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芝加哥经济学派-----在美国还是主流吗
如何阻止拉美国家的工业强国梦呢?战争不是好的选择,因为之前已经打过了,而且代价太大。如果能够将拉美的经济发展诱骗上一条精心布设过陷阱的发展道路,使其继续为美国打工,那一定是种“投资少、收益高”的“好办法”。但是,没有人是傻瓜,要想欺骗对美国极不信任的拉美各国,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经过努力,美国人终于还是找到了方法,因为他们发现了“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经济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又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该学派捍卫的核心价值是相信市场机制跟自由放任,反对任何形式的干预,反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跟凯恩斯主义,因其主要成员为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师生而得名。芝加哥学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年代,其第一代代表人物是法兰克奈特,但是由于凯恩斯主义在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芝加哥学派一直不被人注意。但由于芝加哥学派鼓吹自由、放任,为美国打开拉美各国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持,于是就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量的(政府和各种基金的)资金被投向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资助其开展研究、召开学术会议、出版杂志和招收留学生。例如,威廉沃尔克基金会就挽救了好几家濒临破产的新自由主义者的杂志,并为芝加哥大学出版新自由主义著作提供了大量资金援助。1947年4月,弗里德曼等人参加哈耶克领导的“朝圣山学会”的首次会议,旅差费也是由威廉沃尔克基金会提供的,而且这个基金会为米瑟斯支付了长达24年的薪水!
在这种背景下,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在1974年和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随后,该学派的舒尔茨和斯蒂格勒又分别于1979年和198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仅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就一共产生了22位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经济学派似乎一夜之间就从一个几乎无人关注的小流派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社会显学,新自由主义也就从被个别国家接受发展到被很多国家所接受。
美国所做的准备并不仅限于理论上的造势,他们还需要把这些理论输出到拉美的合适人选。50年代中期开始,芝加哥大学的一批教授参与了把芝加哥学派经济学输出到智利的一个项目。在该项目中,这些教授选派了一批经济学家到智利的一个大学去进行经济学教育,同时从他们在智利培养的学生中选取了一批学生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读研究生。这批学生中的绝大部分人在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又回到了智利,并在皮诺切特军事政变之后被提拔到很高的位置。美国还把该项目扩展到了其他拉美国家。例如,在阿根廷,美国国际发展署资助设立了库依欧项目,让库依欧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和智利天主教会大学代表作培养经济学家,仅1962-1967年就选送了27名阿根廷学生到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学。这样,美国就成功地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输出到了拉美各国。
美国利用芝加哥学派对拉美国家进行的“新自由主义”输出,和早期的欧洲殖民者派出传教士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洗脑如出一辙。更加可怕的是,这些有机会到美国留学并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几乎全部来自于拉美国家上层社会的精英份子,他们留学回国后会直接将“新自由主义”应用于国内经济政策。墨西哥当时的总统萨里纳斯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其内阁成员中59%的部长或副部长拥有美国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智利财政部长A.福克莱斯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博士,其继任者E.阿尼纳特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智利艾尔文当政时,23位部长中有18人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4人在西欧获得研究生学位。阿根廷财政部长多明哥卡瓦略也是留美的新自由主义信奉者。
Ⅱ 请教一下亚当·斯密关于政府的三大职能~~谢
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社会侵犯;
保护个人,不受他人侵害与压迫,即建立严正司法机关;
建设维持公共事业与公共设施。
Ⅲ 产业经济学问题
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重视对结构—行为—绩效的理论分析。认为应该从价格理论的基础假定出发,强调市场的竞争效率。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波斯那、麦杰等。芝加哥的主要理论思想范式是竞争性均衡模型。其关键是提出了在长期均衡中的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的条件是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技术效率的条件是价格等于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这就意味着产业的产出不管是资本是不足还是过剩,都处于最优规模边界下。在竞争性模型中,配置和技术效率主要导源于两个结构性条件——买卖的数目和自由进入。
从长期的竞争效率出发,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从在长期过程能够达到效率水平,反对高集中率的产业必然带来垄断租金,因此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斯蒂格勒从产业成长 角度,认为厂商的规模大小和市场的集中度与产业周期和经济效率有关,在产业初期,由于市场范围狭小,产业的各环节不足以专业化分工,而由全能型企业承担,随着产业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厂商内部分工转化为市场分工,到了产业成熟和衰退时期,市场范围缩小,市场分工再次转化为厂商内部分工。因此,产业的集中率随市场范围和产业周期相关。仅仅认为高集中率导致高利润率忽略了产业发展长期均衡的历史过程。从规模经济角度 ,斯蒂格勒用生存技术来确定最佳规模水平,凡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因此最佳规模存在多种不同的规模,大厂商的规模经济也是生存技术的结果。德姆塞茨 认为高集中率导致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而不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指标。在价格行为上,斯蒂格勒 进一步讨论在高集中度产业中的大厂商的竞争行为,认为由于在高集中度产业中,大厂商仍然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其价格水平将制定在可维持水平,这个水平符合效率标准。
