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11-25 09:36:15

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摘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途径和具体方法,并结合义煤的实践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要“把握大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工业园区”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工业园区建设”等观点。

关键词: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科技进步

资源、环境、安全,是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是维护人类健康生活和延续生存的先决条件,安全是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前提。要保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安全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转变观念,增强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

认识决定着观念,观念支配着行动。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提高对循环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白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有什么必要。

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和问题,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

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就是说,既要加快经济发展,为人们更好地生活、生存创造雄厚的物质财富,又要通过保护环境,为人类健康生存和延续提供良好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观念,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达到互补双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

二、把握大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落实这一基本国策,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以资源为源头,以循环利用为目标,选择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先进、资源再利用性强的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形成区内循环,同时在规划布局上,要使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对接,搞好循环的衔接,形成由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即企业———区域———地区———整体的相互关联、互补、互动、共赢的循环体系。

义煤集团公司,近几年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依托煤的下游产品构建了跃进、观音堂煤、电、建材工业园区;利用中煤、尾煤、劣质煤、矸石、煤灰、炉渣、气建设高压蒸氧砖和煤矸石新型墙体砖,从煤到建材,自上而下形成了循环利用,拉长了产业链,既提高了资源的再利用,增加了经济总量,又减少了排污占地和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以煤、电为依托,针对陕渑煤田伴生的铝矾土资源,研究了煤、铝共探、共采技术,构建了张村工业园区:利用矿区周边的重晶石等矿物质建设了钡盐厂,利用铝矾土分期建设了60万吨氧化铝厂,利用电、铝矾土建设了棕刚玉、致密刚玉厂,利用赤泥、钡渣等废弃物续建了粉磨站制水泥和新型建材厂。依托煤、电和石灰岩资源构建了仁村工业园区:利用煤、电优势和充足的优质石灰岩及新型的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建设了年产400万吨的水泥厂,利用石材、水泥、粉煤灰、余热续建了建材制品厂。利用煤、电、气构建了义马煤化工工业园区:通过煤的气化,建成了日产300 万立方米煤气、年产120万吨甲醇的气化厂。四个工业园区,按规划将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一个个优势互补、上下游互动、物质循环流动、废弃物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内循环系统,同时各工业园区之间有着紧密对接,为形成循环经济体系、构建产业集群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保证循环经济又好又快的基础。工业园区建设,要根据各工业园区生产和发展的特性、特点,坚持技术优先的原则,同时把节能及环境保护摆到突出位置,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其快速发展。

要紧密结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科学合理地选上项目,以节能、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优化项目设计,选好工艺、设备,科学组织施工,力求达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建设快、投资少、见效好。按照每个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自上游向下游有序安排上项目,使下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副产品和废弃物,保证每个工业园区尽快达到功能齐全、相互协调、平衡发展、不留后患的目标。

我们为解决跃进工业园区的粉煤灰、炉渣和煤矸石,在规划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新型建材业时,首先核准电厂的粉煤灰、炉渣排放量及煤矿原有矸石堆放量和平均每年新排放量,然后按核准量确定高压蒸氧砖和新型矸石砖的生产规模,这样,既使再利用物料合理有序流动、减少二次转运造成的成本升高和污染,又基本保持了排放与利用二者之间的相对匹配,不至于造成因利用量小而造成新堆放或因利用量大而造成生产线停工待料。搞好工业园区产业链之间的衔接,确保上、下游产业之间对接协调,生产能力配比合理,尽量达到在平面、立面、流程、生产规模趋向合理、均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让我们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努力,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步伐,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问题,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 2010年10月2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首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


小题1:D
小题2:B

3.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发布了没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213/c70731-19889132.html

4.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定的指标包括哪些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定的指标包括:
资源产出率、废物再利用率、资源化率

5. 目标任务

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的基本战略构想,是根据国家、新疆及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局考虑,制定出了矿业特区长远发展的方针、重点、目标和任务。

一、地质勘查目标

1) 加大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和自然地理环境较差地区的地质勘查力度,加强矿区深部及周边地质找矿力度,努力实现找矿重点突破,“358”项目实施后,使阿勒泰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预测新增资源储量 ( 333 +334) 铁矿石3 000 万 t,铜 ( 镍) 100 万 t,铅锌 400 万 t 等。特别是对于阿勒泰地区稀有金属铍、非金属矿产白云母和钾长石等地区优势特色矿产资源,争取在 “358”项目中列入,加大地质勘查力度,摸清资源家底,为地区开发利用奠定资源基础。

