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雍正王朝经济学

雍正王朝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2-22 15:08:39

❶ 电视剧《雍正王朝》优秀在哪儿为什么评价如此高

电视剧《雍正王来朝》之所以高,主源要是优秀在高潮迭起的剧情设置和环环相扣的故事格局。

(1)雍正王朝经济学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同名长篇小说,由胡玫执导拍摄,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国、赵毅、李颖等主演,演绎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

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四阿哥胤禛,在当政后出现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❷ 雍正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功绩

雍正在历史上的六大功绩

雍正是清代前史上提的比较少的的一位皇帝,即使是在大中学的基础前史必修课里面,触及的也很少。这么就造就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皇帝,对他的评估,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变成一个争议颇大的一代帝王。
关于咱们来说,看过更多的是戏说雍正的戏,雍正王朝使我从正面了解了这么一个前史上最为勤勉的皇帝。雍正,抛开他为履行其决议计划而采取的一些手法不谈,就其方针及其效果和前史意义而言,我觉得是有功劳的。
1、整理吏治
康熙往年吏治松散,贪污丛生,官员堕落堕落,国库空无;在这么一个虚伪昌盛的背面,雍正早已看在眼里。雍正一即位,便着手整治,要求文官不贪墨,武官不克扣军饷,为此还专门建立会考府,对财务进行审计。准则上防止了堕落等景象出项的空间。
2、建立军机处
原来清朝军事上的工作主要有议政处来决议,平时国家行政事务则由内阁处理,雍正则在议政处和内阁以外建立了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5—7人,共商军国大事,进步在朝决议计划功率。可是军机处权利过大,位置在内阁之上,使得内阁原有的拟旨及其批驳皇帝错误决议等权利形同虚设,雍正大权独揽。
3、完善密折准则
添加能够上奏折人的数量,高峰时曾达1200人,扩大了信息的来历,奏折只需通过奏事处直接抵达雍正手中,并能够直接下发到奏事人手中,一起也强化了皇权。
4、改土归流
改动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土司、头人准则,对此中心没有任免权。改土归流准则在全国的推行,改动了这种状况。流即为流官,由朝廷派遣,有任期,故而加强中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5、滩丁入地
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都是土地和人丁分头交税,雍正将人头税摊到土地税中,这么就免除了困苦老百姓没有土地还仍然缴纳人头税的不公平局面,减轻了封建税负及人身依服,一起客观上刺激了人员的添加。
6、废弃贱籍
所谓贱民即在民籍以外,不属于士农工商之列,不能读书,不能参与科举考试,生生世世为奴。雍正废弃贱籍是一件功劳。雍正四十五岁即位,在位一十三年,终身努力变革弊政,在王公大臣、地主富豪、文人墨客的谴责与责难下,锐意进取,勤政为民,煞费苦心,雍正功劳不可没,“康干盛世”精确应当是“康雍干盛世”,其在康雍干三朝起承上启下的效果。或许现在是为雍正平反的时分了!

❸ 如何评价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时期吧,既让康熙王朝在政治、民生上的成就得到了发扬,也为乾隆时期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对雍正王朝我们应当是持着一种肯定态度的。

雍正帝其他不敢说,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绝对是合格的。

雍正可以说是中国自从秦朝皇帝这个职业出现以来,最勤勉的一个了。

他即位到去世共13年,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日理万机。他每天都要亲自批示各个地方官员所递上的公文,许许多多的批示比公文原本的字数还要多。

根据资料统计,雍正大约每天都要给各式各样的奏章写近万字的批示。

近万字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如今我们现代,用上了电脑这些方便的工具。每天能坚持码一万字的小说作者有多少?

更别说雍正他还是写的批示,是需要先对每一份奏章后进行细致认真的阅读的。期间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实在不是一个没有大毅力的人能够做到的。

