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高手指点啊,我初学什么都不懂
1 这里应这样理解,没多卖一单位所得利润=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边际回成本为0,边际收益为边际产量1乘以价答格3$,就是3,可得利润3$,其实他说3美元全是利润,是指大量生产到最后,每多生产一单位麦片,由于边际成本为0,所以所获得的边际收益都算利润。
利润=(价格-平均总成本)*产量,确实是对的,但文中已经说是简化起见,设定就是为了简单,也就不那么严谨了,别想太复杂。
2 在垄断竞争行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原本定的产量应该定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时候,此时确定的价格就高于边际成本,也是高于边际收益。但这是若按照定好的价格多卖出产品,肯定能都得利润。
是否想增加产量多卖出一个产品的边际利润=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确实是对的,但由于我们在完全竞争市场时,由于价格=边际收益计算没偏差,在垄断竞争把边际收益=边际产量1乘以价格来算(就是当成价格=边际收益,其实价格>边际收益),有利可图了。
3经济学中主要考虑经济利润,如果一个企业经济利润为负值,但会计利润为正,他也会选择他之前放弃的机会成本而不是来生产产品了。同理可得
❷ 曼昆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个例子的解释
1.等待退票的人是什么人呢?当然是想做飞机而没有买到票的人。教材的意思是版说有一个空权位,则飞一次每个空位就会损失500美元,10个则是5000美元。航空公司将票价降低,把10个座位填满,就可以另损失降到最低。最低能降到多低呢?只要降价票价格比每个乘客的编辑成本要高,航空公司就划算。
票价应不低于500美元这句的前提是每次飞行都能满员。但实际常常不能满员,可航空公司不能因为某一次飞行不能满员就取消该次航班。所以航空公司要考虑如何在不满员或这说是赔钱的情况下如何降低损失。比如说把票价降低到300美元来招揽更多顾客。
2.有利可图是指和有10个空位的不满员情况比较。赔2000美元相对于赔5000美元来讲就叫有利可图了。
❸ 怎么理解曼昆经济学原理的这句话
Principle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Translation: Choices are bad 解释: 选择是错误的
The reasoning behind this translation is obvious. For example, imagine that somebody comes up to you and offers you a choice between a Snickers bar and some M&Ms. You now have a tradeoff, meaning that you have to choose one or the other. And having to trade one thing off against another is bad; President Truman supposedly asked for a one-armed economics advisor because his two-armed economics advisors were always saying, “On the one hand...but on the other hand...”
这种解释的原因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想象一下,某个人让你在士力架巧克力棒与M&Ms的巧克力产品之间做个选择。现在你面临着权衡取舍,意味着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这种须放弃其一的不得已选择是痛苦的; 想必杜鲁门总统很需要一位独臂的经济学顾问因为他的双臂经济学顾问经常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
People who have not received any economics ecation might be tempted to think that choices are good. They aren't. The (mistaken) idea that choices are good perhaps stems from the (equally mistaken) idea that lack of choices is bad. This is simply not true, as Mancur Olson points out in his book,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To say situation is ‘lost’ or hopeless is in one sense equivalent to saying it is perfect, for in both cases efforts at improvement can bring no positive results.”
没有学过经济学知识的人可能会认为选择是快乐的。实则不然,之所以有认为选择是快乐的(误解的)想法,也许是因为他们误认为缺乏选择才是痛苦的。这种绝对是正确的,如曼瑟尔
❹ 曼昆 经济学原理 原理五
这个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假如你在A国,很擅长种植水稻,在相同的时间内,在相同的劳动强度下,你生产的生活资料(例如:水稻,农具,等)中,水稻的产出最大,那你就可以专注于生产水稻。
而在B国的他,很擅长生产木材,在相同的条件下(时间和劳动强度),他生产的生活资料中,木材的产量最大。
再通过贸易,你用多余的水稻可以换回你需要的木材,这样你可以修建房屋,定制农具等,而B国的他则可以通过贸易出售木材,换回水稻,这样你们都是各取所需,在国际贸易中你们都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必很辛苦的忙于所有的事情。
所以说在贸易中 ,每个人的状况会更好!
这是最简单的分析,如果假如其它的经济学元素,分析更加复杂,这种状态不存在贸易摩擦!
❺ 如何学好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就是入门的必备书..讲的很好..开始部分就通过一些实例专来讲述经济学十大原理属...通过实例和相关概念的解释你能够很容易的看懂,十大理论可是基础哈...对后面很有用,经济学问题都是以十大原理为基础组合起来的...有一本<<爱情经济学>>也比较有意思...还有就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有点难懂,建议还是看曼昆的
❻ 请问大家看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收获些什么
看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收获:
①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
②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
③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录”,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指的是一类书籍,中英皆有,是比较基础的经济类教材,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有曼昆,索罗斯,范里安等人,且有相应的中英本。
第一本《经济学原理》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编著。相比较而言,中国经济学学者一般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经济学》,内容大体相似。
❼ 学习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完全可以,曼昆经济学还是很有必要看的,有很多高鸿业那个版本里面没有的东西,能学到很多知识。
❽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是什么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或得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那么所谓的决策,就是在这两件东西中进行选择最后有所取舍。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因为人们之间都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在作决策时人们就要对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问题是一项行动的成本往往并不是很容易就可计算出来的。
原理三:理性考虑边际量。作者认为生活中有很多决策都与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小的增量调整有关,这些调整就是所谓的“边际变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认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第二个大问题是人们如何相互交易,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在贸易中往往存在着竞争,贸易和体育竞赛不同,不一定是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必然失败,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竞争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如何分析资源这一问题上,一向有两种方法,一是中央计划,二是市场机制,前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后者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作者指出,市场经济虽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有市场失灵等,所谓市场失灵,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外部性。外部性有好有坏,污染就是一个不良的表现。
第三个大问题就是整体经济如何运行,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动的能力。世界各国贫富不均,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原因在于生产率的差别。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好多货币时,物价上升。这是一个货币理论,指的是通货膨胀这一现象,所谓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量的增加,在大多数严重或者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都是由于这个原因。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通货膨胀虽然有害于经济的发展,但政府却很难彻底地去消灭它,原因在于降低它时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这就是一个二难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线上反映出来。
(8)曼昆经济学原理讲解扩展阅读:
按照传统的观点,储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和储蓄,从而和生产又是一对矛盾,要想经济高速增长,就不得不压低现期消费,增加储蓄。许多人在讲到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往往以日本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日本的储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人认为:日本的高增长是因为它的高储蓄带来的,因此,“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就要像日本那样实行高储蓄的政策”,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❾ 《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介绍
本书特色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于简明性。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专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属,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书目结构全书总共34章,前23章是微观部分,后11章是宏观部分,该书第一章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在全书中,曼昆尽可能地经常回到应用与政策方面的问题上,大多数的章节也包括了如何应用经济学原理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