落实 “358”项目确定在阿勒泰地区的勘查计划,在天山、阿尔泰、昆仑-阿尔金3 大成矿带,主攻煤、铜、铁、铅锌、镍、钨、金矿等矿种,同时开展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和地质灾害、地下水动态调查工作。通过探索找矿新机制,推进整装勘查,加大勘查投入,实现阿勒泰地区找矿重大突破。

2) 加强煤炭、油气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增加投入,摸清家底,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制定能源中长期规划,对各个勘查区含煤层做出正确评价,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福海吉力湖一带、富蕴—福海卡姆斯特一带、喀姆斯特煤矿区勘查开发力度,实现煤炭找矿突破。蒙古能源投资集团 ( 香港) 有限公司实现利用 5 ~8 年时间勘探开发蒙古 5 个省份 70 亿 t 煤焦资源 ( 蒙方提供) 及有色金属勘查工作。

煤炭企业不仅生产初级原煤,还要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并且要搞煤炭的二次转化和伴生资源的开发,逐步形成以煤为主的多联产业链,如煤—电—高载能产业链,煤—焦—化产业链,煤—气—化—电产业链,煤—路—港—航产业链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把这种以煤为基础的产业链,作为企业的支柱和发展方向,做大做强。

3) 运用现代地学理论和科技成果,与国际分幅相适应,在原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 1∶25 万区域地质修测工作; 扩大 1∶15 万区域地质调查范围,减少勘查空白区; 同时开展重点成矿区带 1∶5 万地质调查,为地区勘查开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评价全地区矿产资源潜力和重点区矿产资源远景,填补和更新一批基础性矿产资源评价图件,开展大中比例尺矿产资源评价,提交一批矿产资源评价基地,为科学制定地区、县 ( 市) 的矿产资源等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5) 阿勒泰地区在完成 1∶50 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服务于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其他社会领域,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依据。

6) 把海量的地质资料转化为资源潜力。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成果资料,使各个勘查单位勘查资料共享,建立共有的内部资源网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加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疆国土资源厅、“358”项目办公室等相关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358”项目进展、存在问题、取得地质成果,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强化公益性地质资料转化力度,促进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7) 实施地质生态环境调查,基本查明阿勒泰地区主要生态保护区的环境地质背景,并提出评价意见。

8) 建立特区基础地学空间数据库,开发系列地学成果数据库,矿业权核查数据库,建立地质调查信息系统和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立地质调查数据资料的图文更新体系。

二、开发利用目标

( 一) 布局合理,结构调整

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调整矿业结构。划定不同功能的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科学划分勘查规划区块,合理设置矿业权,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布局。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强度相对较低,在矿业特区内要严格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空间秩序,优化矿业开发布局。划定哈巴河阿舍勒铜矿、富蕴县蒙库-可可塔勒铁铅锌矿、喀拉通克铜镍矿、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 4 个重点开采区,加强区内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和集约利用。通过划定矿产资源重点、限制及禁止开采区,调控和保护资源,有效保护环境。通过5 个矿业园区及其工业园区,加快矿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增加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品矿种和品种。加快优势及特色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矿产资源开发总量与经济总量增长相适应。巩固和提高优势矿产在自治区乃至全国矿产品市场的地位。

( 二) 全面发展,效益集中

以组建采、选、冶、科、工、贸一条龙,勘查开发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一批矿产品深加工的现代化企业为目标,开发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特色矿产品并形成优势。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开发形成采、选、冶、加工一条龙,建成自治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有色金属矿业园区和自治区重要的黑色、有色、稀有和贵金属矿业园区。铍冶炼和铍铜母合金及其深加工规模化,在开发低品位、难选冶金矿技术上获重大突破,在生物氧化提金工艺上填补自治区空白,使得黄金生产快速发展,再创辉煌。

( 三) 优势转化,资源配套

1) 把资源潜力转化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阿勒泰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强矿产地质勘查,摸清资源家底。一些矿种已经具备矿业深加工的条件,在建设中要大力引进高技术、高水平的矿业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采取矿产资源采、选、冶及深加工发展形式,提高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提高矿产资源的初次深加工率和资源的二次转化率,如 2015 年铁矿的深加工率可达到 100%,球团转换率达 80%以上,铅锌转化率达 90%以上等。

