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学的博弈指什么>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
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
(1)博弈论与经济学的联系扩展阅读:
要素
1、局中人: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人。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 “多人博弈”。
2、策略: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
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
3、得失: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payoff)函数。
4、对于博弈参与者来说,存在着一博弈结果 。
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所谓纳什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
㈡ 博弈论与心理学的关系
博弈论本身是纯数学的,和心理学扯不上关系,但是~~~
科林•凯莫勒的《行为博弈》是本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本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作者本人也是执笔本书的不二人选。作者对心理学与经济学都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不厌其烦地“讲通”了数以百计已被数理化了的复杂观点。更为珍贵的是,作者对建立模型、进行实验、借助计量经济学以及其他的研究方法持积极的态度。如果本书能使读者对行为博弈论的全貌形成开放而系统的了解,那么仅此一点就能证明本书的价值所在。
——戴维•G•皮尔斯 (David G . Pearce),耶鲁大学
这是一本相当优秀的著作,无论给多么高的评价都不算过分。本书不但涵盖了大量的结论,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颇具远见卓识,全书还插入了许多相关并有趣的实例。 ——乔恩•厄尔斯特 (Jon Elster),哥伦比亚大学
本书文献丰富,从心理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将大量针对多人策略互动的实验及理论研究进行汇总与综合,使博弈论成为一个接纳了更多经验证据的理论,并且更加适于应用。对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凯莫勒的著作可以作为博弈论及实验经济学课程的最佳教材或辅助读物。 ——文森•克劳福德(Vincent Crawford),加利福尼亚大学
行为经济学已越来越为人所熟知,并且在经济学与社会科学中也更加引人关注。行为经济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经济学模型中的行为特点与社会学和心理学中有关目标和信念的特点整合到一起。这样,它就更加适用于分析诸如税收政策、收入再分配、拍卖、犯罪以及毒品等相关问题。在这本杰出的著作中,作者将他深刻而丰富的知识融于行为经济学对策略互动的解释之中,进而丰富了该领域的内容。这本书将会引导学者、研究生以及年轻的社会科学家投身于这个蒸蒸日上而又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 ——赫伯特•金蒂斯(Herbert Gintis),马萨诸塞大学圣达菲研究所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博弈论,作为对策略选择的标准化研究,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方法是考察无情感的“天才”在博弈中应如何行动。但是这种方法却忽视了带有情感和有限预见力的一般群体在博弈中究竟会如何行动,这个问题直到近年来才被提及。本书首次所做的有意义的尝试弥补了这种缺陷。科林•凯莫勒是本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利用心理学原则以及数以百计的实验研究来建立有关互惠行为、有限策略选择以及学习过程的数理化理论,这有助于推断真实世界中的个人或团体在各种策略条件下会如何行动。作者吸纳了大量研究策略行为的前沿成果,使得行为经济学的实验科学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作者行文流畅,语言平实易懂。
行为博弈有三个方面在本书中得到了明确的强调:一是有关道德责任与报复心理是如何影响人们讨价还价和彼此信任的数理化理论的;二是有关人脑的有限性是如何对人的推理步骤“我认为他会认为……”产生约束的理论;三是有关人们如何通过经验学习来优化策略选择的理论。有这样一些策略互动可以通过行为博弈论来进行解释,包括讨价还价、在纸牌与体育比赛中的欺诈、罢工、习俗(或惯例)对联合行动的协调方式、价格竞争和专利竞争,以及在商业活动或日常生活中个人信誉的建立。
介绍标准博弈论的书籍非常之多,其方法是假定理想化的理性行为者参与博弈。而本书的出发点却是独特的,它在标准的策略行为理论中融入了实验结果与心理学。无论是专业的经济学家,还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科学、人类学和生物学方面的学者和学生,如果想要更加全面地理解策略思维,那么就会发现阅读本书是极其必要的。
㈢ 博弈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研究彼此的策略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最初博弈论是数学的一部分,后来在经济方面有了广泛的意义。并且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等方面颇有应用。。近年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几乎是颁发给在博弈论方面作出显著突出贡献的经济学家的
至于博弈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我感觉就好象是拿数学和物理比较差不多。博弈论是研究经济学的很实用的工具。
真要说区别好象博弈论其中的一个比较有名的囚徒困境也许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有点不同。斯密认为个人理性符合集体理性,可是囚徒困境恰恰相反了,对于个人来说最好的策略对于集体来说却是最差的。也就是纳什均衡。。。而非占有策略均衡
㈣ 微观经济学博弈论
