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制度经济学科斯

制度经济学科斯

发布时间:2020-12-19 13:52:54

⑴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立者是谁

所谓新制度来经济学(NewInstitutionaEconomics,NIE),正如其创立者源罗纳德·科斯所说,就是用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各种制度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用科斯教授的话来说,“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现实中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
迄今为止,新制度经济学已形成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法律经济学、产业组织、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经济史学、比较制度分析、对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分析等若干个分支。

⑵ 科斯定理内容属于什么经济学

科斯定理属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范畴。

所谓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正如科斯所说,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专制度的经济学,属包括一下几个支流: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经济史学等几个支流

⑶ 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的"消费者剩余"概念具体是什么意思

律是严肃的,不可以朝令夕改,但又要尽可能预知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每一次变动都要遵守严格的程序,所以在制订一部法律的时候都要尽量考虑到它的连续性

⑷ 哪里有科斯《企业的性质》介绍

《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 《企业的性质》是 新制度经济学 的创始人 罗纳德·科斯专 ( Ronal d H. Coase )25岁时构思并写就,属在1937年的发表的论文。 奠定了现代 企业理论 的基础,也成为 企业家理论 探讨上重要里程碑。 《企业的性质》是其最终让其获得91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两篇论文 之一,另一篇是《社会成本问题》。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里, 科斯 通 过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理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这两个问题就是: 企业 为什么会存在?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 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市场成本论与组织成本论——构成了《 企业的性质》的核心内容。

麻烦采纳,谢谢!

⑸ "社会成本问题"的背景和主题是什么科斯完全否定了庇古的分析吗(新制度经济学)

本文涉及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某工厂的烟尘给邻近的财产所有者带来的有害影响。对此类情况,经济学的分析通常是从工厂的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之间的矛盾这方面展开的。在这一方面,许多经济学家都因袭了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他们的分析结论无非是要求工厂主对烟尘所引起的损害负责赔偿,或者根据工厂排出烟尘的不同容量及其所致损害的相应金额标准对工厂主征税,或者最终责令该厂迁出居民区(当然也指烟尘排放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地区),以我之见,这些解决办法并不合适,因为它们所导致的结果不是人们所需要的,甚至通常也不是人们所满意的。

问题的相互性
传统的方法掩益了不得不作出的选择的实质。人们一般将该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但这是错误的。我们正在分析的问题具有相互性,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我在前文中列举了糖果制造商的机器引起的嗓声和震动干扰了某医生的工作的事例。为了避免损害医生,糖果制造商将遭受损害。此事例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是否值得去限 制糖果制造商采用的生产方法,并以减少其产品供给的代价来保证医生的正常工作。另一事例是走失的牛损坏邻近土地里的谷物所产生的问题。倘若有些牛难免要走失,那么只有以减少谷物的供给这一代价来换取肉类供给的增加。这种选择的实质是显而易见的:是要肉类,还是要谷物?当然,我们不能贸然回答,除非我们知道所得到的价值是什么,以及为此所牺牲的价值是什么。再举一例:乔治-施蒂格勒教授提到的河流污染问题。如果我们假定污染的有害后果是鱼类的死亡,要决定的问题则是:鱼类损失的价值究竟大于还是小于可能污染河流的产品的价值。不言而喻,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
我想以一个案例的剖析作为分析的起点。对此案例,大多数经济学家可能都同意以下观点,即当造成损害的一方陪偿所有损失,并且定价制度正常运行时(严格地说,这意味着定价制度的运行是不需成本的),这一问题就会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
走失的牛损坏邻近土地的谷物生长一案,是说明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的很好例子。假定农夫和养牛者在毗邻的土地上经营。再假定在土地之间没有任何栅栏的情形下,牛群规模的扩大就会增加农夫的谷物损失,牛群规模扩大产生的边际损失是什么则是另一个问题,这取决于牛是否习惯于相互尾随或并排漫游,取决于由于牛群规模的扩大和其他类似因素,是否使牛变得越不越不安定。就眼前的目的而言,对牛群规模的扩大所造成的边际损失的假定是无关宏旨的。
为简化论述,我尝试运用一个算术例子。假定将农夫的土地用栅栏围起来的年成本为9美元,谷物价格为每吨1美元,并假定牛群数与谷物年损失之间的关系如下:

⑹ 科斯有哪些学术贡献

科斯死了!早上看新闻吓一跳,但很快释然,他已102岁了,大德必寿。不知道为何,那些成就非凡的天才,不管是投资还是做学问,最后都是高寿,譬如做价值投资的巴菲特、芒格,或者货币主义学派旗手弗里德曼等人,都是如此,或者淡泊明志使然。我英文烂,读不得科斯的原著,但仅仅看译文,哪怕是很烂的译文,我都感觉到作者儒雅之气扑面而来。凯恩斯曾说,那些不可一世的权贵政客,其实不过思想家的奴隶。也许就其他思想家而言,确实如此,但就科斯,无论他本人还是读者,从未将其视之为奴隶主。恰恰相反,科斯的产权制度经济学理论,给学人指出一条如何探索现实世界的路径,在他那里,没有答案,只有方法。思想的懒汉和暴徒们,是无缘与这门高雅的学问的,他们的思维,基本处于子宫胎儿状态,即使来到世间,依然端着脐带到处寻找母体胎盘以维持养分供给,他们只需要简单答案,到死都不肯思考。
一直以来,好多人对我的思想状态和学术经历觉得不可思议的矛盾,你明明是北大学马列的,怎么这么极右?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真的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繁荣与富强,如果你曾经真的信奉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学棍党棍的话,那么你接触科斯和哈耶克的学说,你肯定转为自由主义者。为什么?因为真正信奉马列主义的人,是相信大政府路线能解决世间所有苦难和穷困,但科斯和哈耶克的学说,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经验上,都很快让你明白自由市场、私有产权和有限政府,才是通往繁荣与自由的根本路径。抛开哈耶克不谈,今天仅仅谈科斯。所谓大道至简,科斯就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既然自由市场那么好,为何会有企业这样的组织存在?按经济学理论,没道理吗?价格引导一切,市场会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哪里需要企业组织呢?答案在于,交易是有成本的。雇主不可能每天在市场上和工人为薪水讨价还价,更不可能每天为厂房租金、资产设备买进卖出或者其他生产要素讨价还价,只能签订一个长期合约,将所有生产要素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企业,企业的作用就是节省交易成本。那么,如果企业能节约交易成本,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工厂生产,那么全社会的生产要素资源可否全部完全囊括在一个组织里面,完全按计划有组织生产呢?同志们肯定马上想到了,这是共产党宣言里面的内容。但麻烦是,企业节省交易成本,也是有一个边际的,组织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内部组织协调也是要成本的,这个成本肯定比市场交易成本大。这个道理,只要是在大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大组织混过的同志都明白,官僚主义、文牍主义泛滥,上下信息不对称,包括委托代理风险等等,也就是经理人不拿股东利益当回事,毛病会越来越多,最后组织肯定运行不下去。所以无限制囊括一切的计划经济,本质上就是将社会经济资源捆绑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工厂。这看似节省了交易成本,甚至让交易成本为零,但只要是社会分工,本身是有成本的,不一定体现在市场交易上,内部组织管理成本也是肯定存在的。这个组织成本只要到一定地步,整个经济就会瘫痪下去。所以共产主义最后肯定变成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然后再……。科斯的另一个学术贡献,在于明确提出,市场交易达成,是以产权明晰为前提条件。在产权关系不明晰的条件下,交易成本太高而无法达成交易,而就难以出现大规模更深化的社会分工。所谓的产权明晰,在科斯的著作中所多有触及,但真正予以清晰明确表达且成体系的,是科斯的御用讲师——张五常完成的。科斯确定了产权,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利界定。张五常更进一步,明晰产权三个基本界定:使用权、收益权和自由转让权。产权的其他权利,都是在其基础上的延伸。这个逻辑定义,一下子让所有权这个概念变得粗鄙不堪,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类含糊不清的理论调调儿显得跟跳大神的笔仙差不多。科斯在中国的影响,比在欧美世界大得多。其原因在于中国人,尤其是成年的中国人,基本都经历过产权制度变革引发的生产力大爆发前后历史。制度变迁的实际感受,在一代人的印象中如此之深,是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非常少见的。对于追求自由与繁荣终极答案的人而言,对比南北朝鲜人民的生活差别,对比改革三十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对比苏东坡巨变前后的时代变迁,科斯的理论清晰得犹如一碗清水一样。但科斯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只是一个基本模型,事实上,科斯的学术文章,内容基本都是大量的日常生活现实案例,而非让人天旋地转的数学模型,或者玄而又玄的理论。因为交易成本的大小,产权变更的情况,只能在现实世界中一一搜寻整理得出,起码要做起码的文献梳理工作,不可能坐在屋里拍脑袋获取。无论是解释现实世界的变化,还是推测未来趋势,只能寻找最大约束条件,这是思想懒汉们没法干的事情,他们只听结论,至于推理过程和局限条件,他们才不耐烦费这个心力呢我直觉科斯内心深处极其鄙薄萨缪尔森这样的黑板经济学家,作为一个学人,学术伦理价值观决定他不可能瞧得起这些高智商低智慧的经济学教授们。事实上,面对科斯的天才思想光芒四射,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学院派教授们也做了妥协,著名的科斯定理就是这么偷梁换柱搞出来了:“也即是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貌似维基网络上面就是这么写的,还被萨缪尔森写进了自己的经济学教科书。这特么的扯不扯啊?!交易成本为零,哦,斯大林体系下经济,不就是交易成本为零嘛,财产权赋予谁都无所谓?都会结果最优?那苏东坡事件怎么回事?中国经济搞改革怎么回事?我估计科斯对此厌恶透顶,因为让如此儒雅绅士的学人直接了当对外宣布,从来不存在科斯定理这么回事,而且是对着欧美最顶尖的学派权威公开这么说,内心不是极其厌恶,这话,是说不出口的。我每次看张五常的著作,都抑制不住满骨子豪情壮志——这地方要和这老家伙叫板!那地方其实是狗屁不通!看弗里德曼的东西,都下意识的歪下脑袋思考一二,这调调儿,是否就是老头在装逼?!也不大像啊,看哈耶克的东西,每次脸色铁青,妈妈的,到此为止,这家伙的东西看一次也就够了,唯独看科斯的东西,内心总有一丝淡淡的孺慕之情,尽管我英文极烂,还禁不住翻阅一下原文。吾辈屌丝其实市井无赖子,生于蓬门,但遇贵人贵气,总有自惭形秽之感,所谓英伦学风,大概如此吧。斯人已去,总不免惆怅,故以此文为纪。走好。(徐斌)