其次,雍正他也并不是单纯的“瞎忙”,只懂看奏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皇帝的。

雍正即位以来,实行了许许多多的改革。摊丁入亩、耗羡归公,无不是侵害了当权阶级的利益而为了人民着想的。

除了税制上的改革,对于经济上的改革雍正也实行了不少。打击私钱、维护官府信誉什么的我也就不多说了。

可以说,雍正对于所谓的“康乾盛世”的贡献,绝不下于康熙和乾隆。“康乾盛世”改称为“康雍乾盛世”才更为恰当。

❹ 雍正王朝的主要大臣都有谁

马齐(—1739),满洲镶黄旗人,萌生,康熙英武殿大学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清初,沙俄不断侵犯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横行无忌。为此,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即挥师北上,先后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十五年(1686)两次同侵略者展开激战,最终以沙俄军队战败被困雅克萨城、请求谈判解决两国边界争端而结束。二十七年(1688),康熙帝答应俄方请求,准备派员参加。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时任左都御史的马齐上书曰:“俄罗斯侵略疆土,(被)我师困之于雅克萨城,本可立时剿灭,皇上宽容,不忍加诛。今悔罪求和,特遗大臣往议,垂之史册关系甚巨。其档案宜兼书汉字,使臣并参用汉员。”诏如议行。康熙二十八年(1689)7月14日,两国代表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达成协议,签订了我国让出尼布楚,收回雅克萨,两国以额尔古纳河为界的平等的《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当时虽然以满俄两种文字书写,但不久即将副本翻译成汉文归档保存,开清初官方外交档案由满文翻译汉文之先河。同时,马齐的这一建议也为以后满汉文化的广泛交流以及汉文字在官方的普遍运用铺平了道路。

张廷玉(1672—1755),清安徽铜城人,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决定出兵征讨。因战事紧急,军令需要迅速处理和严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嗣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按照旨意,张廷玉就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涉及到档案的地方就达多处,如:军机处参予官员奏折的处理和谕旨的撰拟;军机章京负责誊写、记档及日常工作;军机处设《存记簿》,“奉旨存议”事务,一律登记;“密事有件”,密封存档,届时折阅办理等。这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不仅加强了皇权统治,避免了政出多门以及失、泄密现象的发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统一了办文机构,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为利用和编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李卫(1666—1738),江苏桐城人,康熙捐资员外郎,雍正朝署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同鄂尔泰、田文镜均系雍正帝心腹)。雍正四年(1726),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江西考官查嗣庭以《诗经》句“维民所止”命题考试,不料清廷诬称“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乃大不敬,逐将查捕狱问罪。不久死狱中,戮其尸,株连亲属。同年,汪景琪任年羹尧随笔(秘书),随年西征,因文章讥讽朝廷,被判大逆罪,立即斩决,妻发黑龙江为奴。因上述二人均系浙江人,以文字得罪朝廷,故清廷停浙江文士乡会试。为尽早恢复乡会试,时任浙江总督兼巡抚的李卫便经常深入下层,了解文士呼声,调解各种矛盾;随时跟踪检查受株连而未定罪文士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训导,责令改正;表现好的文士,将其事迹一一记录归档。过了一年,当朝廷派去的观风整俗使王国栋看到这些档案材料后,深为李卫的良苦用心而感动,为浙江人感恩悔过而高兴。于是,和李卫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说了许多好话。雍正帝一见奏折大喜,很快就下令恢复了浙江文士的乡会试。其次,他平时召集属吏开会,或命某个属员办差,均有记录,事后归档,笔笔有宗;朝廷谕旨、各部院及州府县衙门来往文书,办完即存档,一清二楚;加之其它事“皆中程,民间亦无扰”,故深受雍正帝信任,被视为心腹。
田文镜(1662—1732),汉军正黄旗人,监生出身,康熙末年任侍讲学士,雍正朝授兵部尚书衔,兼河东(河南、山东)总督。康熙末年,黄河几次泛滥,大量农田被毁,加之不法官绅为害,盗贼猖獗,因而河南民不潦生,怨声载道,官府档案管理混乱,各种案件堆积如山。在这种情况下,他于雍正二年(1724)调任河南布政使,旋升河南巡抚、总督。任内,以凡事“悉秉至公,无人不可以共事”为准则,大刀阔斧,“清理积牍,剔除宿弊,吏治为之一新。”所谓积牍,即常年积压,得不到处理的文件、档案;所谓宿弊,即官员多年的陋规、科派亏空、州县的逃税、隐匿土地等。由于这两项工作干得出色,所以才出现了“吏治为之一新”的局面。《清史稿》(田文镜传)中将“清理积牍”放在首位,这就足以说明,田文镜极为重视档案,会管理档案,而且通过档案刷新吏治是他的主要政绩之一。
李绂(1673—1750),江西临川人,康熙进士,雍正朝广西巡抚,后署直隶总督,因参劾田文镜而被罢职。雍正帝命其纂修《八旗通志》。为此,他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查阅了内廷大量档案,走访了众多皇戚贵胄。在此基础上,从雍正五年(1727)开始编纂,至乾隆四年(1739),历经13年时间,终于成书。初集250卷,二集256卷(包括卷首12卷),分八志(旗务、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表(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大臣、部院大臣、省直大臣、选举)及列传三大部分。《八旗通志》集满族档案、图书之大成,为后人了解、研究和发掘清朝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凭证。
隆科多(?—1728),清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佟国维子,康熙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朝吏部尚书加太保衔。因参予夺取帝位的阴谋,事败后于雍正三年(1727)被处永远禁锢,次年死于禁所。年羹尧事发被处死后,都察院上书弹劾隆科多庇护年而被“削去太保衔”;嗣后,刑部又奏他挟势贪赃,私受年羹尧筹金800两、银42200两,要求立即斩决,下旨曰:“隆科多才尚可用,免其死罪,革去尚书,令往理阿尔泰边界事务”。隆科多走后,议政王大臣等,于雍正二年(1727)又奏隆私藏玉谍于家,应拿问罪。这里所说的玉谍,即皇家宗谱档案。按规定,官员如需查阅玉谍,先得经过皇帝批准,尔后沐浴焚香,才能取出阅读,阅后即还。这么重要的档案,隆科多竟然将其私藏家中(到底有无此事另当别论),当然犯了大逆不敬罪。雍正帝便以此为据,令缇骑(皇帝亲信侍卫)将隆科多逮捕回京,由顺承郡王锡保秘密审讯,给其定罪41条,拟斩刑。雍正帝念其昔日功劳,特加恩典,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附近空地,造屋三间,永远禁锢,不没收财产,不贬妻为奴。

