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大气污染对经济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6 18:30:40

A. 经济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有哪些

我国正处于工来业化中源后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第二产业的增长,经济发展还严重依赖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传统污染型产业,如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化工、电力、交通运输等仍在快速发展,结构性污染突出。例如,我国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29 亿t激增到2010年的6.27亿t,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4%。水泥产量从2000年的5.97亿t增加到2010年的18.68亿t,超过全球水泥总产量的60%。虽然与1990年相比,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单位GDP 排放强度分别降低了40%〜80%,但这不足以抵消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排放量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强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使得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VOCS的排放量都在2 000万t以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有效防雾霾

B. 空气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常见的就是眼睛疼痛、支气管炎、肺水肿、肺气肿等!

C.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

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3)大气污染对经济的影响扩展阅读: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D.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有哪些

对人体的危害
人类体验到的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后逐步发现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危害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影响。人们对大气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机理、分布和规模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大气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一)急性中毒
空气中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漏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变等,便会引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
(二)慢性中毒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中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三)致癌作用
这是长期影响的结果,是由于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出现各种异常,称致畸作用;如果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作用,又称致突变作用;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这里所指的“癌”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环境中致癌物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等。致癌作用过程相当复杂,一般有引发阶段,促长阶段。能诱发肿瘤的因素,统称致癌因素。由于长期接触环境中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环境瘤。 大气污染会导致人的寿命下降。
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有害因素
煤烟
引起支气管炎等。如果煤烟中附有各种工业粉尘(如金属颗粒),则可引起相应的尘肺等疾病。
硫酸烟雾
对皮肤、眼结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强烈刺激和损害。严重患者如并发胃穿孔、声带水肿、狭窄、心力衰竭或胃脏刺激症状均有生命危险。

略超大气污染允许深度以上时,可引起红血球碍害等慢性中毒症状,高浓度时可引起强烈的急性中毒症状。
二氧化硫
浓度为1-5ppm时可闻到嗅味,5ppm长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肺疾病。重者可引起反射性声带痉挛,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氧化氮
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中毒的特征是对深部呼吸道的作用,重者可臻肺坏疽;对粘膜、神经系统以及造血系统均有损害,吸入高浓度氧化氮时可出现窒息现象。
一氧化碳
对血液中的血色素亲和能力比氧大210倍,能引起严重缺氧症状即煤气中毒。约100ppm时就可使人感到头痛和疲劳。
臭氧
其影响较复杂,轻病表现肺活量少,重病为支气管炎等。
硫化氢
浓度为100ppm吸入2-15分钟可使人嗅觉疲劳,高浓度时可引起全身碍害而死亡。
氰化物
轻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可使意识逐渐昏,虽直性痉挛,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后遗症为头痛,失语症、癫痫发作等。氰化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结膜充血、气喘等。
氟化物
可由呼吸道、胃肠道或皮肤侵入人体,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经系统、牙齿以及皮肤粘膜等受到侵害。重者或因呼吸麻痹、虚脱等而死亡。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当空气中氯的浓度达0.04~0.06毫克/升时,30~60分钟即可致严重中毒,如空气中氯的浓度达3毫克/升时,则可引起肺内化学性烧伤而迅速死亡。
对工农业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大气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危害,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增加了生产的费用,提高了成本,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对气候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质还会影响天气和气候。颗粒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辐射量。尤其是在大工业城市中,在烟雾不散的情况下,日光比正常情况减少40%。高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发的“臭氧洞”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小煤炉中排放到大气中的颗粒物,大多具有水汽凝结核或冻结核的作用。这些微粒能吸附大气中的水汽使之凝成水滴或冰晶,从而改变了该地区原有降水(雨、雪)的情况。人们发现在离大工业城市不远的下风向地区,降水量比四周其它地区要多,这就是所谓“拉波特效应”。如果,微粒中央夹带着酸性污染物,那么,在下风地区就可能受到酸雨的侵袭。
大气污染除对天气产生不良影响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的温室效应的加强,是对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影响。地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河流干涸,森林减少,动物灭绝,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等。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 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 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地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表现有: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森林生态功能衰退,草地资源退化,水生态环境系统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导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资源危机显现;五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生态环境现状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而且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减缓了社会主义进程。首先,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就拿中国每年所发生的洪涝灾害来说,一场灾难过后,成千上万的人永远离开了我们,大批大批的人无家可归,不计其数的美好家园遭到破坏,无数的良田被洪水淹没,再加上因道路毁坏所造成的交通中断等等,仔细估算一下,我们是不是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呢?其次,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任意排放,导致大气、河流、土地遭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严重的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再次,由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这样迫使许多农民远走他乡,而大部分又没有固定的栖身之地,这加重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其实,由于环境遭到破坏所带来的恶果还很多。
环境污染的原因
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例如,对生态系统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仅取用满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类对水的利用则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态系统所有的水都不够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称为污染 源。各种污染源的情况将在第四节讲述。对环境污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或其中的主导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处的社会领域,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态或性质,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污染。
对植物的危害
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溶解在叶肉组织中,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对植物生理代谢活动产生影响,所以植物受害症状一般都是出现在叶片。污染物不同,植物受害的症状也是有差异的。

