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和第六版的主要区别
这个确实是很适合入门的书,版本不重要,每个版本变化不大,核心内容基本相同,一般就是扩展了一些阅读范围、变更了一些习题什么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区别。同时还可以看国内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也是入门级的书籍。国外国内的书各有优点,如果看到某个知识点理解不了,不妨换一本看看。当然,总体来说,还是曼昆的书比较好。
『贰』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3版和第4版,有什么区别啊哪个版本比较好
《经济学原理》第4版与第3版相比,基本框架和章节没有大的改变,但书中“新闻摘录”、专“参属考资料”和“案例研究”栏目涉及的若干案例和新闻摘录及时做出更新,使用的是时下最新的素材。
例如:第1章谈论机会成本时,举了当下最受欢迎的NBA明星的例子;近两年来油价一路攀升,第4版第5章的“新闻摘录”就换掉了原来第3版中的私营收费道路企业的资料,换之以油价上涨对人们出行习惯的影响为例,帮助学生理解石油需求的短期和长期弹性问题;第3版第31章所引用的资料中,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在美国和日本的售价分别由第3版中的2.49美元和262日元适时变更为3.06美元和250日元。
此类修订全书共有数十处,这些修订无疑会使本书新版更具时代感。
『叁』 经济学原理中供给曲线怎么来的为什么说价格越高商家想卖的东西数量就越多难道不是不管什么价格商家都
给你举个例子 房价和供给 房价低时 房屋开发数量减少 因为利润少 成本高 房价高则反之
『肆』 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个疑问
不是阿,因为存在飞机即将起飞这个情况.因为飞行成本固定,所以起飞前高于花生和饮料的价格的机票就应该卖给他们.
500元的平均成本出现在临起飞较长时间的那个时段.
理论上是这样的.
『伍』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关系(各位大神求解,小弟感激不尽)
一、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的省份和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了一批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品牌,成为广告市场的后备力量。在这一形势下,为了更好地拓展客户构成、构建健康的盈利模式,广告公司逐渐打破地域限制,通过设立异地分公司、并购或是联盟的方式,整合客户资源。在不同业务类型的广告公司当中,综合代理公司和创意设计制作公司的客户集中度高于咨询企划公司和媒介策划购买或销售公司。跨国广告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度高于本土广告公司。
二、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是一个矛盾体。
部分广告公司对广告主中的大客户依赖较重,广告公司总会怀疑广告主的诚意有多大,广告主会通过很多比较,广告公司跟不上广告主的发展速度,也只能被淘汰。广告主往往只看重服务态度,对比各个广告公司的投入有多大,从广告公司的角度看,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广告主所看重服务也是一样。广告主和广告公司都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陆』 微观经济学兰蔻的案例分析,案例背后有哪些经济学原理广告费占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合理吗
政府限价政策探析摘要:竞争性市场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中自发形成的,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效率特性,还具有良好的公平特性。面对一些过高或过低的市场价格,政府采用了限价政策来直接进行干预,但结果证明,这样不仅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更不利于政府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关键词:竞争性市场均衡价格最高限价最低限价近年来,很多关系民生的基本需求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政府不得不采用行政干预的手段直接限价,而面对一些消费品价格的持续低迷,我国政府又对这种产品的收购价采取了保护政策,制定了最低限价。这些政策乍看上去是在为百姓谋福利,然而通过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加以思考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会与政府的政策目标背道而驰。一、竞争性市场均衡价格竞争性市场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中自发形成的,是在市场上众多的供给者与需求者在博弈后达成的共识,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价格稳定于均衡价格,它消除了来自垄断市场的偏见,不仅具有良好的效率特性,还具有良好的公平特性。竞争性市场达到均衡时,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对消费者来说,应该在其预算约束下实现了效用的最大化;对企业来说,在生产技术约束下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市场实现了出清,也就是市场供给等于需求。在这样的状况下形成的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会出现超额供给,就会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超额需求则会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均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均衡价格理论中关于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二、政府干预市场价格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竞争性市场均衡价格是市场自发形成的,而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就会自动上涨,人们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开始怨声载道的时候,政府便采取一些限价政策来试图抑制不断上涨的价格,但是这样做真的能够实现公共政策的良好初衷吗?(一)对政府最高限价政策的分析近年来,房价的不断高涨使得很多人都掏空了腰包买不起房,于是人大代表及有关政府部门一直提倡采取干预,政策制定住房交易的最高限价,“限价房”顿时成为百姓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政策的出台必然跟市场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综观“限价房”的先行者宁波、青岛两个城市,其政策都是在房地产自身调节功能失效的背景下提出的,本身带有强烈的行政干预色彩,对于该政策,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限价房”政策的提出,是以政府牺牲部分土地出让金、开发商减少开发利润为代价的,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长期推行这一政策,势必影响其财政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扭曲,与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也是相矛盾的。