❺ 《北平无战事》中的经济学常识:解放区当时怎么样

刘和来平近六年磨一剑之作,自光从阵容上看,此剧堪称豪华级别。导演孔笙(《生死线》豆瓣8.9分),编剧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豆瓣9.1分,《雍正王朝》豆瓣8.2分),主演:刘烨、陈宝国、廖凡、焦晃(《雍正王朝》饰康熙帝)、倪大红(《新三国》饰司马懿)、王庆祥(《大明王朝》饰胡宗宪)、祖峰(《潜伏》饰李涯)、马少骅(《走向共和》饰孙中山)、李晨、董勇等。

❻ 雍正王朝的主要大臣

马齐(1652-1739),满洲镶黄旗人,萌生,康熙英武殿大学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清初,沙俄不断侵犯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横行无忌。为此,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即挥师北上,先后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十五年(1686)两次同侵略者展开激战,最终以沙俄军队战败被困雅克萨城、请求谈判解决两国边界争端而结束。二十七年(1688),康熙帝答应俄方请求,准备派员参加。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时任左都御史的马齐上书曰:“俄罗斯侵略疆土,(被)我师困之于雅克萨城,本可立时剿灭,皇上宽容,不忍加诛。今悔罪求和,特遗大臣往议,垂之史册关系甚巨。其档案宜兼书汉字,使臣并参用汉员。”诏如议行。康熙二十八年(1689)7月14日,两国代表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达成协议,签订了我国让出尼布楚,收回雅克萨,两国以额尔古纳河为界的平等的《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当时虽然以满俄两种文字书写,但不久即将副本翻译成汉文归档保存,开清初官方外交档案由满文翻译汉文之先河。同时,马齐的这一建议也为以后满汉文化的广泛交流以及汉文字在官方的普遍运用铺平了道路。 张廷玉(1672-1755),清安徽铜城人,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决定出兵征讨。因战事紧急,军令需要迅速处理和严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嗣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按照旨意,张廷玉就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涉及到档案的地方就达多处,如:军机处参予官员奏折的处理和谕旨的撰拟;军机章京负责誊写、记档及日常工作;军机处设《存记簿》,“奉旨存议”事务,一律登记;“密事有件”,密封存档,届时折阅办理等。这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不仅加强了皇权统治,避免了政出多门以及失、泄密现象的发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统一了办文机构,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为利用和编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李卫(1666-1738),江苏桐城人,康熙捐资员外郎,雍正朝署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同鄂尔泰、田文镜均系雍正帝心腹)。雍正四年(1726),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江西考官查嗣庭以《诗经》句“维民所止”命题考试,不料清廷诬称“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乃大不敬,逐将查捕狱问罪。不久死狱中,戮其尸,株连亲属。同年,汪景琪任年羹尧随笔(秘书),随年西征,因文章讥讽朝廷,被判大逆罪,立即斩决,妻发黑龙江为奴。因上述二人均系浙江人,以文字得罪朝廷,故清廷停浙江文士乡会试。