E. 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事例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例如,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标准,超种类、超量、超浓度排放污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措施而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致使货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 环境污染 。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环境污染的防治

每一个环境污染的实例,可以说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积极防治环境污染。

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要把这种认识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有利用生物净化来消除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等。

生物净化

生物净化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绿色植物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例如,1hm2(公顷)柳杉林每个月可以吸收60kg的二氧化硫。第二,绿色植物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 污染物。例如,1hm2山毛榉林一年中阻滞和吸附的粉尘达68t;又如,在有放射性污染的厂矿周围,种植一定宽度的林木,可以减轻放射性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第三,许多绿色植物如悬铃木、橙、圆柏等,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因此,森林和公园空气中病原菌的数量比闹市区明显减少。总之,绿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净化大气的作用,特别是森林,净化作用更加明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发展林业有着比较优越的条件,我国古代许多地方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使我国的森林越来越少。近几十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计算,我国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从我做起,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努力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

自1978年起,我国先后确立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这十大林业工程是:三北(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共规划造林1.2亿公顷。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使我国相当大一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步得到改善。

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污染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土壤和水体中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这些微生物能够将许多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起到生物净化作用。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自然界中不同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情况不同:有些有机污染物比较容易分解,如人畜粪尿等;有些有机污染物比较难分解,如纤维素、农药等;有些有机污染物则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如塑料、尼龙。

农药的化学性质一般比较稳定,能够在土壤中残留较长的时间。农药能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呢?对此,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他们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将土壤混合均匀,并等量地分装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成两组:一组进行高压灭菌;另一组作为对照不灭菌。接着,分别向两组容器内的土壤上喷施等量的“敌草隆”①,然后把两组容器放入温箱中培养。六周以后,检测两组容器中“敌草隆”消失的情况,发现经灭菌处理过的土壤中“敌草隆”只被分解了10%,而对照组土壤中的“敌草隆”则被分解了近50%。科学家们通过多种实验得出结论,土壤中农药的消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 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一方面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除去工业污水②和生活污水中个体比较大的固体污染物;另一方面利用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无机盐等,使污水得到净化(如图)。污水经过净化处理以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就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和工厂的冷却用水。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冠有“绿色”二字,为了突出这类食品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将这类食品叫做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开发包括产地的选择,以及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运等一系列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以便防止和减少污染。例如,农田的大气、土壤、水质都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包装时不能对食品造成污染,食品要密封。

绿色食品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象征和谐的生态系统。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这两类的主要区别是: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有机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有机化学合成物质。1999年,我国生产出七百多种绿色食品,有些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并且使一百多万公顷的农田受到了良好的保护。

总之,开发绿色食品,是我国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产物,是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改变的产物。绿色食品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F. 空气污染带来的主要影响

