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在于:
①研究对象不同。
《资本论》中指出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的生产和交换规律的科学。 而对于西方经济学,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经济学》(16版)中指出“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它研究的是微观和宏观经济行为的结合。
②研究方法不同 。
总的来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哲学的方法,而西方经济学主要用的是数学等实证方法。具体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将研究的主体和客体统一,将思维概念运动和其他的形式与客观的经济矛盾运动相统一,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总结。 而西方经济学主要用的是实证法,只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客观规律,而回避“应该是什么”的问题,采用大量的数学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经济数量关系的研究,使得经济研究更有说服力和证明力。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一、具体研究对象不同。
不管是马经还是西经都是研究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专
但是具体的研究对象属不同,或者说切入点不同。
二、研究框架不同。
贯彻马经的主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马经正是联系生产力来研究该矛盾中的生产关系变迁规律。
三、方法论上的不同。
从19世纪20年代左右的李嘉图悲剧以后到70年代左右的边际革命和《资本论》的问世这段时期里,经济思想领域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没有一个亚当·斯密或者后来的凯恩斯式的核心人物,即使出了个约翰·穆勒,也不过是个折衷主义罢了。
四、利益立场不同。
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无疑具有一定的利益立场。马经和西经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立场的学说体系。
五、理论形成路径不同。
六、结论不同。
以上谈了几点马经与西经的区别。不管是具体研究对象的确定和研究框架的确立,还是研究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由立场和目标来确定的。那么,以上种种的不同,最终汇聚到一点,就是马经和西经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的结论上的不同。
3.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有哪些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
法兰克福学派(综合版性研究群体):霍克海默、权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施密特
弗罗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赖希、马尔库塞、弗罗姆
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莱蒂、德拉-沃尔佩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梅洛-庞蒂、萨特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
分析马克思主义:柯亨 罗默 J·埃尔斯特
生态马克思主义:高兹 本·阿格尔 莱易斯 佩珀
后马克思主义:埃尔斯托·拉克劳、詹托尔·穆佛、雅克·德里达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弗里德里克·詹姆逊(詹明信)
4. 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区别
马克思认为商品之间按相同劳动时间的比例进行交换,就得出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人与人权力关系上的劳动。价值是一种与总量相关的理论,表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价格只是具体的成交价,即价值(生产价格)决定价值,价格因供求关系在价格上下波动。(这种均衡关系,是建立在非单一产品模型的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社会支配秩序均衡上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定理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所表示的剩余价值或利润的来源,即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的劳动,用马克思的公式来表示,假设资本家用于雇用工人的工资或劳动力价值是4小时的劳动时间,然后资本家让工人工作8个小时,剩余价值是4小时,即8-4=4。这样的推论看似简单,但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即马克思所表述的,价值与技术是完全无关的(不包含任何使用价值的原子),而只是表示人们之间支配被支配的的社会(权力)关系,因而马克思的逻辑中根本找不到西方经济学中具体蛋糕生产中的边际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转化为剩余价值,以劳动为基础的交换转化为以剩余劳动或获取利润为基础的交换关系。
这一剩余价值理论正是马克思使用抽象方法分析价值理论所要得到的结论,或者说是马克思所建立的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所在,即马克思抽象掉所有的其它因素(如使用价值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把价值归为劳动,价值量归之为劳动时间,由此来表明人们之间的社会(权力)关系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而西方经济学认价格代表的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变量,价值是不必要的概念,被实物取代,研究加入了某种生产要素后,产出与个人偏好(效用)的相对关系。
即价格理论的逻辑,是建立在单一产品模型上的逻辑。(如市场均衡,供求均衡,而不是马克思的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社会支配关系均衡,竞争形式也不同,西经的竞争形式是一种技术为主的竞争,而在马克思的逻辑中,竞争是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竞争。)
5. 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有哪些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
卢卡奇、葛来兰西、马尔库塞等自人重视民主、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应走区别于十月革命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道路的主张是有意义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成熟形态后,其特点是完全脱离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实现了非政治化的纯学术转向。
这一学术转向突出地暴露了它在经济政治领域无所作为的弱点。
6. 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和哲学是不是学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在世时手稿从未发表。直到1927年,马克思逝世44年后,才由原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梁赞诺夫院长主持将其中的部分译文以《〈神圣家族〉的预备著作》为题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 卷,当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1929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 杂志第1期上,编者以《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关于需要、生产和分配的札记》为题发表了另一些片断。手稿全文首次公开发表是在1932年。手稿的发表,引起了西方人研究马克思主义转向,不断从政治学和经济学转向哲学,促使了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西方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流派,而是一个宽泛的地域性概念。
