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的五大铁证
经济失衡,一般是指经济结构失衡,而严格说,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还算处于比较合理的范畴之内。例如,中国制造业的比重大,是符合13亿人口众多、平均受教育程度不算太高的实际特点的。制造业的比重大,可以大量安排一般劳动力就业,有效防止社会动荡的同时稳定提高全民收入水平,不像印度那样,工业或制造业落后,无法安排大量就业人口,社会贫穷、动荡不安,仅靠精英阶层维持的软件外包业只能安排少量高科技人员,导致国力不强、国际影响力不够,国家生产总值不高,吸引外资能力弱,这才叫经济结构失衡。
鉴于全球宏观经济百年来的上下波动,因此,以中国目前的国民经济状况,比起全球各大工业国或发达国家,还算结构合理或国民经济运转正常,发展速度也略高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所以还不能认为是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倒退”了,只能说在前几年连续固定资产投资过大、产能过剩需要几年时间慢慢“消化”,显得国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须知过剩的产能是可以经过几年时间化解的。例如发电厂建设的太多,暂时没有那么多的用电负荷,导致发电厂开工不足效益下降,但我们家庭的用电量一定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加,社会上新增加的房地产、商场、工厂等都 会增加用电量,广大农村的用电量也是会迅速提高,这所有的因素汇合起来,就会在几年后使发电厂过剩的产能得到释放。宏观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也就在无形中得到调整。
所以,在经济总量和社会总财富雄厚了许多倍的今天,中国总体经济结构调整还不至于属于“倒退”,只是要认识到宏观经济的波峰波谷周期现象,稳步调整优化,未来可期。
『贰』 财务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职业会计人是一个专业群体,承担了国家、雇主和社会的多重责任,而各方均对职业会计人的能力抱有较高期望值。这些能力有的是可以量化的,如工作经验年限,有的是可以直观取得的,如相关证书,还有的是需要在工作中检验出来的,如工作态度、沟通能力等。
职业会计人需具备三方面的能力。
1、专业能力。
对会计人来说,专业能力包括岗位决定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熟练运用,如总账会计需要掌握会计准则、单位会计制度、税法、经济法等专业知识,才能把握具体业务的处理方式。专业能力的要求由行业、岗位、单位性质等因素决定,所要求的是对具体业务类型的综合掌握。
随着经济的复杂化,会计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会计人要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出现,如某些公允价值的计算需要用复杂的数字模型。
2、工作技能。
工作技能则是对工作工具的熟练操作,最常见的则是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如EXCEL、WORD等操作技能。一方面属于提高工作效率所需,一方面属于提高工作质量所需。对EXCEL的熟练操作可使业务达到是办公的效果,相应让会计人在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产出。另外还有外语等属于沟通范畴的技能。
3、包括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软能力,也就是德才兼备的“德”的方面。
与钱打交道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个岗位的特殊性,外部的诱惑结合内部的压力,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工作道德主要表现为需要遵守诚信、客观、尽职、行为合规等原则,属于性质问题,是从事会计职业的根基。此方向根据职位的上升可扩展到沟通协调能力、团队领导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等。
『叁』 结构性失衡的定义是什么
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