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制度是一种生产力的角度分析,温州民营企业如何通过制度的改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区域。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从家庭企业起步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家庭企业是温州民营经济的普遍形式;80年代中期以来,在政治和经济双重的作用下,温州民营企业率先进入股份合作制的试验,而后推广为温州民营企业普遍的形式;90年代以后,随着《公司法》的颁布,公司制越来越成为大型民营企业的首选形式,一些大公司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扬弃家族制,并对其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尝试。首先是在股权结构上对家族制进行扬弃,使管理和技术人才乃至部分职工中的骨干参与资本,以强化这部分人的自我激励机制和减少其流动性。其次是在治理结构上打破家族的垄断,形成执行机构、董事会和股东会。尽管这类企业的家族色彩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这已是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家族企业。温州模式走的是农村工业化道路,其明显特点是发展小商品市场,以市场带动企业生产与流通分工,因而市场化程度较高,加上民营企业自主决策,不受行政干预,机制灵活。温州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大环境里,活力就显现出来,经济发展强劲。
2.苏南模式的思考。苏南模式实际是无锡、苏州、常州地区创造的中国农村工业发展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新兴的城市群经济、规模化的外向型经济、集体性质为主的集群经济,其内涵是苏南乡镇集体企业。苏南乡镇企业崛起的原因有3个:一是历史上的原因。苏南地区由于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一亩耕地,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从“一五”开始,苏南地区没有兴办大型国有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又不让发展,迫使一批头脑灵活的农民和干部拣起了大跃进时开办、后来又下马的社队企业发展农村工业,给农业提供资金,给农民增加收入,当时的口号是“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二是独特的环境。历史上苏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比较早,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水陆交通比较发达,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无锡号称“小上海”,常州、苏州工商业也较发达,加上教育比较发达,农民的文化水平较高,商品经济意识较强,生活水平较高,求富心理比较迫切,十分有利于发展乡镇工业。三是优越的条件。苏南农村中有大批在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就业的技术工人,大批退休老工人同国有企业联系广泛,成为苏南乡镇企业初期的技术指导。苏南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先锋,从诞生之日起,一切依靠市场,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先驱,而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锋。与此同时,苏南乡镇企业也有其弊端。一是产权不明晰。全乡(镇)人民对乡(镇)办企业的所有权并未到位,企业的所有权是虚设的,难以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厂长经理是受雇佣的,然而不受监督,甚至行使了企业所有权,其后果是大量集体资产流失。二是政企不分。乡(镇)办企业由乡(镇)党委政府管理,队办企业由村党支部管理,企业成了乡(镇)党委政府与村党支部的附属物,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受到行政干预,难以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三是管理混乱。由于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就难以实行科学管理,无法定岗、定员、定责。一些乡镇企业家搞短期行为,没有长远发展计划,没有新产品的研发机构,所以没有发展后劲。目前,苏南乡镇企业正由集体所有制走向股份制、混合经济,规模、设备、技术、产品质量有比较优势,经过改制后,机制也灵活了。
B.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营经济将迎来发展春天
我也是最近才在网上看到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部署开展“营造法制化版营商环权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助推民营经济的发展。
其实,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针对市场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随着开设企业开办综合受理窗口、全面推开企业名称自主申报、采取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规范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等一系列措施落到实处,民营企业发展越来越好。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市新设立民营市场主体19.78万户,同比增加2.96%,新发展率达7.88%,民营市场主体占比达98.46%。此次,营商环境再次得到改善也将带动民营经济向新一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