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是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的
很久以来,人们习惯把教师的职业在理论上言辞上人为抬高到某种高度,这体现了社会和国家有意识重视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的初衷,却也恰恰体现了现实中存在对教育忽视的问题而急与用这种理论上空洞的颂扬来扭转这种局面的必要。
普天之下,所有的职业,所有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平等的,只有不同和差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农民的工作对象是土地,工人的工作对象是机器,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师的工作方式不能死板和一律,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与人和谐相处的资质和智慧,更多的去探讨人性,探讨与各色人等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技巧,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也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具备的才华去感染孩子们,并尊重,信任,激励孩子们,在友好宽松的师生关系和氛围里完成传授与接受的互动过程。
一直以来,舆论有一种并不正确的导向:教师要奉献,要牺牲自己成就别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默默无闻,无怨无悔。我倒不这样认为,就象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一样,世界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奉献和索取。在现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学校,教师也不会脱离社会而存在和运转,也应该和这个社会合拍,和这个环境契合。而不能仅凭口头上的颂扬和人为的拔高来激励教师的行为促进教育的发展。否则,只能是自欺欺人。
另外,我并不觉得教师的职业有多辛苦,为什么照亮别人一定要燃烧自己?为什么一定象落叶一样,牺牲自己化做春泥?教师在帮助别人成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换来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和心灵上的安然和愉悦,这不是一死一生一输一赢一绽放一凋落的关系,而是一种双赢的共同进步共同灿烂的过程。任何人,都会从春天的浓绿走向深秋的枯黄,那不是因为职业,而是自然规律,任何职业的人都不能够逃脱的自然规律。不管在什么职业上工作,只要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里,积极地去做我们该做的事,做好本职工作,问心无愧。对普天下的人,一视同仁,怀着普遍的爱和关怀,不居功不自傲,也不自卑不轻贱。如此一生,也就可以安然和欣悦了。
没有从事过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是无法了解教师的辛苦的。跟一个刘姓老师说起来。他说自己读到过一篇文章,形容老师是在磨道里蒙着眼睛一个劲儿转的驴般的辛苦,话粗理不粗。
一线教师,基本由一群身心特别疲惫人组成,可是老师的劳动,一般情形是一种低效率的劳动。别看这一群人整天忙忙碌碌,其实他们的劳作多是“无功作业”。这种例子是俯拾皆是的:比如他们的伏案疾书,应该是写教案吧;可教案是什么东西,稍有点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抄教案也不过应付学校或者更上级单位检查的。这种劳动有多大意义?东凑西拼南借北挪,幻灯片动画课件,当然是参加公开课准备材料吧;可公开课多是什么玩意?很多情形之下就是一种表演。教学就是教学,演变为表演当然是一种变神圣的东西成了一种堕落。东凑一段西截一章,估计是在撰写教学论文了。看看一本一本应时而生的教师教学论文集大家也就明白怎么回事情了。当然也多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可是为了评定职称,破一笔小财来发一篇垃圾文字,也应该是教育界中国的特色吧。
B.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双重效应
.(1)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的特点,对教师人生价值观的影响;3分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商品产生者不能牺牲使用价值去追求价值,不能把价值作为唯一追求目标。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利于培养人们(包括教师)独立自主地选择人生价值的自觉性,摆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消极影响:市场经济对价值的追求,又潜伏着为价值而牺牲使用价值的可能。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有的人染上弄虚作假、追逐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出现了人格的扭曲。 (2)商品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商品价值的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3分积极影响: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效率、效益观念,促进人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消极影响:若把等价交换原则不适当地运用到人际、工作之中,往往助长了权钱交易腐败之风的蔓延。(3)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特殊利益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3分积极影响:市场经济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利于教师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激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巧。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的特点,又可以诱使一些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重利轻义”乃至“见利忘义”,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4)市场经济的竞争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2分积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广大教师的自主、自强、自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一定的增强,使学校教学工作充满了生机。消极影响: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有的人不适当地把市场竞争原则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扭曲市场竞争原则的作用。在教育领域,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C. 重视教育和重视教师待遇,哪个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网友一:
重视教育本身就包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而重视教师待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重视教师待遇,应该是重视教育的重中之重。
建校舍买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很重要,但这些只有有钱短时间就可以办到,但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有钱短时间就可以建设好的,需要一定的时期,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师地位,包括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有时候,有钱也未必办得到。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在改善教师生活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这方面,离教育法规明确的要求还没有到位,还有一定的距离。
D. 如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1、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多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内畴。
①经济地位决容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②政治地位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
③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社会文化、观念、道德等构成的综合形态中的地位。
