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北宋中期经济的发展状况

北宋中期经济的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20-12-27 23:52:03

⑴ 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庆历新政:北宋中期,内外矛盾的急剧发展.使北宋统治集团日益深刻地感觉到,已经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怎样巩固地主阶级专政,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士大夫最先提出一套改革方案,并在宋仁宗的支持下,于1043年付诸实施,史称“庆历新政”。

新政的特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加强整个官僚制度,节约国家开支,并在整个官僚机构改善的基础上,实行“厚农桑”“减徭役”的政策,从而有助于发展生产,缓和农民反抗,达到稳定封建统治的目的。

新政的结果:在新政实施过程中,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反对派诬蔑范仲淹等人结成“朋党”,进行恶意中伤。“新政”实行仅一年左右,便安败了。

王安石变法

变法的开始。虽然“新政”失败了,但北宋统治阶级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并未停止,相反,随着危机的加深,改变现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更为全面的改革。

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可分为理财、整军和对科举、学校制度改革三个方面,其内容包括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市易法等。王安石变法的中心环节是要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政府的收入以达到富国的目的。

成效:通过王安石变法,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

⑵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

北宋中期,“蜀民复以铁钱制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试题分析:B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出的商业纠纷是在交子使用之后出现的。CD两项为无关项,所以排除这两项。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私为券”。

⑶ 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北宋中期自仁宗赵祯起,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主要有:对辽和西夏屡战屡败,岁币不内断增加容,军费开支剧增;冗官冗兵过多,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不振;土地兼并,赋税不均.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赵顼继位,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决心变法.初欲依靠韩琦、富弼等元老重臣,但他们持消极态度.熙宁元年(1068年)招王安石至京,擢任参知政事,旋迁宰相,主持变法.变法总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以解脱积贫积弱的统治危机.由于变法之需,大力增置钱监,扩大铸钱,熙宁初年岁铸160万贯,元丰八年达400余万贯.
满意请采纳

⑷ 北宋中期皇帝的划分

北宋中期(1015年—1070年),这段时期的皇帝是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赵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 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元天圣。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4岁。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宋英宗赵曙(公元1032年2月16日-公元1067年1月25日),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宋仁宗赵祯养子。宋朝第五位皇帝。
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针,宋英宗长子,生母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

⑸ 中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经济最发达

我国古代经济最发达的朝代是北宋,她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都达到了,我国封建王朝的最高峰.但是她的军事力量拖跨了她,自北宋开国开始就与契丹打仗,但是就从来没有胜利过,后来又和女真打,还被亡了国,纠其原因应于开国皇帝赵匡胤对军事将领的态度有很大关系,赵匡胤坐上了皇位后,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通过杯酒释兵权和平的收回军权,并通过其它一些手段让,兵不识将,将不熟兵,这也造成了在朝廷中,文臣掌权,武将几乎没有说话的权利;这些将领平时在家赋闲,战时领兵,也消磨了他们的斗志,因为最强的将领只有通过不断战争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兵家讲究"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而这样,连知己都做不到,要想取胜谈何容易,也正因为这种策略导致北宋中后期没有出现比较有名的将领,结果也就出现了范仲淹等文人领兵的情况.

北宋初年通过统一战争,先后灭掉武平,南平,南唐,北汉等割据势力,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宋朝有了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契机。从赵匡胤立国开始就确立了文治天下的国策,重用文臣,鼓励垦殖,发展商业手工业,北宋经济一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宋朝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与科技的进步,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北宋初期朝财政收入最高达到过16000万贯钱,北宋中后期财政收入也多达七八千万贯,甚至到了明朝财政收入还曾达到过10000万。我们无法考证宋代的铜钱与今天的货币如何换算,也不知道宋代这样数字代表什么含义。但是如果仅靠宋朝时期的岁贡,税收来衡量一个朝代是否经济发达,是很牵强的。

总之宋朝是懦弱一个的朝代,宋朝的统治者是少有作为的统治者,宋朝时期,版图萎缩,边疆动荡,对外屈膝求和,对内横征暴敛,使用封建礼教,皇权思想束缚,麻痹人民。宋朝在动荡中逐步走向了灭亡。

⑹ 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

北宋中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严重,造成两积(积贫积弱)的出现.对外无法抵御侵略,对内无法震压人民起义.官僚队伍臃肿,办事效率低下.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上面.

⑺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原因

1、北宋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地主隐瞒土地,少交赋税,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

2、北宋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起用大批文官,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官僚开支与日俱增,使国家财政负担日益沉重。

3、为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北宋统治者每逢荒年大量募兵,致使军费开支高涨。



4、北宋统治者从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充实禁军,地方军队多为老弱。禁军派驻外地,三年一轮换,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力低下。北宋和辽、西夏作战中常常败北,签订和约,损失大量财物,导致财政负担加重。

5、阶级矛盾的存在和激化使宋朝一步步陷入“积贫”这个泥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矛盾,主要是土地占有的矛盾。

6、“守内虚外”的布兵原则和军队战斗力低是造成北宋“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宋朝实行土地兼并政策,使阶级矛盾继续恶化且农业级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央财政收入比前代是增多了,但支出却比前代更为庞大,使得宋朝积贫。

(7)北宋中期经济的发展状况扩展阅读:

北宋“奇葩事”中折射的积贫积弱

1、“名相”争老婆,引发大丑闻

宋真宗年间,已故北宋宰相薛居正的儿媳柴氏携家产改嫁,谁知喜事还没办,就被争家产的薛家儿孙们告上衙门。正当汴京百姓们精神抖擞,齐齐围观薛宰相家的财产纠纷时,公堂上的柴氏,却又脱口爆出惊人猛料:薛家儿孙们跟我争财产,那是背后有人指使。

幕后的黑手,竟是当朝宰相向敏中。向敏中,宋真宗时代赫赫有名的“名相”,如此重量级人物,怎会掺和这种事?

