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对计量回归模型进行检验(计量经济学)
我当时就是按这个格式答题的
2. 急求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案例思路。
这个里面那个城镇居民的数据不平稳,因为是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后,二阶差分都平稳,而且汽车产量也是不平稳的,是一阶单整,就连因变量私家车数也是二阶单整,所以直接建模得出的是伪回归,需要用修正后的数据建模。最后建模后再进行经典假设的检验。
3. 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有哪些应用领域,各自的原理是什么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大体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结构分析,即研究一个或几个经济变版量发生变化及结构权参数的变动对其他变量以致整个经济系统产生何种影响。其原理是弹性分析、乘数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
2经济预测,即用其进行中短期经济的因果预测。其原理是模拟历史,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找出变化规律;
3政策评价,即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政策变量变化对经济系统运行的影响,是对不同政策执行情况的模拟仿真;
4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即利用时机的统计资料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某个理论假说正确与否。其原理是如果按照某种经济理论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实际观察数据,则意味着该理论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反之则表明该理论不能解释客观事实。
4. 数据包络分析属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吗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本关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模型和理论的专著,是作者十几年工作的总结。第一章详细地讨论了DEA模型C2R;第二章讨论了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率和生产可能集,为以后各章的讨论做微观经济方面的准备;第三章使用具有取值0和1的三个参数的综合DEA模型,统一形式地讨论了“经典”的DEA模型C2R,BC2,FG和ST;第四章给出了综合DEA模型对应的生产可能集的(弱)生产前沿面的特征、结构及构造方法;第五章研究了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和“拥挤”迹象分析;第六章研究了综合DEA模型的对策论背景;第七章研究了具有无穷多个决策单元的DEA模型;第八章使用DEA方法进行技术进步评估;第九章研究非参数的DEA最优化模型;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分别研究了具有“偏好锥”和“偏袒锥”的综合DEA模型及其性质和作用。
在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对具有相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称为决策单元)进行评价,其评价的依据是决策单元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输入数据是指决策单元在某种活动中需要消耗的某些量,例如投入的资金总额,投入的总劳动力数,占地面积等等;输出数据是决策单元经过一定的输入之后,产生的表明该活动成效的某些信息量,例如不同类型的产品数量,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等等.再具体些说,譬如在评价某城市的高等学校时,输入可以是学校的全年的资金,教职员工的总人数,教学用房的总面积,各类职称的教师人数等等;输出可以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人数,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大学生的人数,学生的质量(德,智,体),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学校的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等等.根据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来评价决策单元的优劣,即所谓评价部门(或单位)间的相对有效性。
数据包络分析是运筹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Charnes和Cooper等人的第一个应用DEA的十分成功的案例,是在评价为弱智儿童开设公立学校项目的同时,描绘出可以反映大规模社会实验结果的研究方法。在评估中,输出包括“自尊”等无形的指标;输入包括父母的照料和父母的文化程度等,无论哪种指标都无法与市场价格相比较,也难以轻易定出适当的权重(权系数),这也是DEA的优点之一。
5. 计量经济学模型识别问题
你字写的真丑。
P、M
6. 计量经济学中多个模型如何选择用什么指标如何判断
模型选择标准
1、精度原则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用预测的准确性来评价一个模型。精度是选择模型时所考虑的十分重要的
因素,众多关于预测模型选择的文献都是预测精度对各种模型进行比较。一般认为增加模型的显含变量、采取联立方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但也不能过分精确化,否则模型可能很复杂从而无法进行实际的参数估计。实践表明,如果对内生变量的外生变量不加选择、不加分析地包含进来并不能提高精度。相反影响微弱或作用不大的变拉入模型倒影响计量模型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选择模型时应适当权衡。
2、简单性原则
对于任意两个模型,若都能同样地表达所研究问题,具有相同的精度应选择较小模型方程、选择较简单方程形式和较少的经济变量。
3、费用原则
预测的准确性与进行预测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密切相关,高的预测精度常伴随着高的费用,在选择计量模型时应对提高精度所获得的利益及由此所花费的代价进行权衡,有时为较低
费用不得不牺牲一些精度,选择较简单的模型
4、建模目的原则
到底选择哪一类计量模型,往往取决于模型将具体用于什么目的,对于这个目的,模型的最优结构是什么以及怎样来衡量。一般来说,当模型用于预测时,R2及估计值方差较重要,倾向于选较复杂模型;当模型应用于结构分析和政策评价时,则模型参数偏差程度及标准误差较重要,在样本一定的情况下倾向于选较简单的模型。
7. 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中,通常选择哪些类型的
计量经济学中,对不同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从经济社会中收集的数据主要有三种:
1、横截面数据
2、时间序列数据
3、集合数据
横截面数据是指某一时间内对不同对象进行调查所得来的数据,如人口普查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连续观察所取得的数据,如改革开放以来的GDP的数值。
面板数据是指对同一组对象在不同时间中连续跟踪观察所得来的数据。
8. 如何判断计量经济学的AR(p)和MA(q)模型
第一张图是MA,因为自相关系数是截尾的。并且阶数是1,因为p阶MA的自相关系数从p+1处开始为0;
第二张图是AR,因为自相关系数是依阶数增长而收敛的。观察其偏相关性,在2阶以后截断,所以是2阶的
9. 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区别2、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特征3、什么叫残差项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为验证经济理论提供工具。
计量模型的特征这个太宽泛了, 基本无从谈起。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数学模型,可以检验。
残差指的是真实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
10. 为什么计量经济学强调模型设定,而时间序列分析强调模型识别
不明白这抄两个问题有啥关联……袭
感觉计量经济学强调假设是因为变量多,时间序列变量不就是时间吗?
经济学模型本身就是建立在模型假设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变量,就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模型复杂程度,提高准确率。
时序分析不同模型适应于不同的时间序列,选择模型错误,拟合度差,预测什么的就没办法做下去。而且时序分析工作第一步应该就是判断用什么样的模型进行拟合的,大部分时序还是比较好判别选择的。不选择好模型下面怎么进行呢,选择错误那就不需要有以后了嘛。
这么粗略的描述不知道能不能解答你的问题,等大神深度解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