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冬季低温对经济的影响
寒潮是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因此寒潮侵袭时,天气发生剧烈的变化.但由於季节、地理条件以及寒潮的强度不同,各地天气变化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冬季最突出的是冷锋过境时温度下降,风向剧变,锋后往往有强大的偏北风,在西北和内蒙古地区有风沙现象,淮河以北,偶有降雪.冷锋一过天气便转睛朗.冷锋过淮河以后,降水机会增多,尤其当冷锋速度缓慢或在江南静止时,降水时间将会持久.
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耐寒的生理学温度也都有一定的限度,如北方春小麦、豆类和油料作物属耐寒作物,可以承受-7~-10℃的低温,萝卜可耐-6℃的低温,白菜可耐-4℃的低温,而玉米、马铃薯只能耐-3~-2℃的低温.而且,各种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期阶段的耐寒能力也不同.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当温度降到0℃左右时,就会明显受害.历史上几乎每次寒潮过程都会造成大面积的农作物受害,灾害程度会因冷空气入侵范围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寒潮过境后,气温骤然下降,降温可持续一天至数天.西北、华北地区降温幅度大,中部、南部降温幅度小,但可以出现冰冻和霜冻现象.如在1955 年1月,由於寒潮连续暴发性的南下,武汉出现了-14.6℃,上海出现了-19.2℃,南宁出现为-2.1℃的极端最低气温,海南岛也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其中苏、皖、鄂、湘、赣等省不少地区连续出现10-15天一大雪和冻雨,导致了交通、电讯受阻,农牧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春秋时节,寒潮天气除大风和降温外,在长江流域以南常有雨雪.有时还会出现雷暴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由寒潮引起的终霜、初霜和霜冻对华北、华中地区农作物的威胁更大,往往造成严重减产.
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雨雪冰冻天气,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大风可使火车出轨以至颠覆.我国大风吹翻列车的事,在新疆多处发生.兰新铁路在哈密附近要通过“百里风区”,在天山达坂城一带要通过“三十里风区”.自1961年至1982年,大风吹翻列车达10次之多.每逢大风季节,列车常不能正点运行.
大风对民航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寒潮冷空气所到之处,平均风速一般在15m/s以上,阵风25m/s以上,并且持续时间长,大风使起飞和着陆的飞机易发生轮胎破裂和起落架折断等事故.
雨凇也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飞机在有过冷水滴的云层中飞行时,机翼、螺旋桨会积水,影响飞机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
Ⅱ 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量化吗
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机构以及学者认为:气候变化必定会引发水资源数量的改变及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从而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和农林业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凤凰县地处武陵山汇集连片贫苦区的中心区域,属于国家加大扶持力度成长的地区,当前,水多(洪涝灾害)、水少(干旱缺水)、水脏(水质差等)等问题对该区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为提高凤凰县水灾害防御能力,促进凤凰县城市水系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以凤凰县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流域内年均降水、温度、径流量的变化特性,并结合SWAT大尺度流域水循环模型量化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对径流的影响量,这对于解决城市和工、农业范畴的水资源问题及综合管理水资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凤凰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Ⅲ 贵州的地貌,气候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何特殊影响
属喀什特地貌,亚热带抄湿润性气候!由于地貌原因造成交通发展不利,耕地面积小,日照时间短等不利因数;但是这也造就了贵州美丽的山水和凉爽的气候!所以贵州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是最佳选择.
“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有利方面:
(1)降水丰富.贵州年降水量多在1100~1300毫米之间.
(2)光、热、水同季.夏季阳光充足,也是雨水最多的季节,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有利于开发立体农业.
(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0℃~20℃,冬季最冷月气温3℃~6℃,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2℃~26℃,气候十分宜人.
不利方面:
(1)干旱.是危害贵州农业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因为贵州山高坡陡,又是喀斯特地貌,降水流失很快,土壤保水能力差.有春旱和夏旱.
(2)“倒春寒”.3、4月间,出现的“烂秧天气” .
(3)“秋绵雨”.8、9月间的低温冷害,影响水稻的扬花和灌浆,造成减产.
(4)冰雹、洪涝等.