柴氏接下来的爆料,更把围观群众雷晕:原来多年以来,大宋宰相向敏中,一直对柴氏仰慕有加,却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次次卖力追求,都被柴氏婉拒。眼看着心爱的柴氏,就要风风光光改嫁他人,这才因恨生恨,唆使薛家儿孙们大闹一场。

如此轰动汴京的爱情狗血剧,把宋真宗也给惊坏,立刻气呼呼质问向敏中。但向敏中牙关紧咬,硬说自己对已故妻子一往情深,从没想过再娶他人。

但宋真宗的调查结果,却是啪啪打脸:向敏中不但瞒着宋真宗,早和另一位女子订了婚。而且还与正跟柴氏狠打官司的薛家,有“违法收当宅地”的勾当。“欺君”加“违法”全败露的向敏中,这下闹得灰头土脸,捂着脸罢了官。

2、退休老臣吃穷国家

北宋开国时,每年财政收入不过两千万钱,却尚能灭北汉拼辽国。宋仁宗年间时,北宋每年收入早已破亿钱,边防也多年承平,财政却越过越穷,国库年年空空如也。

关键一条原因,就是养官太多——北宋开国时,全国官员不过万,北宋中期时,举国官员近三万。全要国家养。

其实都说北宋官员俸禄高,但基层的官员,日子还是比较清苦。俸禄高得没边的,却永远都是一群不干活的人:退休的重臣们,尤其是“名相”们。

以北宋的“恩荫”制度,宰相级别的高官退休,不但个人依然享受优厚的宰相级别俸禄,其亲戚子弟甚至学生,都可以跟着升官发财。宋真宗年间宰相王旦去世,跟着连带升官的门生亲眷,竟有近二十人。

从此以后,这“退一个养一群”的坑爹工资制度,就成了北宋的传统。发展到宋神宗年间时,单是汴京城里,啥事不干却享受朝廷厚养的高官,就已有数百人之多。“富宋”的财政收入,基本用来填这坑。

填到北宋亡国前夜的宋徽宗年间,这“坑”更是越发填不满。照着北宋淮南转运使张根的叫苦说:淮南每年上交朝廷的三亿文财政,居然连养活洛阳城的那些退休老臣都不够。背着这么多“名臣”负担的北宋,半壁山河沦陷,自然毫无悬念。

换句话说,北宋就是被那么多白吃国家财政的人,活活吃到死的。

3、靠“气节”来博出位

宋朝“名臣”们的一大美德,就是气节刚正,各种直言进谏的慷慨场面,千年来一直被当做美谈。但宋代同样也少不了另一类“戏精”,比如宋仁宗年间的名相夏竦。这位夏竦大人,早在宋真宗年间,就以气节出名。

当时宋真宗沉迷修道,夏竦愤然站出来大骂,连迎合宋真宗的宰相丁谓,都被他骂的狗血淋头,俨然一副正人君子派头。可当宋真宗连连表扬夏竦的骨气,并把夏竦提拔成“玉清昭应宫判官”后。

一身正气的夏竦,这下骤然变脸,玩命为宋真宗的“修道大业”奔忙。还喜滋滋的当着群臣的面,给宋真宗瞎掰“神仙下凡”的盛况。前后反差如此鲜明,直叫大家辣眼睛。当然夏竦能称为“名臣”,也不止是这博出位的本事,从宋真宗到宋仁宗的宦海生涯里,他的建树也一直不少。

但对夏竦赏识有加的宋仁宗,却把防御西夏的重任也交给了他。军事才能为零且喜好瞎指挥的夏竦,这下被西夏花样吊打,活活上演了好水川惨败。再有气节,打仗这技术活也是不灵。

但别看夏竦打仗不灵,后来宋仁宗推行“庆历新政”,重用范仲淹等名臣,眼睛喷火的夏竦,愤然编出了“范仲淹要拥立新帝”的谣言,并迅速流传京城。害得正为大宋呕心沥血的范仲淹,黯然贬官而去。如此“谋略”要用在战场上,也不会被西夏打这么惨。

北宋一百年来,除了少数实干家外,绝大多数的北宋“名相”们,心思都用在了与夏竦类似方向。如此大宋,怎能不衰?

⑻ 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回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答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答案:
(1 )北宋中期面临财政困难、军队多而弱、制度杂乱的状况,即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措施。
(2 )理财方面的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在保障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 )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北宋中期王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措施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⑼ 分析造成北宋中期军事积极弱局面的原因

造成北宋中期军事极抄弱的原因有多个方面,1、北宋统治者对军事力量的刻意压制。北宋重文轻武,主要是因为唐朝的灭亡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藩镇军事力量过于强大,威胁到了中央政府。所以北宋统治者实行了军官 将领的轮换制(具体什么制记不清) 导致了将领和部下之间的互不相知 这虽然解决了军队叛变的问题 但是却也让将领对自己的军队了解甚少
不能“知己”,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削弱。2、国防经费不足。北宋极为富庶,但是冗官冗兵冗员也极为严重,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占有大量的土地的贵族官员纳税少,而老百姓占有土地很少却承担极为严重的税负,所以导致政府可用财力严重不足,军事经费自然大大缩水。3、军事实力不足。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据,关中以西被西夏所占据,北宋的主要将领和士兵大多来自南方,平均身体素质比不上北方人,且缺少战马,没有成建制的骑兵,因此在与少数民族的作战中,往往只能据城固守,自然在形势上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

阅读全文

与北宋中期经济的发展状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