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日本过去的经济抄飞速发展,主要袭是靠政府的全力补贴,政府指出方向企业前进,加强出口,以日本标准为由限制进口。后来这种闭塞的经济模式最终走向绝路,日元汇率涨了两倍,对出口的打击无疑是毕命的。经济泡沫破裂后的十年被日本媒体称作为失落的10年,日本经济不见好转。
众所周知日本的劳动成本是非常高的,为了发展经济,降低成本,小泉上台后日本推出法律打破终身制,出台了派遣制(类似中介公司),公司不用为被派遣的员工缴纳保险费养老金等相关费用,并且因为是派遣员工所以价格低廉,这无疑带动了日本经济,但进来报道说日本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日本在90年代前被外界成为全民中产阶级,主要那时经济前景好,企业也雇的起长期员工,但法律被打破后现在基本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签约正式员工,况且经济形式不好。日本现在的这种经济形式短期来说效率会很好但很可能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负组、胜组是近年新的日语词汇,也能说明日本当下形式。
❷ 经济危机过后日本等国发展经济的基本模式是啥
看历史资料啊?
❸ 9.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的模式为() A.B.C.D.
其经济发展的模式我觉得这道题应该选择b
❹ 根据日本的进出口货物比说说日本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阶段:当时,日本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野村等“十大财阀”,以及其他与支持战争有关的垄断性公司,共83家,改革后,被勒令交出大部分股权(政府没收性质),然后,或予以解散,或予以分割为多家公司。其交出的股权股票,则由政府转卖给或该公司内部员工,或进行市场拍卖。制定并公布的《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更在法律上使财阀集团不仅不复存在,而且,垄断企业也不允许再生。
如原提出的赔偿计划是(美元):缅甸 25 亿、菲律宾 80 亿、印尼 172 亿、南越 20 亿;而最后实际赔偿则只有:缅甸 2 亿、菲律宾 5·5 亿、印尼 2·23 亿、南越 3900万。总共还只10·1 亿。而且,这些赔偿,其一,是都需用10—20年慢慢偿付;其二,都是以提供劳务与商品的形式支付。这样,恰好还有利于拉动日本的经济。
劳动体制的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劳动立法制度,组建自由工会,改善工人生产与生活条件,建立合理的劳资关系。
中国方面,则自动放弃了赔偿要求。
土地改革使日本真正出现了“耕者有其田”,从而,获得解放的农业生产力,不仅为保证国民的生活,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品物资,由此,稳定了原本动荡不安的社会。同时,也为工业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物资与人力基础。
在人口素质方面,由于战前日本的教育就很受重视,四十年代日本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就达近乎100%。在摧毁财阀集团后,大量的人才新人得以进入企业各级管理层,填补财阀体制被摧毁后的空缺,从而成为了复兴经济的强大中坚力量。
二阶段:在1952年2月美、日两国政府签订的法律上正式结束战争状态的《和平条约》后,日本就积极地加入一切有利于它发展的国际组织,如1952年8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53年2月加入“(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1955年6月加入“关贸总协定”。这些措施,对促进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2)大力进行公共投资与交通革命。在这十年的前期,投资这些方面的资金额,相当于1955—1960年间总额的4·2倍。由东京至大阪的时速为200公里的超高速铁路“新干线”、从名古屋到神户的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的喷气式化与机体大型化,则是当时日本交通进行革命与飞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3)经济走向对外全面开放。六十年代初,日本政府便开始加入有关国际经济组织,逐渐实行贸易自由化体制,到1963年8月,贸易自由化率已达92%,到1965年10月,小轿车也实行了进口自由化。至此,除武器、麻药、粮食等39种物资外,日本的贸易自由化便已达到先进国家水平。
(4)日本国民个人及家庭消费的强大需求,也是促使这个时期日本经济繁荣的有力因素。1961—1970年间,居民消费增长率几乎与GNP增长同步,达10·3%。耐用高档消费品支出更是增长迅速,如“新三C”(即小轿车、彩电、家调)消费增长率就为17·5%。1970年家庭汽车拥有量就达到878万辆,彩电640万台,空调、音响等则迅速向家庭普及。
三阶段: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日本的教育也同时飞速发展:1955年,进入高中的升学率为52%,大学大专升学率为10%;而到1975年,高中升学率就提高为92%,大学大专升学率为43%。
而再到1980年时,日本的汽车年生产量便已达到1000万辆,第一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之首。(说明经济的发展要有主导优势)
❺ 2. 战后日本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
1、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2、企业的积极投资.
3、丰富的优质劳动力.
4、高储蓄率.
5、积极的技术引进.
6、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7、较轻的军费开支.