为尽早恢复乡会试,时任浙江总督兼巡抚的李卫便经常深入下层,了解文士呼声,调解各种矛盾;随时跟踪检查受株连而未定罪文士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训导,责令改正;表现好的文士,将其事迹一一记录归档。过了一年,当朝廷派去的观风整俗使王国栋看到这些档案材料后,深为李卫的良苦用心而感动,为浙江人感恩悔过而高兴。于是,和李卫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说了许多好话。雍正帝一见奏折大喜,很快就下令恢复了浙江文士的乡会试。其次,他平时召集属吏开会,或命某个属员办差,均有记录,事后归档,笔笔有宗;朝廷谕旨、各部院及州府县衙门来往文书,办完即存档,一清二楚;加之其它事“皆中程,民间亦无扰”,故深受雍正帝信任,被视为心腹。田文镜(1662-1732),汉军正黄旗人,监生出身,康熙末年任侍讲学士,雍正朝授兵部尚书衔,兼河东(河南、山东)总督。康熙末年,黄河几次泛滥,大量农田被毁,加之不法官绅为害,盗贼猖獗,因而河南民不潦生,怨声载道,官府档案管理混乱,各种案件堆积如山。在这种情况下,他于雍正二年(1724)调任河南布政使,旋升河南巡抚、总督。任内,以凡事“悉秉至公,无人不可以共事”为准则,大刀阔斧,“清理积牍,剔除宿弊,吏治为之一新。”所谓积牍,即常年积压,得不到处理的文件、档案;所谓宿弊,即官员多年的陋规、科派亏空、州县的逃税、隐匿土地等。由于这两项工作干得出色,所以才出现了“吏治为之一新”的局面。《清史稿》(田文镜传)中将“清理积牍”放在首位,这就足以说明,田文镜极为重视档案,会管理档案,而且通过档案刷新吏治是他的主要政绩之一。李绂(1673-1750),江西临川人,康熙进士,雍正朝广西巡抚,后署直隶总督,因参劾田文镜而被罢职。雍正帝命其纂修《八旗通志》。为此,他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查阅了内廷大量档案,走访了众多皇戚贵胄。在此基础上,从雍正五年(1727)开始编纂,至乾隆四年(1739),历经13年时间,终于成书。初集250卷,二集256卷(包括卷首12卷),分八志(旗务、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表(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大臣、部院大臣、省直大臣、选举)及列传三大部分。《八旗通志》集满族档案、图书之大成,为后人了解、研究和发掘清朝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凭证。隆科多(?-1728),清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佟国维子,康熙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朝吏部尚书加太保衔。因参予夺取帝位的阴谋,事败后于雍正三年(1727)被处永远禁锢,次年死于禁所。年羹尧事发被处死后,都察院上书弹劾隆科多庇护年而被“削去太保衔”;嗣后,刑部又奏他挟势贪赃,私受年羹尧筹金800两、银42200两,要求立即斩决,下旨曰:“隆科多才尚可用,免其死罪,革去尚书,令往理阿尔泰边界事务”。隆科多走后,议政王大臣等,于雍正二年(1727)又奏隆私藏玉谍于家,应拿问罪。这里所说的玉谍,即皇家宗谱档案。按规定,官员如需查阅玉谍,先得经过皇帝批准,尔后沐浴焚香,才能取出阅读,阅后即还。这么重要的档案,隆科多竟然将其私藏家中(到底有无此事另当别论),当然犯了大逆不敬罪。雍正帝便以此为据,令缇骑(皇帝亲信侍卫)将隆科多逮捕回京,由顺承郡王锡保秘密审讯,给其定罪41条,拟斩刑。雍正帝念其昔日功劳,特加恩典,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附近空地,造屋三间,永远禁锢,不没收财产,不贬妻为奴。

❼ 怎么评价电视剧《雍正王朝》

老剧最匠心的地方就是他们把精力都放在说故事上面,而不是制造各种内噱头,《雍正王容朝》就是众多良心老剧中的翘楚。胡玫导演加二月河原著再加刘和平编剧,这个高度是现在许多电视剧无法比肩的。更值得赞赏的是,这部史剧不仅有扎实的剧本、丰富的角色人设、实力派演员,还有一颗还原历史的心。

但是《雍正王朝》不同,他在尽量还原的情况下把各种势力、事件描写的非常精彩,是一部观众能看得津津有味的史剧,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目前史剧中,《雍正王朝》绝对是把历史与戏剧化整合最好的作品。

