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9 18:39:58

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历程.影响

从东晋南朝到南宋,我国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逐渐南移的过程。本文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问题略作探讨。一、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二、过程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三、影响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南方环境的影响。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②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山东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①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财赋之地,人文渊薮”,南宋起,江浙地区人才密布。②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③经济重心的南移突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③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古代经济南移是必然的选择,毕竟中原大地被反复使用土地的肥力已经不能在支撑人口了的

④ 论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要求不少于800字

一、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⑤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问题探究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⑥ 怎样客观看待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历史: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从战国到两汉,这里一直比南方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从魏晋开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以后,南方逐渐超过了北方.宋都南迁后,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所在.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北方长期战乱,破坏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则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重视发展生产.
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明显特征:北方人民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掌握不同时期江南开发的状况,江南开发的过程就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地理: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还可以从地理角度来认识:气候影响,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
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茶树、甘蔗、柑橘这些经济作物更是适宜在江南种植.
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咸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
交通运输及对外贸易也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结合上述原因和联系有关时事理解,在我国当前的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道理,应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⑦ 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与影响拜托了 大家

从东晋南朝到南宋,我国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逐渐南移的过程.本文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问题略作探讨.一、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二、过程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三、影响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南方环境的影响.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⑧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中国古代: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南方环境的影响。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⑨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分南移对南方城市发现的影响 论文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

1.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为止的时期。此期,由于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中原人民流迁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

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至于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进一步说明了这种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

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
此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直到三国时期,孙吴地区的农业虽得到一定程度开发,但曹魏所在的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

从远古到西晋期间,中国经济重心之所以在北方,主要是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中华先民最早开发这一地区和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原因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西南的蜀国地区虽然开始开发,然其经济基础薄弱,这种开发仅属局部开发成功,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这正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
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但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超过其它地区,不能仅看其发展速度。现实经验证明,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低,往往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起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会大大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据此,我们不能说此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而只能说南方此时正处于经济开发阶段,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盛大发展,但唐朝“安史之乱”前,经济重心还是一直在华北平原,北方经济总的来说在整体上仍占一定优势。直到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期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之所以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④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唐朝“安史之乱”后到五代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开始南移,其主要原因有:①自唐朝晚期以来,北方人民为了逃避战乱,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局势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
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

阅读全文

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