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解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率才能实现这个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
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扩展阅读:
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
基本要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实践开辟的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生产力标准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也是其优于唯心史观的首要标志。解放和发回展社会生产力答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实现人民幸福、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的关键是抓住了经济建设的中心,一以贯之地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融入到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中、党的先进性建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带来了人民群众的富足、促进了人民群众的“人生出彩”。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
C. 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概括,最新、最突出的方面,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可以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本质观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长期笼罩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念的拨乱反正。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这个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早已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却经历了相当艰苦和曲折的探索过程,是在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重新确立起来的。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只有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否则,就没有说服力。社会主义要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优越性,就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根本和首要的位置上。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逐步取得优势地位。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需要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或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不对头,现在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都有赖于生产力的大发展。所以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2、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更高形态的社会,它必须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发达的生产力,否则,它就没有产生存在的理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现实是:无论是劳动生产率,还是整体社会生产力都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甚远。这种状况绝不能长久下去。如果不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就不能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保证我国自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那样已经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有可能就要丧失。 3、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产的落后。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不能靠压低人民群众合理的消费需求,惟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本质体现。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适应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并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最终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当时的实际条件出发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其目的在于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和环节,其目的也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十多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基本要求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回中心,坚持四项答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E. 2.请你从“五位一体”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新时代我 们应如何统筹推进其战略
首先要在理念上升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只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才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只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扩展阅读:
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提出了“十四条坚持”,其中五条坚持是对“五位一体”的深刻阐述,必须全面贯彻。经济建设方面,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政治建设方面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文化建设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社会建设方面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F. 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只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发展中国,才能使国富民强,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所以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G.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
邓小平同志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的概念在西欧广为流传,发展出不同分支。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围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要求,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坚持不要争论“姓社”“姓资”的信念,用实践检验一切,只要能发展生产力就去试,就去闯,就去干。
3、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社会主义必须拥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是大工业的充分发展和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公开申明:“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3、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马克思认为,要对社会成员生活资料实行“等量劳动时间领取等量报酬”,即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经济规律。
4、社会主义必须消灭了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出现,仅仅是与生产力有所发展而有发展不足,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或不同所有制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社会主义由于生产力发达,消灭了私有制,也就消灭了阶级。阶级没有了,也就没有了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阶级斗争的停止,摆脱了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便发展成为互相合作的、友爱和谐的关系。
5、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
H.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坚持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I. 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性
这道题主要考的是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这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