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西部经济发展

西部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5 10:20:51

㈠ 重庆直辖对西部经济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加快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强的两大引擎,推动沿海并支撑中国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成为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从中国现代化建设战略层面考虑,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前20年东部率先开放开发,西部服从这个大局;本世纪着力推动沿海开放和内陆开发结合,在中西部培育新的增长极,推动中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第二个大局,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创造新的世界奇迹。

(1)西部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做好库区移民和扶贫开发工作,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㈡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经济背景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国内经济背景
1.适应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是我们这两年来取得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适时调整与部署。在市场供求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要保证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必须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全国人口中近1/4居住在西部地区,只有加快西部的发展,提高西部民众的收入水平,使庞大的潜在需求变成现实的市场需求,才能为经济增长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2.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强有力的保证。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只有东部地区的发展,而西部地区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况,将影响全国经济的发展,拖整个经济发展的后腿。
3.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要素秉赋各异,相互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表明区际经济之间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加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对基础原材料和动力的需要,使整个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4.西部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居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的上游,是国家生态屏障之所在。只有加快西部发展,使居于高山深谷者尽快从“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中走出,大江大河及其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全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才有保证。
5.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的重要保证。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部分聚居于西部和陆地边境地区,加快西部经济发展,使愈来愈多的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走上繁荣之路,是巩固、加强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边境安宁与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

㈢ 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的

我国的东西部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东西部的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叠加的结果。在社会环境因素方面,下列几点对东西差异有影响。

1.历史背景。历史上我国的文化中心、经济和政治中心都有东移趋势。东部地区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
2.开放顺序。197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开始向内地推进的。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传到沿海一带,商品经济首先在沿海地区兴起。

3.人文因素。东南沿海华侨、海外华人、港澳台亲属多。他们为家乡带来丰富的信息、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故乡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而内地少数民族较多。1949年以前多数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落后,这种历史背景对经济的影响依旧存在。大部分分布在内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经济结构。东部地区集体企业、外资企业比重大,受旧体制束缚小,比较活跃;西部地区,受旧体制影响的国营企业多,改革任务重,发展相对迟缓,资源型产品比重较大,利润率低。

解决措施:
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东西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将过去按东、中、西部顺序安排投资和建设项目的󰀁梯度推移󰀁战略,与在继续发展东部的同时加快发展西部的󰀁协调发展󰀁战略相结合,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其主要内容为: 1、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协调。80年代,从追求经济增长出发,实行地区倾斜是必要的,但同时带来地区差距的拉大、产业结构趋同的不合理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90年代至下个世纪,从宏观角度看,制约国民经济有三大瓶颈产业:一是交通运输;二是能源;三是原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必须下大力气打通这三大󰀁瓶颈󰀁产业的制约。因此,中央政府的投资政策和有关优惠政策不应采取过去那种单向的地区倾斜方法,而应采取向瓶颈󰀁产业及向拥有瓶颈产业优势的地区双向倾斜的方法。为了克服瓶颈产业附加值低的缺陷,中央政府要进一步理顺价格体系和流通体制,利用新技术、资金等办法来降低󰀁瓶颈󰀁产业的开 发成本。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尽量缩小原材料等与产成品的价格比例,再相应地发展一些有关的加工业,改变原材料地区与发达地区进行贸易的不利条件,使各地区产业之间形成能充分发挥自己各种资源优势的产业结构。
2、财富分配的协调。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出发,既要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对外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要使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避免出现贫富差距拉大。因此,在财富分配上,要协调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注意对贫困地区的适度补偿,使这些地区能够建立起自己的󰀁造血机制󰀁。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是降低西部地区利税,其出发点和目的性在于促使西部地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3、区际经济关系的协调。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则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要求各地区之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密切的协作关系。就目前东西部市场发展的格局来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尚未形成。东部地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较早地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竞争的机制和体系,而这方面的工作在西部地区远未到位,这就使得在全国统一市场竞争中,东西部未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西部地区处于天然的劣势。在此情况下,可否在一段时间内,允许西部各省区保持相对独立的市场,对进入的东部产品征收类似关税的费用,振兴西部附加费(东部地区到西部办厂可免收此费),这实质上也是一种财政转移,以增强西部地区的竞争力,尽早形成全国合理的