2) 一般经济优势转化为循环经济优势。矿业经济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应加大对矿业发展的研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和鼓励区内大型矿山企业发展,引导小型矿山企业的联合重组,在安排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时向阿勒泰地区倾斜,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优势和非优势资源 ( 地下水) 配套转化为组合资源优势。加大地下水的勘查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更好地为矿业经济服务。

三、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

( 一) 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水平

1. 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减少储量消耗和矿山废弃物排放

加强深部和复杂难采铁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溶浸采矿技术,开发深井采矿技术,探索矿山无废采矿技术等,提高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回采率。推广先进适用的资源综合回收工艺及选矿技术,采用超细粉碎设备和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浮选设备,提高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选矿回收率。根据各区实际确定,争取达到井下开采回采率达到 85% 以上,露天开采回采率达到 90% 以上。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5%以上。

2. 加强矿产资源采选回收率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

新建矿山不得采用国家限制和淘汰的采选技术、工艺和设备,根据现有开采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的选入标准,达不到要求的不得颁发、延续采矿许可证。强化对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督检查,引导和强制矿山企业切实提高矿产资源采选水平。逐步实施矿产资源税费征收与储量消耗挂钩的政策措施,促进矿产资源节约开发。

( 二) 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1. 加强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产,统一规划、综合开采、综合利用。重点加强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散元素矿产等共伴生矿产资源开采、选矿过程中的综合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利用与铁矿伴生的铌、稀土、钒、钛等资源。

2. 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引导机制

推动实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计划,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低品位、共伴生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尾矿资源等的调查工作,全面评价综合利用潜力。明确尾矿开发的准入条件和技术要求等规定,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以及节能减排,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改造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用地优先供给,提供信贷金融支持。

四、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

按照 “再勘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特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大对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特区矿业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矿山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以矿山企业为主体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工程,推进共伴生有色多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多金属尾矿资源等综合开发利用,引导和带动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大力推进 “绿色矿山”建设,安全、环保、可持续地发展矿业经济。

最大限度地使用循环水,在生产线设水循环系统,循环利用率在95%以上。冷却循环系统补充用水优先采用经处理后的生产排水,基地内的绿化和冲洗道路用水将采用中水,实现废水的资源化。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目标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类管理机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政策激励机制,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程。实行差别化资金筹措政策,促进新老矿山及资源枯竭型县 ( 市) 的生态恢复。对于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动多渠道资金投入恢复治理,到 2015 年,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 35%以上。对于新建的生产矿山,按照 “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明确矿权人的义务,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矿山开采和选矿过程中的废污水处理、废石尾矿长期堆放的环境污染治理,实现同步恢复治理。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在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区,划定重点治理区,有计划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开展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水土环境污染和矿山固体废弃物占用破坏土地等环境问题治理,改善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示范,部署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明显改善。加强引进矿山环境保护项目,争取 2015 年前实施矿山环境保护项目 5 ~8 个,到 2020 年矿山环境保护项目达到 10 个以上。

六、国际合作目标

加强与周边国家矿业合作,积极利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满足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的资源需求。在 2010 年实现利用哈蒙两国资源实现突破的基础上,在 2015 内年争取实现利用俄罗斯矿产资源的目标,2015 年利用 3 国资源达到: 铜精粉 15 万 t、铅精矿 2 万 t、锌精矿 3 万 t、铁矿石 200 万 t 等。充分抓住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机遇,实现油气深加工突破。

6.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定的指标包括哪些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定的指标包括:资源产出率、废物再利用率、资源化率。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7. 超越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介绍河南超越企业集团运用大循环思想,即大循环中套中循环,中循环中套小循环,环环相扣,产业代谢,共生耦合,循环反馈的新理念,制订循环经济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理念是先导,规划是基础,实施是关键的阶段性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特别提到以资源为纽带,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厂(矿)区“三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矿区是集团的时代使命。并通过循环机理分析,回答了能不能循环以及怎样循环的问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实践;探索

