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论述题给分标准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论述题给分标准

发布时间:2020-12-19 22:38:02

1. 全国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学专业都考什么内容

同等学力申硕包含33个专业,各专业考试题目由几个具有出题资格的招生院校共同出题。总分100,及格分数线为60分,包含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其中,部分专业的试题是一样的,例如,工商管理学专业、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管理等,试题一样,都是工商管理学专业综合。
考试时间通常是五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专业综合测试是下午的2:30—15:30,而考点为招生单位所在地区,考场具体安排,会在考试之前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上统一发布通知,届时,大家需及时上网了解。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要考两门,一门是英语,一门是专业综合。一般情况下大家都重视英语的复习,而忽略了专业综合的复习,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同等学力专业综合的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进行闭卷的笔试答题方式
三、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4.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5.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据了解,同等学力申硕的开办专业侧重于一些研究型(学术型)学位,如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同等学力申硕的专业和所有普研一致,国务院学位办规定只要该校某个研究生专业有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同等学力申请该专业的硕士学位,所以同等学力的专业非常多。但由于是在职学习,课程时间少,像工科如果学习时间短,很难真正把握好。所以工科类的同等学力专业就很少,一般主要是文科类的专业。
学科综合考试按一级学科进行全国统考,在考试学科范围内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人员,还需取得《同等学力人员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证书》和相应学科的《同等学力人员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证书》方能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2. 在同等学力经济硕士经济综合考试中,各科所占比例历年各是多少

这个有大纲的,而且做做每年的真题就会知道了,这些内容应该是没有固定的,如果想报考经济学的在职研究生,想在北京大学学习,可以看下我空间当中的招生简章,里面都有详细的介绍。

3. 2011年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考试要点

可以上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网站上看看。网站上有历年的真题,考试重要 和考试要点

4.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的复习技巧有哪些

国际经济学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究其原因就是国际经济学涉及的内容多为国际形势的分析,这对于未接触这方面知识的考生来说是一大难题,另外这里面涉及的专业用语也是晦涩难懂的,所以对于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历年的题型中来看,这份课程约占考试综合的4分之一,同时,牢牢抓住宏观经济学的分值又是获取高分的关键之一。因为国际经济学考试多以计算题为表现形式,所以在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类的问题。

5. 关于同等学力(加分)

首先,你是本科生,你只要在大四的时候去参加全国统考,不属于专同等学力!!
什么叫同等学力属?这个“力”表示能力的意思,基本是针对大专生(在工作两年后)达到于本科学生同等能力的意思。还有成教生,这些,但是 如果是本科结业的话,那也属于同等学力!!!

你的加试科目是为 同等学力 考生设置的,应该许多学校不赞成同等学力考生参考,所以要求比较严格!! 这两门是笔试 在复试的时候 考的,一定要都及格,才有可能被录取!!!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6.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经济学综合有哪些内容,怎么备考

买一本《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的,里面就有明确说明了

7. 请教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的答题方法

简答题一是要答出所问知识点的所有内容,最好是能够把图形也画上去!
论述题嘛,你不仅要答出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答出自己的想法,就和1楼说的当论文写,总之越详细越好!

