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经济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经济学中所说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依据是
( B )
时间的长短
以所有生产要素能否得到调整为界限
以实际产量能否达到计划产量为界限
以两年为界限
随着产量的增加,固定成本
( C )
始终保持不变
在开始时下降,然后上升
在开始时上升,然后下降
在开始时保持不变,然后下降
对化妆品需求的减少是指
( B )
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与需求量减少含义相同
价格下降而引起的减少
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
( B )
包括物品和劳务的价值,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包括物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只包括物品的价值,不包括劳务和中间产品的价值
只包括劳务的价值,不包括物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
在以下三种情况中,货币乘数最大的是
( D )
法定准备率为0.06
法定准备率为0.05
法定准备率为0.04
法定准备率为0.03
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 C )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的提高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的降低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降低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 C )
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
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
国民收入的决定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 A )
减少
不变
增加
难以确定
均衡价格是
( A )
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固定不变的价格
支持价格
限制价格
下列各种商品中价格弹性最大的是
( D )
面粉
大米
住房
化妆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2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D )
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
不管价格怎么变化,总需求量不变
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总收益与数量沿同方向变化
2. 假如黄瓜是蕃茄的替代产品,若黄瓜价格上升,则
( ACD )
黄瓜的需求曲线左移
黄瓜的供给量上升
农民会种更多的蕃茄
蕃茄的需求曲线右移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BC )
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
商标注册费是可变成本
购买原材料的支出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不变成本
下列有可能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的有
( ABC )
需求和供给都增加
需求和供给都减少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
需求增加,供给减少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50.0分。
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就是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
(正确)
在任何投资决策中都要应该考虑机会成本。
(正确)
在短期内,所有生产要素均不能调整。
(错误)
产品有差别就会存在就会一定程度的垄断。
(正确)
在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调节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正确)
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交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错误)
农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说是缺乏弹性的,所以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农民总收益将增加。
(正确)
一件商品的效用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所以是可以客观评价的
(错误)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正确)
垄断因素对市场只会存在不利,所以我们要尽量消除
(错误)
2. 经济第一次综合和第二次综合比较
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穆勒 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
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 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第一编,导言。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欲望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
第二编,若干基本概念,说明财富、价值、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等基本概念。
第三编,论欲望及其满足,论述消费理论。
第四编,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论述生产理论。
第五编,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
第六编,国民收入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马歇尔以英国古典经济学中生产费用论为基础,吸收边际分析和心理概念,论述价格的供给一方;又以边际效用学派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改,论述价格的需求一方,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之两刃,是同时起作用的,从而建立起均衡价格论。马歇尔分析了均衡价格的三种形式:暂时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均衡价格,研究了生产成本的三种情况:递增成本、递减成本、不变成本,提出了“弹性”理论、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概念,并建立了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及其公式。马歇尔还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论述了工资、利息、利润、地租,它们分别是劳动、资本、企业家能力和土地的均衡价格。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是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典型。《经济学原理》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发展之大成,并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 《西方经济学》第一次作业
1、李雷的收入减少了,结果他买了更多的土豆,土豆是无法确定。回
2、供给曲线是表示一种物品答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价格上升,供给量上升。
3、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会减少。
4、如果政府对豪华轿车征收5000元的税,那么一般说来,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的上涨幅度是大于 5000元
4. 经济学第一次综合指什么
经济学的源头是"古典经济学" 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提出了"看不见的手"
古典经济学的很多分歧 在穆勒那里得到综合 这是经济学历史上第一次综合 成果是"劳动价值论"
5. 经济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同学,各个专业的作业,要是需要做,加一下本人。俺做。
6. 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第一次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的是谁
在马克思之前关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思想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家,其中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 Petty)、亚当·斯密(A. Smith)、大卫·李嘉图(D. Ricardo)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
威廉·配第在《赋税论》(1662)中,首次提出了“自然价格”、“自然价值”、“政治价格”、“实际的市场价格”术语,其中,“自然价值”指的就是价值.他认为,自然价格就是用货币表示的自然价值,即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并开始用劳动时间来测量商品价值量.威廉·配第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根本命题,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但他只是提出了关于价值范畴最初形态的概念,相关范畴和不同概念之间仍存在混淆.例如,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交换价值与价格的区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等.
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中,对劳动价值论做了更加深入的微观分析,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他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并确认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他同时又提出了三种收入价值论,其本质为生产费用论,脱离了劳动价值论的体系,他认为商品的价值不由耗费的劳动决定,而是由能购买到的或能支配的劳动决定,并且“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这种错误的观点一度被后来的很多主流经济学家奉为圭臬,故被马克思称为“斯密教条“.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发展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体系,首先他接受了斯密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但批评了他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说明价值决定,并批评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他在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劳动量与商品价值量间的关系,区分了直接劳动与间接劳动,另外,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可以说,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价值论方面的最高成就,被马克思称为“用劳动时间确定价值的学派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