河南超越企业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经营范围涉及煤炭资源采掘、房地产开发、文化传播服务等领域,主营业务为煤炭资源开发及销售。现有资产总额达12 亿元,年销售收入2 亿元,其中煤炭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利润总额3700 余万元;员工2000 余人,其中各类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200余名。

近年来,集团先后被授予“中国最具生命力民营企业”、“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私营企业百强”、“河南省十佳诚信企业”、“安阳市诚信经营五星级企业”、“安阳市最大贡献企业”等30多个荣誉称号。

集团是靠文化传播起家的。1995 年,为响应全国工商联兴办“光彩事业”的号召,集团在董事局主席倡导下,推进“返乡富民工程”,投资1300多万元,兴建了年产9万吨的九龙山煤矿。从此,煤炭资源开发成为集团的主业之一。1999年租赁地方国营安阳矿务局因水淹而停产的王家岭煤矿,投资2000多万元部分恢复了生产,边排水边采煤,每年产煤10 万吨左右。几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集团连续保持年25%的增长速度。2001年集团董事局经过战略梳理决定,要不断扩大煤炭生产规模,必须把取得更多资源作为突破口。于是,通过多方努力,先后取得地质储量3.89 亿吨的煤炭资源采矿权与探矿权,为现有煤矿的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建设大中型煤矿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理念是先导

2001年,集团斥资近百万元,聘请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为集团设计管理模式。几年来,在具体物化的基础上,集团董事局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单纯的挖煤、卖煤不是一种好的经营方式,必须延长产业链条,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1997 年以来煤炭行业的连续低迷,集团作出投资决策也需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著名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确保集团的快速发展,这是当时董事局研究和思考的重点问题。集团用了几乎半年时间,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反复学习,认真研究,客观地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科学务实地审视集团战略。2003 年9 月,董事局重新提出“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拉长产业链,多元化经营为重点;以建成‘煤电工业园’和‘煤化工业园’为标志;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增长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安全生产,狠抓管理提升,提高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集团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就是集团“雄鹰”战略的指导思想,用现在的观点来说,这一思路正是一种朴素的循环经济萌芽思想。

之后,党和国家反复提出构建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系统学习,集团董事局的战略思想更加清晰,战略目标更加明确。我们认识到,集团当前从事的煤炭资源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吃的是祖宗留下的饭,如果不注意节约,搞什么掠夺性开采,或者不在综合利用上做文章,破坏生态,污染环境,那就会断了子孙的粮。这种不道德的事,我们坚决不能干。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遵循“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重新审视集团的发展战略。2004 年初,我们深入分析了资源采掘型企业的特点,充分研究了国家颁布的环保政策,较早地提出了“形成产业族群,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集团组织有关人员对循环经济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先后三次组织内部论坛,向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宣讲,使大家对循环经济模式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到煤炭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在此基础上,2004 年年底集团董事局研究决定,把“雄鹰”战略的指导思想调整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以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创新能力为动力,以投融资和管理为核心,运用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手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和‘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基本特征,建设节约能(资)源、清洁生产、‘三废’综合利用、生态环境美化、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企业、节约型生态园区、和谐型绿色城镇。通过5年或稍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集团建成一个现代化、配套全、效益好、环境美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把循环经济的理念纳入集团战略管理是一次认识上的质的飞跃。

二、规划是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确立了,认识统一了,如何贯彻就成了重要问题。集团根据“树现代企业品牌,创百年超越老店”的最高目标,先后三次进行管理提升,其标志是重视战略管理、制度建设和文化塑造。这些年来,从管理上基本形成了战略———规划———计划的管理体系,作为集团“雄鹰”战略的纵向延伸。2005年初,集团着手编制《河南超越企业集团循环经济规划》,把产业序列的各种项目分别纳入到该规划之中。

2005年7月,《国务院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若干意见》颁布后,集团董事局对原循环经济规划的指导思想、循环结构、关联特点、实施保障等内容进一步进行了梳理。即:

坚持一条思想主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集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突出两大战略重点———一是以煤炭为核心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转化价值;二是以项目为载体,运用资本运营方式,引进战略伙伴,实现共赢发展。

推进厂(矿)区“三化”———一是以煤———电———材———建、煤(气)———焦———化为母体的产业链,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打造产业聚集平台,实现工(矿)产业化;二是以资源(农业)为纽带,构建“矿业农庄”的发展模式,推进工(矿)业反哺农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三是以生态维护为重点,规划小城镇建设,配套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文化服务,建设和谐矿区,提高城镇化水平。