从公共政策上,理论强调了反竞争行为或垄断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导致的进入壁垒。因此,政府最好减少干预,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
Ⅳ 6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哈里·科斯教授创立了()。A、社会经济学 B、法律经济学 C、市场经济学
答 案 是 b
Ⅳ 什么是(经济学)芝加哥学派
新古典主复义经济学派起源自制马歇尔与奥地利学派。后期的成员包括了奥地利学派的第二代人物-米塞斯、哈耶克。以及由傅利曼领军的芝加哥学派。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西奥多·舒尔茨(T.Schultze)、P·鲍尔(P.Batler)、哈里·约翰逊(H.Johnson)、H·明特(H.Myint)、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迪帕克·拉尔(Deepak.Lal)、雅各布·维纳(Jacob Viner)、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等人。
Ⅵ 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主张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经济学)芝加哥学派
以亨利·西蒙、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为版主要代表的一群经济学家权。
1.相信没有政府干预的竞争市场能使经济最有效地运行。
2.在控制货币供应的前提下,这一派经济学家还坚信市场有力量解决经济问题,让公司、消费者在政府有限制管制下作出自由决定。
另外: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就,除了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学说,还有斯蒂格勒的产业经济学、贝克尔的家庭论、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和科斯的产权经济。
Ⅶ 芝加哥经济学派的经济观点
芝加哥学派的观点主要有: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自由、经济效率与分配均等这三个政策目标,经常是此长彼消,顾此失彼,不可得兼的。例如,为了减缓失业,必须承受一定的通货膨胀,而要稳定物价,又必须让更多工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又如,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保障社会福利支出,有助于减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带来的收入分配的不均和阶级矛盾,但为此必须征收高额累进所得税,在一定条件下妨碍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对这类进退维谷的难题,芝加哥学派更多地关注自由与效率,相对较少地关注收入分配的问题。理论特点
芝加哥学派所据以得出其政策主张的理论观点,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点或者暗含着如下一些假定或前提:①强调经济学应是一门实证科学,所以芝加哥学派的许多成员被称为经济学的实证主义者。②理论分析着眼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均衡,忽视经济政策的短期效果。芝加哥学派的成员一般认为,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资本主义有充分就业的必然趋势。③在理论分析中往往忽视自由竞争条件下的社会福利与私人利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会出现的差别,或者认为这种差别与经济效率或经济自由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这使他们不重视国家在调节资本主义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方面的重要作用。
芝加哥学派成员一般都特别强调19世纪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分析中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中的有用性,所谓“芝加哥传统”的这一特点,比较突出地表现施蒂格勒的科学工作中。施蒂格勒毕生从事价格理论和动态的市场结构的研究,他吸取和运用自A.斯密到A.马歇尔的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在纯粹竞争或纯粹垄断前提下,分别考察消费者为获得最大效用和生产者为赚得最大利润的最优化行为在生产和分配方面的规律性),结合对不同产业部门的统计资料的调查分析,来考察现实的非纯粹竞争市场的经济问题(被称为应用微观经济学),从而在肯定传统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又对传统理论作出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补充和发展。施蒂格勒通过引进“不完全信息”这个因素,对资本主义市场中的一些现象,如价格刚性、排队与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同种商品除运输费用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销售价格,以及一个产业部门为什么同时并存着规模大小差别很大的许多企业等等,作出了通过严密逻辑推理,并可用经验材料加以检验的理论解释,并为70年代以来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理论提供了微观的理论基础。施蒂格勒认为,“不完全信息”和“非完全竞争市场”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是内在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因而不是能够通过国家干预所能解决的。
施蒂格勒通过对美国政府管制市场运行的立法(如最低工资立法、租金管制、证券管理法等)的研究,得出结论:这类立法事实上并未达到原来旨在达到的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效果,制定实施这类立法乃是适应特殊利益集团(公司、工会和专业人员)的要求的政治上的产物,因而施蒂格勒被认为是“管制经济学”的开创者。
Ⅷ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
(1)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使个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削弱。 (2)背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趋缓;全球化造成资本外流,税源减少;老年人的比例加大;欧洲一体化的挑战等。 (3)现象: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认识: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前提;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要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Ⅸ 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哈里·科斯教授创立了什么经济学
罗纳德·哈里·科斯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揭示了“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换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与芝加哥学派经济学产生背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