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学好宏观经济学
学好宏观经济学方法:
1、预习。学的时候必须要亲自画图和推导。
2、理清思路,注意逻辑性。从核算到决定都是为IS-LM做铺垫,然后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应用,然后AD-AS是延伸,然后是开放模型。
3、听好课,一定要复习和多做习题。
2. 宏观经济学中的Y,I,C,G,S,D,X全称及意义
Y: Yield、国民收入、抄国民产出或GDP等袭
I: Investment、也可用于国民收入或消费价格指数等
C: Consumption、消费
G: Government purchases、政府购买支出
S: Saving、储蓄
D:Demand shock、需求
X:export、出口
3.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3)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扩展阅读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4. 经济学的含义是什么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内发展的规律容的科学。
5. 作为一门考查课,《宏观经济学》学习的意义或目标有哪些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6. 总产出的核算对宏观经济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1)总产出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消费、储蓄、投资、专税收、财政支出、进属出口等等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比如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等只有通过总产出水平的变化才能得到最终说明;
(3)“总产出=总收入=总指出”的衡等式是建立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依据。
7. 经济学基础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的。但“宏观”又区别于“微观”。“微观”研究的是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上怎么样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而“宏观”则是研究整个的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8. 宏观经济学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回民总收入等经济总答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的。但“宏观”又区别于“微观”。“微观”研究的是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上怎么样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而“宏观”则是研究整个的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9. 宏观经济学学习方法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1、 简要说明GDP与GN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都选择使用GDP这一指标?
GDP与GNP的区别在于其涉及的主体不同,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一国的居民,而GNP是国民概念,是指一国国民。
因为GDP确实代表了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做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便于和国际间和地区间作比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 为什么说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实物)的支出,而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实质上只是所有权的转让而已。
3、 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NP之中?
因为存货也是最终产品,相当于企业自己花钱买了自己的商品,算在总支出中。
4、 为什么转移支付不计入GNP之中?
转移支付已计入净税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转移支付是无偿的,也不是接受者的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5、 为什么GNP中只计入净出口?
因为出口与进口对于国民收入的效果恰好相反,进口导致收入从国内流出国外,出口导致收入从国外流入国内,故为方便,只计入净出口。
6、 简要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因为总支出等于总产出,而总产出又等于总收入。
7、 简要说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缺陷。
(1) 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2)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
(3)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 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5) 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状况。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国民收入恒等式有什么区别?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是在总产出等于意愿支出也即总需求的情况下,也即非计划投资为零的时候的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公式;而国民收入恒等式是一般情况下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恒等式。
2、 试用图形画出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3、 试根据消费函数理论说明假日经济的作用。
假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消费水平,而根据消费函数可知,消费的增加会在消费乘数的作用下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假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