速的、跳跃式的。多年来,甘肃受交通落后和观念陈旧因素制约,仅立足于自身积累和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自己,未能从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外部环境中寻找自我发展的动力与资源,也就只能小步前行。 四是前些年交通建设和发展理念上重西而轻东、南。前些年,甘肃没有充分发挥面向东、南的地缘优势,没有主动承接东、南部的经济辐射与产业对接。这种西向发展的思维,使甘肃偏离经济发展的轴向,缺乏强有力的轴心牵拉。具体表现是全省境内道路交通发展区域布局不均衡,河西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最好,庆阳、平凉、天水、定西、陇南、甘南、兰州等中、东、南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河西地区的城市、产业发展较快,而东南地区发展相对较慢。具体做法是在交通建设上避难就易,避重就轻,给山大沟深的东、南部地区投入较少,致使甘肃东南部交通不畅,没有及时打开甘肃的东大门和南大门,没有和东南沿海形成产业对接。选择加大向地势平坦、投入少见效快的河西地区的交通、产业和城市建设投入。但甘肃的发展优势在中部、发展潜力在东、南部。从周边环境看,甘肃东、南面对的是东部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面对的是西北欠发达地区,对甘肃的辐射能力有限。甘肃应借东大门、南大门打开的优势,借助以兰州为中心向东南方向放射状的路网骨架,以产业对接和要素流动的形式尽快融入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着力构建“立足甘肃、融入东南、承接西北、面向世界”的战略布局,以通道为依托,开放为主导,区域合作为动力,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企业为载体,加强与东南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全面融入一体化水平较高的区域经济体系,快速提高甘肃的经济社会总量和综合实力,实现甘肃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均衡发展模式。长期采取一种均衡增长的区域发展模式,争取脱贫而不愿就富,出现了区域发展的错位。没有像现在这样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的战略,没有找到“兰白经济圈”这个优先发展的核心增长点,没有挖掘出“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这两个潜力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没有像现在这样抓住问题的关键——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没有充分利用好甘肃座中联七,承东启西、南扩北展的区位优势和位于国际大通道上以及兰州是西北最大的交通枢纽的通道优势,没有依托经济通道发展通道经济。 2009年初,甘肃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发展通道经济的战略,是很及时、很有远见的。未来我们一定会以通道经济战略的实施,把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大省,必将始于资源,而繁荣于通道经济。(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第一〇九七期●

阅读全文

与甘肃省全省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