形成四大产业体系———一是生态(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农业产业体系,三是房地产业体系,四是工(矿)产业体系。以“文化为特色、资源(农业)为纽带、房地产为基础、工(矿)业为主体”,达到产业代谢,共生耦合、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关联效果。详见图1。

图1 超越企业集团产业循环耦合图

这个图勾勒了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独特理念和基本框架,说明这是一个具有立体结构特征的大循环,与集团现在从事的产业都有交融,各产业既是一个独立的循环体,又与其他产业保持相互代谢,共生耦合,互为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各产业群的中循环和具体项目的小循环,相互循环反馈,形成活力机制。圆圈和中间的五角形是产业群的定义域,但不限于此,凡是能够延伸开发的其他项目以及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政策整合的项目均应包含在其中。

在集团循环经济规划框架的基础上,集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作,于2007年3月重新编制了更为详尽的《河南超越企业集团循环经济规划实施方案》,该方案对产业链的循环原理、平衡机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比如,在保证现有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集团规划对九龙山煤矿和王家岭煤矿进行各30万吨/年的技术改造;在已取得龙宫井田7844万吨储量的采矿权基础上,新建一座年产45万吨的王家岭新井;经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取得在彰武—伦掌北部井田34.7925平方千米的探矿权,详查显示储量为26052 万吨,规划新建一座180万吨煤矿,该煤矿主产焦煤。因此,配套建一个90 万吨煤焦化项目和一座综合洗选能力为200万吨的洗煤厂。为矿井水、煤矸石、煤泥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拟建一个2×140 兆瓦煤矸石热电联产机组。电厂所排粉煤灰渣供一个4×6000万块砌块砖厂使用,变废为宝。其循环原理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4 座煤矿每年总计生产能力为285 万吨,其中45万吨王家岭新井和180 万吨伦掌煤矿是标志性工程;2×140 兆瓦煤矸石热电联产机组是循环链的“发动机”,是“三废”利用的关键工程;90 万吨煤(气)焦化工程是产业链中附加值更高的重点项目,均被安阳市列入“十一五”规划之中。

按照规划,在未来5~10年内,如果上述项目均能建成投产,集团需陆续投资50多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40亿元,年上缴税金3亿多元,年税后利润7亿元。如果科学地解决好“三下”压煤的开采,可以增加2000 多万吨煤的产量,增加销售收入70亿元,利润总额26亿元。

三、实施是关键

规划是行动的指南,是鼓舞员工士气的号令,是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伐的有力武器。但只有一个好的规划,若执行不到位,规划也会落空。这个利害关系,集团董事局非常清醒。因此,在循环经济规划形成之时,集团执行委员会就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细化了各部门的职责,并和各系统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订了业绩考核标准。把实施循环经济的绩效和员工薪资、奖罚、任用、提升挂起钩来,形成全员关心循环经济发展、都干循环经济事情的良好氛围。为了切实加强领导,集团还专门成立了循环经济领导小组,由杨清河任组长,其他各业务和职能部门的执行总裁任副组长。

循环经济领导小组,首先根据循环经济规划、实施原则、循环机理,对实施计划作了分解和安排。实施原则有四条,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根据产业链的关联程度,采取“一揽子规划”的原则;根据循环经济规划,采取“集中式委托设计”的原则;根据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采取“打捆报审”的原则;根据立项评审,将建设周期短的项目作为突破口,采取“早建设、早投产、早收益”的原则。循环机理主要把循环链中废弃物利用作了能量平衡分析,回答能不能循环以及怎样循环的问题。详见图3。其次,在煤炭系统兵分三路,一是对外专门跑项目立项,组织编评文件的起草和审核,委托设计机构进行专业化设计,办理审批立项手续,以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目前,大部分项目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二是内部成立项目实施部门,强化筹备处的功能,成熟的项目启动后,主持做好现场施工与管理;三是原有的煤矿,在安全达标的前提下,继续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强化融资力度,成立融资办公室和证券投资部,从企业自筹、战略伙伴合资合作、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有投资意向的战略伙伴已经和集团签订了合资合作协议,启动资金有了一定保障。