㈣ 美国西部经济是怎样崛起的

1 、“实业之冠”,交通运输业为先导
1862年7月,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太平洋铁路法案》,国会通过立法修筑第一条横贯大陆连接东西部的太平洋大通道,美国西部铁路运输业从此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铁路修筑得到政府的慷慨支持,通过铁路公司和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中央太平洋铁路与联合太平洋铁路于1869年5月10日接轨,第一条铁路主干道出现。它东西贯通使美国成为一个两岸国家。随之全方位延伸的密织铁路网逐渐形成。经过几十年的兴建,到1890年时,美国的铁路网比包括英、俄在内的整个欧洲还要大,几乎等于当时世界铁路总长的1/2。
运输业高度发展使运输量大大提高而成本剧降,为西部的农产品开辟了广阔的新市场,大大的地缩短了移民西进地慢慢征程,为拓荒者大规模迁移提供了便利条件,优化了区域经济结构,同时也直接刺激了铁路工业的飞速发展。
2 、跃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农业——美国西部农业大发展
拓荒者们大举越过密西西比河,不知疲倦地向西部推进,足迹遍布美国西部的广阔疆域,定居在一片片荒茫的处女地上,美国西部的农业迅速发展起来。美国西部的农业的大发展得益于西部交通业的兴盛,农业机械不断改进、土地改良,还有赖于“公共土地”自由经营的美国式发展道路。美国政府鼓励开垦,并为此制定了土地法令,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1862年林肯总统颁布的《宅地法》,《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的公民只需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宅西部地区领取160英亩土地。在宅地上耕种5年,土地归个人所有。在十九世纪末,农民依据《宅地法》共得到土地8100万ha,人数也由1860年地200万增加到1900年的570万。
3、 矿业、畜牧业的兴旺,美国经济协调发展
多处发现的金矿,在西部掀起多次淘金热潮,采矿业为西部积累了大量的资金,美国的淘金使世界的黄金产量翻了一番。大批的开矿者蜂拥聚居,矿区扩张生产的聚集效应带来了新城市的诞生。丹佛、科罗拉多,圣佛朗西斯特等一个个城镇“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随后美国在西部成立了十个州。
美国西部大草原是天然的大牧场,免费放牧。东部的强大需求,交通业的发展为大草原上畜牧业的蓬勃兴旺创造了条件,畜牧业带动了屠宰、食品、农产品加工,进一步刺激了运输业,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多样化发展,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4、 工业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重要驱动力
农业迅速发展,科技革新、运输先行都为美国工业经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工业中心西移之后西部工业发展迅速,一些城市工业产值成倍增长,食品业、农产品加工业、包装工业初兴。在科罗拉多等地出现了新兴的钢铁工业,一些城市出现了庞大的钢铁基地、汽车工业基地。西部工业迅猛发展是美国工业总产值大幅度上升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美国各部门行业迅速发展,钢铁、机器等重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石油、电力等处于领先地位。
5、 人口迁移与西部精神
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也是一部西部移民的可歌可泣的创业史。西部地域广阔,宜于人口流动,拓荒者大举西进造成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的高迁移率。来自欧洲河其它地区的移民,不仅带来了廉价劳动力,还带来智慧河先进技术,使西部丰富的工、农业资源得意大力开发。人口流动、地区分布变化带来了经济区域的变动,交往增多,职业种类猛增,生活节奏加快。不同种族、地区、阶层的人融汇在一起相互交流,接受不同文化的冲击、融合,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致使社会结构与国民经济结构的扩大河调整,也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美国西部打开发本身也是一个革新进取、开放创造的过程。美国人在西进中形成的乐观、创新、讲求实效的特性使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可贵活力,被认为使现代美国人独立创新精神的渊源。
6、 连续完备的立法,西部开发的良好环境
从1785年制定的第一个土地发令开始,在以后长期的西部经济建设中,美国形成了一整套以“公地”为中心地西部开发政策。尤其自1862年《宅地法》颁布开始,各项法规相继出台。1862年为加强农业体制管理,鼓励农业体制改进地《农业组织法》等法律地出台,成为美国农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地重要一环。不断完善改进的法律体系,贯穿于整个西部开发历史,保证了政府政策的科学、规范、稳定,为西部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7、 发展科技、教育促工业发展
发展科技、教育,将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成果用于农业及其它各项事业,推动经济发展使美国西部开发中又一成功举措。十九世纪末,美国已有66个农业试验站。美国的大学特别是农学院的科研人员能直接加入到实验站工作,科研教育相结合,农业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农产品价值大为增长,促进了农业革命的深化。另外,美国政府一方面采取了大量引进外国资金、技术、设备的政策,另一方面鼓励发明创新,在别国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改造改良,而不是生搬硬套。科教蓬勃发展是美国后来居上并一跃成为具有先进技术的工业大国的重要原因。
8、 适度干预,积极的宏观政策——政府的角色不容忽视
美国政府追求革新开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进西部经济发展。政府制订分配,出售廉价或免费公地,使西部的广阔土地得到开发利用。西部土地的充分开发利用使美国成为耕地面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农业大国。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吸引资金,财政援助,促进经济发展。为鼓励修建铁路,联邦政府规定,铁路公司每建一英里铁路,既可获得沿线两侧宽各十英里的土地所有权,后来兴建的太平洋铁路,土地赠与比这还高出一倍。此外,平原地区每修筑一英里铁路,政府补助16000美元,丘陵地区每英里 补助32000美元,山岳地区48000$。各州也往往免征铁路公司的税项。优惠的条件不仅吸引了大量的私人投资、社会民间投资,还聚集了大量的外资。美国西部大开发期间仅从欧洲投入美国修筑铁路的资金总计30亿美元,其中15.35亿美元投放于铁路事业。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壮大技术革新,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鼓励工商业,制定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贸易政策,兴修水利,从规划、协调、引导、资金等各方面予以支持,都在美国西部开发战略总必不可少。联邦政府在西部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㈤ 西部大开发是什么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5)西部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西部大开发的三个阶段:

1、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2、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1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3、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十五”计划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部大开发

㈥ 西部省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有哪

相比东部地区,西部省区有以下劣势:
1、自然环境恶劣;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气候干燥,温差大,人的生活舒适度远不如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则是受地形影响,山地多,落差大,交通极为不便,喀斯特地貌分布极为广泛,有些地方缺水严重,交通筑路等远较东部地区困难(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坡道弯道多,隧道桥梁多,云南的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价是东部地区的4倍);青藏高原地区则是海拔太高,缺氧,对人的活动有很大影响.还有一些地方由于环境过于恶劣,被联合国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2、人口密度低,平均文化程度低,现代化职业技术培训(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普及面很小.缺少智力、高素质劳动力支撑.
3、整体交通不便,出口少.靠近内陆,缺乏海港,而且铁路交通远没有东部发达,影响货物运输.

㈦ 如何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准确认识资源优势,科学开发西部资源,推进西部资源开发从粗放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国内市场对资源需求的变化,考虑资源的生态效益价值,考虑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资源重要性的影响,认真甄别资源的多样性、丰裕度和市场价值,科学开发西部资源。另一方面应立足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努力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应以工业园区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为导向,调整产业布局,强化产业聚集和产业群形成机制,形成规模经济,并对资源深度加工工业园区的污染治理进行集中投入。以传统产业新兴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导向,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实行分类指导:在传统产业领域着力推进规模化、新型化,加强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推进联合化、集团化、集群化发展;在新兴产业领域,着力扩大规模,提供风险投资,积极支持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通过项目支撑和资源整合,在中间原料产业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规模化、基地化。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减轻区域环境压力;加大对生态型工业园区的政策扶持,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监控治理。

  2. 提升西部地区发展能力,改善西部地区能力结构。一是加快体制改革,推进西部市场化进程,提升西部的资源配置能力。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中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除国家法律禁止的领域,积极吸引非政府投资进入,实现投资多元化,增就业、增税收、促增长;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和歧视性规定,真正形成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应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尽快使政府从会计、律师、培训等服务行业退出,促进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应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和要素市场,完善商品交易市场。

  3. 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西部地区对外经济发展。一方面,应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制定西部对外开放的配套政策,修订补充原有相关政策;加大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力度,进一步放宽外商在西部投资的限制,放宽对西部地区开发区和优势产业试验区的审批条件;允许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西部大城市设立分行、分公司,经营人民币和保险业务;放宽中外合资旅行社和外资旅行社的申报条件;放宽西部地区海外融资的限制。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鼓励西部扩大外贸出口,特别是要扩大私营企业出口经营权试点。另一方面,应重视对内开放,特别是对沿海发达地区开放。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西移。应在防止重复建设、转移落后技术和导致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在投资、财政、税收、信贷、工商、劳动、统计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支持东中部地区企业以投资设厂、参股入股、收购兼并、技术转移等多种方式在西部地区进行发展。
    此外,作为扩大西部开放的重大举措,当前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兰渝铁路和西南出海铁路通道的建设工作,促进西部地区对外经济发展。

