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P AP MP,TC AC MC,TFC TVC,AVC AFC,MFC MVC,STC SAC SMC,LTC LAC SMC在西方经济学中分别代表些
T- total 总的; A-average 平均 ; M-margin 边际;
P-proction 产量; C-cost 成本;
F- fixed 固定; V-variable 可变;
S- short 短期; L- long 长期;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
边际固定成本,边际可变成本
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
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应该都是 微观经济学 生产函数 那一章的概念
2. 已知SA垂直平面ABC,且ABC中BC垂直AC于C,∠ABC=30度,AC=1,SB=二倍根三,求直线SB和平面SAC所成的角
∵SA⊥袭面ABC
∴SA⊥AB
∵BC⊥AC
∴AB⊥面SAC
∴直线SB和平面SAC所成的角即∠BSA
∵AC=1,∠ABC=30°
∴AB=√3
∴sin∠BSA=√3/2√3=1/2
∴∠BSA=30°
∴直线SB和平面SAC所成的角=30°
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选为满意答案,谢谢!
3. 经济学中为什么AVC的最低点一定在SAC最低点的左下方
因为AC=AFC+AVC,这个说明AC在AVC曲线上方,2者之间的距离是AFC即平均固定成本版。固定成本是一定的权(假设100),但是产量越多(假设分别为50和100产量时)平均下来就越少(分别是2和1),就是说AFC全程都是递减的,AVC从最低点开始转而上升的时候,当其增量小于AFC减少量时,AC还是下降的(AC等于2者之和嘛),只有在产量达到一个更高水平时,AVC的增量正好等于AFC的减少量,这时AC才达到最低点,所以就在右上方了。供参考。
4. 经济学问题,画图说明AC、AVC、MC曲线的相互关系
AC、AVC、MC的关系图:
(4)ac和sac经济学扩展阅读: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的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增加先递减后递增。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也即边际生产率先递增后递减的结果。
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平均成本的变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围内成本管理总体水平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平均成本可能会有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能了解成本变化的总体水平和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短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由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决定的。当产量增加时,平均固定成本迅速下降,加之平均可变成本也在下降,因此短期平均成本迅速下降。
随着平均固定成本越来越小,它在平均成本中也越来越不重要,这时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又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
5. sac0806-n和sac0806有什么区别
是可控硅元件,即晶闸管。
(SCR: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简称。
回可控硅有单向、双向、可关断答和光控几种类型。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控制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可控整流、调压、逆变以及无触点开关等各种自动控制和大功率的电能转换的场合。
三个角分别为 K A G
6. FC,VC,TC,MC,AFC,AC是什么意思(西方经济学)
FC 固定成本
VC 可变成本
TC 总成本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MC 边际成本
AFC 平均固定成本
AC 平均(总)成本
关系式:总成本tc、变动成本vc、固定成本fc、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成本ac、
边际成本mc。△tc/△q=mc,tc/q=ac,fc/q=afc,vc/q=avc,tc/q=vc/q+fc/q
西方经济学是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
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
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
济学。
(6)ac和sac经济学扩展阅读:
1,基本定义
西方经济学即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即目前所称的“主流经济学”,因特别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场经济学之称。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为标志,西方经济学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
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马歇尔到凯恩斯、米尔顿·弗里德曼、萨谬尔森、卢卡斯、斯蒂格利茨,西方经济学大师辈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林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西方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致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上有“经济学帝国”之称。
2,研究内容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的解释为:看不见的手英语为“invisiblehand”。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应由政府干预,而应由整个社会需求进行选择。这种社会需求被认为是调节市场的“看不见的手”。
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经济学是15世纪经济学产生,18世纪经济学建立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其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7. 在三棱锥S-ABC中,∠SAB=∠SAC=∠ACB=90°,AC=1,BC= 3 ,SB=2 3 .(1)
(1)∵∠SAB=∠SAC=∠ACB=90°,∴SA⊥面BAC,即SA即是棱锥的高, 又AC=1,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