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推荐几本经济学哲学类书
哲学的话 《大问题》和《苏菲的世界》《写给大众的西方哲学》都不错,我最推专荐《属大问题》。
经济学的话 去图书馆找一下比较畅销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一定要外国人写的哦)就可以了。不推荐看一些所谓的 百姓经济学 身边的经济学之类的书,看完还是一知半解的,不成体系,还有误导之嫌。只有看看成体系的教科书才能真正理解经济学,而且现在的教科书(主要指西方人写的)都很容易自学了。
B. 先学经济学后学哲学
逻辑学 要最先学 逻辑基础 就行 不用太深入 研究 一下 形式逻辑就可 数理逻辑 先不用专学属
然后 心理学 和 哲学 这两类 需要 相对应 的 网络词典 然后需要 哲学发展史 和 心理学发展史
先在 宏观轮廓上 了解一下 然后 按照 时代发展/思潮发展 慢慢展开 遇到不了解的 概念 就 查网络词典.
经济学 放在最后就行.
ps 我也是自学的逻辑 哲学 和心理学.感觉很受用.这三个学科 相互之间有联系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划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而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两种形态,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第二,抽象劳动内在的属性是生产商品过程中人类脑力或体力的支出(人类的一般劳动),其外在的属性则是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劳动,其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经济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述:在一切社会状态下,劳动产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时代,也就是生产一个使用物品耗费的劳动表现为该物的“对象的”属性,即它的价值的时代,才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第三,抽象劳动内化为商品的价值,外化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恰如马克思所述:“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这种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平等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正是以抽象劳动为内核。
很明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巨大作用,反映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反映了马克思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重视,这与他一贯以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一脉相承。在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理论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刚刚完成,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主要依靠体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因而劳动与资本成为社会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相应地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理论,目的在于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揭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抗性矛盾的根源。
不可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揭示了19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不过,它所揭示的只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而不是商品经济任何发展阶段的具体规律。事实上,在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其所依存的生产技术水平乃至社会制度的不同,劳动价值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样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也包括基本内容和展开内容,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也应当“与时俱进”向前发展。一方面,和谐社会关于人与经济的全面和谐,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建设,也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指导并不断发展与丰富其理论体系,二者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以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含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
首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所包含的价值决定和价值“转形”的辩证统一思想,要求我国现实经济中在个人收入分配上贯彻两个原则,即坚持和贯彻按照社会主体即劳动者的权益进行分配的原则和按照客体即资本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并且是前者制约后者。
其次,劳动价值论是宣扬“以人为本”的理论。因此,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体现在我国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上,就要求改变一些地方单纯追求增长率的指导思想,而形成以“富民”为根本特征的新型战略指导思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崇高的历史地位,是科学性,革命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但任何先进的科学理论,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必须新情况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永不枯竭的理论之源。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要,它的重要的实践意义之一,在于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执政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具备坚定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就是说,要能够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科学理解“劳动者”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内涵。
D. 求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在经济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经济学和哲学是一体的,经济学是哲学的, 哲学也是经济学的。比如就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个人而言, 他首先是一位哲学家, 然后才是经济学家, 最先为其赢得声誉的著作是《道德情操论》, 先于经济学名著《国富论》。亚当·斯密的好友休谟的《人性论》对《国富论》有着的深刻的影响, 《国富论》中著名的“ 理性人” 假设就是基于哲学对人性的认识。“ 理性人” 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体现着亚当·斯密对人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另一经济学巨匠马克思也是从学习哲学入手, 既是哲学家又是经济学家。马克思在经济学意义上探讨价值理论, 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阐明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得出必须推翻资本主义以及一切私有制的逻辑性结论。其经济学分析是为哲学意义上的社会结论服务的。此外功利主义的鼻祖边沁也对经济学产生过影响。比如经济学中效用这一概念就是直接出自边沁的理论。除此之外, 在边际主义占据经济学主流地位之前, 数学工具在经济学研究中很少使用, 经济学家对经济的研究多是采用哲学性思维方法。可以说哲学一直是与经济学相伴而行的。
现代学者通常认为, 经济学最直接的哲学基础是科学哲学。比如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就源于逻辑实证主义强调数量和计量表示的思想。“ 波普尔哲学” 进入经济学之后, 哲学上的逻辑保守方法论发展到一个高峰, 假说——— 演绎模型成为科学发现逻辑分析的重点, 理论、问题、命题、假说、辅助条件、初始条件的实证意义都被认真研究了, 经济学研究侧重于经济学结论的推理和证伪过程, 经济学结论应是可证实的或可证伪的, 或是不可证实或不可证伪的。之后, 科学哲学发展的过程中的每一次理论上的变革, 如历史主义、库恩的范示、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后现代科学哲学等, 都在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上体现出来。科学哲学在工具主义批判、抽象前提的批判、逻辑符号主义批判、实证主义批判、行为主义批判、人本主义批判等方面显示了哲学牵动经济学范式革命的张力。科学哲学所研究的思维方法不断渗透到了经济哲学的思维中, 特别是当前后现代哲学的许多观点直接溶入了经济学思维, 许多大牌经济学家已公开接受科学哲
学对经济学的方法论指导。至此, 哲学对经济学的指导变成了直接的、手把手的指导。
