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疫情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

疫情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8 02:01:27

1. 疫情过后对经济有影响吗

我国产业链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深度融合,这些国家疫情加剧将在短期显著冲击我国工业生产,“滞销”和“断供”的风险双重存在,部分地区出现“无工可复”的现象。从原料/元部件出口依赖来看,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增加值增值渠道。

在一般工业部门中,纺织服装、造纸与印刷产品、化学与医药产品、金属及其制品的工业原料出口占该部门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2%、16%、19%和20%,其中,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占各产业原料出口增加值的比重为39%、43%、37%和18%,对日本、韩国分别为17%、12%、12%和10%,合计分别为56%、55%、49%和28%。

在高端制造业中,电子产业、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最终产品产值中,进口元部件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19%、17%和18%,其中,从美国和欧盟进口占元部件进口增加值的比重为23%、25%、28%和39%,从日本和韩国进口比重为29%、21%、19%和18%,合计52%、46%、47%和57%。因此,若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降低原料/元部件供给,导致“断供”风险极大,直接冲击我国工业生产,其中,高端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赵忠秀,杨军,2020)

2. 如何看待疫情后中国的经济

疫情影响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而不是趋势。

1、实力大、家底厚,基础扎得牢。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外汇储备规模超过3。1万亿美元,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生产的齐全性、规模性,金融市场的厚实性,使外生冲击难以引起经济趋势性变化,更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弹药”。

2、动力足、潜力强,发展空间大。

中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城镇化过程中。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是“刚需”,不会因疫情而消失。中国拥有14亿人口,超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仍在稳步扩容,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2)疫情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扩展阅读:

积极应对,努力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是继续对疫情严防严控。严防严控的关键是严在防控的意识,严在自控自律,严在日常防护措施,至于说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采取的过分严厉措施,应该按照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作为地方来讲,不能长时间停摆,必须根据疫情变化,对过去的隔离措施作出适当调整。

二是抓紧复工复产。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疫情风险划分,差异化分区分类推进复工复产。

3. 疫情期间待业青年逐渐增多,会对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今年真是不容易,由于疫情影响,许多大学生都在家上网课,但其实上网课,效果不是很好,不如在学校面对面学习,在家上网课许多大学生都控制不住自己,更别说是提高学习效率了。

随之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利于毕业大学生工作政策,也有很多不能复工青年在家待业,这样对我国经济就会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我国现在鼓励地摊经济,这样不仅有利于待业青年出去谋生,也带动了一批大学生创业现象。

其实我觉得待业青年也不只是会影响我国经济下滑,更多带动我国地摊经济发展,也是利大于弊。

4. 韩国的疫情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1.中国要加大预防力度,投入经费读宣传,做好预防工作;2、投入资金,加强出入境检测;3、研发研发药物和治疗药物;4.投入经费,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熄灭疫情。
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5.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但是对中国的百姓影响很大没有收入,没有来源,就只能干靠!

6. 经济政治与社会考试题目:如何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自身职业角度出发考

如何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认为,这双疫情带给中国太大的经济压力了。

7. 疫情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疫情作为外生冲击,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短期的影响,也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专产生一定冲击。

疫情发生及属其防控,不可避免带来了流动性受限,无疑会给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直接带来冲击,短期内也必然会对中国就业增长、消费增长、外商投资预期等产生影响,带来短期经济增长预期下行。

(7)疫情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扩展阅读:

而中国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目前在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很多大的零售市场的大量商品来自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大量的中间产品、零部件等也都来自中国。

因此,人们会对疫情是否影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全球供应链会不会由此遭遇大的冲击和影响等问题高度关注。

其次,部分国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会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疫情冲击,全球人员、商品、技术等要素流动会放慢,全球交通、餐饮以及旅游业等服务业会受到影响,短期内全球国际贸易、供应链波动等下行预期增加。

8. 疫情之下消费观的改变,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市场有哪些影响

买房子的人会增多。这次疫情有很多人都宅在家里呆了一个多月,有很多好心的房租会帮租客减房租,但是大部分房东还是不会减免房租的。很多人在交房租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不公平,就萌生了买房的念头。很多人在感叹自己没房子,新的一年的目标就是要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所以今年一定会有很多原来不买房的人,都会选择买房,对于房地产来说今年会好做一些。

菜品,肉品销量高。这次的特殊情况让大家知道了家里有余粮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即使现在解封了也会有很多人在每次买菜卖肉的时候多买一点,即使不吃也会放家里面放着,只有冰箱是满着的大家才会觉得有安全感,今年的销量一定会增高。

9. 如何看待疫情压力下中国经济的活力

疫情及防控工作的进展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将有何影响?就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

刘锋认为,如果能够通过严格措施使疫情拐点在一季度出现,则疫情进展对于全年经济的影响不必要过度悲观。应科学客观冷静应对内外复杂局面,立足市场化思维激发经济活力。宏观政策应当全力施为,果断降准降息。适度阶段性给中小企业减免税费。资本市场应着重引导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绪宣泄。

客观评估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

记者:您认为当前疫情对于经济活动有多大影响?

刘锋:疫情对于经济活动到底有多大影响,首先应该弄清两个关键因素:第一,疫情影响经济的作用机制;第二,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估疫情及全国防疫工作对于经济和市场的影响。

从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机制看,主要是从防疫角度,各地主动(政府作为)或被动(居民部门自发)地限制并大量缩减经济社会活动,导致人流、物流与资金流的萎缩而带来需求紧缩。旅游、餐饮、娱乐、酒店、交通运输及零售等服务行业的终端需求显著减少;随着终端消费需求的减少,经由供应链传导,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投资与进出口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各类企业将面临显著增大的经营压力;进而居民收入可能因上述形势减少、失业人口可能因上述原因增加;财政收支与信用扩张受阻;最终经济运行将因此而进一步放缓。

从疫情影响持续时间看,依据现有的疫病传播速度和广度、治疗效率与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并参考2003年SARS病毒传播及消亡的经验,预计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并消亡要到5~7月,也即初夏。换言之,有较大概率是整个事件会持续到第二季度,而一季度经济运行将受到疫情进展的显著影响,全年角度预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在0.5个百分点左右,估计2020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5.5%左右。考虑经济政策对冲效果之后,估计实际经济增长处于5.5%~6.0%的增速区间。

既不能轻视也无需恐慌

记者:那么,经济预期岂不是不容乐观?

刘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既不能轻视也无需恐慌。预计2020年的就业与居民收入情况也会面临显著压力,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估计高于2019年各月保持所在的5.0%~5.3%区间,对5.5%的控制线构成显著压力。但也应看到,上述经济影响并未使得经济增速和失业水平显著滑出合理区间,况且2019年四季度开始,由于各项政策措施得力,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阶段性反弹,属于短周期复苏态势,上游行业出现一定的被动库存回补也有利于对冲疫情带来需求弱化,因此总体上不必对2020年的经济增长过度悲观。

对于因防疫需要而推迟的春节后复工对经济的影响不必过于担忧。最迟2月10日前后,全国经济部门生产经营秩序将得到基本恢复。目前,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与上海等东南各省市已经要求非必要企业不早于2月9日(正月十六)24时复工。那么,可以预见之后全国(除湖北之外)的生产经营秩序将基本恢复。根据国家专家组钟南山院士及曾光教授的估计,正月十五左右现有防疫措施会看到效果,那么整体上看3月开始全国生产经营将进入相对较好的状态。

阅读全文

与疫情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