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1世纪经济不断高速发展。 这句话是病句吗可以不加世界经济吗
是病句。
正确说法应该是:21世纪世界经济不断高速发展。
因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A.经济全球化)
点评: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居支配地位,它促进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贸易的深化。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以金本位制为特征的多边贸易体系和世界货币。世界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不断繁多。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分工出现细分的趋势,因而使国际分工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部门间的分工向部门内分工转化,这使部门内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出现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此外,世界市场区域化、集团化发展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各国纷纷把先进技术用于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因此,世界技术贸易市场发展非常迅猛,技术贸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上供参考。
② 论述21世纪亚洲经济发展在世界经贸中的地位
如果根据当前的潮流来预测21世纪,那么,我们的预测大概会对多于错。塑造下个世纪前五十年的强大力量肯定已经出现。我们最不了解的领域可能在于对这些潮流和对人类无法发现的新技术的反应。
从作坊时代到信息时代的演变正如卡尔·马克思的预言。信息时代会给国家之间关系和各国内部的个人之间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它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技术转让可在瞬间实现,从而使变化的步伐加快。过去,一个国家采纳另一个国家的技术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现在,软件可以在加利福尼亚制作完成,然后马上在孟买或北京投入应用。
其全球后果便是,无论是就生产力而言还是就社会结构而言,千差万别的国家经济将越来越彼此相似。日本和亚洲“虎”的经历表明,即使在20世纪末的条件下,欠发达国家也只需大约30年便可达到先进经济水平。日本在1980年,韩国和台湾在1990年已经达到了这种生活标准。凡是没有社会和文化痼疾的国家,也都必将出现这个过程。在非洲恐怕不会出现。亚洲正置身其中,不过某些国家的进展比另外一些国家要慢。中国和印度正在努力,不过由于地广人多,它们需要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由于种种原因,印度的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国。
到下个世纪中叶,世界上约2/3的国家、至少50亿人口将享有目前只有先进经济国家才拥有的生活水准,其中约30亿人生活在亚洲。亚洲国家的总体经济规模将超过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加在一起的经济规模。
中国将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成为亚洲地区的领先经济力量。当然,中国的增长可能会因政治或环境问题出现中断,但总体发展趋势锐不可当。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类似于日本在50年代及之后的情况。到2025年,中国恐怕将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成为超级大国。
经济重心在新的千年将向亚洲转移,中国的力量将日益壮大,对此,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必须做出反应。尽管中国会对自身实力了然于心,并将铭记它在历史上曾蒙受的羞辱,但没有理由认为面貌一新的中国会惹事生非。中国将是一个中产阶级社会,而儒教思想是近乎完美的中产阶级哲学。世界其他国家将分为欧美国家和两个外围大国日本和俄罗斯。欧美国家将为了抵消中国的力量而更加密切地联合起来。俄罗斯是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人民受教育情况良好,最终将东山再起。
日本和俄罗斯将面临抉择。在这个崭新的世界上,它们将是举足轻重却处于次要地位的国家。但它们必须做出决定,要么加入欧美集团,要么着重同中国加强关系。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将倒向亚洲,而俄罗斯将倒向欧洲。
对英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欧洲与美国的联系。可能会有好几种走向。欧盟可能成为单一国家,英国是其中一部分,然后欧盟同美国建立伙伴关系。
欧洲也可能无法进一步融合,欧洲各国可能形成美国体制的一部分,类似于美国的卫星国。或者,欧洲可能成为单一国家,但英国由于不能接受其条件而决定脱离欧盟。那样一来,英国也许不得不作为北美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同欧洲谈判建立某种关系。最有可能出现的结局似乎是第二种:欧盟不会成为单一国家,英国也不会脱离欧盟。
欧美集团的经济力量将独占鳌头。到2025年,中国可能将拥有大约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欧洲和美国的50%。欧美集团将拥有大约10亿人口,因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大大高于中国,而且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但仍将承受成本较高之苦。那将是一个两极世界,势力中心在华盛顿和北京。
就国家而言,世界各国经济将更加势均力敌。尽管仍有穷国,但大多数国家将相当富有。在这些国家里,总的来说繁荣昌盛,但众多的少数人处境艰难,一小撮人腰缠万贯。至于腰缠万贯的概念,不妨理解为按当前标准计算的购买力为1000万至1000亿美元甚至更高。由于信息时代的全球资本主义,几乎不可能切实有效地收税。
20世纪中叶的福利国家已经不堪重负。在英国,医疗卫生服务恐怕难以为继,毋庸置疑,它总体上资金不足。全世界的政治主导力量毫无二致。中间派,也就是生活富足的人永远占多数。权力不会属于穷人,也不会属于大富翁。金钱本身的政治影响力是有限的。所有政治家将发现,他们必须讨好这些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的多数派,而这些多数派将希望享受其富足的生活。这些选民不会赞成高税收政策,在大多数国家,他们将是一个日渐衰老的群体。他们不会愿意去打仗。
这些潮流预示着一个稳定、繁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中产阶级价值观风靡亚洲和欧美。然而我不太信奉这种全球友好,尽管它会使我们的子孙生活安逸。人类天生比较喜欢闯荡,天生躁动不安,喜欢打破饭碗。新的技术,新的理想,新的偶像,或许还有新的异己,都将是对中产阶级取得最后胜利的挑战。
③ 21世纪最大的经济趋势是什么
21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推进对新世纪的影响最大。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的变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在质与量两方面影响着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
21世纪前5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紧密相关。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反映在经济上,实质是两种经济体制的竞争。90年代初,冷战格局随着苏联和东欧剧变而宣告结束。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衰退到缓慢回升的阶段。发生在90年代后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经济陷入低谷,也说明现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并不完全适应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的需要。
(一)世界经济仍处于调整期,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激烈动荡的阶段,出现了两次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局面,最终导致90年代的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低于80年代与70年代。由此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区域,经济状况的差异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个调整在对世纪的前5年还将继续。