⑺ 罗纳德科斯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奖

罗纳德-科斯(全名:罗纳德·哈里·科斯)1991年获得诺贝尔奖。
按照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版告,1991年诺贝权尔经济学奖的获得罗纳德·哈里·科斯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揭示了“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
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换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罗纳德·哈里·科斯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
早在1937年,在以他的本科论文为基础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就阐明了该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人们至今仍应为他当时的洞察力深感惊奇。
但该书完在以后,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太多关注。沉默了近三十年,产权理论才受到重视。八十年代后随着自由放任思想潮的高涨,产权理论受到高度评价,科斯也正是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⑻ 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罗纳德·科斯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精神遗产

  1. 科斯定理差不多是在经济学之外流传最广的一个经济学定理。因其简单易懂。

    2. 庇古(A.C.Pigou)曾经提出火车要在田间经过,使火花飞到稻穗上,而火车的使用者没有给种稻的人予以补偿,所以社会的耗费是没有全部算在火车成本之内。在这种情况下,庇古认为政府是应该干预的。
    科斯则力斥其非。1971年,Stigler和Alchian在日本坐火车火车上,见到窗外的禾田,就想起庇古与科斯之争。于是就问火车上的管理员,究竟车轨附近的禾田,是否受到火车的损害而地价下降,管理员的回答正相反,车轨旁的禾田地价较高,因为火车将吃稻的飞鸟吓跑了!

    3. 科斯1910年生于伦敦,19岁进入LSE,然后在本科大三的时候他写出《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一文,引进「交易费用」,完全算不上正规的学术论文。五年后他根据游学心得修改过一次,然后就没管了,再然后就是五十多年后这篇文章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4. 但是,至少人生的前五十年,科斯还是比较不如意的。整个经济学界都不认可他那套——准确的说,谁会在意一个本科生的胡言乱语呢?不过老头生性乐观、随遇而安。他觉得美国的伙食好吃,又不愿意按照学术规范修改论文,于是1951年屈尊去了布法罗大学。

    5. 1959年他发表《联邦通讯委员会》("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坚持他对交易费用和产权理论以及外部性的那一套,这是他第一篇正规的学术论文。一年后他又发表《社会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是他最后一篇完整的论述。

  2. 摘自知乎

⑼ 科斯定理是整个新制度经济学大厦的基础,这句话对吗

科斯来定理是整个新制度经源济学大厦的基础(T)。
科斯定理有何意义?
1、理论意义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这就使制度安排这一在传统经济学中被当作既定前提的因素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实践意义科斯定理的提出为解决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措施。科斯定理的提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可资借鉴之处。科斯定理指出,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往中的交易费用,达到最优经济效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它的意义,是有利于改革者进一步认识产权明晰化的重要性,使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法律上对产权的规定,而重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体明确产权边界;二是启发人们在探讨更为合理和更为有效的产权配置时,必须考虑交易费用。
3、方法论意义进行经济学研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4、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新制度经济学的经验、历史和制度分析具体方法……
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制度经济学科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