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学研究的人类基本矛盾,中国主要矛盾,人生主要矛盾有何相通之处宏观经济学作业
你好,以经济学研究的角度,人类基本矛盾中国主要矛盾人生主要矛盾的相似之处应该在于矛盾的产生方式,基本上都是因为沟通有误
㈡ 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其实西方经济学并不流行解决矛盾这种说法,这是马克思的分析法,因为马克思认为阶级社会要用矛盾分析、阶级分析。
㈢ 政治经济学矛盾问题
生产力系统和生产关系系统的矛盾。
许光伟:生产关系的三层次解读关系及其意蕴——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域内的道名学说和生长论,该文有具体的阐释。
《当代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第5-13页
保卫《资本论》参考文献(列国志数据库 供交流用)
推读马克思主义经典:
《资本论》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04。
《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资本论》第1卷(德文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32卷,人民出版社,199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34、47卷,人民出版社,200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200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剩余价值学说史》,郭大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
《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
《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84。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2012。
《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50。
《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1999。
㈣ 西方经济学主要解决哪两个问题所产生的矛盾
西方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稀缺性与需要无限性)问题所产生的矛盾。供参考。
㈤ 经济学问题4
答案B
货币政策四个最终目标要同时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它们之
间既有一致性又有矛专盾性。
1物价稳定和充属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此消彼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因此,要维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就要牺牲一定的物价稳定;而要维持物价稳定,又必须以提高若干程度的失业率为代价。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两者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如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不正确,比如以通货膨胀政策刺激经济,暂时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但最终会使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如果经济迅速增长,就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加快进口贸易增长,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而要消除逆差必须压缩国内需求,而紧缩货币政策又同时会引起经济增长缓慢乃至衰退。
4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为了平抑国内物价,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反之,略,一样。
㈥ 政治经济学中的矛盾高手解答,谢谢!
确实是: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这也正是资本家着力避免的。由此内产生了帝国主义与第容三世界的依附,由此产生了纳粹这样的东西。
帝国主义时期,中心资本主义的利润率保证,是第三世界贫困的原因;纳粹时期以及战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导致的是剩余价值率的攀升,这也阻碍了利润率降低的趋势。
到了近几十年,金融的出现创造出来的虚假的繁荣,也掩盖了有机构成升高与利润率降低的运动。不过可以看出,这些手段都不足以缓解有机构成的提高和利润率的挤压。这也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障碍。
如果还是觉得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自动化的大生产目前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条件,可以一直没有进行,这是为什么。半自动化大生产反而更多的要求人力的参与,比如富士康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现。
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里面,对此问题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㈦ 经济学中的矛盾分析法是怎么说的
您好!我十分乐意为您服务!☆⌒_⌒☆ 很荣幸能回答您问的这个问题,商品是经济学的细胞,从经济学角度看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如果我们换个角度,那么如何用矛盾分析法透析商品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就是事物。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著两个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方面。简言之这两个方面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区别。“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分析矛盾,从矛盾著的两个方面看问题。那么商品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排斥,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或者说既对立又统一。对立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区别﹔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体。相互排斥表现为:二者不能被同时占有。商品的生产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相互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统一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相互依存: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面,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会要的,也不会形成价值﹔凡是商品必然有价值,如果一个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不可能称其为商品。相互转化:具有价值的商品如果退出生产,流通领域,那么它就成为只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一个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如果用于交换,就成为商品,具有了价值。 因此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用矛盾分析法透析商品这一经济学的细胞,既开拓了学生思维,又可使学生活学活用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经济学和哲学中两个基本概念的透彻理解,使学生深刻把握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真可谓一举多得。
㈧ 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资源是有限的,欲望是无穷的。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㈨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及产业对策
简洁一点说,许多行业普遍科技含量较低,像美国的支柱产业为航天航空\军事专制造\计算机产业属等等,中国就无法做到这样的地步,记得谁说过,中国生产8亿条裤子才能换得一架飞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个情况.政府一直想要调整产业结构,就是想降低基础性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㈩ 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 a 提高收入水平 b 资源配置 c 人类矛盾 d 休息与工作
A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资源的如何配置问题。B、C、D三项的说法均不符合题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