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囚徒困境》反映了什么经济学原理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回最佳选答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
囚徒困境的主旨为,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实际上,执法机构不可能设立如此情境来诱使所有囚徒招供,因为囚徒们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而无法完全以执法者所设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
『贰』 囚徒困境博弈对经济学的意义
个人最求利益最大化但在一个互动的世界中并不一定是最优!
『叁』 微观经济学中囚徒困境与寡头有什么关系
很多寡头控制着一个行业,他们之间的价格竞争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现象:寡头只关内心自己的利容益,在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手怎样选择,自己选择低价策略永远会占便宜,所以会促使各方都降低价格。
寡头垄断:又称寡头、寡占,一种由少数卖方(寡头)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英语中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中“很少的卖者”。寡头垄断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而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它的显著特点是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这些厂商的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中很高的比例,从而控制着该行业的产品供给。
『肆』 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是什么意思
囚徒困境中,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结果,所以行动都是strategic的。两内个情况的setting都不同,结论容当然有可能看起来矛盾。
ps 你可以试试假设第一定理里人们是strategic的,知道自己的决策会影响到均衡价格,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点,整个情况就变了(当然需要假设总人数fixed),更接近monopolistic competition的情况。
『伍』 论述囚徒困境中两个囚徒之间的博弈过程(西方经济学)
囚徒困境可以简单的用图上的表格表示出来,
针对甲而言,如果乙选择了沉默,则对于甲而言,选择沉默是判罪一年,如果坦白,是立即获释;
如果已选择了认罪,则对于甲而言,选择沉默是判罪十年,选择坦白,是判罪一年。
因此,无论乙做何种选择,甲的最优策略只有选择坦白。
同理,无论甲做何种选择,乙的最优策略也只有选择坦白。
所以,囚徒困境的纳什均衡就是甲乙都选择坦白。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1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8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决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就是“困境”所在。该例子漂亮地证明了:非零和博弈中,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是相冲突的。
『陆』 经济学里的“囚徒困境”是指什么
如果两个罪犯被分开审问 只有一个招工的话招供可以减刑 不找工的重刑回 两个同时不招答供会被释放 根据博弈论他们永远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同时不招供。最终的那是平衡是两个人都招供。困境就是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柒』 怎样理解囚徒困境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的冲突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囚徒困境两人都选择非合作,达到了纳什均衡状态。在这种纳什均衡条件下,每个人单方面地改变博弈策略都不能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好处,因此双方都不会改变原有博弈策略。然而,从二人的总收益来讲,达到纳什均衡状态下的总收益显然不是最高的。囚徒困境下的纳什均衡符合了帕累托最优的情形,但显然这种帕累托最优对于整体利益来说没有达到最大化。
『捌』 你知道囚徒困境模型吗请查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说明:1囚徒困境与规则(即制度的)起源的关系。
“囚徒困境”模型新解
摘要:文章突破“囚徒困境”模型原有
规定条件,根据社会实际解析了“囚徒困
境”的许多变数,指出“囚徒困境”原有
模型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将会产生不同结
果,因此需要采取不同办法完善制度规范
运行。
关键词:囚徒困境 制度性缺陷 制度
性启示
一、“囚徒困境”的基本原型
原始模型基本条件:说是有一富翁在
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察在侦破中抓到
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
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
认曾杀过人,辩称他们只是顺手牵羊偷了
点儿东西。于是警察将两人隔离,分别关
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
制度规定1 :警察告诉他们:
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5 年。
如果两人都抵赖,因证据不足各判刑
1年。
结果:两人都选择抵赖,各判刑1 年。
原因:坦白与抵赖的结果非常明显,
选择抵赖对二人都有利,属于最佳选择。
制度规定2 :警察告诉他们:
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5 年。
如果两人都抵赖,因证据不足各判刑
1年。
如果其中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则坦白
者将从宽处理予以释放,抵赖者将被从严
处理判刑10年。
结果:两人都选择坦白,各判刑5 年。
原因:对于每个嫌犯而言,选择坦白
是最优决策。因为如果自己选择抵赖,而
另一人选择坦白则被释放,而自己则要被
判刑10年,显然选择抵赖是下策。
其实这个困境模型的设计想方设法让
两名囚徒主动坦白,减少了警察的许多破
案调查之苦,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如此
简单。
二、“囚徒困境”的众多变数
由于警察只抓到了二人偷盗的证据,