(1)东亚地区的经济调整将基本完成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最近20年,东亚经济年平均增长8%,远远高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年平均4.3%、发达国家年平均3%的经济增长率。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与投资市场之一。1997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打断了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不同程度蔓延到了其他地区,对90年代末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
因此,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是,21世纪的前5年中,东亚经济将进入一个低速、稳定增长的阶段。东亚区域各国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求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东亚区域经济复苏,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我国同东亚其他国家的竞争将会加剧。
(2)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欧洲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
欧洲经济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欧洲的不同区域其影响力又有较大的差别。欧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块,俄罗斯、独联体和欧洲其他国家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为一块,这一块除俄罗斯外,其余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甚显著。第二块是前东欧国家(现在一般称为中东欧国家),包括10个国家。它们在政治、经济方面都积极向欧洲联盟靠拢,但自身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较小。中东欧国家同我国的经贸合作规模较小,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大。第三块是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西欧国家。这一块是欧洲经济的主要部分,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极大,同我国的联系也很密切。
进入21世纪时,欧盟在经济调整方面将可能加快步伐,其经济增长速度仍将维持低速稳定增长的态势。21世纪前5年,欧盟对世界经济将会产生影响的事件有:欧元完成过渡阶段正式进入流通领域和欧盟的东扩(第五次扩大)。
欧元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正式进入流通,对世界经济将产生很大的影响。1999年1月1日欧元在领定同区内各成员货币汇率的同时,正式亮相。原本各国寄予厚望,预测欧元将是一种强势货币,但欧元一登台很快就开始持续走低。欧元走低是有利于欧盟经济发展与调整的,它可以推动欧盟出口增加,但欧元走低却不利于欧盟形象,也不利于欧元区下一步的扩大。如何提高人们对欧元的信心,是 欧盟进入新世纪时的一项重要任务。欧元的发展必定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欧盟已经开始了东扩的行动,准备将中东欧10个转轨国家和1个地中海国家分批吸纳到欧盟。东扩如果成功,欧盟将由现在的15国扩大到26国,从长远来说将使欧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尽管欧盟在一体化进程方面进展较大,但它在经济调整方面也存在一些难题。例如,目前的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998年为10.6 %)。降低失业率成为欧盟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还有如欧元区成员同其它欧盟成员之间的经济协调问题。经济一体化的任何措施、行动,都必须首先确保整个欧盟一体化不受到损害。
(3)美国仍将保持世界经济领头羊的地位
美国在21世纪的前5年中,将进一步调整其以全球为目标的政治、安全和经济战略。依据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以加强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继续发挥对整个世界绎经济的领导作用。1996年7月,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表的题为《利国的技术》报告,得出的 一项结论是,“到20世纪结束时,信息将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的最重要商品。美国创造知识 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将决定下一世纪美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强有力带动下,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约107个月。从美国经济目前调整的情况看,只要没有重大偶然因素,未来5年中美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90年代后半期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因此进入到了一个调整阶段。这一调整在下一世纪初的5年里可望完成。整个世界经济将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发达国家以及受90年代末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调整速度可能会快一些,调整的效益更容易体现。
从经济调整的内容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将处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水平。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仅仅处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时期,但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进入“先进经济体”的行列。在21世纪的前5年里,这部分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走向将趋于明确,它们努力在科技、信息、服务和管理等领域推进和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发达国家将真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们的经济调整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知识与智力资源,借助所拥有的强大经济基础,在世界范围内获取高额利润。
这次世界经济调整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可能到2005年方能结束;二是涉及范围广,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被卷入这一调整的潮流;三是调整内容发生质的改变,不仅要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而且要通过科技和信息来推动这一调整进程
(二)贸易的增长速度将继续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世界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程度不断提高。据一份研究报告称,1960年一196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42%;1970年—197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25%;1990年—1994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贸易量增长2%。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度达到空前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提高。
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将使世界各国(地区)的比较利益更加明显,促使各国进行进出口结构调整。如果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得以更好地推进,将使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获得一定改善。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在21世纪的前5年里,国际贸易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贸易数量将大幅增加,但价格则相对较低且变化无常。同它相对应的是,制成品贸易将大幅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较大比重。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增加的压力将推动初级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只能依靠初级产品出口量的增加,缓慢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展示知识化经济时代的特征。以微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导纤维、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软件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工业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深加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将成为制成品贸易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贸易格局分布不平衡加大经济差距
