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29 05:50:14

㈠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一个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不同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社会特定的结构和水平,从而也就规定了社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既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在压力。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关键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从目前来看,本人认为,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有三个方面。一是小与大的矛盾。小主要是指生产的小,大主要是指市场的大。小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我们在农业生产领域,仍然是以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为主导;另一方面,在工业领域,我们在生产规模上仍是总体偏小,也有个作大作强的问题。大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我们国土面积大,国内市场广阔;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日益广阔的全球大市场。二是强与弱的矛盾。强主要是指政治的强,弱主要是指经济的弱。强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政治对经济仍然存在着干预过多问题;另一方面,政治对经济存在着利益上的严重侵蚀,如农民负担问题,本质上是强势政治对弱势经济的一种利益侵蚀。弱的主表现是:一方面,经济主体在权力体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经济主体的权利保护也是处于弱势。三是实与虚的矛盾。实主要是指物质的实,虚主要是指精神的虚。一方面,国人在物质层面上,是在实实在在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国人的精神层面却越来越虚。实主要表现在:一是物质生产领域的高增长率;二是物质消费领域内的极端物欲化,如各种非理性消费等。虚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主导价值的困惑使富人阶层陷入虚无主义;另一方面,现实的无奈又使贫困者阶层走向绝望主义。目前,中国社会的诚信缺乏,与虚无主义和绝望主义是紧密相关的。虚无主义导致了冷漠,绝望主义导致了极端。 上述三大矛盾的影响是广泛的,涉及到各个领域,但又有所侧重。第一大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第二大矛盾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域,第三大矛盾主要表现在文化领域。其中,小与大的矛盾是基础矛盾,弱与强的矛盾是核心矛盾,实与虚的矛盾是主导矛盾。也就是说,三大矛盾在整个国家的各种矛盾构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一个是基础作用,一个是核心作用,一个是主导作用。同时,三大矛盾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分析问题时,我们不能将其完全割裂。 政府是解决好上述三大主要矛盾的关键主体。首先,政府的关键作用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有效前提;其次,政府在解决社会矛盾方面有着巨大的规模优势和乘数效应;第三,政府的关键作用有望实现社会改革成本的最小化。 政府要发挥好关键作用,自身改革是关键的关键。从目前来看,本人认为主要是:一要大力推进党内民主;二要大力推进干部用人制度改革,核心是要引进公平竞争机制。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党内民主是真正的突破口。没有党内民主,基层民主只能是有形式而无实质,或者只会加剧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另外,大力推进干部用人制度的公平竞争,核心是应体现透明性、群众性、法治性。透明性应要求信息应尽可能公开化,以利于决定的有效性;群众性应要求真正让群众能充分表达意见和权力;法治性要求用人应以法用人,以规则用人,而不是以人用人,应尽可能减少用人规则的随意性。党内民主主要着眼于内部权力配置的均衡;干部用人制度的公平竞争主要着眼于外部权力配置的均衡。而权力体系运作的均衡是整个社会走向均衡的关键,也是解决好上述三大矛盾的关键。党内民主和干部用人制度改革相比,党内民主是最主要的方面。只有实现党内民主,才能为干部用人制度的合理化提供前提和保证。要实现党内民主,一把手是主导方面。所以,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民众的积极推动是一个重要方面,但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很大的社会成本;而更重要也是最理想的方式应是权力的拥有者能主动让渡权力。所以,中国的改革,既需要民众的推动,更需要拥有权力同时又能敢于放权并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改革家和领袖人物的全力推动。

㈡ 我国现阶段深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何意义

改善抄分配差距过大问题:袭
1,经济上,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能增加社会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促进消费;进而提高了内需,能改善我国经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结构;再进而由需求结构的改良,改善社会产业结构(因为产业结构要与需求相对应,才能使得经济平衡发展)。
2,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中产阶层的数量有利于社会稳定;使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安居乐业,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并进而使社会更加和谐,这对社会发展有利的同时也能促进经济发展

㈢ 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两步走)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专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属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㈣ 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
一是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二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三是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四是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㈤ 我国初级阶段的三步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第三,“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凭借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对我国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㈥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1.国际收支不平衡,贸易摩擦不断扩大;
2.收入分配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3.经济增长方式回粗放答;
4.产业结构不合理;
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
6.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

㈦ 修改下列病句。(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

(1)在句号前加“的需要”。
(2)删去“防止”或“不再”。

㈧ 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回答

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遇到的问题很多国际方面,西方敌对势力意图遏制我发展,处心积虑设置种种壁垒和障碍;小日本亡我之心不死,实乃心腹大患,终究必有一战;台湾问题一日不得解决,中国决不能称为强,祖国不能统一之痛久不能弥。
国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鸿沟导致社会缺乏诚信仁爱,弱势群体得不到基本的扶助;作为改革的成本之一,社会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造成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其实相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来说,人口和环境固然重要,也不得不屈居细枝末节了
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目前最主要的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韬光养晦谋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中国依然面临着人口、土地、环境和粮食四个并存的危机。认识到环境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中国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份报告还分析了中国当前面临的环境挑战,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努力办成一届绿色、清洁的2008年奥运会的背景下的挑战;阐述了中国的环境现状及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出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同发展前景,探讨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
据悉,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解振华表示,要确保国家环境安全,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环境问题的治理和保护。1998年以来,仅中央政府就安排了690亿元人民币国债资金直接用于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带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对环保的投入。1999年以来,为鼓励和推动发展环保产业,促进污染治理的企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中国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环境税费制度,继续进行有利于环境的价格改革。并对实施清洁生产工艺的企业或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的企业则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我们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最大规模的结构调整.
2.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
3.最显著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4.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
5.最严重的腐败及其最巨大的经济损失.
6.最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http://www.acca21.org.cn/daily

㈨ 简述我国经济现阶段发展的特征

答: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主要是: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选择性、多变性、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阅读全文

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