图2 河南超越企业集团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原理图

图3 河南超越企业集团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物质能量分析平衡图

安阳市已经把集团列为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目前,正在申报河南省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单位。

8. 农业循环经济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循环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一、循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1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点6
三、循环经济学及其基本内容9
四、循环经济学与其他相邻学科之间的联系9
第二节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12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2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14
三、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14
四、农业循环经济研究的基本内容15
参考文献15
第二章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理论支撑17
第一节 循环经济系统的功能流理论17
一、物质循环理论17
二、能量流动理论19
三、价值流动理论21
四、信息流动理论23
第二节 循环经济系统的产业链构建理论25
一、产业共生理论25
二、产业食物链理论29
三、产业生态位理论32
第三节 循环经济系统的过程调控理论34
一、清洁生产理论34
二、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理论36
参考文献38
第三章 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与技术39
第一节 循环农业模式的基本组成与类型39
一、循环农业模式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特点39
二、循环农业模式的分类40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模式41
一、区域层面的循环农业模式41
二、三次产业层面的循环农业模式43
三、大农业层面的循环农业模式47
四、单一农业部门产业层面的循环农业模式52
五、农户庭院的循环农业模式58
第三节 循环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体系60
一、节能技术60
二、节地技术61
三、节水技术61
四、节肥技术62
五、节药技术63
六、节种技术64
七、节料技术65
八、节劳技术66
九、基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67
参考文献76
第四章 农业与农村的节能减排技术77
第一节 农业与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技术77
一、太阳能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77
二、风能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82
三、地热能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84
四、生物质能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88
五、沼气能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91
六、河流水能资源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95
七、海洋能及其在农业与农村中的应用97
八、新能源的综合利用99
第二节 农业与农村的减排技术102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减排与控制技术102
二、农业源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105
三、农村生活垃圾的减排及其无害化处理技术108
参考文献111
第五章 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过程分析与评价113
第一节 物质代谢分析113
一、基本概念113
二、方法步骤114
三、案例分析117
第二节 投入产出过程分析119
一、基本概念120
二、方法步骤120
三、案例分析123
第三节 能值分析方法125
一、基本概念126
二、方法步骤129
三、案例分析130
第四节 生命周期评价132
一、基本概念133
二、方法步骤133
三、案例分析137
第五节 环境审计140
一、基本概念141
二、方法步骤144
三、案例分析146
参考文献148
第六章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效益与水平评价149
第一节 费用效益分析149
一、基本概念149
二、方法步骤151
三、案例分析153
第二节 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156
一、基本概念157
二、方法步骤161
三、案例分析164
第三节 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166
一、基本概念167
二、方法步骤167
三、案例分析170
第四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72
一、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评价指标体系172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77
参考文献182
第七章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容与方法183
第一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内容183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概念183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184
第二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188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环节188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步骤190
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文本编制的基本内容191
第三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案例介绍192
一、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案例192
二、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循环农业示范园规划案例209
参考文献213
第八章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215
第一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框架215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215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215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形式216
四、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17
五、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比较与借鉴218
第二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219
一、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建设219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221
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223
四、农产品销售与市场服务体系226
五、农业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228
六、农业保险服务体系229
七、农业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31
第三节 农业环保产业的建设与发展235
一、环保产业的基本概念235
二、农业环保产业的概念236
三、发展农业环保产业的意义237
四、农业环保产业的基本类型237
五、农业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238
参考文献239
第九章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标准化认证体系240
第一节 循环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框架240
一、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40
二、循环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框架体系241
第二节 ISO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体系242
一、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243
二、ISO14000系列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246
第三节 国内外主要的安全食品标准认证体系249
一、无公害食品标准认证体系249
二、绿色食品标准认证体系250
三、有机食品标准认证体系255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生产操作规范认证体系259
一、GAP认证体系259
二、GMP认证体系261
三、HACCP认证体系263
参考文献265
第十章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与管理手段266
第一节 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266
一、生态环境法的基本概念266
二、生态环境法的基本框架体系267
三、我国生态环境立法概况267
第二节 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271
一、德国的循环经济法271
二、日本的循环经济法273
三、中国的循环经济法274
第三节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管理手段278
一、现有环境问题的管理手段概述278
二、生态补偿手段280
三、生态税收手段282
四、碳交易市场手段283
五、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86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制度288
参考文献290
第十一章 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做法291
第一节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做法291
一、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立法情况291
二、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形式与内容293
三、发达国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296
四、日本滋贺县爱东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案例介绍299
第二节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303
一、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303
二、中国安全食品生产的发展概况304
三、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307
参考文献308
……