21世纪初的前5年,国际贸易格局分布的不平衡将进一步拉开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经济差距。下述几个方面的状况可能在未来5年里继续存在。
(1)发达国家仍将占据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2)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加到国际贸易中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增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所占份额下降,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主导地位的丧失。
(3)发展中国家内部将进一步拉开差距。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重要的贸易国,在经济发展上更接近于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水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仍处于原料提供国和制成品销售市场的地位。
这些国家由于处在国际生产与分工体系的最底层,受到种种国际、国内因素的限制,因此,从国际贸易的发展中获得的利益将是有限的,经济可能继续处于低水平状态。
(四)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的推动
国际贸易发展中,服务贸易将会有很大发展,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将显著加强,可望由90年代中期的约1/5强,上升到21世纪初的1/3以上。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与商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力,在下世纪初的国际贸易中,必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对贸易的推动也将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还是亚欧经济合作,或者是跨大西洋的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其目标都是推动区内相互贸易的自由化。北美、西欧、日本、东亚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将保持世界主要市场或重要市场的地位。这是同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
(五)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变化
(1)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银行贷款、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21世纪初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证券投资将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这是信息革命推动下,金融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另外,国际直接投资在下世纪初,仍将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但投资的方式将有很大变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
(2)未来几年国际资本的流向仍然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输出国。一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吸收国。原因是这部分国家在下世纪初,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自由化和私营化将进一步发展。
(3)伴随国际直接投资在21世纪的扩张,投资部门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即从初级产业、资源加工型产业转而投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将进一步趋向于采用兼并与收购。
(4)跨国共购继续成为外国直接投资(下文简称FDI)的重要方式。东道国吸引投资的目的是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目的则是为了在国际间增强竞争力,两者之间必须进行协调。从国际间的情况来看,能否更多更好地吸引FDI,关键在于能否采取适应跨国公司的政策。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1998年全世界有60个国家对145项涉及外国直接投资的法规进行了修改,其中136项(占总数的94%)的修改是为了给FDI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④ 中国21世纪的经济
内容提要:跨入21世纪,面临着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洪流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将进入大调整、大转折、大变化、大发展时期。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已进入全面、快速工业化阶段;但也存在不少困难问题,集中表现为明显的、多侧面的二元现象。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进行超长期预测,到2050年,中国GDP总量可能达到15万亿左右,人均约为10万元,经济总规模居世界各国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21世纪中国的经济将会是什么情景,其发展趋势怎样?这不仅关系十几亿中国人的命运,也将影响世界的发展格局、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还太多、难以做出准确的预测,只能凭个人的认识与理想,并辅以定量方法的测算,做出不一定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供同志们批判和参考。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
20世纪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帝国市义和官僚买办阶级,建立了新中国。在此基础上,中国实行了全面工业化,推进了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已取得显著成果,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的基本状况是: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1978~1998年,GDP从3624.1亿元增至79552.8亿元,按1978年价格计算增长了5.38倍,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9.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4.9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73%,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47%。人均GDP从379元增至6404元,平均每年递增8.28%。到1997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7.3个百分点,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7位。详见表1。
⑤ 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分析一下,什么生意你最适合做。你擅长的,自然就是你容易收获的。创业首先要定内位容自己和市场的。根据你的特点选择致富之路,道理都一样,勤奋、专著!如果会成功。那必定在升出的价值里包含了你的辛苦。
要把握好你的社会关系,当然是利用上关系。如果没有太多关系,一般都是消费者忠实度比较高的行业,不容易受到关系的影响难以介入。包括,餐饮、娱乐、生产等行业。
如果你要做个体,那校园小店、2元店、饮食业,是当今小投资见效最块的快的行业。而且大小比较灵活。资金多了可以扩大。资金小的话夜市、地摊几乎不要什么投资。当然,还可以选择网络开店.