8. 同等学力经济综合要怎么复习啊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五部分。在复习中,新阳光教育辅导名师提醒广大考生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全面通读
全面通读即将书再仔细地看至少两遍。第一遍需要把书进行全面地通读。如果在浏览书的过程中还对某些理论感到困惑或者记忆不详,那就必须赶紧对这部分进行补习。第二遍需要把握主要的考试内容。这时,一定要把经济学教材的每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难点熟练掌握,做到万无一失,必要时可以对主要经济学概念,原理进行重新默写或者重新推导。提醒大家:通读时要注意:1通读不是浏览,要一字不漏的读;2通读不是不动脑子,要理解思索比较,做笔记;3通读还必须解决一切还不明白的问题,不要留空白;4通读中自己问自己看哪些内容可以形成问答题。
2、依据大纲
依据大纲是要求清楚考试大纲,要做到:1形成知识框架;2分清轻重缓急;3紧紧扣住要求;4不犯主观主义。也就是说要按大纲要求系统掌握知识,明白编著人的意图,就可以贴近考试要求。
3、熟悉命题
熟悉命题规律有以下几点:1研究历年命题规律;2认真做好几份答卷;3掌握一些解题技巧;4要用经济规范语言。在学习中应该明确哪些知识点容易形成什么样问题,也就是说每方面知识需要你掌握的深度心中有数,看到题就知道是在检查哪个知识点,不要胡乱答,要经过几轮强化的训练,理解每一个经济学知识点,回答论述题一定层次清晰,表述完整。
4、抓住重点
抓住重点,五部分内容形成经济学体系,但是对学员知识掌握要求各有不同。备考要注意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部分一定要明确马列主义基本经济原理,要结合实际,特别注意我国社会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西方经济学属于纯理论性的学科,体现专业课程特点,它所包括的知识也基本上是比较模式化的,所以提醒各位考生抓住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育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有关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要清楚。除了掌握三基之外,本部分学习内容也容易形成大题,要有准备哦。货币银行学要注意其宏观性和体系性,应该说宏观货币均衡与货币政策是必须掌握的,具体业务操作了解一下也就行了,在备考上主要是基础题,辨析题和综合题。财政学也是经济学分离出的,是与微观经济有关,其定性与定量分析要掌握,学会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和建立一定的数量经济模型,能够结合最新经济形势作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通过五个部分能够把整个经济学原理的前后概念和相关原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学理论大厦。
如果在考前参加权威机构的考前冲刺辅导班,比如新阳光教育保过班,对提高成绩、顺利通过大有好处。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有信心,考试前注意身体,注意休息,苍天不负有心人,胜利终将属于你!
资料来源:新阳光教育

9. 简答,论述题是以什么为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
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问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高西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化特点,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10. 请问2013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复习重点有哪些

一、名词解释:
1.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机制
2.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工具包括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等。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即潜在的国民收入对应的财政收入与政府预算支出之间的差额。
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利率,以便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是逆经济风向的。主要有变动法定准备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
5.法定准备金制度: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将储蓄中一定的比例作为准备金,防止储蓄人兑现的时候出现流动性困难,这种制度就叫做法定准备金制度。
6.再贴现制度: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行为。
7.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8.货币创造乘数: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若银行系统最初增加存款△D,以法定准备率rd留下准备金,通过向客户放贷则可在银行系统中最多创造出的货币量为△M=△D/rd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
1、 商业银行体系为什么能使原始存款扩大若干倍,通过什么方式?
答题标准: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一定的比例留作准备金。这一比例由中央银行依法规定,故称为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使银行体系中可以成倍地创造货币供给。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10%。若有一家商业银行增加了100元的存款,那它就可以贷款90元。客户将这90元存人自己的账户,则为他开户的银行就可以放款81元。如此等等,银行系统中增加的存款额为一般地,如果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了存款△D,那么以法定准备率rd留有准备金,整个银行系统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当然,上述倍数是以所有增加的存款在银行系统内全额流动为条件的。
2、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答题标准: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以及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价格总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实践中,表现为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1)、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2)、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也是逆经济风向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法定准备率等。具体地说,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降低贴现率,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3、论西方需求管理的政策。
答题标准:(1)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调控的方式。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总需求决定论。依照凯恩斯主义理论,经济出现萧条的关键在于总需求不足,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应借用于总需求管理政策。
(2)总需求管理政策的目标一般认为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封闭经济中,短期主要是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
(3)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可以借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4)总需求管理的政策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限制条件。①经济态势和程度判断方面的困难;②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时滞;③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不确定性。不过,尽管西方的需求管理政策并非万能的,但不可否认它对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借鉴这些理论和政策将是有益的。
纯属粘贴,你可以自己在网上搜的,祝考试成功。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论述题给分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