❽ 雍正王朝的主要大臣

马齐(1652—1739),满洲镶黄旗人,萌生,康熙英武殿大学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清初,沙俄不断侵犯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横行无忌。为此,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即挥师北上,先后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十五年(1686)两次同侵略者展开激战,最终以沙俄军队战败被困雅克萨城、请求谈判解决两国边界争端而结束。二十七年(1688),康熙帝答应俄方请求,准备派员参加。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时任左都御史的马齐上书曰:“俄罗斯侵略疆土,(被)我师困之于雅克萨城,本可立时剿灭,皇上宽容,不忍加诛。今悔罪求和,特遗大臣往议,垂之史册关系甚巨。其档案宜兼书汉字,使臣并参用汉员。”诏如议行。康熙二十八年(1689)7月14日,两国代表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达成协议,签订了我国让出尼布楚,收回雅克萨,两国以额尔古纳河为界的平等的《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当时虽然以满俄两种文字书写,但不久即将副本翻译成汉文归档保存,开清初官方外交档案由满文翻译汉文之先河。同时,马齐的这一建议也为以后满汉文化的广泛交流以及汉文字在官方的普遍运用铺平了道路。

张廷玉(1672—1755),清安徽铜城人,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决定出兵征讨。因战事紧急,军令需要迅速处理和严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嗣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按照旨意,张廷玉就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涉及到档案的地方就达多处,如:军机处参予官员奏折的处理和谕旨的撰拟;军机章京负责誊写、记档及日常工作;军机处设《存记簿》,“奉旨存议”事务,一律登记;“密事有件”,密封存档,届时折阅办理等。这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不仅加强了皇权统治,避免了政出多门以及失、泄密现象的发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统一了办文机构,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为利用和编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李卫(1666—1738),江苏桐城人,康熙捐资员外郎,雍正朝署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同鄂尔泰、田文镜均系雍正帝心腹)。雍正四年(1726),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江西考官查嗣庭以《诗经》句“维民所止”命题考试,不料清廷诬称“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乃大不敬,逐将查捕狱问罪。不久死狱中,戮其尸,株连亲属。同年,汪景琪任年羹尧随笔(秘书),随年西征,因文章讥讽朝廷,被判大逆罪,立即斩决,妻发黑龙江为奴。因上述二人均系浙江人,以文字得罪朝廷,故清廷停浙江文士乡会试。为尽早恢复乡会试,时任浙江总督兼巡抚的李卫便经常深入下层,了解文士呼声,调解各种矛盾;随时跟踪检查受株连而未定罪文士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训导,责令改正;表现好的文士,将其事迹一一记录归档。过了一年,当朝廷派去的观风整俗使王国栋看到这些档案材料后,深为李卫的良苦用心而感动,为浙江人感恩悔过而高兴。于是,和李卫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说了许多好话。雍正帝一见奏折大喜,很快就下令恢复了浙江文士的乡会试。其次,他平时召集属吏开会,或命某个属员办差,均有记录,事后归档,笔笔有宗;朝廷谕旨、各部院及州府县衙门来往文书,办完即存档,一清二楚;加之其它事“皆中程,民间亦无扰”,故深受雍正帝信任,被视为心腹。
田文镜(1662—1732),汉军正黄旗人,监生出身,康熙末年任侍讲学士,雍正朝授兵部尚书衔,兼河东(河南、山东)总督。康熙末年,黄河几次泛滥,大量农田被毁,加之不法官绅为害,盗贼猖獗,因而河南民不潦生,怨声载道,官府档案管理混乱,各种案件堆积如山。在这种情况下,他于雍正二年(1724)调任河南布政使,旋升河南巡抚、总督。任内,以凡事“悉秉至公,无人不可以共事”为准则,大刀阔斧,“清理积牍,剔除宿弊,吏治为之一新。”所谓积牍,即常年积压,得不到处理的文件、档案;所谓宿弊,即官员多年的陋规、科派亏空、州县的逃税、隐匿土地等。由于这两项工作干得出色,所以才出现了“吏治为之一新”的局面。《清史稿》(田文镜传)中将“清理积牍”放在首位,这就足以说明,田文镜极为重视档案,会管理档案,而且通过档案刷新吏治是他的主要政绩之一。
李绂(1673—1750),江西临川人,康熙进士,雍正朝广西巡抚,后署直隶总督,因参劾田文镜而被罢职。雍正帝命其纂修《八旗通志》。为此,他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查阅了内廷大量档案,走访了众多皇戚贵胄。在此基础上,从雍正五年(1727)开始编纂,至乾隆四年(1739),历经13年时间,终于成书。初集250卷,二集256卷(包括卷首12卷),分八志(旗务、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表(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大臣、部院大臣、省直大臣、选举)及列传三大部分。《八旗通志》集满族档案、图书之大成,为后人了解、研究和发掘清朝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凭证。
隆科多(?—1728),清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佟国维子,康熙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朝吏部尚书加太保衔。因参予夺取帝位的阴谋,事败后于雍正三年(1727)被处永远禁锢,次年死于禁所。年羹尧事发被处死后,都察院上书弹劾隆科多庇护年而被“削去太保衔”;嗣后,刑部又奏他挟势贪赃,私受年羹尧筹金800两、银42200两,要求立即斩决,下旨曰:“隆科多才尚可用,免其死罪,革去尚书,令往理阿尔泰边界事务”。隆科多走后,议政王大臣等,于雍正二年(1727)又奏隆私藏玉谍于家,应拿问罪。这里所说的玉谍,即皇家宗谱档案。按规定,官员如需查阅玉谍,先得经过皇帝批准,尔后沐浴焚香,才能取出阅读,阅后即还。这么重要的档案,隆科多竟然将其私藏家中(到底有无此事另当别论),当然犯了大逆不敬罪。雍正帝便以此为据,令缇骑(皇帝亲信侍卫)将隆科多逮捕回京,由顺承郡王锡保秘密审讯,给其定罪41条,拟斩刑。雍正帝念其昔日功劳,特加恩典,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附近空地,造屋三间,永远禁锢,不没收财产,不贬妻为奴。

