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诺贝尔经济学奖作品

诺贝尔经济学奖作品

发布时间:2020-12-19 06:43:37

①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是谁,作品是什么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是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作品是他们建立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过程,前者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后者是全综合性宏观经济模型的首创者。

自1969年,迄今共颁出49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25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个人独揽,18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两人同享,6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三人共分。


诺贝尔经济学奖(Nobel Economics Prize)是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设立的奖项,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主要表彰经济学领域杰出研究者,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学的最高奖,于1969年首次颁奖。

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一次,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经济学奖是唯一由诺贝尔基金会官方颁发的“非诺贝尔奖”(因为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

从整体来看,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为了使诺贝尔经济学奖能够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平起平坐”,已经注意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转型”问题。近些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那些从事数理统计分析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类似于诺贝尔数学奖。

美国数学家纳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充分反映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弥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缺憾,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数学家们,以表彰他们在数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②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诺贝尔奖最初的五大奖项是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理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而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相同,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第一次颁发,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2、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回顾(1969-2013): 1969年简·丁伯根(荷兰)、拉格纳·弗里希(挪威) 贡献: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年保罗·安·萨默尔森(美国) 贡献: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年西蒙·库兹列茨(美国) 贡献: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年约翰·希克斯(英国)、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 贡献: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年华西里·列昂惕夫(前苏联) 贡献: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年弗·冯·哈耶克(澳大利亚)、纲纳·缪达尔(瑞典) 贡献: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5年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前苏联)、佳林·库普曼斯(美国) 贡献:康托罗维奇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库普曼斯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 贡献: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1977年戈特哈德·贝蒂·俄林(瑞典)、詹姆斯·爱德华·米德(英国) 贡献: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978年赫泊特·亚·西蒙(美国) 贡献: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见解。 1979年威廉·阿瑟·刘易斯(美国)、西奥多·舒尔茨(美国) 贡献: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1980年劳伦斯·罗·克莱因(美国) 贡献: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981年詹姆士·托宾(美国) 贡献: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乔治·斯蒂格勒(美国) 贡献: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3年罗拉尔·德布鲁(美国) 贡献: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年理查德·约翰·斯通(英国) 贡献: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 1985年弗兰科·莫迪利安尼(意大利) 贡献: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6年詹姆斯·布坎南(美国) 贡献: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1987年罗伯特·索洛(美国) 贡献: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1988年莫里斯·阿莱斯(法国) 贡献: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1989年特里夫·哈维默(挪威) 贡献: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1990年默顿·米勒(美国)、哈里·马科维茨(美国)、威廉·夏普(美国) 贡献: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91年罗纳德·科斯(英国) 贡献: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1992年加里·贝克(美国) 贡献: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行为。 1993年道格拉斯·诺斯(美国)、罗伯特·福格尔(美国) 贡献:道格拉斯·诺斯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罗伯特·福格尔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1994年约翰·纳什(美国)、约翰·海萨尼(美国)、莱因哈德·泽尔腾(德国) 贡献: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5年罗伯特·卢卡斯(美国) 贡献: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996年詹姆斯·莫里斯(英国)、威廉·维克瑞(美国) 贡献:詹姆斯·莫里斯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威廉·维克瑞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年罗伯特·默顿(美国)、迈伦·斯科尔斯(美国) 贡献:罗伯特·默顿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迈伦·斯科尔斯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阿马蒂亚·森(印度) 贡献: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1999年罗伯特·门德尔(加拿大) 贡献: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2000年詹姆斯·J·赫克曼(美国)、丹尼尔·L·麦克法登(美国) 贡献:发展广泛应用在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中对个人和住户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赫克曼对分析选择性样本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麦克法登对分析离散抉择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2001年迈克尔·斯彭斯(美国)、乔治·阿克尔洛夫(美国)、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 贡献: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2002年丹尼尔·卡尼曼(美国)、弗农·史密斯(美国) 贡献:在心理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2003年罗伯特·恩格尔(美国)、克莱夫·格兰杰(英国) 贡献:在处理经济时间序列的两个关键性质:时变波动性和非平稳性时,所开创的统计分析方法。 2004年芬恩·基德兰德(挪威)、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美国) 贡献: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 2005年罗伯特·奥曼(以色列)、托马斯·谢林(美国) 贡献:通过对博弈论的分析加深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2006年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 贡献: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对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提出了挑战。 2007年莱昂尼德·赫维奇(美国)、埃里克·马斯金(美国)、罗杰·迈尔森(美国) 贡献: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作出贡献。 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美国) 贡献: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 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奥利弗·威廉森(美国) 贡献:奥斯特罗姆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的分析”获奖;威廉森则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获奖。 2010年彼得·戴蒙德(美国)、戴尔·莫滕森(美国)、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塞浦路斯) 贡献: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2011年克里斯托弗·西姆斯(美国)、托马斯·萨金特(美国) 贡献:研究政策变量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成因及其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2012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美国)与罗伊德·沙普利(美国) 贡献:创建“稳定分配”理论,并进行“市场设计”的实践。 2013年尤金·法马(美国)、拉尔斯·皮特·汉森(美国)、罗伯特·希勒(美国) 贡献:表彰他们对资产价格的经验分析。

