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4.(25分)请分别解释下列事件会导致中国的总需求、总供给中哪条曲线的移动,抑或不导版致任何一- 条曲线移动?并用图形说权明上述事件对经济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1)随着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普及,农民面临的医疗风险减少,因此愿意将原本用来预防疾病的财富更多的用于消费。(5分)
(2)“一带-路”构想的提出,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变得更为频繁了。(5分)(3)中国和俄罗斯签订了天然气输送合同,俄罗斯将以较低价格向中国提供天
然气。(5分)
(4)“工业4.0”技术的全面普及,极大提升了工业制造中的自动化水平。(5分)(5)中国与东盟十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签订了RCEP自贸协定。
Ⅱ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国民收入提高,利率上升
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国民收入提高,利率下降
Ⅲ 宏观经济学重点及试题及如何学好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收入、通货膨胀与失业以及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的。
宏观经济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IS-LM模型(这个模型是基于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的假设以及价格刚性的假设):主要讲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IS曲线表示的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也就是说在产品市场上供给等于需求。LM曲线表示的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也就是说在货币市场上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余额。
放松价格刚性的假设后就会产生AS-AD的模型,AS-AD模型讲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总需求是由IS-LM模型导出,是加入价格因素后总需求(包括货币需求和产品需求)的变化。总供给(AS)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来推出的但是就其本身来讲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以上主要研究的就是国民收入变化的问题。
在AD-AS曲线中,引入了劳动力和价格的问题。劳动力和价格构成了失业和通货膨胀的问题。先从通货膨胀来讲。通货膨胀的类型按成因分主要有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以及输入型。按照程度分主要分为温和的、奔腾的。再从失业角度来看。关于失业问题有一个很重的定律就是奥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失业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自然失业率这个概念很重要,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发挥作用情况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是菲利普斯曲线:简单来讲就是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成反比关系。菲利普斯曲线除了传统的以外还有长期的以及附加预期的。作为了解即可。
最后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
经济增长主要有几个概念:
索罗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索罗剩余是一个基本概念,主要是讲经济增长中除了人口和资本的增长以外剩下的那部分的贡献。用公式表示就是:
ΔA/A=ΔY/Y-Δk/k-ΔN/N.
而新古典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差别在于是否将技术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的问题。
关于经济周期问题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讲的不多,主要是将一个螺旋上升的态势。还有几个比较有名的经济周期的研究。
PS:以上有不全的地方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