大气污染带来的影响就是对人类社会、自然界的各种危害。
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也非常复杂,毒性也各不相同。因此,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物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是多方面的,程度亦不相同。其主要危害和影响如下: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受污染的大气进入人体,主要表现为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和生物性物质等三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导致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疾病或其他疾病。 (1)燃烧煤和石油排入大气的有害化学物质最多。最常见的有总悬浮微粒,包括降尘和石棉、金属粉尘。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氨氧化物和碳氢化物。还有大气二次污染物光化学氧化剂和硫酸雾等。大气中有害化学物质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 (2)大气中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例如一氧化碳,由于不能为人体感官所觉察,危害性更大。大气中的有害有机物,如多环芳香烃可检出30多种,其中苯并(a)芘的存在,致癌性很强,还含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如镉、铍、锑、铅等无机化合物对机体的健康危害易形成慢性中毒。有些有害化学物质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 (3)大气被放射性物质所污染,人体照射后,往往引起慢性疾病。 (4)大气污染中的飘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甚大。 (5)生物性物质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生物性污染是一种空气变应原,主要由花粉产生,可诱发鼻炎和气喘等病变,大气污染形成的酸雨,使欧洲大片森林枯死,使全世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浓度过植物的耐受限度,会使细胞和组织器官受损,生理功能受阻,产量下降,产品变坏,导致植物个体死亡。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群落、个体、器官组织、细胞和细胞器、酶系统等五个方面。 (三)大气污染对动物的危害。 动物往往由于食用饮用积累了大气污染物的植物和水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或吸入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的空气而中毒死亡。 (四)大气污染对材料的损害。 大气污染是城市地区经济损失的一大原因。这种损害表现为腐蚀金属和建筑材料,损坏橡胶制品和艺术造型,使有色材料褪色等。大气污染物对材料损害的机制是:磨损、直接的化学冲击(比如酸雾对材料的腐蚀)、电化学侵蚀等。影响因素则有湿度、温度、阳光、风等起着作用。 (五)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于大气,干扰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热平衡。据推测地球的能量平衡稍有干扰,全球平均温度可能改变2度。若低2度,则变成另一个冰河时期,若平均气温升高2度,则变成无冰时代,将会给全球带来灾难。 (1)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使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层辐射到地球表面,吸收从地球表面辐射出的红外线。吸热后的二氧化碳,再将吸收的辐射能逆辐射到地球表面,形成多次辐射,使近地层大气增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好像是一个屏敝,如同农业所建的温室一样。所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效应叫做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由于温室效应,有人估算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420ppm时,地球上所有的冰雪将融化,反之,若二氧化碳浓度减小为150ppm时,温室效应减弱了,地球就可能完全被冰雪所覆盖。据专家推测,由于能源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每年以0.7ppm的速度增加,到21世纪中叶地球冰雪要融化一大半,导致海洋水位上升,淹没沿海城市,破坏人类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2)大气中微粒对气候的影响 目前,地层大气中的微粒主要是由自然界火山爆发及海水吹向大气中的盐所形成的盐类微粒和尘埃,人为污染源释放于大气的微粒只占20左右。大气中的微粒作为凝结核促使水蒸汽凝结形成雾,空气变为混浊,使云量和降水增加,使雾的出观频率增加,降低能见度。 (六)大气污染危害农业。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分三种类型:急性危害,在污染物高浓度时,农作物短时间内造成危害,叶面枯萎脱落,直至死亡,造成农作物减产。慢性危害,在污染物低浓度时,因长时间作用所造成的危害,使农作物叶绿素褪色,影响生长发育。不可见危害,指污染物质对农作物造成生理上的障碍,抑制生育发展,造成产量下降。

