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经济学原理》,N•格里高利•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具体如问题,哪里有卖的啊
你们制定的书好像有点老了,你可以联系你要考的学校的同学看看,他们可能会版在平常上课时使权用这些书,我们就是,再者就是去你要考的学校周围的书店问问,可以打电话或者QQ什么的,他们一般都会有的,最后就是买一些版本可能不对,但是实际上差不多的,比如他要求2006年,你买到的是2007的也差不多,不过最好还是买他要求的
最后,祝你考研顺利!
『贰』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 刘厚俊答案谢谢!
南大金融学考复研参考书目:《现制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刘厚俊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梁东黎、刘东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中英文皆可)WalterNicholson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或《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10版)》(中英文皆可)WalterNicholson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教程》沈坤荣、耿强、付文林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2版。《2017南京大学919经济学原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聚英南大考研网;
『叁』 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经济学》,先看哪个
曼昆《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与简明性。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
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
『肆』 求《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刘厚俊课后习题答案
『伍』 求文档: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课后题答案(南京大学出版社)文库
如果是要在文库下载,请追问网址和你的邮箱
『陆』 谁知道微观经济学原理除了曼昆编的以外还有什么好的版本
微观经济学原理
作者简介 · · · · · ·
王秋石(字小平),男,11959年12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78年—1982年在江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1988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6月回国后在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任副所长、《经济译文》主编、经济学系副主任;1994—
1995年,作为高级访问学才,赴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经济学系研修产权与制度经济学;1995年5月任江西财经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1996年6月起任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授。111999年11月起任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经济理论,专业方向为产权制度研究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代表性获奖著作有:《中级西方微观经济学》(独著),1991年中国商业出版社,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上、下册)》(主编),1994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江西人民出版社,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中日企业文化的一种比较》,泛太平洋经济发展与合作第十届年会会议巩论文,获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下一个100年——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展望经济学的未来》(译著,主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获江西省教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江西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及分配研究》,江西省工普办课题、获全国条第三次工业普查优秀分析报告一等奖。
微观经济学原理
作者:凯斯 等著,吴德庆 改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730006728X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6-2-1
字数:99500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工商管理经典教材
市场价:¥35.00
[编辑本段]内容提要
由美国韦斯利学院卡尔·E·凯斯教授和耶鲁大学雷·E·费尔教授合著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是美国各大学普遍采用的经济学教材之一。全球范围内使用过该教材及其姊妹篇《宏观经济学原理》的学生已超过100万人。本书两位作者分别获得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第一作者凯斯教授是美国经济学会(AEA)经济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常年教授经济学基础课程,对经济学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第二作者费尔教授是研究宏观经济模型的专家。本书语言流畅,讲述清晰易懂,对数学的要求仅限于初等数学水平。
作为一本历久弥新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本书有以下特色:
一是与时俱进。本书1996年出版第1版,十年中多次再版。篇章结构千锤百炼,反映了美国当今微观经济学的主流观点。本书第7版更加强调国际化视角。日益增长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劳动力的跨国界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彻底改变了全球经济环境,使各国及其公民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而这些都在本书中得到了详尽的分析。
二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循序渐进的结构,强大的工具库,“故事-图表-公式”三级递进式的教学模式,使学习宏观经济学成为一件赏心乐事。
三是成熟的结构体系。本书作者认为,理解市场经济如何运作和微观经济理论的最佳途径是,首先弄清楚完全竞争模型,包括产出(产品和服务)市场和投入(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再转向探讨不完全竞争市场,如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这一别具匠心的处理,无疑使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变得更容易。
本书经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吴德庆教授改编,非常适合作为我国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微观经济学双语教材,也可用于MBA、EMBA相关课程的教学,还可作为商界人士的培训参考书。使用本书的读者朋友将发现,学习微观经济学付出只需那么少,收获将是那么多。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韦斯利学院Katharine Coman&BartonHepburn讲座经济学教授(他在此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7年),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访问学者。
在到韦斯利学院之前,凯斯教授曾任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主任,其间获得Allyrn青年教师奖。现为《经济学展望》杂志编辑,美国经济学会(AEA)经济学教育委员会成员,曾任《经济学教育》杂志编辑,负责教学创新领域。他每年都至少教授一门基础课程。
凯斯教授1968年在迈阿密大学获学士学位,服过三年兵役,其中有一年时间在越南度过,1976年在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凯斯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房地产、住房问题以及公共财政。他写过(包括与他人合著)5本书,包括《经济学原理》、《经济学与税收政策》以及《财产税:改革的需要》,并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大量论文。目录
第1篇 经济学导论
第1章 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
第2章 经济问题:稀缺性和选择
第3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
第4章 需求和供给的应用和弹性
第2篇 微观经济学基础:消费者和厂商
第5章 居民户行为和消费者选择
第6章 生产过程:利润最大化公司的行为
第7章 短期成本和产出决策
第8章 长期成本和产出决策
第9章 投入需求:劳动力和土地市场
第10章 投入需求:资本市场和投资决策
第11章 一般均衡和完全竞争的效率
第3篇 不完全市场和政府的角色
第12章 垄断和反托拉斯政策