  4. 采取返还部分关税等方式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边境地区的发展。建议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按20%—30%的比例将西部边境地区上缴的关税以直接提留或上收后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方式返还给西部边境地区,促进西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西部边境地区关税在全国所占份额不大,但在地方财政中所占比重却较大。据统计,六省区边境地区2004年上收关税99285亿元,占全国总关税474405亿元的209%。如按30%返还,则六省区边境地区返还总额为29786亿元,只约占全国总关税的063%,不到1%,所占份额很小,不会影响到国家总的关税资金安排。但返还关税在当地财政中所占份额则较大,以广西东兴市(县级)为例,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41亿元,东兴海关上缴关税14094亿元,按30%返还则为0423亿元,占地方全年财政收入的1/3。这样一笔资金用于地方建设,既有利于国家,又有利于地方,作用不可低估。

㈧ 西部地区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既有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本身方面的原因。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导致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东西部地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差异,是导致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部地区的黄河上中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经济社会重心逐渐南移。但沿海地带经济的发展,内陆相对衰落这种宏观地域结构的变化,则主要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的结果。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与商品首先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带。与此相反的是,由于封建统治、自然灾害以及战乱的影响,许多中西部的城市却相应地衰落或停滞不前。如古城西安三十年代的人口还不及1843年的一半。

2、沿海开放的区位优势和先发效应区位条件的不同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沿海各主要城市均与世界经济有广泛联系,整个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备,这对吸引外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中西部地区却处于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差,远离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心。因此,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但难以引来外资,形不成生产力。

3、政策倾斜与投资倾斜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在效率优先原则的指导下,国家对区域发展采取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东部地区给予了一系列倾斜发展的优惠政策,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就建起了5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和一大批沿江、沿边中心城市。同时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引进外资、人事制度等方面赋予诸多优惠政策,使这些地区在全国逐步削弱计划控制的改革中,先期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客观上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深层的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由产业结构差异所导致的效益差异,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

㈨ 对于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国家怎么安排的啊!