8、劳资关系、社会及政治上的稳定等
战后的影响:
二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 2位,仅次于美国。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 期。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 终于宣告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战争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 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 900 万人流离失所。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如果以战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为 100,1945年的工矿业生 产指数仅为60.2,1946年更跌到30.7。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 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
❻ 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
工业 : 优势:世界市场影响,日本是一个依赖进口的国家,所以能够更快的吸收新技术; 本国人口素质较高;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国家政策的支持。 劣势:人口少,国土面积少,资源少, 水稻: 优势: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便于水稻生长;收冬季风影响小,关东平原地势平坦,国内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劣势:人口少 ,水稻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农业.
❼ 日本经济的主要产业
1、农业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为了弥补此一缺点日本使用系统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农业成果也就是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达到粮食自给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万英亩)农地。
农业在日本是高补助与保护产业,鼓励小规模耕作,而不是美国的大规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护产业,订定了超高490%关税阻挡外国米1988年之前还限制进口配额7.2%总消耗量以下。新规则公布后关税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麦、黄豆之类还是向外国购买,
日本也是欧盟最大的粮食出口对象。
2、渔业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渔业国于1989年还曾创下1190万吨渔获,从1973年能源危机后,深海鱼在日本不受欢迎。浅海鱼占50%总量养殖鱼则占33%以上,最受欢迎的有沙丁鱼,金枪鱼,螃蟹,牡蛎,秋刀鱼,鲔鱼和日本鰤鱼。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渔船船队和全球15%的渔获量占有率。
但是也有论战说日本渔业太大规模而耗尽渔获量.远洋捕鲸业也被动物保育人士抗议。日本渔业显见的未来有缩减的风险存在。
3、矿业
因为日本属于火山活动多发地域,所以埋藏的矿物资源种类丰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矿业比较发达。但到了战后,对矿业危害的环境对策,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对策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了行业衰退。
仍在出产的有:成本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纯度高,有国际竞争力的金、银、石油、天然气等。
4、工业
日本矿业资源缺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制成品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故日本的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5、服务业
日本服务业产值极为重要占了全国3/4的经济产值.银行,保险,房产仲介,零售(百货),客运,通讯都算是服务业。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产,新东京海上产物,JR铁路,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该领域的龙头地位。
将来日本邮政改革后将在2014成为全国最大保险公司.日本有326家企业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占16.3%(2006)。在可见的未来服务业将是日本最大规模产业也是工作机会提供者。
6、制造业
日本工业集中于几个工业区的方式发展,例如关东地方和东海地方,东京和福冈之间还有一个狭长型的工业地带拥有亚洲最悠久的工业史。许多产业在日本是高度发展,包含消费性电子,汽车,半导体,光纤,光电,多媒体,影印机,高级食品。
但是也有一些产业日本并不重视或是没有发展条件例如卫星,火箭,大型飞机,因为这些需要大量矿产基础也具有军事敏感性,所以JAXA也许会采用和别国合作方式完成载人登月行动,因为这些行业的配套行业例如电脑补助生产(CAD/CAM),软件数据库,日本都已经具备。
总体而言“日本制造”的高品质深植人心,但是这些消费性科技品也有大量外移的现象,因为日本生产成本太高无法竞争,而日本亦不打算发展高价的大型航太业,制造业前景令人担忧也是大量失业的成因。
7、动漫产业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占有不小的份额。2011年动画产值达2000亿日元 ACG相关产业达1万亿日元。
2012年日本国内GDP为5.96万亿美元 折合596万亿日元。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0.2%, GDP占有量略低于中国。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产业创作输出国。
东京国际动漫节,并对秋叶原动漫销售聚集区、吉普力动漫园区、迪斯尼儿童乐园和迪斯尼海上公园等东京、大阪两地的动漫园区开展了考察活动,切身感受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体会颇多。
8、其他产业
资讯产业、媒体(娱乐)产业、超细微技术产业・纳米产业、医药产业、遗传基因·生物产业。
❽ 日本是如何发展经济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经济模式
日本也是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日本过去的经济飞速发展,主要是靠政府的全力补贴,政府指出方向企业前进,加强出口,以日本标准为由限制进口。后来这种闭塞的经济模式最终走向绝路,日元汇率涨了两倍,对出口的打击无疑是毕命的。经济泡沫破裂后的十年被日本媒体称作为失落的10年,日本经济不见好转。
❾ 日本的经济模式的劣势是什么
日本本事资源匮乏,国土有限,但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故而战后一直以外向型出口回经济为主,出口答对其GDP的贡献达到了70%,严重依赖外来的资源和国外市场,容易受到出口国经济动荡的影响(尤其是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明证!
其次,日本经济还依赖于本国的消费,故而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依赖本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而日本现在是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导致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压力巨大,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本国消费水平的增长。
日本的经济受到国外出口和国内消费的双重影响,所以得要全面地看待这一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