第13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第14章 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和社会选择
第15章 收入分配和贫穷
第4篇 世界经济
第16章 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义
第17章 全球化
『柒』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如何发展的
经济学是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是制定各国国民经济发展政策和措施的理论保障。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危机频繁发生。这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促使经济学家去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良方,由此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学派和经济理论的产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及新制度学派等。这些学派根据当时经济领域内出现的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理论,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潮流20世纪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发生巨变的世纪。三十年代以前,资本主义经济还处于私人垄断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尚未形成,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自由经济,自由竞争和国家不干预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仍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主流。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宣告了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史上自由放任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结束和政府干预主义新思潮的开始。七十年代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的新情况,它促使了一些新的经济思想理论的不断产生。客观经济现状和经济思想的急剧变化,促使人们去思考,去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良方,由此加快了西方经济学界的变革。
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开始从主要研究如何使整个国家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这两方面行为对价值、价格的决定机制的学问;着重研究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一国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探索和解释经济危机和经济波动的原因以及克服的办法等。因此,西方国家中产生了诸多新的经济学派和经济理论。20世纪上半期影响最大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的“凯恩斯主义”。二战后,影响最大的是新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等。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派。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年)是当时最负盛名的西方经济学家,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执教,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1890年他发表了《经济学原理》一书,将当时的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节欲论等经济理论整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带有折衷色彩的经济学体系。由于这一体系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延伸和创新,因而他的学派又被人称作“新古典经济学派”。马歇尔也被视为该学派的创始人。
新古典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其理论建立的前提是深信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是充分自由的,他们对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满怀信心,认为充分的自由竞争是最理想的经济状态,这能保证最好地利用社会生产资源,最有效地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因此,他们相信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会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状态,因而不可能爆发全面的和长期的经济波动和生产过剩危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就认为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不管供给(生产)高达何种水平,都不必担心需求(销路)问题,即便生产出现局部的或偶然的失调,通过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也能自然恢复均衡。虽然他们也承认资本主义社会有时会出现失业问题,但认为那是暂时的现象。因此,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是最好的一种经济政策。
新古典经济学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还处在自由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还没有显示出来。但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却动摇了马歇尔经济学的地位,让人们意识到新古典经济学派存在严重缺陷。随后,主张实行政府干预主义的凯恩斯主义逐步取代了新古典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1883—1946年)建立的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以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为目标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其诞生的标志是1936年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凯恩斯认为导致失业和生产过剩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起因于私人投资与消费不足。对这些问题,市场机制本身没有解决的能力。他认为在市场机制中根本不存在人们所说的一只能将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仅仅依靠新古典经济学派所鼓吹的自由市场力量,经济危机和失业现象是不可能消除的,只有依靠一只“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有力的、大规模的直接干预,才有可能摆脱萧条和失业。政府干预理论是凯恩斯经济理论最核心的内容。
依据凯恩斯经济理论制定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实行赤字财政以增加国民收入和减少失业;实行通货膨胀以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实行对外经济扩张,以增加对外的投资和倾销商品,达到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的目的。
凯恩斯主义的问世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经济形势的需要,是经济理论上的一次大转向,给新古典经济学以毁灭性的打击。它不仅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极大关注,而且也为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西方各国政府所青睐。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按照这一理论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效果就十分明显,它帮助垄断资本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凯恩斯的重大贡献正如《现代世界文化词典》所言:“无法讲清这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归功于凯恩斯,不过从1945年—1975年的30年间,他的理论确实主宰着经济思想和政府政策,使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生。尽管凯恩斯并不是资本主义一劳永逸的救星。”
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去世后,他的门生们根据当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对凯恩斯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使其适应历史的变化,由此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或称后凯恩斯经济学派。该学派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美国的萨缨尔逊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一派是以英国的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两派都提出了新的理论来完善凯恩斯主义,他们与凯恩斯在有效需求、国家干预调节等理论方面并无分歧,但在资本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一些政策措施等问题上分歧较大。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逊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界最出色的经济字冢之一,1961年他在自己的名著《经济学》第五版中首先使用“新古典综合”一词,该派遂得名于此。