“限价房”是针对中低收入者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就像经济适用房一样成为炙手可热的“紧缺资源”。从土地价格优惠、税费减免、房价限定、购房者资格界定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由于政府的介入,很容易产生行政权力的“寻租”空间,这种“寻租”空间显然容易为暗箱操作提供便利,导致的结果便是社会财富资源的分配更加不公正。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兰州牛肉拉面的限价风波,经营者涨价是源自成本的上升,而对将拉面作为早餐的兰州市民来说,不得不选择豆浆、油条等传统早餐。当顾客面对碗里只有一根面条而惊呼的漫画出现时,我们或许应该明白,政府应该管的是质量,而不是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来说明政府制定最高限价为什么会与初衷背道而驰。图1显示了市场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状态与采用最高限价政策后,市场出现的供求不平衡的局面,其中P代表产品价格,Q代表产品数量。P1代表市场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达到一致时的均衡价格,这时,市场的供求是平衡的。然而,当政府采取最高限价P2后,如果供应商还按原来的质量提供商品,那么利润必然会下降,这时供应者便由于利润下降而减少供应,市场就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非均衡状态,显然在图中P2价格下的AB段便正是市场缺失的产品。 (二)对政府最低限价政策的分析在我国,反映政府最低限价政策的突出案例是对粮食价格的保护价政策,即制定粮食收购的最低限价。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粮食的收购价实行最低限制,是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初看这是对农民有利的政策,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一政策也会导致很多额外代价。它会使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非均衡状态,从而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压力,于是出现了很多假账来骗取财政补贴,最早发生于安徽的“审计风暴”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例证。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便是政府制定最低工资制度,政府制定最低工资制度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保护初级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但结果反而使这些初级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大量失业。原因是最低工资制度要求付给劳动力的工资,这就促使厂商企业不得不改进生产技术,用机器代替人工,所以初级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便会大量失业,这种现象在美国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美国的工会力量十分强大,总是要求涨工资的工人所遭到的反而是老板的解雇。类似于最高限价政策,最低限价也可以用图形来说明它为什么会导致违背政策目标的结果。图2显示了市场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状态与采用最低限价政策后,市场出现了供求不平衡的局面。其中P3代表市场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达到一致时的均衡价格。当政府采用最低限价P4时,市场上的产品供应商由于都看到了其中的利润,于是纷纷加入或扩大规模,这样就会导致市场上该类产品供过于求。图中显示的EF段便是供过于求的状态下多出来的产品。于是在最低限价政策下,该得到实惠的农民只会面临更惨的粮食收购价,同样道理,美国的工人也会因为劳动力供过于求而纷纷失业。这就是市场经济给我们上的最好的一课。三、对政府限价政策的建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政府要想真正使民众受益,采用最高限价或最低限价的政策措施都是不合理的,这样只会使市场处于更加不均衡的状态,并且还会导致“寻租”等现象的产生。虽然政府的介入是为了矫正市场失灵,但政府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盲目实行直接限价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一)认清政府职能,高度尊重竞争性市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条件并不苛刻,就是要求偏好关系是局部非饱和的),竞争性市场所形成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这也是对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成功证明。由此看出,竞争性市场经济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制度,它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它简单易行,对人们所掌握的信息要求最低,每个人只需知道自己的偏好(或技术)和市场价格即可,尊重这种自发的秩序,便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在这样的状态下,政府要做的事情很少,只需在制度上保护产权,维护竞争秩序,强制人们实施自愿的契约即可。这一定理从效率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竞争性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第二定理则是着重从公平角度告诉我们:帕累托最优不等于财富及收入的公平分配。只要起点是公平公正的,竞争性市场经济一样能够实现结果公平,它意味着政府除了守业,唯一要做的事情是财富、资源禀赋的再分配,目的是尽量促使市场主体起点公平。所以,促使政策目标的实现,使社会的一些中低收入者,或者说是弱势群体能够真正享受到惠民措施,国家是要采取一些措施的,但直接干预市场价格不是明智之举,而应该高度尊重竞争性市场,用补贴或其它合理的方式加以干预,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二)采用明补政策,而不是运用暗补对由于市场价格因素造成的社会大多数群体的不满,政府可以采取补贴的方法加以弥补。补贴有两种方式,暗补和明补。暗补是指通过间接渠道补贴目标对象,因为“这种补贴方式大多是在生产环节进行的”,所以很容易使生产者利用机会投机取巧,不仅会造成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与巨大浪费,甚至会出现逆向补贴现象,还可能导致垄断,这样,新的社会不公正便会随之出现。