G. 空气污染对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

在我们社会的发展中,各种环境污染正在不断侵袭我们的生活,更是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空气污染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各种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了生活环境的逐渐恶化。如今,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加引发了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两极的冰川不断加速融化。还有就是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企业受到利益的驱动,为了快速降低成本,面对污染不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理,导致了更大范围内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随着这些污染的日益严重,尤其是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和难分解的物质流入到江河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污染,也导致了江河的富营养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这些违反自然常规的活动不仅给企业增加了处理的成本,同时也破坏了环境和资源的平衡,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影响巨大的。

二、森林锐减和树木砍伐

工业化的生产使得我们的森林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危机,过度的砍伐导致了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就拿我们的黄土高原来说,其森林的覆盖率已经从原来的5%发展为现在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方。无限制的乱砍乱伐虽然在短期内对企业的效益是有提升的,但是同时我们付出的代价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以后的维护所要付出的成本是更大的。

三、耕地减少

如今,酸雨危害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危机,对于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也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使得土地沙漠化的现象也是愈演愈烈,可以使用的耕地越来越少,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出力去解决,一些企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四、物种灭绝

工业发展起来之后,人类的活动大幅增加,导致其他物种的数量越来越少,根据相关的统计,自2000来,大约有115种兽类和140多种鸟类已经灭绝,同时一部分植物的生长也受到严重的威胁。

五、人口增加

人口的增加自然不属于污染的行列,这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但是加速过快的人口会对环境和资源的占有越来越多,导致经济的发展变得缓慢。

以上就是我们从五个方面为大家总结了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影响,对此我们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求购环保废气处理设备时,不要忘了关心一下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

H. 我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大气污染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人体:一是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伤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气后患了种种严重的疾病。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各种大气污染物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对人体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而且,其危害也是极为严重的。 二、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大气污染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的:一是使生物中毒或枯竭死亡,二是减缓生物的正常发育,三是降低生物对病虫害的抗御能力。植物在生长期中长期接触大气的污染,损伤了叶面,减弱了光合作用;伤害了内部结构,使植物枯萎,直至死亡。各种有害气体中,二氧化硫、氯气和氟化氢等对植物的危害最大。大气污染对动物的损害,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食用了被大气污染的食物。其中,以砷、氟、铅、钼等的危害最大。大气污染使动物体质变弱,以至死亡。大气污染还通过酸雨形式杀死土壤微生物,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危害了农作物和森林。 三、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大气污染物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物等,都有腐蚀作用。如金属建筑物出现的锈斑、古代文物的严重风化等。 四、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发展至今已超越国界,其危害遍及全球。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气候变暖。 1. 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在离地面10—55千米的平流层里,大气中的臭氧相对集中,形成了臭氧层。大气中有了臭氧层,起着净化大气和杀菌作用,可以把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线都过滤掉,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而且使许多农作物增产。臭氧过浓会使人体中毒,而臭氧含量减少,紫外线就长驱直入,使人体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农作物减产。科学家已经发现,在南北两极上空的臭氧减少,好象天空坍塌了一个空洞,叫做“臭氧洞”。紫外线就通过“臭氧洞”进入大气,危害人类和自然界的其它生物。“臭氧洞”的出现,同广泛使用氟里昂(电冰箱、空调等的制冷材料)。现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决定,自2000年起,停止生产氟里昂。 几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名 称 对 人 体 的 影 响 二 氧 化 硫 视程减少,流泪,眼睛有炎症。闻到有异味,胸闷,呼吸道有炎症,呼吸困难,肺水肿,迅速窒息死亡 硫 化 氢 恶臭难闻,恶心、呕吐,影响人体呼吸、血液循环、内分泌、消化和神经系统,昏迷,中毒死亡 氮 氧 化 物 闻到有异味,支气管炎、气管炎,肺水肿、肺气肿,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粉 尘 伤害眼睛,视程减少,慢性气管炎、幼儿气喘病和尘肺,死亡率增加,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 光化学烟雾 眼睛红痛,视力减弱,头疼、胸痛、全身疼痛,麻痹,肺水肿,严重的在1小时内死亡 碳氢化合物 皮肤和肝脏损害,致癌死亡 一 氧 化 碳 头晕、头疼,贫血、心肌损伤,中枢神经麻痹、呼吸困难,严重的在1小时内死亡 氟和氟化氢 强烈刺激眼睛、鼻腔和呼吸道,引起气管炎,肺水肿、氟骨症和斑釉齿, 氯气和氯化氢 刺激眼睛、上呼吸道,严重时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铅 神经衰弱,腹部不适,便泌、贫血,记忆力低下 小资料 震惊世界的几起大气污染事件 马格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格河谷工业区,60余人死亡。 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占全镇 43%的居民(5911人)受害,11人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市,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多人。 伦敦烟雾事件 196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4天内死亡人数比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 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日本四日市,817人患哮喘病,10多人死亡。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 2500多人直接死亡,20万人受到伤害,其中5万人双目失明。 2. 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酸雨的危害遍及欧洲和北美,我国主要分布贵阳、重庆和柳州等地。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质恶化,对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植物叶片和根部吸收了大量酸性物质后,引起枯萎死亡。酸雨进入土壤后,使土壤肥力减弱。人类长期生活在酸雨中,饮用酸性的水质,都会造成呼吸器官、肾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据估计,酸雨每年要夺走7500-12000人的生命。 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 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形成了一座无形的“玻璃房”,在地球上产生了类似玻璃暖房的效应。本来,这种“温室效应”是正常的。但是,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骤增,“玻璃房”的吸收太阳能量也随之增加。于是,在地球上产生了干旱、热浪、热带风暴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I. 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后,对于企业而言,将加大治污力度,所以在经济上内讲将增加治污容的成本,在盈利一定的话,会导致企业盈利减少。但合理化的治污,要比污染之后在治理要方便的多,那时候的投入相对来说多得多,所以,总体而言,计划治污有利于企业的长久经营与发展。