1953年,琼·罗宾逊发表了《生产函数和资本理论》一文,批判“新古典综合派”的资本理论,从而引发了二者之间的长期争论,“新剑桥学派”是在争论过程中形成的。1956年,罗宾逊的《资本积累》与卡尔多的《可供选择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发表,标志着“新剑桥学派”正式形成。
新古典综合派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同马歇尔的新古典学派综合在一起,试图形成一个集宏观经济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之大成的经济理论体系。
新古典综合派继承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认为只要通过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可实现充分就业平衡,强调通过市场机制,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尤其重视劳动增长、资本增长和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在经济均衡增长中的决定作用;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和西方经济学中流行的“加速原理”结合起来,建立了动态经济循环模式,对主要经济变量相互关系进行动态结构分析,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和幅度;用微观经济理论对凯恩斯关于消费、投资等方面的理论进行补充和发展,以解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所遇到的“滞胀”危机。
新剑桥学派主张回归古典经济学传统,特别是在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点上,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论和分配论,提倡把经济增长理论同收人分配理论融为一体,着重研究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主张政府实施某种社会经济政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货币学派货币学派又称货币主义,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反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学派。其名称来自该派代表人物之一布伦纳的《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该派主要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米尔顿·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的基本思想源于西方传统经济学说中的货币数量学说。弗里德曼反对凯恩斯简单否定货币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重申了货币的重要性,提出了“货币规则”即货币的增长率应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一致的理论。同时,还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和浮动汇率,宁可保持一定的失业率,也不要搞通货膨胀。该派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逐渐取代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地位,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弗里德曼也因此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货币学派是现代自由主义经济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支,弗里德曼被视为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说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有《资本主义与自由》、《实证经济学论文集》和《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等。弗里德曼的学说从1975年开始被美、英等主要国家付诸实施。
货币学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方经济的矛盾之后,渐渐在失业率、高利率、增长缓慢等方面暴露出新的矛盾。例如,美国采用货币主义政策,把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3%降至1982年的约4%,其结果却创下战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纪录。
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20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经济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费尔德斯坦、拉弗门德尔等。该学派是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理论相对立的,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对策的理论,主张大幅度降低税率,提高企业投资能力和积极性,取消国家干预,控制货币增长以达到预算平衡,削减社会福利等。
供给学派产生后发展很快,二十年代已开始成为发挥政治影响和提供决策理论依据的学派。里根执政时期就吸取了供给学派的一些观点,构成了他的经济复兴计划的理论基础。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从基本出发点看,前者与后两者的分歧点是要国家干预还是要市场调节,以及谁为主的问题。在具体政策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分歧。凯恩斯学派着眼于干预需求,货币学派着眼于控制需求,供给学派着眼于干预供给。
新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产生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包尔丁,法国的别鲁,瑞典的缪尔达尔等。该学派是相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制度学派而得名的。他们认为经济活动并不受经济规律支配,而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却发挥重要作用,所以特别重视和强调对制度因素的研究,重视制度制约经济的各要素。新制度学派基本继承了制度学派的理论,用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揭露并抨击它的弊端,对主流经济学持批评态度,其中不乏合理之处,成为西方最具有批评色彩的经济学派。
『捌』 曼昆 经济学原理 下载 TXT
已经上传到附件
下载即可
『玖』 经济学十部经典著作是什么
1、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实体经济特性与性质自由主义理论,对后人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启发,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曹国正(新加坡)《博弈圣经》。独创了国正论、国正双赢理论和粒子行为论,是新加坡政府认定的一部,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学高级学术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单方占优的博弈取胜理论,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自然哲学和博弈论界的极大关注。
3、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5、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费雪(美国)《利息理论》。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7、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论认为,理性通过个人性质与性质的自由竞争会自然产生社会理性,就这一理论遭到了质疑和批判,其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社会的理性遇到国家政治干预时缺失了博弈实体政治的理论。
8、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被西方经济学界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9、萨缪尔逊(美国)《经济学》。把一本教科书选为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他在经济学知识的标准化、体系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比当代任何一个人都多,就其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10、布坎南(美国)《同意的计算》。本书开创的“公共选择”理论,使宪政民主制可以用数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运算,人们用他的理论研究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形成,开辟了全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