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比较优势理论和新结构经济学

比较优势理论和新结构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2-22 15:04:19

⑴ ,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定理具体内容是什么

就是美国一天能生产1万台电脑、或者8万辆自行车,中国一天能生产6000台电脑、专或者6万辆自行车。 那么无论属是电脑还是自行车,美国都有绝对的优势。而一个国家既需要电脑又需要自行车。 如果美国又生产电脑又生产自行车,他每生产2万辆自行车就得少生产2500台电脑。而中国每生产2万辆自行车才少生产2000台电脑。因此中国自行车有比较优势(尽管其绝对量上是劣势) 这样美国就可以只生产电脑、中国就只生产自行车,然后美国用2200台电脑换中国2万辆自行车,两国都得到了好处。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国际贸易,说明贸易对两国都有好处。

⑵ 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版贸易;新贸易理论的权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引入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⑶ 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它与之前的理论有何不同之处

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在结构经济学的范式框架中提出结构经济学的新的基回础理论,包括新的结构答经济学概念、范畴与新的结构经济学原理。新结构经济学是用时间、空间、层次统一的五维空间结构方法解释经济现象、认识经济结构、把握经济规律、揭示经济本质的经济学。

在新结构经济学看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结构是基本的经济结构,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⑷ 新结构经济学怎么样

才云鹏 当年韩伟养鸡成了千万富翁,很多大连人也开始养鸡,但在那个疯狂的阶段,新的韩伟并没有出现。个中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具备韩伟的养鸡技术、资本积累和敏锐的市场开拓眼光。比较优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个比喻非常粗糙。在《新结构经济学》中,林毅夫将比较优势的极端重要性及具体操作指向阐述得淋漓尽致,并力图成为指导贫困国家振兴的先验性的措施文本。 从亚当61斯密开始,二百多年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破解经济增长这个世纪难题,但旧有的结构经济学对如下问题已经无力解释:为何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绞尽脑汁、筋疲力尽之后依然家徒四壁,尽管他们学发达国家学得像模像样。那么,为什么这样的照猫画虎处处碰壁?在林毅夫的笔下,这样的东施效颦,恰恰是南辕北辙,它将进一步摧毁该国的资源禀赋,使其原本具备的比较优势丧失殆尽。正是其影响深远的可怕性,敦促林毅夫将祛贫解困当成自己经济学研究的首要任务,而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元区债务问题,并没有在根源上动摇他的执着。 中国在几十年间连续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说明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其间是有明确路径可循的。但为什么至今仍有许多国家处于贫困状态?如果这条路真的存在,它的源头在哪里?《新结构经济学》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解开这个最让经济学家惹火的谜题。这是林毅夫在世行出任首席经济学家四年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巨大裨益,对中等收入国家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样具有教科书般的指导性。 旧结构经济学的捉襟见肘,新古典经济学的广受质疑,说明经济学理论从来就不是一锤定音的东西。鉴于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到了重新审视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中学习、提供新的思想和框架的时候了。而对新结构经济学的实施前景,林毅夫给了一个乐观而鲜明的蓝图,“只要政府根据本国的比较优势采取正确的政策体系促进该国私人部门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那么,“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包括那些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家,都能以8%或更高的增长率持续增长数十年,显著地减少贫困,并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成为中等甚至高收入国家。”这本书,就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发展潜力的计划指导书。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一国禀赋结构升级的最佳方法,是在任一特定时刻,根据它当时给定的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它的产业。”毋庸置疑,林毅夫提出的“雁阵模式”和“领头龙模式”,将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充满诱惑的机会。但,如果没有结构转变,持续的经济增长将不可能实现。现在,所有仍处于贫困中的国家,都是因未能实现结构转变而导致。 新结构经济学是实证的。无论是六、七十年代成功上位的日本、韩国及台湾、香港,还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中国、毛里求斯和智利,都从正面对此学说给予了充分的验证。而韩国曾经走过的弯路及印度当年学苏联招致的沉沦,从另一方向描述了新结构经济学独具慧眼的科学性。 与书名略有巧合的是,林毅夫在本书中将自己和他人的辩论文章一起呈上来,在表现形式上推进了“新结构”学说。而敢于将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批评声音放在本书中,既是亮点,更是通过这种辩论,展示作者不怕推敲、欢迎拍砖的现代学者风范。仅此一点,已足堪一赞。 新结构经济学到底新在何处?虽然全书充满了学术名词和曲线图表,但若想读懂这本书其实也不难,只要您符合以下两条的任一即可: 一,您的IQ超过120; 二,您多读几遍。

⑸ 求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与联系。拜托各位大神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共同点: A: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B: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 C: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 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不同点: 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D: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⑹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共同点:

A: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B: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

C: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

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不同点:

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D: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⑺ 经济学里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有何区别

1、假定条件不同

绝对优势: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

比较优势: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2、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

绝对优势: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

比较优势: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3、适用范围不同

绝对优势: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

比较优势: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4、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简单的说,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绝对优势是用客观绝对成本来比较,而比较优势是用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来比较。

⑻ 什么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一般而言,中国现阶段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短缺,应该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型的产业,或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但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可能成千上万,每个地方的资源不可能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所有产品都生产出来,这就必须做出选择.
具体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选择当地有传统的产业.举几个例子:扬州有个杭集镇,是全国的牙刷之都,如果杭集镇牙刷厂不开工,全世界的牙刷都要配给.这个镇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生产牙刷,有历史传统.南昌有一个文港镇,是全国的铁笔之都,国内生产的70%的铁笔都出自哪个地方,文港这个地方也是从宋朝开始生产笔了,所以也有历史传统.
二是当地有国有企业.上世纪50年代,国有企业在很多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当时我国一穷二白.改革开放26年,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9.4%,经济规模提高了10.3倍,现在,资本拥有量、技术拥有量和上世纪50年代已经改善非常多,许多原来不具备比较优势、需要政府保护补贴才能生存下来的企业,现在其实可以焕发活力了.以重庆为例,重庆原来是老工业基地,现在则是全世界的摩托车生产之都,全国摩托车每年生产一千多万辆,重庆要生产400多万辆.这是因为,过去的重工业基地,为此打下了许多装备业的基础,当地有国有企业形成的产业群聚,现在已经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
三是当地要有独特的资源.宁夏的枸杞子,新疆的哈密的葡萄干,都是当地的独特资源.
四是当地已有产业可以向上下游延伸.比如说义乌,原是农区,基本上没有工业,但现在义乌有很多工业,如织袜业、文具业等,因为义乌有市场,从销售可以延伸到生产,生产的产品用于劳动力密集、技术相对比较传统型的产品,符合比较优势,又同市场经验相结合

阅读全文

与比较优势理论和新结构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