J. 空气污染的影响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受污染的大气进入人体,主要表现为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和生物性物质等三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导致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疾病或其他疾病。
(1)燃烧煤和石油排入大气的有害化学物质最多。最常见的有总悬浮微粒,包括降尘和石棉、金属粉尘。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氨氧化物和碳氢化物。还有大气二次污染物光化学氧化剂和硫酸雾等。大气中有害化学物质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
(2)大气中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例如一氧化碳,由于不能为人体感官所觉察,危害性更大。大气中的有害有机物,如多环芳香烃可检出30多种,其中苯并(a)芘的存在,致癌性很强,还含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如镉、铍、锑、铅等无机化合物对机体的健康危害易形成慢性中毒。有些有害化学物质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
(3)大气被放射性物质所污染,人体照射后,往往引起慢性疾病。
(4)大气污染中的飘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甚大。
(5)生物性物质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生物性污染是一种空气变应原,主要由花粉产生,可诱发鼻炎和气喘等病变,大气污染形成的酸雨,使欧洲大片森林枯死,使全世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浓度过植物的耐受限度,会使细胞和组织器官受损,生理功能受阻,产量下降,产品变坏,导致植物个体死亡。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群落、个体、器官组织、细胞和细胞器、酶系统等五个方面。
(三)大气污染对动物的危害。
动物往往由于食用饮用积累了大气污染物的植物和水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或吸入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的空气而中毒死亡。
(四)大气污染对材料的损害。
大气污染是城市地区经济损失的一大原因。这种损害表现为腐蚀金属和建筑材料,损坏橡胶制品和艺术造型,使有色材料褪色等。大气污染物对材料损害的机制是:磨损、直接的化学冲击(比如酸雾对材料的腐蚀)、电化学侵蚀等。影响因素则有湿度、温度、阳光、风等起着作用。
(五)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于大气,干扰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热平衡。据推测地球的能量平衡稍有干扰,全球平均温度可能改变2度。若低2度,则变成另一个冰河时期,若平均气温升高2度,则变成无冰时代,将会给全球带来灾难。

阅读全文

与大气污染对经济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