9.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随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相继出现能源、原材料短缺,这为中原地区资源依托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作为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循环经济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割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弊端,要求以与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和我国的发展历程,都曾出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修武县目前人口26 万,面积722平方千米,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大县人口小县,但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导致了自然生态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废水、垃圾排放,造成了河流及空气污染,这些已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在中原掘起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污染排放总量逐年减少,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资源利用率低,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依然较大。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道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维持经济增长,以末端治理为环境保护手段,将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方面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重建生态环境的任务已刻不容缓。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

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比较优势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产品链条短,属于典型的原料型生产,存在着资源消耗量大、产出效率低、浪费较为严重等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受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和产业边缘化等因素制约,我县能源、原材料的高消耗问题更为突出。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永续开发利用。目前,我县经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建立环境经济体系的成本较低,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工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拉长矿产品加工链条,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由初级原材料输出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和对污染排放的经济代价,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及其模式,为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损害支付提供了可能。特别是随着绿色GDP理论的建立与推广,依靠循环经济提高效益水平的步伐明显加快,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主流模式。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驱国家,早在1972 年就制定了《废物处理法》,目前废物利用年产值400 亿欧元,吸纳就业人数达24 万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一系列以循环为目标的能源政策,环保产业在2000年达到1000亿美元。资源匮乏的日本,为应对国际市场日趋紧缺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和涨价风潮,2000 年的“环保国会”提出把发展环保产业以及循环经济体系作为改善日本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2000年世界6000亿美元环保产业市场中,占了近2/3的份额。欧盟诸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先后按照资源闭路循环、避免废物产生的原则制定了各国的废物管理法规。从我国的实践看,自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根据生态学原理的组织生产方式,已建立起贵港等10个生态工业园区,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有效控制并减少了污染排放。从我县来看,近几年在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业经济转变为旅游经济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看,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才能使产品生产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突破“绿色壁垒”,扩大对外贸易;才能缓解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科学的产业政策为先导

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全新的发展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

对于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环境承载能力弱、经济欠发达的修武县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显得更为艰巨而紧迫。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应着重抓好5个方面:

(1)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应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聘请专家学者研究制定全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开展以修武生态示范区建设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生态化布局论证工作,重新审视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环保准入、入驻企业是否具有产业关联度,是否能形成共享资源的产业共生组织,上游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能否成为下游生产环节的原料和能源,并制定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发展规划,集聚具有互补配套功能的企业和项目,促进生态产业链或产业群的形成。积极做好循环经济试点的争取工作,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在制定“十一五”计划和远景发展规划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优先发展具有清洁生产技术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变末端治理为源头预防的项目,规划建设若干生态产业链、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圈。在农村,应以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推广发展一批种植、养殖、能源(沼能、秸秆气化等)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园区。

(2)探索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应用足用活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尽快建立健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地方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把保护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制定完善工业园区入驻项目环保准入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废弃物循环利用制度等,把主导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簇群的培育纳入到生态产业链之中,鼓励和扶持能够衔接上下游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防止出现园区入驻企业的“大杂烩”。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环保、技术等方面,对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给予大力支持。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排污收费,特别是要运用经济激励和惩罚等经济杠杆,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3)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应把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放在首位,坚决杜绝高污染项目的引进,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重点扶持秸秆气化和沼气等新型能源开发,矿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产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通过技术引进、联合攻关、嫁接改造等措施,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延长矿产、建材、化工、等产品加工链条,促进企业间废弃物的资源化连接,建设一批区域性资源再生产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4)择优发展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工业园区广泛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产业链试点工作。通过择优扶强,重点培植,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企业,示范带动集约型、生态化工业体系新框架的建立。如以中州铝厂为核心,加快赤泥尾矿综合利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步伐,使多年废弃的1亿多立方米赤泥尾矿尽早发挥效益。并鼓励煤矿企业,实现粉煤灰、矿石尾渣的资源化,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

(5)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宣传。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提高全民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