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如何理解经济学中
如果法孝直在老刘不会东征
因为他死了能说上话的人基本都是荆州老部下/好不回容易找个说话的云答/也只是一个近卫将/没那样大的威力/况且云说的是政治/老刘最不喜欢的就是政治/他喜欢人情/可是云说的太体面/他就更不可能去考虑/如果采纳云的主张那不是说自己太没水准了/领导为自己的面子可是......
所以只好找个死人来说话
如果法正在东征也会在半路终止因为荆州要回来他就会撤退
当东吴来求和的时候老刘身边没一个荆州外的人能说上话
荆州老部下向着杀回老家去 新将想着我刚来就不要自己讨没趣
所以这个台阶老刘就没的下了只好顶下去
把战争的目的转移了、
如果是为荆州可以终止
如果为报仇也可以终止、
可见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❷ 简答: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是什么
在经济学中,均衡是经济学家物理学中借鉴并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最直接专的含义被看成是“力量属的平衡”,或者用来表示没有内在"变革倾向“的一种状态。
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概念。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经济变量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与物体的运动一样,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经济单位也同样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经济力量的制约。
(2)简答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是什么扩展阅读:
局部均衡相关特点
马歇尔(1920年)创立的局部均衡理论,把单一商品的市场看成是总体经济的一个很小部分。相对于总体经济来讲,单一商品市场的小规模特点给我们分析市场均衡问题带来了两个方便之处。,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仅考察经济生活在一定时间的某个变数对有关经济变量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其特点是以单个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为分析的对象,而不考虑它同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价值论和分配论的阐释中运用了这种分析方法。
❸ 消费者均衡的经济含义是什么西方经济学
消费者均衡指一定收入在一定价格下购买一定数量商品取得最大满足(总效内用最大)的状态。容其必要条件是:MUx/Px=MUy/Py.
若已知效用函数Tu=f(x,y),货币收入M,x和y的价格Px,Py,则利用上述条件即可求得均衡购买量x和y,货币的边际效用以及最大效用量。
关于消费者的均衡概念的详细介绍可参见,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第三版,90到93页。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❹ 微观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的均衡是一个时点上的均衡,而非时期上的均衡。它主要是指微观...当需求等于供给时,就达到了均衡的状态。 ...均衡的最一般含义是指经济事物...
❺ 消费者均衡的经济含义是什么西方经济学
楼上说的比较官方,我就说的简单点
比如
你吃一包子花费2元,假设得到效用为10
你吃一顿饭花费20元,假设得到的效用90
那么你就会感觉吃饭90/20=4.5小于包子10/2=5你会感觉吃饭划不来,
也许你就会增加吃包子的次数而减少吃饭的次数,当你吃包子次数多了,就不想吃了,就是效用递减规律,这时你感觉包子带给你的效应就减为8,这时包子8/2=4那你就感觉吃饭划得来,当你吃多了,吃饭效用也会下降,那是感觉包子划得来!
就是说消费者均衡就是MU1/P1=MU2/P2两件事让你感觉最一块钱给你带来效用相等时就是消费者均衡了!
就是这样了打字打累了!
❻ 消费者均衡的经济含义是什么西方经济学
所谓消费者均衡(consumer’s
equilibrium)是指消费者以一定的收入和在一定市场价格下,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能够获得的最大满足程度。
(一)无约束的消费者均衡
总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充分条件是:
当消费者消费多种产品时,如,总效用函数为:
TU=U(X,Y)时:
这时总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
其充分条件是:
;
(二)有约束的消费者均衡
在研究消费均衡时一般假设:
第一,消费者的嗜好是即定的。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即定的。
第三,物品的价格是即定的。
1.边际效用均等法则
最好的或最优的配置是使每一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的那一种。因为假如不是这样的话,消费者可以通过削减一种用途的数量,而扩大另一种用途的数量,来改善他所获得的福利。
表3—3
商品X、商品Y以及储蓄的效用
表3—4
各商品每元钱的效用
4×5+3×4+8=40(元)
2.边际效用均等法则的数学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TU=U(X,Y,Z)
max
TU=U(X,Y,Z)
………………………………(1)
s.t.
M=PX
X+PY
Y+PZ
Z
…………………………(2)
L=U(X,Y,Z)+λ[M—(PXX+PYY+PZZ)]
……(3)
…………………………………(4)
…………………………………(5)
…………………………………(6)
……………………(7)
∵
……………………………(8)
………………(9)
其中:
、
、
、
、
、
、
………………………………………(10)
………………(11)
…………………(12)
∵
;
;
∴
…………(13)
MUX=λPX
;MUY
=λPY
;MUZ
=λPZ
…………………
(14)
………………………(15)
…………………(16)
例:设某消费者共有120元钱,现有两种商品可以购买和消费,己知X商品的价格为4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该消费者消费X和Y商品的效用函数为
,试问该消费者将如何消费方能达到最大的满足?
解:
按照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必须求出使满足条件:
∵
∵
令:
得:
化简可得:Y=2X,将其代入限制条件函数中可得:
X=15(单位),Y=30(单位)
于是获得的总效用为:
通过计算可知,该消费者将购买15个单位的X商品及30个单位的Y商品,其获得的最大效用是
个效用单位。
❼ 经济学课程中一道题,基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条件
是基数效用不是序数效用好不好。。。
❽ 经济学课程中一道题,基数效用论中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条件
关于这两个效用理论,当初初学时就纠结了很长时间,因为是用的高鸿业三版教材,有关序数效用论的部分写的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我当初的疑问就是:为什么明明基数效应理论认为效应可以加减,而叙述效用理论认为效应不可以加减只能比较大小,可是到头来高鸿业版却推导出一个公式将基数效用理论的结论与叙述效用理论的结论统一了起来,即mrs12=mu1/mu2=p1/p2
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安慰自己的答案:高鸿业搞错了!理由是:根据三版p93第三段这一推导公式的关键理由“。。。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和相应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数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减少量。。。”说这一句话就已经承认了效用的可加可减了,也就是承认了基数效用论了,也就难怪会推导出使得序数效用理论和基数效用理论成为一回事的公式了。于是乎很长一段时间我就这样告诉自己说高鸿业搞错了。。。
然而后来我的想法又变了!我也开始认为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是一回事了!问题出在基数与序数各自的定义上:虽然序数被定义为不可加减,这可比较,然而事实上,从严谨的逻辑意义上讲,比较的过程将直接导致加减概念的出现,否则比较的过程将无法进行。因此,认为基数与序数是一分为二的概念的想法本身就有问题,这两个概念根本就是掺和在一起的!因此对序数效用理论的推导才会导致和基数效用理论相容的结论。
现在我已经对传统的效用理论失去信心了,希望行为经济学别再让我失望。
❾ 如何理解经济学中均衡的涵义,并举例作图说明
以供求均衡为例,一般情况下随着价格水平的增加,需求量会减少;反内之,随着价格水平容的增加,供给量会增加。反则反之,这就形成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供求均衡是这样实现的: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由于存在过量供给,供给者为了销售存货会降低意愿接受价格。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由于需求不足,消费者会提高意愿支付价格抢购不足的产品,供给者也由于获利增加而愿意增加供给。只有消费者的意愿支付价格等于供给者的意愿接受价格的时候,交易才能够成交,这就是达到了均衡状态。
❿ 微观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中抄均衡的的含义是指在社会市场供给、需求及微观经济生产条件等基本保持同一增长水平的条件下,某一商品的生产成本、生产量、销售量、利润等在相等的时期(同常指一月或一年)里,应控制在同一增长水平上。均衡的意义是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注重管理、科技方面提供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