③ 下列哪位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看图回答。

选D,他有诺奖,但不是经济学,不相信我可以查,希望能帮到你

④ 从1969年至今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代表著作详细点,拜托了。。。

1969年: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 (1895-1973)、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兰人 (1903-1994)

1970年: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美国人 (1915-2009)

1971年: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乌克兰人,后入美国籍 (1901-1985)

1972年: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国人 (1904-1989)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美国人 (1921- )

1973年 :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苏联人 (1906-1999)

1974年: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奥地利人 (1899-1992)、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瑞典人 (1898-1987)

1975年: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苏联人 (1912-1986) 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美国人 (1910-1985)

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人 (1912-2006 )

1977年: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Ohlin)瑞典人 (1899-1979)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E. Meade)英国人 (1907-1995)

1978年: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美国人 (1916-2001)

1979年: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英国人,后入美国籍 (1915-1991)、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美国人 (1902-1998)

1980年: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美国人 (1920- )

1981年: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美国人 (1918-2002)

1982年:乔治·斯蒂格勒(Geore J. Stigler)美国人 (1911-1991)

1983年: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美国人 (1921- 2004)

1984年: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 Stone)英国人 (1913-1991)

1985年: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意大利(1918-2003 )

1986年: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美国人 (1919- )

1987年: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美国人 (1924- )

1988年: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 Allais)法国人(1911- )

1989年:特里夫·哈维默(Trygve Haavelmo)挪威人 (1911- )

1990年:默顿·米勒(Merton H. Miller)美国人 (1923-2000)、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美国人 (1927-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国人 (1934- )

1991年: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英国人(1910- )

1992年: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美国人 (1930- )

1993年: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美国人 (1920- )、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Fogel)美国人 (1926- )

1994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 Nash Jr.)美国人 (1928- )、约翰·海萨尼(John C. Harsanyi)美国人 (1920- )、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德国人( 1930- )

1995年: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美国人 (1937- )

1996年: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国人(1936- )、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国人 (1914-1996)

1997年: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美国人 (1944- )、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美国人(1941- )

1998年: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印度人(1933- )

1999年: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人 (1923- )

⑤ 2000年以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出的书有哪些

1、詹姆斯赫克曼

《评估福利状况》、《相关性随机系数模型的具变量方法》、《社会项目的计量评估》、《因人而异的教育回报估计》。

2、丹尼尔麦克法登《谨慎选择分析的替性估计和样本设计》、《经济选择》、《观察性研究:基于样本的选择》、《怎样量化环境损坏或改善的经济价值》。

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信息与竞争价格机制》、《公共经济学讲义》、《商品价格稳定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续》。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设立的奖项,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但在评选步骤、授奖仪式方面与诺贝尔奖相似。1968年起,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一次,颁奖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成立300周年庆典时)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扬·廷贝亨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⑥ 求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届获奖名单

2000年,获奖的是詹姆斯·J·赫克曼(美国)、丹尼尔·L·麦克法登(美国)。

2001年,获奖的是迈克尔·斯彭斯(美国)、乔治·阿克尔洛夫(美国)、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

2002年,获奖的是丹尼尔·卡尼曼(美国)、弗农·史密斯(美国)。

2003年,获奖的是罗伯特·恩格尔(美国)、克莱夫·格兰杰 (英国)。

2004年,获奖的是芬恩·基德兰德(挪威)、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美国)

2005年,获奖的是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

2006年,获奖的是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

2007年,获奖的是莱昂尼德·赫维奇(美国)、埃里克·马斯金(美国)和罗杰·迈尔森(美国)。

2008年,获奖的是保罗·克鲁格曼(美国)。

2009年,获奖的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奥利弗·威廉森(美国)。

2010年,获奖的是彼得·戴蒙德(美国)和戴尔·莫滕森(美国),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

2011年,获奖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

2012年,获奖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Alvin Roth)与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

2013年,获奖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J·席勒。

2014年,获奖的是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获奖。

2015年,获奖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

2016年,获奖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om)。

2017年,获奖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

2018年,获奖的是美国经济学教授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M. Romer)。

⑦ 90年至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代表作

1.200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们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贡献突出。

2.2002年,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卡尼曼成功地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史密斯则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3.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4.2004年,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两个方面,即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5.2005年,罗伯特·约翰·奥曼和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6.2006年,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7.2007年,里奥尼德·赫维茨,埃里克·马斯金,罗杰·梅尔森,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基本。

8.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完成了对经济活动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的分析。

9.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奥利弗·威廉姆森,他们经济治理,尤其是对普通民众作出的贡献和经济治理分析,尤其是企业边际领域方面的贡献。