Ⅳ 雾霾为什么能对经济产生危害
引言:从最近几年的天气状况来看,雾霾天气的增多不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一些企业的正常生产。从雾霾产生的原因来看,工业污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消除雾霾天气,就要从优化工业结构入手,减少或关停重度污染企业,合理布局工矿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减少雾霾天气。从最近几次爆发的大规模雾霾天气来看,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不能对雾霾天气的成因有正确的判断,将无法消除雾霾对经济的制约。为此,我们应正确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达到治理雾霾、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矿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加剧,雾霾天气的产生就是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从雾霾的形成原因来看,雾霾主要是由工业排放、民用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几个方面组成的,要想有效减少甚至消除雾霾天气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环境治理效果。从目前雾霾的出现来看,雾霾天气对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产生了现实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正确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制定具体的雾霾治理方案,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雾霾天气的概念及形成原因分析
霾也叫雾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雾霾的形成原因可以总结为;
第一,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这些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此次空气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从城市发展来看,城市规模的扩大不但使城市人口数量猛增,同时机动车数量、工矿企业数量和城市基础设施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增加,对城市的空气造成了严重影响。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和工矿企业数量的增加,都增加了废气的排放,对城市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使城市空气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在这一情况下,一旦遇到大雾天气或者其他恶劣天气,就容易产生雾霾,给居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目前城市雾霾的产生来看,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和冬季取暖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应有准确的认识。
第二,扩散条件不利。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本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低;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从雾霾的形成过程来看,缺少大风天气是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没有大风天气将雾气吹散,城市上空的污浊空气来不及交换排走,在特定情况下就容易形成雾霾,其中的颗粒可以被认定为烟尘等污染物,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同时也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最近几年的雾霾来看,雾霾的形成主要以雾为载体,污染物借助雾这个载体附着在雾上面,加重了雾中水滴的重量,一旦遇到扩散不利的情况,很容易形成重度雾霾。因此,在雾霾原因分析过程中,扩散条件不利是重要原因。
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PM2.5是比PM10更小的细颗粒物,它的一次生成,基本来源于工业排放和面源污染。建设项目增多,也是造成PM2.5浓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另外,PM2.5污染区域性以及相关联区域污染传输,也是形成本次重污染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城市空气污染中,PM2.5是主要的污染指标,空气中的颗粒物数量较过去有了显著增加,使得雾霾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加。在城市空气循环中,随着大气流通,城市间的空气污染会逐渐流动,由本地污染变成区域污染。同时,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会产生叠加,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云团,一旦遇到大雾,就会与大雾附着在一起形成雾霾天气,对城市空气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在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中,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雾霾天气的具体影响和危害
从雾霾天气的形成来看,雾霾天气除了具有较强的毒性之外,对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运输影响
因大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常见,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因强浓雾的出现而实施封路和停班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还造成恶性交通事故。在雾霾天气下,交通运输受到的影响最大。首先,雾霾天气出现之后,航空、铁路、公路运输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能见度低使得航班停运,铁路延误,高速公路封闭,给运输业造成了严重打击,许多对运输时限有较高的要求的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交通运输有自身的时效性要求,受到雾霾影响而滞留的民航、铁路和公路旅客,会给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带来较大的压力,不但无法实现快速运送人流的目的,同时影响了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的正常秩序,使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面临严重的工作压力。在雾霾天气下,交通事故的发生频次和数量也较正常天气有大幅增加,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我们应对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在雾霾天气下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方案,降低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2、电力设施影响
大雾也是导致电力供应而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线路输电过程中,吊瓶、瓷瓶等绝缘设备表面若附有大量雾滴则会大大降低绝缘的性能和安全系数。 从最近几年的雾霾天气来看,不但对城市供电设施产生了严重影响,对长距离输电线路也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对输电线路了解后发现,雾霾天气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容易附着在输电线路上,危害输电安全性。由于雾霾主要是由水滴和颗粒物组成的,因此在雾霾中的输电线路上的水滴和颗粒物必然增多,会给输电线路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电力传输。
(2)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增加输电线路质量,对输电效果产生影响。由于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附着在输电线路上,因此会加重输电线路的质量,使输电线路的下垂度增加,加重输电线路支架的负担,存在安全隐患。
(3)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减弱输电线路的绝缘性,使其绝缘性变差
对于输电线路来讲,水滴和颗粒物的增多会使输电线路处于潮湿状态,难以保持理想的绝缘性,使输电线路的绝缘性变差,影响整体输电效果。
3、农业生产影响
雾天对于农业生产同样有着危害,其主要表现:农作物光合作用减弱,光照
时间减少。在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是保证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雾霾天气的出现遮蔽了阳光,使阳关难以直射植物,使农作物的日照时间缩短,难以保证充足的日照量,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从目前雾霾天气的出现来看,由于雾霾中的颗粒物含有毒素,不但对城市居民的呼吸系统产生危害,也给农作物带来了现实影响,使农作物难以取得丰产丰收的效果。在我国容易爆发雾霾天气的地方,农作物产量普遍要低于气候正常地区的产量。所以,对于农业生产而言,雾霾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不但使农作物减产,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所以,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我们要正确认识到雾霾天气造成的影响,应在雾霾天气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雾霾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在产量上和作物生长上满足实际要求,做到不因为雾霾而减产,促进农业生产需要,全面消除雾霾影响。
三、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知,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和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及时解决雾霾问题,将会产生更大危害。在这些危害之外,雾霾天气还对经济产生的了现实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雾霾天气的产生倒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从雾霾天气产生原因来看,工业污染是主要原因。在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增速的加快却成为了雾霾天气的诱因,使工业发展成果大打折扣。从目前我国工业产业结构来看,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数量依然很多,对环境的危害也较大,如果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在这雾霾天气的现实影响下,只有进行合理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关停重度污染企业,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治理和改造,才能达到改善空气质量,消除雾霾天气的目的。所以,雾霾天气的产生倒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同时对我国的工业结构布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应对雾霾天气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有正确认识。