造成西部经济的落后,有自然的因素,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缩小东西部差距,需要投资向西部倾斜,更需要政策向西部倾斜。如果我们过度强调市场经济规律,完全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社会资金就很难大量流向西部。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甚至法律,来确保政府投资向西部的倾斜,给西部以比东部更优惠的政策,在产业政策上对新疆、西藏、青海、甘肃这些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以特殊对待。 ■步德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三年来,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抑制,但东西部经济发展绝对水平仍在继续拉大。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利于东西部地区差距的缩小。因此,应结合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事求是地对东西部地区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正确认识开发西部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制定符合WTO原则的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政策。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1、自然、历史和政策的差别造成东西部经济差别拉大。东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生活环境、经济基础以及与国际市场的联系都优越于西部地区,而且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选择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十四个城市作为对外开放城市,给予了较优惠的经济政策。因此,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经济增长远远快于西部地区。2、市场经济只是在静态上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配置经济资源。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越来越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更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这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但在许多同志的思想上,没有看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即市场配置资源只能做到静态最优,而做不到动态最优,只能做到短期最优,而做不到长期最优。因此,在地区经济布局上宏观调控不够有力,导致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3、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人力资源却没有按照市场原则进行配置。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了西部普通劳动力向经济发达的东部的流动,加大了东西部地区人均占有资源的差距,同时,东部地区凭着较高的工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批西部高素质的人才,形成所谓“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使西部经济发展更加困难。4、西部地区的贫困与封闭造成西部人信息缺乏和观念的落后。由于我国经济发达、开放度较高的城市集中在东部地区,因而各种新观念、新信息、新技术也大都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则由于距离遥远,获取信息的成本较高,造成信息缺乏和观念的落后,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5、长期的计划经济对以资源开发为主的西部地区影响深远。一是由于价格的不合理使西部为东部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即东部创造的财富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西部人民贡献的。二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布局是按照西部资源、东部加工的格局安排的,造成西部经济基础的落后,资源开采多,产品加工少,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因而西部工业的附加价值较低。6、统一的产业政策未考虑地区差别,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没有考虑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经济落后的特点,不论是西部落后地区还是东部发达地区,都一刀切地采取同样的政策,如规定许多产品的最低生产规模过高,限制了西部企业的发展空间,再如国家的土地政策是建立在全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之上的,而西部大量的戈壁荒滩却要与东部的土地实行同样的政策,制约了西部招商引资。此类情况很多,极大地限制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7、现行税收制度造成西部地区大量税收流向东部。由于西部的生活环境较艰苦,许多西部优势企业将总部注册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按照现行税收制度,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注册地上缴,因而造成西部地区大量税款的流失,加大了东西部经济的差距。由上分析看,造成西部经济的落后,有自然的因素,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缩小东西部差距,需要投资向西部倾斜,更需要政策向西部倾斜。如果我们过度强调市场经济规律,完全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社会资金就很难大量流向西部。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甚至法律,来确保政府投资向西部的倾斜,同时给西部以比东部更优惠的政策,在产业政策上对新疆、西藏、青海、甘肃这些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以特殊对待,从而改变西部在生产经营和吸引资金方面的劣势。对保护西部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建议国家对西部地区实行以下特殊政策:1、采取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规范地方政府管理地方经济的行为。国家应适当降低中西部地区企业应交纳的国税税率,并通过法律赋予地方政府制定地方税税率的权力,通过税收的优惠抵消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吸引外商和东部的企业到西部投资。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加强,使西部的投资硬环境得到改善,但还无法改变西部企业与东部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人才、运输等许多竞争条件方面的不公平状况。只有在增值税率和所得税率方面都给西部企业以一定的优惠,才能使西部企业获得相对公平的竞争条件。只有在对西部实行企业税收优惠的基础上,严格禁止西部地方政府实行非税收性质的地方保护政策才可行,才能在西部市场上使外地产品、国外产品与当地产品享受同等待遇,形成真正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应当指出,给落后地区企业在税收上以优惠待遇应有一些行业限制,对那些对集中度要求较高、资金技术密集、协作条件要求高的产品如汽车,就不应给予优惠待遇,以促进行业的快速集中。2、需要国家财政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这与中央对西部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一起,是中央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看,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配置资源,必然导致经济集中化趋势日益明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而地区发展水平的过度分化会造成总需求不足,影响经济的增长。所以,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由政府采取各种不同措施促使部分产业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并扶持不发达地区企业的发展,而不能依赖于市场做这些事。这些措施之一就是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具体用途,一是加快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落后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支援落后地区发展教育,同时支持一部分工业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转移。对待地区结构的调整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有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看待它的投资效益。在开发西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对西部直接投资的效益低于东部是不可避免的,但从长期看,维持一个相对均衡的经济布局对于改善各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实现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3、在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上应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的特殊性,不搞一刀切。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都是针对全国的普遍情况而制定的,许多政策并不适应西部的特殊情况,如国家为了保护土地限制生产和使用黏土砖的政策,在黄土高原和新疆、青海、甘肃就不适用,在那里由于缺水,大片黄土岗寸草不生,用来生产黏土砖并不会减少耕地资源,为什么不能与东部地区区别对待呢?还有环境政策,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广人稀,远离人口密集的地区,空气的自我净化能力较强,不应要求这里的企业与东部执行同样的废气排放标准。还有对小水泥、小火电、小钢铁等的限制政策,也不适应西部特别是新疆城市分散、距离遥远的特点。4、加快西部城市化步伐,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西部中等城市的发展。研究经济发展,对于资金、技术、原料、能源、运输条件等生产要素的重要性都能达成共识,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人口数量和密度。西部大片地区地广人稀,根本不具备发展现代工业的基本条件。因此,开发西部的过程,主要就是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过程。没有城市化,就没有工业化,也不会有农业的现代化。西部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已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和优惠的政策获得较快发展,并对整个西部经济产生带动作用。开发西部地区的中央财政投资应首先向中等城市倾斜,支持中等城市的经济较快发展,并向周边小城镇辐射,带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此外,应选择大中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加以扶持,使之尽快发展成为一个个经济圈,形成对周围更强的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5、下大力气解决落后地区政府机构臃肿的问题,加强对地方领导的选拔、任用和监督。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除了天赋的自然条件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国企的改革、民营企业的活力、科学的区域规划、高效廉洁的地方行政管理及由此而形成的改革意识和良好社会风气,而这些都决定于这个地方的主要领导人和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这就要求探索一套对地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的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政府机构臃肿的问题越严重,机构越臃肿办事效率就越低,已形成恶性循环,必须下大决心加以解决。6、加强地区间经济协作,促进东西部企业联姻。西部有许多国有企业发展困难、改革滞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承担起所有者职责,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合作,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帮助西部企业与东部优势企业联合,以资产为纽带,实现资产重组,利用东部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品牌方面的优势,使西部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 [稿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步德迎]

㈩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资金、技术不足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地广人稀,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县域财力匮乏,从而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副特色产品的加工业,加强区域间联合,发展民营经济,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

阅读全文

与西部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