❾ 雍正王朝的历史事件

1、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雍正时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

摊丁入亩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暴增,乾隆六年(公元1740年),中国人口历史上首次突破1亿大关,以后人口增长的势头越来越猛,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0年)突破3亿。

2、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此举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州县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

3、成立军机处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准备对准噶尔部用兵,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出兵。与此相配合,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协助他处理军务。

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雍正帝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亲贵中指定充任,如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户部尚书蒋廷锡、大学士鄂尔泰等,都是以亲重大臣兼任军机大臣。

还有军机章京,由内阁、翰林院、六部、理藩院等衙门官员中选充。所有这些人都是兼职,他们的升转仍在原衙门进行。因此,军机处设立之初,没有专门的官员。

军机处没有正式衙署,有值班房,在隆宗门内,靠近雍正帝寝宫养心殿,以便于军机大臣被召见议事。无专官,无衙署,就使军机处成为一种特殊的机构。

召见时,雍正帝指示各项事件应如何办理,有时向军机大臣询问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作出裁决。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上谕形成后,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发给有关官员。

4、清平罗卜藏丹津之役

清雍正元年(1723),青海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乘康熙帝去世,胁迫青海诸台吉附己反清。10月,清廷以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分军布隆吉尔、西宁、松赞、甘州4路进剿。

清雍正二年二月,岳钟琪率部抵达青海湖东北岸哈尔盖,得知叛乱头目巴尔珠尔阿喇卜坦就在距哈尔盖不远的乌兰搏尔克地方,当夜分兵3路进击。巴尔珠尔阿喇卜坦与阿尔布坦温布一起逃循。

岳钟琪令关正安率兵1500名由北路,黄喜林、宋可进率兵1500名由中路,岳钟琪与待卫达鼎率兵1500名由南路追击,王嵩、纪成斌等各率兵500名搜索山野。

岳钟琪连夜追至伊克哈尔吉(今哈尔盖河流域),阿尔布坦温布逃入哈尔吉山中,旋即被擒黄喜林追击30里,擒巴尔珠尔阿喇卜坦并其叔伊克喇布坦。

岳钟琪领兵继续追击至席尔哈色(今刚察境内吉尔孟河),擒获吹拉克诺木齐部下都喇尔台吉、扎锡敦多布之母。在不间断追击中又擒获罗卜藏丹津之母阿尔太哈屯及妹夫克勒克济农藏巴台吉等人。

罗卜藏丹津乘白驼逃脱,率残部200余人经格尔木、可里亚地方,过噶尔逊河逃入准噶尔。

5、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古代收税,只到老百姓家,官绅自外。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

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雍正王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军机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摊丁入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火耗归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平罗卜藏丹津之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阅读全文

与雍正王朝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