兄弟,你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在想,每个人都想知道。但是你知道么,。一个会赚钱,聪明的人,吃过苦的人不会在问这个问题了。你也许还很迷惘。不知道怎么赚钱好。其实嘛。行行出状元。这个世界上这么多人,这个中国这么大。其实什么都缺的。财不入急门,成功的真理时刻摆在面前,那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中国是农业大国。很多食品需要加工,如果你有钱,推荐去,要有创新。要健康。再次强调不要违法。````
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想法,最吃香的行业就是吃苦的行业。
⑥ (21世纪经济不断高速发展)这句话是病句吗有没有什么毛病
1、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年内代。(本世容纪改20世纪) 2、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删除"功能")
⑦ 21世纪发展走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特点,在21世纪,至少在21世纪初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在21世纪,以全球化为中心,世界经济可能呈现如下重要趋势。
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全球性的科学技术竞赛将进一步加剧。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四大推动力。在19世纪,资本积累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在生产中的迅速推广和应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可以想象,在21世纪科学技术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
在20世纪,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后发效应",通过实行赶超战略,逐渐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差距。然而,在21世纪,高技术将越来越具有"全球自然垄断性"。谁能抢先取得新技术的知识产权、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标准制定权,谁就能对这一技术领域取得垄断地位。而后来者就有可能永远失去在这一领域内取得一席之地的可能性。在21世纪,大国之间在高技术领域内的争夺战将日趋白热化。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选择正确的科技发展模式,是世界各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际分工将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将维持较高增长速度。战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进出口总额在本国CDP中所占比重普遍明显提高。与此相关的一个现象是,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总产出的增长速度。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提高的直接原因是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的大大加强。而后者又是技术进步,世界大多数国家实行外向型经济政策和跨国公司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的结果。在WTO框架下,各国贸易自由化的进展和各种区域性贸易自由区的建立,也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时期,全球性生产过剩相当严重,此外,在
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服务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其它产业的增长速度,而服务业的许多产品从传统上看是非贸易品,因而,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即在进入21世纪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所下降,世界贸易在世界总产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有可能暂时中断。但是,贸易自由化的加深和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的发展,将导致交易成本进一步下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在21世纪,国际分工将有可能进一步加深,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在21世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项严重挑战是如何及时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培植有竞争力的跨国工业和商业公司。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必须使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不断升级,避免永远受制于西方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垂直分工体系。
跨国直接投资将继续迅猛发展,发展中国家调整引资政策势在必行
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跨国直接投资也在迅猛发展。直接投资的发展最初是同贸易壁垒的存在相关的。为了绕过贸易壁垒,一个发达国家在其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占领对方市场。当前的直接投资是同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密切联系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世界经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但全球范围内的直接投资包括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增长趋势依然十分强劲。
在21世纪的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于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的深化和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投资将进一步得到发展。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对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很可能出现加速趋势,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传统模式的直接投资可能被新的直接投资模式所取代,直接投资的形式可能会趋于多样化。 发展中国家必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引资政策,应更加注重外资的质量(技术和知识含量)。
跨国公司联合与兼并浪潮进一步高涨,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活动中,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加强。科学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运输、通讯、技术传播成本的下降,使跨国公司组织国际化生产的能力大大加强。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按照其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在全球范围内融资,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许多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已超过了一些 中等国家的经济实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化生产的组织者。
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抵消了规模收益递减的规律,跨国公司联合与兼并的规模效应将使其竞争力大大提高。由于高科技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己达到惊人地步(动辄数十亿美元),而且周期长、风险大,联合开发成为唯一的选择。在21世纪,跨国公司联合与兼并的势头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发展。
发展中国家必须抓紧时间培育本国大型企业或超大型企业,培育以本国为基础的跨国公司。否则,在21世纪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失去关税保护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
金融资本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继续发展,国际金融动荡不可避免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逐步解除对资本跨境流动的限制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资本、证券资本(股票和债券)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扩大,流动速度日益加快。金融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就是,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以追逐最高的回报率,金融全球化一方面可以增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则大大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巨额国际资本可能由于非理性的心理作用而从世界的这一角落迅捷流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引起有关国家汇率的急剧变化和国内金融体系的严重混乱,从而导致一系列国家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连续发生了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势头并未减弱,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规模仍在继续增加。在21世纪,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并不会改变。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已经恢复稳定,但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一系列基本因素并未消除,国际金融体系也未发生任何根本性变化。在21世纪,爆发新的、更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为了避免国际金融危机通过"传染效应"造成的冲击,在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逐步开放本国金融服务业市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把握资本项目下本国自由兑换的速度和时序,同时加强本地区的货币合作,以维持本地区的金融稳定。世界经济组织的作用日益加强,与此同时,改革世界经济秩序的呼声亦将重新高涨。