2、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我国的《教师法》专门就教师的权益、待遇作了具体规定。这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3、教师地位的提高既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较为落后,加之教师队伍的庞大等因素,我国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待遇等方面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与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相比,工资收入还有待提高,教师工资被拖欠的现象也较为严重。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经济地位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E. 教师有怎样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社抄会地位是很高的。
与中小袭学教师相比,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是较高的。一方面,人们把高等学校看成是专业人才的“成品车间”,把高校的学术水平看成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对高校教师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学科的专业性客观上要求教师有更精深而广博的知识,因而人们对高校教师有更多的敬重,对高校教师的工作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高校教师自身由于感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厚望,也往往会不顾生活的清苦、任务的繁重而努力工作。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多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畴。其中经济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社会文化、观念、道德等构成的综合形态中的地位。
统治阶级推崇拥戴那些亦官亦师或有钱有势的各师大儒,而广大的普通教师,特别是私学教师在社会上属于受压迫受剥削的行列,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夕。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教师成为被资产阶级雇佣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处于被统治阶级压迫的地位。
F.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振兴的希望又在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火内热的爱心,没有容崇高的责任感,很难想象,他能在教师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世人曾给教师以“红烛”、“渡船”、“春蚕”之美誉,也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来赞扬教师的事业,这既是鼓励,但更多的是鞭策。作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性因素,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G. 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获取经济利益,是否背离教师职业良心
教师职业道德中有一条是教师应爱岗敬业,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以职务之版便谋取私利。所以如果权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有有偿家教的行为已经违背得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中也要求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辅导。所以如果教师有有偿家教的行为,学生或者家长可以向学校反应,如果得不到解决,可以向所在地的教育局反应。
H. 1.经济地位直接影响教师群体职业权利的实现和教师个体心理状态。这种说法对吗
地位在社会抄学或人类学上是指一个袭人于社会上,因其社会阶级所得到的荣誉和声望。是人们在组织机构中所处的主属关系, 以及不同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地位虽系组织内部的主属关系,但却是外界人了解、评价一个人,和与之交往、处理关系的基础。
I. 分析一下教师职业环境
收入稳定,环境良好,工作压力一般
J.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有: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教师的知识素养。
3.教师的能力素养。
4.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5.教师的身心素养。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需要具备以上几点专业素养。
(10)经济对教师职业的影响扩展阅读
对于教师专业素养,可以用冰山来做比喻。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像一座冰山,表露出来的部分专业素养往往只有10%左右,而大量隐藏着的专业素养则占90%左右。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只是专业素养的极小部分,如冰山一角,可称之为显性素养;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如冰山下面隐藏的大部分,可称之为隐性素养。
就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而言,教师应当具有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没有扎实丰厚的专业知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会捉襟见肘,底气不足,难以做到运用知识时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令学生信服。
就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而言,教师应当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没有极强的专业能力,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力不从心,应付敷衍,难以做到得心应手,令学生敬佩。
就教师的专业理念素养而言,教师应当对教育本质有着深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应当不断总结教育新经验,学习教育新理论,探索教育新模式,培养社会和未来需要的新人。
没有正确先进的专业理念,教师往往凭经验、凭感觉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难以正确把握教书育人的方向,难以正确运用专业知识和正常发挥专业能力,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和未来所需要的人才。
就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而言,教师应当具有敬业乐业精神,对工作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敬,以教书育人为乐,因学生进步和发展而欢欣鼓舞;具有认真负责精神,对学生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和教育教学具有良好的态度与行为;
具有自我提升精神,注重个人良好形象和行为的修养,心理健康、心态平和、有亲和力、言谈举止文明。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往往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缺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难以激发教育教学智慧,难以激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自豪感和幸福感,难以尽心尽责地创造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只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冰山一角”,是显性的;而教师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才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冰山海平面下的主体”,是隐性的。
显性素养是可以通过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培训而提高的,在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效果,但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专业素养。
而隐性素养却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能力的发挥,成为教师专业素养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性的支撑因素。
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历史时期,教师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显得尤其突出和重要,更需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师自我学习、实践反思、自我领悟而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