96、01,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博弈论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研究经济行为中的博弈行为的过程与结果。之后纳什完善了博弈论,证实了均衡点的存在,形成了纳什均衡。94,他曾和摩根斯坦写过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博弈论的开创人是冯·诺依曼博弈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考虑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
㈤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委托代理问题,本来就是博弈论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信息不对称对内于博弈参容与者的行为及均衡结果的影响,后来研究者众多,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讲到博弈论,也必须包含一些基础的信息经济学内容。
㈥ 博弈论和经济学的关系是什么
博弈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考虑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博弈论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研究经济行为中的博弈行为的过程与结果。博弈论的开创人是冯·诺依曼,他曾和摩根斯坦写过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之后纳什完善了博弈论,证实了均衡点的存在,形成了纳什均衡。94、96、01、05、07和最近的12年诺奖经济学奖颁给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的专家,你也可以到网络上搜寻博弈论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教材。
㈦ 博弈论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都属于经济学范畴
不同点:1、名称不同
2、理论基础不同
3、应用领域有差别
4、方法不同
㈧ 请教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之间的关系....有追加!
我没有注意到有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分类,参考网络里面的介绍: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也算是一个对微观经济学的分块吧。
Game Theory用数学方法研究策略应对,力图使决策人获取最大的利益。博弈论在微观经济学中主要应用于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比较有名的就是寡头定价模型)。博弈论是一种方法科学(在多人的经济行为中如何制定科学的策略来获取最大利益),提供给行为人一种科学制定策略的方法。GT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就是如果每个人只从个人的角度去制定策略可能结果并不。
GT的数学理论很强,概念和假设也非常合理,运用在经济学里面,给经济学家思考经济问题一个新的思路。
不过博弈论毕竟不是经济学,没有必要在所有的领域都运用博弈论。至于上不上档次,你可以看一下长尾理论,别人没有博弈论不也很成功地解释了很多经济问题。
以上见解仅供参考。
㈨ 经济学中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的关系
博弈论中将博弈分为四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所谓静态博弈就是说参加者同事或不同时做决策是 后行动者不知先行动者的决策就叫静态博弈。比方说 两个罪犯在偷盗未果,但发现房子里有人被杀 警察将其抓获并分开审讯 给他们提出的条件是 若两人都坦白则各判八年 若一个坦白一个抵赖则坦白的释放 抵赖的判十年 若两个都抵赖则按入室抢劫算 各判两年。这个例子中 俩盗贼所处的环境就是静态博弈 因为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策略 而纳什均衡就是:在当事人做决策时 双方都是假定对
㈩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意义
经济博弈论是指将博弈论知识用于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如针对经济问题的种类、结构,构建出相应的数学博弈模型,用于描述、反映经济问题参与人的策略选择动机,以便寻找到己方的问题最优解(其实也是其他利益主体的最优解)。上述新老两个厂商争夺产品市场的例子就属于经济博弈范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政府与消费者之间、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不断加强,以这些经济主体间的对抗、依赖和制约为研究前提和出发点的博弈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例如,近一两年来,国家为了防范经济过热,央行适当调高了贷款利率,其目的是遏制各地过猛过热的项目建设。面对这一财政政策,各地企业,尤其是那些有当地政府支持的大中型企业,所选择的策略无非是与央行合作,减缩当前的投入,停止大型项目的审批;另一种策略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维系其一己私利,置全国一盘棋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大中型企业间暗自串通,继续上马新项目,妄图影响或架空中央的财政政策。于是,形成了政府与地方大中型企业之间的博弈,如何协调,如何处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无论在社会经济宏观层面,还是涉及到个人、经济组织的微观层面,博弈论的功用都是显而易见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博弈论的学习,使我们在分析经济现象和协调经济利益时,能够学着以战略的思维来统领我们的原则;以谋略的方式来做出我们的选择。随着我们进一步系统掌握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定能使我们在未来对抗性更强,竞争更激烈的市场活动中,思路更开阔,决策错误更少,活动效率更高,成功机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