在21世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和世界银行仍将是金融、贸易和发展三大领域中维持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支柱。随着世界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国家主权日益受到限制,世界经济组织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主权国家将不得不在很多方面接受国际组织的安排与裁决。
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由于现存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和无效性,改革现存世界经济秩序的呼声必将重新高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各国际组织的内部或外部的斗争将是非常激烈的。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应该遵守和维护现存国际经济组织的权威。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应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打破美国和其它少数大国对国际组织和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的垄断与控制,积极推动对现存国际经济组织的改革。
全球范围内收入不平等将进一步加剧,人类社会还将面临严重贫困问题和环境问题
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同时,穷国与富国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据《福布斯》杂志统计,世界前225个最富有的人财富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仅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500亿美元),沃尔顿家族(480亿美元)和沃伦·巴菲特(330亿美元)三家的财富就超过了阿富汗、也门和赞比亚等48个发展中国家年收入的总和。由于这种全球性不平等的加剧,在一定时期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将会加剧,一些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也将会加剧。 除收入不平等问题外,人类的贫困问题和生存环境问题也远未解决。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时代已经过去,在21世纪,更多资源应被用于解决不平等、贫困和环境问题。换言之,可持续增长应成为21世纪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然而如何实现增长模式的转换仍是各国政府所未能解决的问题。
区域性经济合作与经济区域一体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区域化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方兴未艾。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欧洲经济共同体终于实现了货币联盟,在21世纪初,在主要欧洲国家中,欧元将最终被代替为这些国家主权象征的本国货币。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也使不愿接受世界经济霸权的国家和经济体受到鼓舞
实现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或合作),通过这种一体化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己越来越成为亚洲和其它地区各国和经济体的共同愿望。21世纪,在世界各地区,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必将大大加强。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特点的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兴起,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亚洲金融危机所提供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很难独自抵挡实力雄厚的国际资本的冲击。而现有国际经济组织又难以(或不愿意)对受到冲击国家提供及时的帮助(或这种帮助的条件无法令人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地域上接近的国家不可避免地把希望寄托在邻国(或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帮助之上。
近几年来,亚洲货币基金之类的货币合作概念已引起越来越多亚洲国家和经济实体的关注与兴趣,基于亚洲目前的政治、经济现实,实现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的条件还很不成熟,但是,在21世纪,亚洲国家(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与货币合作,特别是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协调必将大大加强。
21世纪将是一个更富有挑战性的新世纪。回顾过去的100年,展望未来的100年,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和希望。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的繁荣富强就一定能够实现。
⑧ 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要实现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 1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245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专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属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⑨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正发生巨
After entering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s 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tantly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people's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undergoing tremendous change, progressively already from pure " energy intake of essential nutrients," to " nutrition and flavor" t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Due to its special nutritional value of dairy, China's dairy instry development is rapid, effect is distinct. In view of more than milk and yogurt is easily digested, and nutrition is rich, with more health care functions, unique flavor characteristics, is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Yogurt dai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On yoghurt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high technology appli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ghurt of this fiel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ced the food rheology on Yogurt Quality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summed up the food rheology research key question, pointed out the yogurt rheology research, discussion is made on the rheology of yoghurt influencing factor, on this foundation, on the rheology of yoghurt influence factor research prospects.
⑩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
在21世纪,以全球化为中心,世界经济可能呈现如下重要趋势。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全球性的科学技术竞赛将进一步加剧。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四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