2、雾霾天气的出现,使绿色环保经济成为主要发展理念
雾霾天气的出现,无论是给决策者还是给普通居民都好好上了一课。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发展传统工业,最终的结局是短期的效益却带来了长期的隐患,以破坏环境为基础的破坏性发展手段和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对国外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后发现,绿色环保经济应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理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必须从过去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利用环保经济理念,确立现代化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思路,满足国家发展要求,努力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最终达到消除雾霾天气的目的。为此,我们应从雾霾天气的出现,引发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积极建立绿色环保经济理念,保证绿色环境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3、雾霾天气的产生,使经济发展在目标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
雾霾天气的出现,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彻底行不通了。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来看,雾霾天气的出现,使经济发展在目标和内容上都要发生变化。首先,在经济发展目标上,我们要确立明确的绿色环保发展目标,将环境保护写到经济发展目标中,保证经济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在经济发展内容上,我们应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机制和体系,保证经济发展中能够合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正确运用环境保护手段,提升环境保护能力,使经济发展符合环境保护需求,最终达到减少雾霾天气及治理雾霾天气的目的。
4、雾霾天气的出现,成为了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发展模式为主的。这一发展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随着雾霾天气的出现,曾经的优势及发展效果已经被恶劣的天气所取代,经济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从经济发展实际来看,绿色环保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以及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只有经济转型,改变传统的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轻工业,努力发展低碳环保的高科技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做到加快经济转型,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从而减少雾霾天气,加快经济发展。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同时,雾霾天气对经济的影响更加深刻,不但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理念产生了具体影响,还对经济发展目标和内容以及经济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对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正确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做到根据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发展思路,保证经济快速发展,达到有效治理雾霾天气的目的。
Ⅳ 雾霾天气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增加了中国的社会成本,同时也促发了一些产业(如口罩、净化器等)
Ⅵ 为什么气候变化是经济问题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什么是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据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研究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 气候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主张?
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年~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2007年12月达成的巴厘路线图,确定就加强UNFCCC和《议定书》的实施分头展开谈判,并将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缔约方会议.
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尽管目前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容易理解的定义: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平均值的升降,表明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异常愈明显.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雨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带低地地区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山体滑坡.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加剧.
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Ⅶ 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后果:
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
热浪侵袭
暴风雨和水灾
干旱
疾病
经济问题
战争
Ⅷ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及其计策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课分为两类,一是自然因素,另一个是人为因素
1 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一切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的能源,因而也是气候形成重要的因子,太阳活动对地球温度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太阳黑子现象与地球气候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科学上用太阳常数来表征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一个指标性物理量。太阳常数是指垂直投射在刚处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世界气象组织(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 368 w/m2。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大气层的反辐射作用等,地理的气候系统能吸收到的能量只有约240 W/m2,大约是总辐射能量的1/5。而只有当太阳常数变化达到l%时,才可以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大于1℃的变化.
通过科学探索和研究,人类发现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平均约为11年,但对太阳常数有影响的每年的相对变化量都不会大于4×10-4。。因此太阳常数的长期平均值的变化是极其微小的,还不足影响到地球气温有较大的变化。由此可见,太阳活动的影响并不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2.1.2 地球内部的热源
地球内部是一个充满温度很高的液态岩溶的热源。热量自温度场中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播。因此,地球内部的热量会持续不断地向地球外部传播,进而影响地球大气圈层的温度变化。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热源释放的重要途径。每次火山活动,都会释放出大量的内部热量,这些热量可以极大地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然而,地球表面的大气圈层与外太空相连,地球大气会以传导、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导辐射到星际空间外,还可以通过含有速度较高能量较大的气体分子向外层空间逃逸的形式带走大气的热能。同时,地球表面约有70%的面积被广阔的海洋所占据,海水的蒸发以及从大气顶层上的逃逸,带走了大量的热能,有效地调节了地球表面的气温,使它达到和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上,现在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大约是15。C。由于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历史序列资料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气候系统如何响应太阳输出辐射变化的认识还很初步,严格地说目前还无法准确评价其对全球和中国气温变化的影响程度。
由于包括海洋、陆地、火山活动、太阳活动等自然变化,科学家将气候变暖一部分原因归结为大气候条件.地球逐渐变暖是地球大气自身调节的结果.
Ⅸ 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有利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热条件配合得当
季风性气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像苏南地区一位梅雨季节会导致很多生产没办法进行,而到了冬天,因为寒冷的天气会导致农业生产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