7. 西方主要经济学理论都有哪些
因为西方经济学的基础是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计划经济],因此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分歧,我个人到是认为西方经济学是非常有道理的,并不能全盘否定,以下我提供一位网络网友的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说实在话,我读了四年经济系,我觉得马克屎的经济学根本不能算是经济学。。。他们研究的对象方法啥都不同。 比如马克思在找一大推理论来骂人的时候,西方的学者早就抛出更实用的理论了,比如如何使利润最大,如何使产销平衡,如何税收最有效率,甚至如何分配最公平(罗尔斯主义、功利主义、公平主义等理论)…… 身为经济学准硕士,我是觉得西方人的说法更适合经济学这个词汇。而马克思的理论,我个人认为不能说是经济学,而确切地说是经济哲学或经济政治学(强调政治)。而哲学或政治这种东西是世界上最无法证明的理论。客观地说一句,西方经济学理论很多都是有数学推理的,也有一些是靠分析历年数据而得出的规律性。马克思的理论则是自己想出来的。。。 “我们来证明一下资本主义是多么邪恶的……”但是从严格的理性角度说,这种信仰式的理论是永远无法证明的。 虽然政府是信马列的,但是从一个学者的角度看,我很反对把政治和学说联系起来。我们的教材上很多都是批判西方人的学说,包括亚当斯密,凯恩斯,萨缪尔森等牛人,只要和马克思相违背的,作者就骂一通。我晕,作者你有才怎么拿不到个诺奖?马克屎并不比凯恩斯等人强多少,他的理论也非常不实用。充其量,他的理论就是一门哲学而已。 最后补充一句,西方学者的理论专注于解决实用的经济问题,比如股票、失业、政策等,我国的经济学家大部分也开始研究这些来为市场经济服务。他们出一百本书可能才有一本中的一行提到所谓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马克屎则是动不动就把政治挂在嘴巴上。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没人想读马克思经济学的最大原因。虽然言语偏激,但是个人觉得不无道理。
8.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有哪些,求推荐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
法兰克福学派(综合性研究群体回):霍克海默、阿多诺答、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施密特
弗罗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赖希、马尔库塞、弗罗姆
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莱蒂、德拉-沃尔佩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梅洛-庞蒂、萨特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
分析马克思主义:柯亨 罗默 J·埃尔斯特
生态马克思主义:高兹 本·阿格尔 莱易斯 佩珀
后马克思主义:埃尔斯托·拉克劳、詹托尔·穆佛、雅克·德里达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弗里德里克·詹姆逊(詹明信)
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区别
必然的联系。
自然规律-随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
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
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②分配、交换;
c。并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只有建立在此方法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才能真正地揭示出社会发展变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客观规律。相反,有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但最基本,适时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革、最重要的社会条件是生产关系。其中:
①生产对分配。
b,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
c.经济规律-带有阶级背景,即与一定的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相联系,以更好地符合和推动拉力的发展。
5、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新增)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作用的发挥有两个层次、消灭和改造规律、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
②分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a.以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以,在于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符合社会生产为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对人们的经济活动的支配和制约往往带有强制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在与此方法论相对立的唯心史观和唯心主义辩证法方法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理论,如在西方社会盛行的所谓正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等,则绝无这个可能。这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乃至全部经济学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的理论以及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区别的最本质的特征。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又有自身特点。但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4、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新增)
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要遵循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
生产的社会条件包括多方面内容;
自然规律-可以不依赖于人的社会经济活动。
6:
①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经济体制。
我们在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的条件下.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客观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必须对其具体形式(经济体制),按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改革1、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本质的.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
b.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不能任意创造:
a、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生产物质内容
m
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形式
g
社会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重视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