10.2010年,彼得·戴蒙德,戴尔·莫滕森,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在"市场搜寻理论"中具有卓越贡献

11.2011年,托马斯·萨金特,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成因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12.2012年,埃尔文·罗斯,罗伊德·沙普利,创建“稳定分配”的理论,并进行“市场设计”的实践。

13.2013年,拉尔斯·彼得·汉森,罗伯特·希勒,完成了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

14.2014年,让·梯若尔,完成了对市场力量和管制的研究分析。

15.2015年,安格斯·迪顿,完成了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

16.2016年,奥利弗·哈特,本特·霍姆斯特罗姆,在契约理论方面的贡献。

17.2017年,理查德·H·泰勒,因行为经济学方面的贡献。

18.2018年,保罗·罗默,威廉·诺德豪斯,在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

19.2019年,阿比吉特·班纳吉,艾丝特·杜芙若,迈克尔·克雷默,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⑧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个心理学家叫什么他有哪些著作

丹尼尔·卡尼曼 。

主要学术著作有《预测的心理学》(与特维斯基合著,1973年)、《注意回与意志》(答1973年)、《前景理论: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分析》(与特维斯基合著,1979年)、《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见》等。

截止到2002年他有5篇文章被引用超过1000次。另外,卡尼曼与戴尔·米勒(DaleMiller)在逆向思维理论(athe-oryofcounterfactualthinking)研究中的合作、与安妮·特利斯曼在可视注意和客体知觉(visualatten-tionandobjectperception)方面的合作也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⑨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论文

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诺贝尔奖最初的五大奖项是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理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而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相同,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第一次颁发,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近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成就如下:

2007年,由于对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designtheory)研究的贡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赫尔维茨(LeonidHurwicz)、新泽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讲座教授埃里克-马斯金(EricS.Maskin)、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迈尔森(RogerB.Myerson)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菲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

2005年,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两位经济学家“因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得了1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价格战和贸易战这样的经济冲突以及为何一些社区在运营共同拥有的资源方面更具成效”。

2004年,出生在挪威的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获得了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两位经济学家因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得了1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他们的研究工作解释了经济政策和技术的变化是如何驱动商业循环的。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获得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这两位经济学家这个桂冠时称:“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发明了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两个关键特性的统计方法:时间变化的变更率和非平稳性。”

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恩曼(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丹尼尔-卡赫内曼将源于心理学的综合洞察力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从而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维农-史密斯为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并设定了经济学研究实验的可靠标准。

2001年,三位美国教授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詹姆斯-J-赫克曼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丹尼尔-L-麦克法登,以表彰他们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199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芒德尔,因为他对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分析。

⑩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2日17时许正式揭晓,由两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Paul R. MilgromRobert B获得,获奖理由为“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

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 Milgrom),1948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早年求学于斯坦福大学,获得统计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斯坦福求学时,米尔格罗姆师从“博弈论四人帮”之一的威尔逊(Robert Wilson)教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关于拍卖的博士论文。

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 Wilson),经济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历届获奖名单如下:

1、1969年简·丁伯根(荷兰)

拉格纳·弗里希(挪威)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2、1970年保罗·安·萨默尔森(美国)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3、1971年西蒙·库兹列茨(美国)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4、1972年约翰·希克斯(英国)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5、1973年华西里·列昂惕夫(前苏联)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6、1974年弗·冯·哈耶克(澳大利亚)

纲纳·缪达尔(瑞典)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7、1975年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前苏联)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

佳林·库普曼斯(美国)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8、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9、1977年戈特哈德·贝蒂·俄林(瑞典)、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英国)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0、1978年赫泊特·亚·西蒙(美国)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见解。

11、1979年威廉·阿瑟·刘易斯(美国)

西奥多·舒尔茨(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12、1980年劳伦斯·罗·克莱因(美国)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3、1981年詹姆士·托宾(美国)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4、1982年乔治·斯蒂格勒(美国)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5、1983年罗拉尔·德布鲁(美国)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38、2006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费尔普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对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提出了挑战。

39、2007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做出了贡献。

40、2008年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

41、2009年 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奥斯特罗姆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的分析”获奖,威廉森则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获奖。

42、2010年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这三名经济学家凭借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的进一步分析,摘得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

43、2011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经济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政策危机,所以需要研究政策变量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44、2012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Alvin Roth)与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因“稳定分配及市场设计实践理论”获得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5、2013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J·席勒因在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和行为经济学运行方面的开拓性工作活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6、2014年,2014年“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当地时间10月13日下午揭晓,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获奖。

47、2015年,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8、2016年,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om)因其对契约理论(contract theory)做出的贡献荣获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9、2017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因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荣获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50、2018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因分别将气候变化和整合技术创新纳入长期的宏观经济分析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51、2019年,美国经济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国经济学家,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联合创始人艾丝特·杜芙若和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任哈佛大学发展社团盖茨教授迈克尔·克雷默因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阅读全文

与诺贝尔经济学奖作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