而明补则是不通过间接渠道,直接补贴目标对象,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了竞争性市场经济的优点,不但使补贴真正落到实处,又能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如美国的教育券制度,对接受教育难的贫困家庭直接发放“教育券”,“教育券”只供家庭困难的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用,既能保证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又能避免学校对所有学生实行优惠时“不该补的补了,该补的却没有补”现象的出现。(三)采用货币补贴,而不是实物补贴货币补贴是明补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主要指对中低收入阶层直接给予经济支持来达到政策目标。而实物补贴则是暗补的主要方式,“即通过优惠政策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来提高购买者的消费能力”。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城市公有制单位的居民一直采取实物分房制度,自1998年以后,我国政府逐步用货币分房取代实物分房。近些年来,面对买房难问题,一些城市又开始恢复实物分房。这种实物分房制度就属于实物补贴,这种补贴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效率的缺失,很容易让开发商借机钻空,降低建房质量,抬高房子价格。另外,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物价的浮动因素,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可能会增长,但这种静态的一次性补贴方式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除此之外,只有购买了“限价房”的家庭才能得到补贴,补贴的多少也随房屋的价格、面积不同而异,这样就不能根据各个家庭的具体经济状况给予补贴。所以,货币补贴这种明补的方式才是我国补贴制度的基本发展趋势,当然这还需要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四)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建立真正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配套制度不仅是完善我国补贴制度的需要,更是发展市场经济、完善政府职能的需要。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而“居民的财产收入审核机制也是重要的配套制度之一,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或制度来判定居民的财产状况和收入水平,因此要加快这一制度的建立,同时也需要加强和完善对市场上产品提供主体的相关统计工作,取得真实的原材料价格、市场租金、产品价格、产品质量等初步资料,统计确实有效的指数,从而指导补贴工作。此外,税收制度、产权制度也需要逐步加以完善。参考文献:[1]赵燕军.限价房: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J].追踪,2009,(02):55.[2]李振东.石油补贴制度的不完备性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9):10.[3]对经济适用房实物补贴下效率损失问题的研究[4][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上册[M].北京: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0.[5]陶爱萍,刘志迎.国外政府规制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3,(06):60.希望能帮到你。
『柒』 经济学原理和供求关系(各位大大帮帮忙)
理性抄人考虑边际量,人们会对袭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给厂商的提示是厂商需要多种要素才能生产时,必须确定每种要素的投入量,或者最佳配比使得购买每种要素使最后一块钱所产生的边际产量相等。厂商决策的一句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如果边际收益大于或者等于边际成本就生产,赚取利润或者将损失降到最低。这就是厂商供给的最低限度。而消费者选择使自己花在几种商品最后一块钱的边际效用相等。这样来得到最大效用。这就决定消费者需求。
『捌』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哪些企业产品需要做广告
生产以下产品的企业:
1、新技术、新产品;作为新生事物它们迫切需要培育消费者,通过信息的传达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2、快速消耗品;这是一个社会化大生产的行业,其生产量与利润的基础就是销售总量及压低库存。因为单位价格相对少,实用价值区分也不明显,广告宣传无疑是最直接的有效手段。
3、潮流与时尚类产品;此类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属易冲动、感性需求为主的群体。同时也是最易受到广告影响的,她们对于品牌的热衷远大于对实用价值的评判。
4、成本相对不变的行业;一些行业无论状况如何,绝大部分费用都必须支出,因广告而提升销售额之后,利润率的落差会很大。(如: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
5、基础设施费用庞大的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很高,相对而言广告费用的比率就要小很多。
6、利润率高的暴利行业;如:烟、酒、药品、医院、和所谓高档的化妆品等。
7、进入完全竞争阶段的行业;完全竞争到垄断经营的过程是残酷的,行业即将洗牌,是去是留只在这最后一搏。
8、非生产资料型大宗商品;如:私家车、家具、电器、手机等,但是同一企业生产的客车、办公设施、电子仪表、专用通信设备就很少做广告。
9、形象依赖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在很大成度上依赖于消费者的信任及对其形象的评价。如:银行、保险等。
『玖』 案例:“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经济学原理解释 跪求啊
近乎垄断的市场所以没有行业竞争压力,成本控制不好,成本相对较高,打广告扩张品牌知名度,增加边际收益率,就是提高销售价格。
『拾』 请各位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收入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用经济学原理中的几个原理来解释:
1、购买力平价问题。虽回然这些货币可以答兑换,而作为美金的美国工人肯定是拿的是最高的。但是实际购买力却未必是最高的。何解呢?朝鲜的产品,是朝鲜的价格,中国的产品是中国的价格,美国的产品是美国价格。在中国花一块钱买到的东西,可能在美国就需要1美元,虽然他们在价格上有差异,但是实际的一美金和一人民币购买的产品都是一样的。这会造成不同国家物价不同。
2、工资水平高低和劳动者单位时间的产出有关系。美国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工人工资高。
3、劳动者的工资还和劳动供给关系有关系。劳动者多,竞争激烈,工资低。劳动者少,工资高。
4、工人保护组织的强大与否。涉及到工人和资本家对工资水平讨价还价的能力。美国等西方国家具有强大的工会组织,也会要求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