但是科学哲学又限制了经济学的发展。在科学哲学的引导下, 从“ 边际革命” 开始, 经济学的主流逐步背离了古典经济学的学术精神和理论传统,变得越来越技术理性化, 致力于建立更加简化、更加精美的数理体系。结果经济学虽然逻辑结构更加精致, 但由于忽视了对人的本性的重视, 研究变得机械生硬, 缺乏哲学思维, 缺乏人文精神。客观来讲, 经济学的数学化是一种科学进步, 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分析工具, 有助于更加深入地分析纷繁复杂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因此不能否定数学工具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巨大作用。但简单地把人归结成数学符号、用效率逻辑和数学计算来涵盖社会经济生活全部的做法, 显然是值得反思的。
由此当今经济学就面临一个问题:经济学和哲学怎样耦合才能符合现实需要呢?法国学者博索特根据学科之间不同形式的结合, 将跨学科的类型分成三类:一是线性跨学科, 就是把某一学科的原理运用到另一门学科中去;二是结构性跨学科, 就是在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的结合中产生出新的学科;三是约束性跨学科, 即在某一具体目标要求的约束下,实现多学科的协调和合作。
E. 什么是经济哲学
经济哲学是对经济生活和经济学进行哲学反思的一门学科。
旨在通过经济学和哲学的联盟,发挥两门学科的优势,对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存在和发展问题进行整体性的综合研究。经济哲学的兴起是经济学和哲学相互融合和范式变革的产物。马克思是将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典范,他从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走向历史的深处。
对于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仍有不同认识:有的学者主张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系统;有的学者认为其研究对象是经济理论的发展规律、经济学的前提和基本概念;有的学者认为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哲学。
F.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这是啥!
政治学、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关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该学科涉及到整个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三个领域:哲学关系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命脉,政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方面之一。它要求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教育,掌握基本的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知识,打好认识和研究方法论基础,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支撑,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为政府机关、社会管理部门、财富创造部门和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输送优秀人才。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就业方向该专业要求学生熟悉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经济学、政治学与哲学的基本法律法规,了解相应学科的发展动态,且该专业毕业生可以到政府机关、社会管理部门、财富创造部门和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相关学术研究、教学、销售经营、管理、咨询策划服务等工作。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就业前景本学科是一个受欢迎的跨学科本科和研究学位,课程内容由三个学科组成。首家提供PPE学位的高等院校是牛津大学,而这个科目更培养了一大批知名的毕业生,如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和英国反对党领袖艾德·米利班德。在1980年代,约克大学根据牛津的模式创立了自己的PPE学位;随后,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以及其他英国大学也争相仿效。目前本专业为2010年新增专业,现国内只有北京大学(10001)元培学院开设了此专业。北京大学的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是北大为满足中国高层次领导型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招生新专业,专业不对高考学生招生,只在北大元培学院内设立。
G. 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最初出现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使财富增长以及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例如,斯密的《国富论》就是把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作为研究对象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和财富的比例问题是人们的物质福利问题。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由于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它们总是撇开财富的社会形式去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即社会生产关系运动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辩证地运动着的。“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但是,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研究。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又指出:“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合同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什么政治经济学要义研究生产关系为其研究对象呢?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知道,人们要生存,就要吃饭、穿衣、住房,就需要各种生活用品,但是,要得到这些东西,就要经过人们的生产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其他方面的活动。这就是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依赖于生产活动。因此,我们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②、生产过程三要素 人们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人的劳动:就是指劳动者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改变自然使之适合人类需要的活动,或者可以说是劳动力的支出,也可以说是劳动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这一要素是进行生产的主观条件。 劳动对象:就是指被劳动加工的一切东西。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东西,如,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地下埋藏的矿石化石油等;另一类是以被人们加工过的东西,这一类也叫原材料,如织布厂用的棉纱,化工厂用的催化剂等。 劳动资料:也叫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即除劳动对象以外的一切物质条件。它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河流、仓库等。在劳动资料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是人类控制自然能力的尺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正如马克思所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 从上述三要素,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生产过程,都是人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生产资料,它是进行生产的客观条件。
H.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
选D。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哲学,因此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都是哲版学,而马克思主义哲权学的基础就是唯物辩证法,也就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答题不易、
满意请果断采纳好评、
你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
祝你学习愉快、
>_<|||
I. 索罗斯的经济学知识和哲学思维的基础是怎么获得的
应该说,索罗斯的经济学知识和哲学思维的基础,是在伦敦经济学院打下的。在这里,他经受了一生中最痛苦的磨难,也享受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机会。
J. 经济学与哲学是何种关系
只有马克思的政复治经济学制和马克思哲学 联系很大 不懂马克思哲学也就读不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传统的经济学的学习并不需要哲学基础 当然 学了哲学可以看透经济里面的现象本质 不学哲学 也并没有太多影响 只是没有学过哲学那些人看得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