而没有抓到杀人的证据,若要抓到杀人证
据,更为费时费力,于是设定规则,制造
矛盾与冲突,让二人“狗咬狗”,警察从中
坐收渔翁之利。这是警察以规则与囚徒进
行的心智较量,诱发供词。这说明警察也
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也是一个具有独立思
维和个人私念的理性经济人,也要从有利
于自己的角度采取相应对策。
其实在囚徒困境模型中,两名囚徒更
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人,可能是有着许多
复杂关系的合伙人,于是在囚徒困境模型
中会有许多变数。从给定的模型中可以明
显看出,两名囚徒之间是竞争对手,而警
察更是不可忽视的对手,他手中掌握着制
定规则执行规则的生杀大权,因此,每个
囚徒在研究自己的对手时,都不会轻易放
过对警察采取相应对策,一方面投其所
好,积极公关,想办法使警察在权力范围内
对自己采取不同政策,使自己能够在“双轨
制”条件下获得好处溜之大吉。于是原有模
型可能在许多情况下出现缺陷而失灵。
(一)原有模型在亲情关系下可能
失灵
如果两名囚徒是父子两人,每个人都
具有牺牲自己宽容亲人的精神,于是都选
择抵赖,都希望另一名亲人在自己抵赖的
基础上主动坦白而出狱。于是该案件原有
的制度性规定过不了亲情关,警察在这里
得不到什么新的证据。
(二)原有模型在金钱关系下可能
失灵
如果两名囚徒均为富人,有能力动用
许多金钱足以达到收买警察的货币数量,
于是,警察在接受贿赂后,就比较轻松地
为两名囚徒传递信息,同流合污,串通一
气,则案情发展就会是二人同时选择抵
赖,从而双方均可从轻判刑1 年,逃脱了
应有处罚。这种结果对两名囚徒有利,对
社会可能不利,并且很可能使这两名囚徒
感到犯罪就可以这样简单地出狱,而继续
犯罪危害社会,成为惯犯。
如果两名囚徒中有一人是富人一人是
穷人。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富人收买穷
人,给穷人以足够的金钱让其选择抵赖,
穷人可能感到自己即使出狱也挣不到这么
多金钱,还不如接受富人给的金钱,甘愿
服刑10年。一种情况是富人即收买警察又
收买穷人,一方面让警察传递虚假信息,
告知穷人,两人都选择抵赖,以便获得最
少刑期。暗地里富人却是选择坦白争取早
日出狱,让穷人在牢里住10年。
(三)原有模型在男女私情关系下
可能失灵
如果两名囚徒是夫妻而且同床异梦,
则二人也都会选择坦白,都想使自己有机
会早日出狱另觅新欢,同时也防备他人早
日出狱另觅新欢。
如果夫妻二人有着同生共死的关系,
则二人的选择则可能是按照事先约定攻守
同盟,或共同选择抵赖,或共同选择坦白。
这就是两种均衡对策。
如果两名囚徒均为美女,并且不择手
段地利用美色诱惑男性警察,其诱惑足以
使警察为之出力。在这种情况下,警察很
可能采取通风报信的办法,让她们攻守同
盟,选择抵赖,逃脱罪责,重罪轻罚。
如果两名囚徒中有一名是美女囚徒,
且有足够手段诱惑男性警察,在这种情况
下,警察很可能采取各种办法促使男性囚
徒选择抵赖,而让女性囚徒选择坦白。或
者采取各种办法促使两人都选择抵赖,尽
早出狱。
(四)原有模型在官官相护关系下
可能失灵
如果两名囚犯都有一定背景,表面看
是两人犯罪,其实两人后面都有人在支
使,尽管两人都有心选择坦白,但是其后
面的隐避者却始终在后面较劲,一方面要
求他们不能坦白,必须采取抵赖的态度。
另一方面又极力地找人说情并且贿赂警
察,串通一气抵赖到底,以免拔出萝卜带
出泥。在这种情况下,两名囚徒和警察可
能都倾向于抵赖,大家都得好处。
(五)原有模型在警察管理体制下
可能失灵
如果警察的职务聘用年限以两名囚徒
关押的最长年限为限,任务完成后立即解
聘。警察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三人中最
有权力又有能力还有条件,从有利于自己
的众多方案中进行个人的理性选择,两名
囚徒只能在警察的忽悠下做出相应决策。
警察在这种制度性规定下的最优选择
是想方设法促使两名囚徒中有一人抵赖,
一人坦白。于是一方面想办法抓一个倒霉
蛋,从而达到尽量延长刑期以便延长聘用
年限的目的,否则要下岗放假缺少生活来
源;另一方面又想办法讨好另一个囚徒,
让他采取坦白策略,并从中获得好处。最
终是警察即得到了工作又得到了贿赂,坦
白者拿出一些贿赂而获得释放,只有抗拒
者一人吃亏。
三、“囚徒困境”的深层启示
上述分析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重要启
示:
启示1 :一项制度性政策性安排要发
生效力,必须构成纳什均衡,使其在个人
理性对策下做出比较明确的选择。否则,
这种制度性安排在上有政策下有多种对策
的情况下,很难达到预想效果。只有严格纪
律,决不允许随意变通,才可做到令行禁
止。
启示2:一般的制度性政策性规定,在
经过亲情、金钱、美人和说情等多道关口
以后,要打很多折扣,很难取得应有效果。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回避制度、反贿赂
制度、反腐败制度,反“跑部钱进”制度,
加大监督力度,严格依法行政,阳光行政。
启示3 :任何制度性政策性规定都不
是万能的,一般情况下都有缺陷,需要多
种制度相互补充,以免产生漏洞。例如在
发展经济中实施绩效挂钩,对于完全竞争
性行业确实有效,而对于垄断性行业若单
纯实施绩效挂钩分配政策,则是难以奏效
的,而且会带来严重不公。因为,垄断行
业与市场规律相悖,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
之下以至于指令之下有序运行,并要在缴
纳垄断利润基础上获得与社会平均工资水
平大致相当的工资收入,决不可凭借绩效
挂钩而过度侵蚀本应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
垄断利润与正常利润。
启示4 :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义务
教育等社会事业不能“靠山吃山”自筹经
费或收费提成,必须由财政提供经费保
证。否则,公正执法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将
大打折扣,凭借权力大搞非规范性收入于
国于民都不利。
『玖』 囚徒困境博弈对经济学的意义
个人感觉囚徒困境的博弈分析是给大家展示了一个纳什均衡与直观的最优相背的现象,当大家都考虑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双方利益都受损,这与微观经济学中大家都将自己利益最大化时总体利益也最大是相背的。这种现象提供给经济学更多的解释与思考空间,比如怎样避免囚徒困境啊,合作啊,遵守协议啊等等。不过我觉得出了经济学,这个意义更大,毕竟经济人假设只是人的一面,不是全部,不该由完全的经济视角来解读人性。
『拾』 什么是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
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以两个选择:
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回背叛)
与对答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合作)
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独自提高关税(背叛),另一国也会作出同样反应(亦背叛),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经济也造成损害(共同背叛的结果)。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将发现共同合作利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